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强余震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2022-12-06 23:31: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震预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余震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地震能量充分释放需要一个过程,主震后一般都有余震发生,尤其强余震可能引发受损建筑物的进一步破坏或者倒塌,造成新的伤亡。因此强余震预测是地震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许多学者对中强地震的强余震震级大小和发生时间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强余震的发生地点研究较少。当余震破裂范围较大时,如果能够准确预测强余震的发生地点,将对震后救灾工作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对强余震发生位置进行预测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余震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预测强余震发生地点的空缺,进而可为震后救灾工作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4.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强余震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强震的地震信息和余震的地震信息;对所述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基于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其中,所述目标网格区域表示所述多个网格区域中的任一区域;所述参考时间段在所述历史时间段的时间范围内,且所述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与所述历史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相同;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内所述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其中,所述预测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为所述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且所述预测时间段与所述参考时间段的持续时间相等;所述危险网格区域表示预测将发生强余震的网格区域。
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包括:基于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确定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基于所述地震数据和所述完备震级下限,构建所述目标网格区域的地震时间序列;其中,所述地震时间序列包括:各个单位时间内震级大于所述完备震级下限的地震数量;基于所述目标网格区域的地震时间序列计算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二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得到所述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地震强度函数;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为变化时间段中的任一时刻,所述变化时间段与所述历史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相同,所述变化时间段的结束时间和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均为所述参考时间段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段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相同,所述第二时间段与所述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相同;对所述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以及,对所述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二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
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基于所述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所述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计算每个网格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得到每个所述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基于所有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计算所有网格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平均值和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差;基于所述地震强度函数平均值和所述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差对所述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所述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所述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计算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变化函数;遍历所述变化时间段,基于所述地震强度变化函数计算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基于所述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确定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内所述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包括: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计算所述目标地理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平均值;基于所述发震概率平均值和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概率增益;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概率增益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危险网格区域。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确定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包括:通过g-r关系拟合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得到所述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确定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包括:计算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的平方,得到所述目标网格区域在所述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11.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强余震预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强震的地震信息和余震的地震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其中,所述目标网格区域表示所述多个网格区域中的任一区域;所述参考时间段在所述历史时间段的时间范围内,且所述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与所述历史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相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内所述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其中,所述预测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为所述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且所述预测时间段与所述参考时间段的持续时间相等;所述危险网格区域表示预测将发生强余震的网格区域。
12.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强余震预测方法的步骤。
13.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
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强余震预测方法。
14.本发明提供的强余震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其中,地震数据包括:强震的地震信息和余震的地震信息;对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基于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其中,目标网格区域表示多个网格区域中的任一区域;参考时间段在历史时间段的时间范围内,且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与历史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相同;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内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其中,预测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为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且预测时间段与参考时间段的持续时间相等;危险网格区域表示预测将发生强余震的网格区域。
15.本发明所提供的强余震预测方法,在获取到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之后,通过对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从而根据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内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预测强余震发生地点的空缺,进而可为震后救灾工作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余震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余震预测方法中多种时间段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强余震预测方法中多种时间段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余震预测实例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余震预测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2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实施例一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余震预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8.步骤s102,获取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
