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排插及其充电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12-07 01:02: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排插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多口排插的功率分配策略是盲插模式加固定功率分配模式,也即,先插入充电接口的设备能获得相对大的充电功率,后插入充电接口的设备只能分配到相对小的充电功率。这样以来,如果相对于先插入充电接口的设备,后插入充电接口的设备需要较大的充电功率(例如后插入充电接口的设备是电脑,先插入充电接口的设备是手机),则后插入充电接口的设备因为分配不到较大的充电功率,存在充不了电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技术。根据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插,所述排插包括处理器和至少两个充电接口,其中:每个所述充电接口用于连接一个待充电设备,并基于所述处理器分配的充电功率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下操作:获取连接到所述充电接口的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基于所述需求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基于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各自的所述功率属性为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所述充电接口分配充电功率。
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将所述需求充电电压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需求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一功率属性;当所述需求充电电压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二功率属性;其中,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所述处理器为具有所述第一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连接的充电接口分配的充电功率大于为具有所述第二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连接的充电接口分配的充电功率。
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执行如下操作: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且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均具有相同的功率属性时,为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所述充电接口平均分配充电功率。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执行如下操作:当一个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在确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功率属性后,存储所述功率属性,并为连接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接口分配所述排插能够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
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插用于至少为第一待充电设备和第二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充电接口包括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当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在为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充电时,所述第二待充电设备连接到所述第二充电接口,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执行如下操作:在获取所述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之前,为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平均分配充电功率;在获取所述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之后,基于所述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和已存储的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所述第
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重新分配充电功率。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为微控制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接口是相同的接口类型。
9.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由排插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排插包括至少两个充电接口,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连接到所述充电接口的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基于所述需求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基于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各自的所述功率属性为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所述充电接口分配充电功率,使得所述充电接口基于被分配的充电功率对连接的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需求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包括:将所述需求充电电压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需求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一功率属性;当所述需求充电电压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二功率属性;其中,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为具有所述第一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连接的充电接口分配的充电功率大于为具有所述第二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连接的充电接口分配的充电功率。
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且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均具有相同的功率属性时,所述基于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各自的所述功率属性为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所述充电接口分配充电功率,包括:为所有所述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所述充电接口平均分配充电功率。
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一个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在确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功率属性后,存储所述功率属性,并为连接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接口分配所述排插能够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
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包括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当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在为第一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第二待充电设备连接到所述第二充电接口,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获取所述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之前,为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平均分配充电功率;在获取所述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之后,基于所述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和已存储的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重新分配充电功率。
14.根据本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由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充电控制方法。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插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连接了待充电设备时,无论这些待充电设备连接充电接口的顺序如何,均根据这些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它们分配充电功率,不会出现因为后连接到充电接口而被分配较小充电功率导致冲不了电的情况,实现的充电功率的优化分配,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17.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插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18.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插的处理器进行充电功率分配的一个示例。
19.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插1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排插100包括处理器110和至少两个充电接口120(在图1中示出为充电接口120(1)、120(2)、
……
、120(n),其中n大于或等于2,它们可以统称为充电接口120,这些充电接口120中可以包括相同的接口类型,也可以包括不同的接口类型)。其中,每个充电接口120用于连接一个待充电设备,并基于处理器110分配的充电功率为待充电设备充电;处理器110用于执行如下操作:获取连接到充电接口120的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基于需求充电电压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120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基于所有待充电设备各自的功率属性为所有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充电接口120分配充电功率。
2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排插100包括至少两个充电接口120,当这些充电接口120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120连接了待充电设备时,处理器110不是根据待充电设备插入充电接口120的顺序来为待充电设备分配充电功率,而是获取这些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根据它们各自的需求充电电压确定它们各自的功率属性,再根据功率属性来分配充电功率。例如,对于需求较大充电电压的待充电设备,处理器110可将其确定为大功率设备;对于需求较小充电电压的待充电设备,处理器110可将其确定为小功率设备。这样,无论这些待充电设备连接充电接口120的顺序如何,处理器110均会根据这些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它们合理地分配充电功率(例如为大功率设备分配较大的充电功率,为小功率设备分配较小的充电功率,无论它们连接充电接口120的顺序如何),不会出现因为后连接到充电接口120而被分配较小充电功率导致冲不了电的情况,实现的充电功率的优化分配,提高了用户体验。
2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基于需求充电电压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可以包括:将需求充电电压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需求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一功率属性;当需求充电电压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二功率属性;其中,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120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相对于具有第二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处理器110为具有第一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连接的充电接口120分配的充电功率更大。
24.在该实施例中,处理器110通过将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与一个预设阈值之
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可以简单地将待充电设备进行区分(其中,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与待充电设备的握手协议获取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具体地,当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一功率属性(例如前文所述的大功率设备);当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二功率属性(例如前文所述的小功率设备)。
