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12-06 23:48: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空调机组功能单一,扩充多种模式需要另外增添功能段或设备,造成机组能耗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空调机组的各种工作模式也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3.1、恒温恒湿模式,采用一次回风处理电再热方式居多,即使采用二次回风方式,除湿换热器的风量也恒定不变,往往室内热湿负荷受内外因素影响时刻不断变化时,恒风量方式存在过渡制冷消耗及过渡再热的能耗问题。为解决上述再热能耗问题,现有技术采用并联冷凝器的冷凝热回收来解决,把高温过热蒸汽通过冷媒三通阀、双膨胀阀代替冷媒三通阀或双四通阀、电磁阀等方式实现冷媒分配到室内再热,并联冷凝器方式以高温过热的蒸汽进行,牺牲了利用室内高品位的低温空气源实现梯级热回收来获取更低冷凝温度和更大过冷度的机会,同时,恒温恒湿模式下的热湿处理风量不随热湿负荷度变化而自适应调整,导致能耗进一步加大。
4.2、温湿度可控的控送风模式,送风含湿量和温度可调,现有技术采用多系统组合设计,既设置了降温除湿系统,也设置了有级调温除湿系统和风冷与水冷冷凝器结合系统,形成全工况降湿机组,此类通过多系统排列组合形式存在工况盲区,难以做到含湿量和出风温度均能连续单独可调。
5.3、制热运行模式,室内侧设计的风量和换热面积比室外机侧少,在回风温度较高的时候,控制制热运行温度在26℃左右,当室内需要进一步制热时较为局限;当冬季时,新风温度过低,净化室内需要恒风量保洁净度,通过室内侧冷凝器的风量过多会出现过冷凝现象,往往需要新风电预热装置提高进风温度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故热泵内侧的运行温度范围较为受限且预热装置十分耗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旨在通过同一个空调机组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执行和控制,达到自适应室内外不同工况均以最节能的方式运行。
7.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
8.主回路,所述主回路包括顺次连通成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和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用于接收第一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用于接收第二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9.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环境信息调控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
10.其中,所述第一混风为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混风,所述第二混风为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风和室内回风的混风,所述环境信息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所述第一室内换热
器的出口温度、出风温度、出风湿度和/或室外温度,所述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热湿处理、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和/或加热处理。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
12.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13.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
14.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信息调控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
15.基于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一混风以进行热湿处理,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二混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16.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
18.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出风温度和出风湿度;
19.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
20.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信息调控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
21.基于所述出风温度和所述出风湿度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一混风以进行热湿处理,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二混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22.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
24.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信息调控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
25.基于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一混风以进行加热处理,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二混风以进行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26.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热状态。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
28.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开设有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腔体和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腔体;
29.所述第一腔体设有新风阀、第一回风阀和第二回风阀;
30.所述第二腔体设有第一进风阀和第二进风阀,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一进风阀和第二进风阀与第一腔体连通;
31.所述新风阀引入的室外新风和所述第一回风阀引入的室内回风形成所述第一混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风和所述第二回风阀引入的室内回风形成所述第二混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出风和所述第一进风阀引入的第二混风形成第三混风;
32.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分别控制第一回风阀、第二回风阀、第一进风阀和第二进风阀的开度。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压缩机输出的冷媒顺次流
经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输出的冷媒经过所述四通阀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34.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所述压缩机输出的冷媒顺次流经所述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输出的冷媒经过所述四通阀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35.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36.获取环境信息;
37.根据所述环境信息调控所述空调机组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
38.其中,所述空调机组包括主回路,所述主回路包括顺次连通成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和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用于接收第一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用于接收第二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并向室内出风;所述第一混风为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混风,所述第二混风为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风和室内回风的混风,所述环境信息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出风温度、出风湿度和/或室外温度,所述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热湿处理、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和/或加热处理。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信息调控所述空调机组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
