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与流程

2022-12-07 03:06: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获取用于模拟所述车架服役条件的试样本体;在试样本体上装配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得到待试验试样;根据预设的疲劳试验标准通过拉压疲劳试验机向所述待试验试样分别施加拉压交变载荷,直至所述待试验试样产生拉压微动疲劳失效,得到所述待试验试样的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数据;按照预设的数据处理规范对所述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所述试样本体的微动疲劳强度;根据所述微动疲劳强度获取所述车架的微动疲劳强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于模拟所述车架服役条件的试样本体之后,所述在试样本体上装配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得到待试验试样之前,还包括:按照车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表面处理工艺对所述试样本体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本体包括位于所述试样本体中部的有效试验区,以及位于所述试样本体两端的夹持区,所述有效试验区的中部设有中心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与所述车架上易发生拉压微动疲劳失效部位的车架螺栓直径相匹配,所述有效试验区的厚度、所述夹持区的厚度均与车架上易发生拉压微动疲劳失效部位的厚度相同;所述有效试验区的有效试验宽度不小于所述中心孔直径的6倍,所述有效试验区的有效试验长度不小于所述中心孔直径的12倍;所述试样本体的总长度不小于所述有效试验长度,所述试样本体的总宽度不小于所述有效试验宽度。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试样本体上装配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得到待试验试样,包括:确定所述易发生拉压微动疲劳失效部位在所述车架上的位置,记为疲劳易失效部位;获取所述疲劳易失效部位上的车架螺栓和车架螺母的实际规格、结构和表面状态,记为车架螺栓和车架螺母规格、结构和表面状态;根据预设的设计规范选取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所述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的规格、结构和表面状态与所述车架上易发生拉压微动疲劳失效部位的车架螺栓和车架螺母的规格、结构和表面状态相匹配;将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装配至所述试样本体上,得到待试验试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试样本体上装配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得到待试验试样,还包括:采用不同的拧紧工艺分别在多个所述试样本体上装配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得到所述待试验试样。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试样本体上装配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得到待试验试样,还包括:
分别在所述试样本体上装配多组不同结构的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和/或分别在所述试样本体上装配多组不同表面状态的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微动疲劳强度获取所述车架的微动疲劳强度,包括:将所述试样本体的拉压微动疲劳强度作为所述车架的拉压微动疲劳许用应力,对所述车架进行拉压微动疲劳强度校核,从而获得所述车架的微动疲劳强度。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试样本体上装配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得到待试验试样之后,所述将所述待试验试样安装于预设的拉压疲劳试验机上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待试验试样上装入试验垫,所述试验垫的工作状态与所述车架的连接件的工作状态一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疲劳试验标准通过拉压疲劳试验机向所述待试验试样分别施加拉压交变载荷,直至所述待试验试样产生拉压微动疲劳失效,得到所述待试验试样的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数据,还包括:根据所述拉压交变载荷按照试验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所述待试验试样所产生的试验应力,将所述试验应力补充至所述拉压试验数据中;所述试验应力计算公式为:σ=p/b/t,其中,σ为待试验试样所产生的试验应力,p为拉压交变载荷,b为试样本体有效试验宽度,t为试样本体厚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架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方法,涉及车架疲劳试验领域。其包括:获取用于模拟所述车架服役条件的试样本体;在试样本体上装配试验螺栓和试验螺母,得到待试验试样;根据预设的疲劳试验标准通过拉压疲劳试验机向所述待试验试样分别施加拉压交变载荷,直至所述待试验试样产生拉压微动疲劳失效,得到所述待试验试样的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数据;按照预设的数据处理规范对所述拉压微动疲劳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所述试样本体的微动疲劳强度;根据所述微动疲劳强度获取所述车架的微动疲劳强度。本发明通过获取试样本体的微动疲劳强度,从而获得了车架的微动疲劳强度。从而获得了车架的微动疲劳强度。从而获得了车架的微动疲劳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国 高亮庆 卢海波 郑立新 郑远宝 李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