25.基于此,假设两个具备不同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了排插100的一个充电接口120,其中一个待充电设备具有第一功率属性,另一个待充电设备具有第二功率属性,则无论它们两者连接充电接口120的顺序如何,均为具有第一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分配较大的充电功率,为具有第二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分配较小的充电功率。
26.示例性地,可以通过功率属性值来记录功率属性。例如,将第一功率属性记录为功率属性值1,将第二功率属性记录为功率属性值2,存储在可擦写存储器(诸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中,例如当处理器110是微控制单元mcu时,可将功率属性值存储在mcu的sram中)。这样,在后续分配充电功率值,可以根据功率属性值来进行功率分配。
27.在上述实施例中,示例性地,预设阈值可以为18v。在该示例中国,当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18v时,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大功率设备;当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小于18v时,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的小功率设备。
2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预设阈值,这可以将待充电设备进行更精细地区分,以在三个或更多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了排插100的一个充电接口120时,更合理地为它们分配充电功率。
2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进一步用于执行如下操作: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120连接有待充电设备,且所有待充电设备均具有相同的功率属性时,为所有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充电接口120平均分配充电功率。
30.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不同充电接口120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待充电设备具有相同的功率属性,例如均为大功率设备或者均为小功率设备,此时无论它们连接充电接口120的顺序如何,处理器110可以为它们平均分配充电功率,以使得它们能够获得同样的充电效率。
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进一步用于执行如下操作:当一个充电接口120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在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后,存储功率属性,并为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120分配排插100能够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
32.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只有一个充电接口120(例如充电接口120(1))连接有待充电设备(例如称为第一待充电设备)的情形,此时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排插100能够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为待充电设备充电,以实现最高的充电效率。同时处理器110仍然需要确定该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并进行存储。这样,一旦稍后有另一充电接口120(例如充电接口120(2))也连接了另一个待充电设备(例如称为第二待充电设备),处理器110可在获取另一个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后,快速获取先前存储的功率属性,根据这两者为这两个待充电设备合理分配充电功率。
33.其中,在获取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之前,可以为连接第一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120(1)和连接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120(2)平均分配充电功率(即为第一待充电设备和第二待充电设备平均分配充电功率,例如为每个待充电设备分配排插100能够提
供的最大充电功率的一半)。在获取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之后,可以基于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和已存储的第一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充电接口120(1)和充电接口120(2)重新分配充电功率。例如,第二充电设备为电脑,第一充电设备为手机,在电脑插入充电接口120(2)后,处理器110可降低手机连接的充电接口120(1)的功率输出,提高电脑连接的充电接口120(2)的功率输出。
34.基于上面的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插100包括至少两个充电接口,当这些充电接口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连接了待充电设备时,无论这些待充电设备连接充电接口的顺序如何,均根据这些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它们分配充电功率,不会出现因为后连接到充电接口而被分配较小充电功率导致冲不了电的情况,实现的充电功率的优化分配,提高了用户体验。
35.下面结合图2来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插的处理器进行充电功率分配的一个具体示例。在该示例中,排插能够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为65w,且排插包括两个充电接口,每个充电接口均为type-c口,将它们分别称为c1接口和c2接口。
36.如图2所示,处理器可以检测c1接口和c2接口插入设备的情况。当c1接口插入设备、c2接口未插入设备时,向c1接口分配功率65w。当c1接口未插入设备、c2接口插入设备时,向c2接口分配功率65w。当c1接口插入设备、c2接口插入设备时,确定c1接口处设备和c2接口处设备的功率属性值。当c1接口处设备的功率属性值大于等于18v且c2接口处设备的功率属性值小于18v时,为c1接口分配功率45w,为c2接口分配功率20w。当c1接口处设备的功率属性值小于18v且c2接口处设备的功率属性值大于等于18v时,为c1接口分配功率20w,为c2接口分配功率45w。当c1接口处设备的功率属性值大于等于18v且c2接口处设备的功率属性值大于等于18v时,为c1接口分配功率30w,为c2接口分配功率30w。当c1接口处设备的功率属性值小于18v且c2接口处设备的功率属性值小于18v时,为c1接口分配功率30w,为c2接口分配功率30w。
37.以上示例性地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插。下面结合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300,其可以由前文所述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插100的处理器110来执行。前文中已经详细描述了处理器110执行的操作,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细节,仅描述充电控制方法300的主要步骤。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3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8.在步骤s310,获取连接到充电接口的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电压,基于需求充电电压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
39.在步骤s320,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基于所有待充电设备各自的功率属性为所有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充电接口分配充电功率,使得充电接口基于被分配的充电功率对连接的待充电设备充电。
4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基于需求充电电压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包括:将需求充电电压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需求充电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一功率属性;当需求充电电压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二功率属性;其中,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相对于具有第二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为具有第一功率属性的待充电设备连接的充电接口分配的充电功率更大。
4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且所有待充电设备均具有相同的功率属性时,基于所有待充电设备各自的功率属性为所有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充电接口分配充电功率,包括:为所有待充电设备各自连接的充电接口平均分配充电功率。
4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当一个充电接口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在确定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后,存储功率属性,并为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分配排插能够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
4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充电接口包括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当第一充电接口在为第一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第二待充电设备连接到第二充电接口,方法还包括:在获取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之前,为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平均分配充电功率;在获取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之后,基于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和已存储的第一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重新分配充电功率。
44.此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了程序指令,在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或处理器运行时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的相应步骤。所述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智能电话的存储卡、平板电脑的存储部件、个人计算机的硬盘、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便携式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usb存储器、或者上述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
45.基于上面的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插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充电接口连接了待充电设备时,无论这些待充电设备连接充电接口的顺序如何,均根据这些待充电设备的功率属性为它们分配充电功率,不会出现因为后连接到充电接口而被分配较小充电功率导致冲不了电的情况,实现的充电功率的优化分配,提高了用户体验。
46.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技术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技术的范围之内。
47.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48.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49.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50.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技术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
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技术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技术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发明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技术的单独实施例。
5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52.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53.本技术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技术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排插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技术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54.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技术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排插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排插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5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