40.基于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一混风以进行热湿处理,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二混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41.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信息调控所述空调机组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
43.基于所述出风温度和所述出风湿度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一混风以进行热湿处理,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二混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44.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信息调控所述空调机组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
46.基于所述空调机组的热负荷,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一混风以进行加热处理,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接收所述第二混风以进行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47.所述空调机组处于制热状态。
4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一个机组机构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执行和控制,设置串联层级换热结构以及多次混风处理,合理利用不同品位来源的空气进行分段混合处理,更利于进一步降低冷凝温度以及进一步提高过冷度,从而提升空调能效,克服了除湿后采用电再热调温方式和热气并联分流再热方式耗电大的缺陷,节约冷量消耗。
附图说明
49.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5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5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4.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组,包括主回路和控制模块,主回路包括顺次连通成回路的压缩机100、四通阀200、室外换热器300、第二室内换热器500和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用于接收第一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用于接收第二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并向室内出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环境信息调控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其中,第一混风为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混风,第二混风为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风和室内回风的混风,环境信息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口温度、出风温度、出风湿度和/或室外温度,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热湿处理、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和/或加热处理。
55.具体地,通过在相应的位置配置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将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到的环境信息的类型调控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同时,控制模块控制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控制模块设定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热湿处理、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和加热处理中的其中一种,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第一次混合形成第一混风,第一室内换热器400接收第一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热交换处理的出风与室内回风进行第二次混合形成第二混风,第二室内换热器500接收第二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热交换处理的出风向室内出风。上述过程不断往复循环运行,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层级换热处理以及换热模式变换,从而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执行和控制。
56.再次参阅图1,压缩机100的排气端接有油分离器610,油分离器610的出油端与压缩机100的曲轴箱连接,油分离器610的出气端与通过四通阀200与室外换热器300连接,四通阀200的第一端连接油分离器610,四通阀200的第二端连接室外换热器300,四通阀200的
第三端连接有气液分离器620,四通阀200的第三端通过气液分离器620连接压缩机100的回气端,四通阀200的第四端连接有第一截止阀630,室外换热器300的一端连接连接有第二截止阀640,第二截止阀640远离室外换热器300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一端以及连接有流量调节阀650,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另一端以及流量调节阀650远离室外换热器300的一端顺次连接有电子膨胀阀660和分液头670,分液头670远离电子膨胀阀660的一端连接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一端,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截止阀630连接四通阀200的第四端。
57.空调机组处于制热状态时,压缩机100输出的冷媒顺次流经四通阀200、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第二室内换热器500和室外换热器300,室外换热器300输出的冷媒经过四通阀200回流至压缩机100;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时,压缩机100输出的冷媒顺次流经四通阀200、室外换热器300、第二室内换热器500和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第一室内换热器400输出的冷媒经过四通阀200回流至压缩机100。
58.制热状态时,制冷剂从压缩机100增压排出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经油分离器610进行润滑油分离,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过滤器过滤油中杂质后经过毛细管减压限流回到压缩机100的曲轴箱,油分离后的高温过热制冷剂经过四通阀200的第二端流向室外换热器300,在室外换热器300中进行散热降温后冷凝成过冷液体,室外换热器300输出的制冷剂一部分通过第二截止阀640后流向第二室内换热器500进行二次过冷,对通过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第二混风进行加热,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截止阀640后通往流量调节阀650作为旁通,两部分制冷剂汇合后进入电子膨胀阀660进行节流降温,再通过分液头670把制冷剂输出至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吸收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内部热量,第一室内换热器400输出的制冷剂经第一截止阀630、四通阀200、气液分离器620后回到压缩机100。上述过程不断往复循环运行,从而实现对室内制热。
59.制冷状态时,制冷剂从压缩机100增压排出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经油分离器610进行润滑油分离后通过过滤器过滤油中杂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过滤器过滤油中杂质后经过毛细管减压限流回到压缩机100的曲轴箱,油分离后的高温过热制冷剂经过四通阀200的第四端流出,通过第一截止阀630流向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并冷凝形成高温液体,第一室内换热器400输出的制冷剂通过分液头670进入单向阀680,单向阀680输出的制冷剂一部分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继续过冷凝,另一部分通过流量调节阀650作为旁通,两部分制冷剂汇合后通过第二截止阀640进入室外换热器300进行蒸发吸热以变成过热蒸汽,室外换热器300输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00的第三端流向气液分离器620,最后经气液分离器620回流至压缩机100。上述过程不断往复循环运行,从而实现对室内制冷。
60.再次参阅图1,空调机组还包括室内机700,室内机700开设有用于设置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第一腔体710和用于设置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第二腔体720。第一腔体710设有新风阀730、第一回风阀740和第二回风阀750;第二腔体720设有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第二腔体720通过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与第一腔体710连通;新风阀730引入的室外新风和第一回风阀740引入的室内回风形成第一混风,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风和第二回风阀750引入的室内回风形成第二混风,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出风和第一进风阀760引入的第二混风形成第三混风;控制模块用于分别控制第一回风阀740、第二回风阀750、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的开度。
61.具体地,新风阀730用于引入室外新风至第一腔体710,第一回风阀740和第二回风阀750分别用于引入室内回风至第一腔体710,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分别用于引入第二混风至第二腔体720,第二室内换热器500通过第二进风阀770接收第二混风,第二室内换热器500向室内出风时,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出风与第二进风阀770引入的第二混风形成第三混风后再向室内出风。
62.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层级换热处理经过了三次混风才最终向室内出风,第一次混风是通过新风阀730引入室外新风和第一回风阀740引入室内回风进行混合,第二次混风是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400输出出风和第二回风阀750引入室内回风进行混合,第三次混风是通过第二室内换热器500输出出风和第一回风阀740引入第二混风进行混合。在混风过程中,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第一回风阀740、第二回风阀750、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的开度,控制第一混风、第二混风和第三混风的风量比例。第一回风阀740的开度调节逻辑和第二回风阀750的开度调节逻辑相反,第一进风阀760的开度调节逻辑和第二进风阀770的开度调节逻辑相反,即调节第一回风阀740开度增大时调节第二回风阀750开度降低,调节第一回风阀740开度降低时调节第二回风阀750开度增大,调节第一进风阀760开度增大时调节第二进风阀770开度降低,调节第一进风阀760开度降低时调节第二进风阀770开度增大。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10和出口温度传感器850,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10用于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出口温度传感器850用于获取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口温度;根据环境信息调控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基于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口温度,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400接收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以进行热湿处理,以及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500接收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风和室内回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
64.具体地,通过新风阀730引入室外新风以及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开度的第一回风阀740引入室内回风形成第一混风,第一室内换热器400接收第一混风进行热湿处理,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风与控制模块控制开度的第二回风阀750的室内回风进行第二次混合,形成第二混风,第二混风分别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开度的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进入第二腔体720,第一进风阀760的开度和第二进风阀770的开度基于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口温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一进风阀760的第二混风直接进入第二腔体720,通过第二进风阀770的第二混风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500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出风与通过第一进风阀760的第二混风进行第三次混合,得到第三混风,第二腔体720的出风口设有出风机780,出风机780接收第三混风后通过第二腔体720的出风口向室内出风。
65.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上述过程不断往复循环运行,控制模块以恒定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为调节目标,分别控制第一回风阀740、第二回风阀750、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的开度以及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制冷剂输入流量,第一室内换热器400接收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以进行热湿处理,第二室内换热器500接收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风和室内回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第二室内换热器500作为再热冷凝器,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400串联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方式,在满足再热量需求情况下,进一步获取更低的冷凝温度和更大的过冷度,实现室内恒温恒湿的调节效果。
66.进一步,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的开度来进行再热量调节。当需要再热时,首先调节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制冷剂流量,其次调节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的开度,当第二进风阀770全开时热量还不够时,再调节室外换热器300的风扇,使室外换热器300的风扇降频,把更多的制冷剂热量转移到第二室内换热器500散掉,实现再热量的连续可调。
67.优选的,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制冷剂输入流量调节可以是通过调节第二截止阀640、流量调节阀650和电子膨胀阀660的开度来实现,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进风量调节可以是通过限制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进风口风量来实现。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二温湿度传感器820和出口温度传感器850,第二温湿度传感器820用于获取出风温度和出风湿度,出口温度传感器850用于获取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口温度;根据环境信息调控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基于出风温度、出风湿度和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口温度,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400接收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以进行热湿处理,以及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500接收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风和室内回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
69.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是,第二温湿度传感器820设置于第二腔体720的出风口,控制器接收第二温湿度传感器820获取的出风温度和出风湿度,以恒定出风温度和出风湿度为调节目标,分别控制第一回风阀740、第二回风阀750、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的开度以及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制冷剂输入流量,第一室内换热器400接收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以进行热湿处理,第二室内换热器500接收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风和室内回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实现恒定出风温度和出风湿度的调节效果。
70.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环境信息调控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基于空调机组的热负荷,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400接收第一混风以进行加热处理,以及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500接收第二混风以进行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空调机组处于制热状态。
71.再次参阅图1,压缩机100的排气端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830,压缩机100的回气端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840,本实施例通过回风温度、第一压力传感器830采集的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40的第二压力信息来衡量空调机组的热负荷。
72.通过新风阀730引入室外新风以及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开度的第一回风阀740引入室内回风形成第一混风,第一室内换热器400接收第一混风进行加热处理,第一室内换热器400的出风与控制模块控制开度的第二回风阀750的室内回风进行第二次混合,形成第二混风,第二混风分别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开度的第一进风阀760和第二进风阀770进入第二腔体720,通过第一进风阀760的第二混风直接进入第二腔体720,通过第二进风阀770的第二混风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500进行加热处理,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出风与通过第一进风阀760的第二混风进行第三次混合,得到第三混风,第二腔体720的出风口设有出风机780,出风机780接收第三混风后通过第二腔体720的出风口向室内出风。
73.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上述过程不断往复循环运行,自适应空调机组热负荷的变
化,以分配加热风量和加热面积,控制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空调机组的回风温度,当回风温度大于回风温度阈值时,判断第一压力信息与第二压力信息之比是否大于第一压力比以及判断第二压力信息是否大于第一回气压力阈值,若均为是,则控制压缩机100降频,否则,调节第一混风的混风比例和第二混风的混风比例,或者是控制压缩机100升频,使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换热速率提升;当回风温度不大于回风温度阈值时,判断第一压力信息与第二压力信息之比是否小于第二压力比以及判断第二压力信息是否小于第二回气压力阈值,若均为是,则控制压缩机100升频,否则,调节第一混风的混风比例和第二混风的混风比例,或者是控制压缩机100降频,使第一室内换热器4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0的换热速率下降。其中,第一压力比小于第二压力比,第一回气压力阈值小于第二回气压力阈值。
74.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控制第二回风阀750和第二进风阀770处于关闭状态,控制新风阀730、第一回风阀740和第一进风阀760处于开启状态,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一次混风后依次经过第一腔体710和第二腔体720,最终在出风机780的作用下从第二腔体720的出风口输出至室内,实现通风模式。
75.本发明公开的空调机组通过一个机组机构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执行和控制,设置串联层级换热结构以及多次混风处理,合理利用不同品位来源的空气进行分段混合处理,更利于进一步降低冷凝温度以及进一步提高过冷度,从而提升空调能效,克服了回风时采用电再热调温方式和热气并联分流再热方式耗电大的缺陷,节约冷量消耗。
76.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77.步骤s100,获取环境信息;
78.步骤s200,根据环境信息调控空调机组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
79.其中,空调机组包括主回路,主回路包括顺次连通成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和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用于接收第一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第二室内换热器用于接收第二混风以进行热交换处理并向室内出风;第一混风为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混风,第二混风为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风和室内回风的混风,环境信息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出风温度、出风湿度和/或室外温度,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热湿处理、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和/或加热处理。
80.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环境信息调控空调机组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
81.基于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接收第一混风以进行热湿处理,以及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接收第二混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82.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
83.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环境信息调控空调机组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
84.基于出风温度和出风湿度和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接收第一混风以进行热湿处理,以及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接收第二混风以进行等含湿量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85.空调机组处于制冷状态。
86.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环境信息调控空调机组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和热交换处理的模式,包括:
87.基于空调机组的热负荷,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接收第一混风以进行加热处理,以及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接收第二混风以进行加热处理并向室内出风;
88.空调机组处于制热状态。
89.本发明公开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通过一个机组机构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执行和控制,设置串联层级换热结构以及多次混风处理,合理利用不同品位来源的空气进行分段混合处理,更利于进一步降低冷凝温度以及进一步提高过冷度,从而提升空调能效,克服了除湿后采用电再热调温方式和热气并联分流再热方式耗电大的缺陷,节约冷量消耗。
9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实现对上述实施例空调机组的控制,关于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空调机组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91.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92.本技术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93.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另外,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94.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发明,比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而得到又一实施例。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公开实施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权利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