29.具体的,本发明实施在对目标地理区域进行强余震预测时,需要使用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其中,地震数据包括:强震的地震信息和余震的地震信息;地震信息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也即,发震经纬度)和震级。一般地,目标地理区域即为余震的空间展布范围。
30.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短期余震预测,历史时间段一般为3~5天,相应的,地震数据即包括地震发生后的强震信息及其后续3~5天内余震的地震信息,那么根据上述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可预测接下来1~3天(示例性的)内的余震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预测时间段的持续时长小于历史时间段的持续时长。
31.步骤s104,对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32.为了能够准确预测强余震的发生地点,在确定了目标地理区域之后,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对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以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可选地,为了能够提升预测的余震发生位置精度,网格化处理时每个网格大小约为0.05
°

33.步骤s106,基于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34.网格化处理之后,为了能对各个网格区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来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其中,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的大小与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相关,目标网格区域表示多个网格区域中的任一区域;参考时间段在历史时间段的时间范围内,且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与历史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相同。也就是说,参考时间段隶属于历史时间段,是历史时间段的末段时间。如图2所示,t0为历史时间段的起始时间,t1为参考时间段的起始时间,t2为参考时间段及历史时间段的结束时间。
35.步骤s108,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内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
36.在计算出目标地理区域内各个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之后,根据各个网格区域的发震概率即可确定出预测时间段内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其中,预测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为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且预测时间段与参考时间段的持续时间相等;危险网格区域表示预测将发生强余震的网格区域。
37.为了提升强余震预测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优选设置预测时间段的持续时间与参考时间段的持续时间相等,也即,图2中t
2-t1=t
3-t2。也就是说,假设需要确定历史时间段的结束时间节点之后的2天内,目标地理区域中大概率发生强余震的网格区域,那么该步骤中则应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历史时间段的结束时间节点之前的2天内的发震概率。
38.对于危险网格区域的筛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设置发震概率阈值,确定发震概率超过发震概率阈值的网格区域即为危险网格区域,或者也可以基于发震概率计算其他可用于体现余震发生可能性的参量,进而确定出所有的危险网格区域。
39.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强余震预测方法,在获取到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
的地震数据之后,通过对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从而根据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内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预测强余震发生地点的空缺,进而可为震后救灾工作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4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06,基于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1.步骤s1061,基于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确定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
42.具体的,完备震级(mc)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震目录的完整程度,它是指在某一地区,该震级以上的所有地震都被地震台完整记录并列入地震目录;完备震级越低,缺失的微地震越少,地震目录越完整。鉴于历史时间段内记录了多次余震的地震数据,其中可能包含震级较低的余震。因此,为了提升对预测时间段内强余震预测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需要确定出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
43.可选地,基于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确定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包括:通过g-r关系拟合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得到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在通过g-r关系拟合出完备震级下限之后,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当提升下限的值作为新的完备震级下限,也就是说,对地震数据进行筛选时,所选择的震级下限比理论拟合结果更高。
44.步骤s1062,基于地震数据和完备震级下限,构建目标网格区域的地震时间序列。
45.在确定出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之后,根据已知的地震数据以及目标地理区域的网格划分结果,即可构建出目标网格区域的地震时间序列ni(t),其中,地震时间序列包括:各个单位时间内震级大于完备震级下限的地震数量。也就是说,若将地震时间序列整理到坐标系中,则时间序列ni(t)的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单位时间发生目标地震的数量,目标地震表示震级大于余震完备震级下限的地震。
46.步骤s1063,基于目标网格区域的地震时间序列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二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得到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地震强度函数。
47.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为变化时间段中的任一时刻,变化时间段与历史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相同,变化时间段的结束时间和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均为参考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第二时间段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相同,第二时间段与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相同。参考图3,历史时间段为(t0,t2),参考时间段为(t1,t2),变化时间段为(t0,t1),第一时间段为(tb,t1),第二时间段为(tb,t2),t0≤tb≤t1,预测时间段为(t2,t3)。
4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了目标网格区域的地震时间序列之后,利用算式计算目标网格区域i在指定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上式中指定时间段即为:(tb,t),地震强度函数表示从tb到t的时间段内发生在目标网格区域i中震级大于mc(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的平均地震数目。也就是说,目标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也即,第一地震强度函数为:目标网格区域在第二时
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也即,第二地震强度函数为:
49.步骤s1064,对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目标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以及,对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二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目标网格区域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
50.在得到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地震强度函数之后,为了能够对不同时段的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比较,所以需要这些地震强度函数具有相同的统计属性,因此对地震活动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得到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上述标准化处理也可以理解为归一化处理的过程。
51.步骤s1065,基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确定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52.通过图3可知,参考时间段(t1,t2)即为第二时间段(tb,t2)与第一时间段(tb,t1)的时间差,因此,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之差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并且,地震强度与发震概率成正比,因此,根据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可确定出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5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064,对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4.步骤s10641,计算每个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得到每个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
55.步骤s10642,基于所有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计算所有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平均值和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差。
56.步骤s10643,基于地震强度函数平均值和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差对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
57.具体的,要对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则需要计算出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平均值和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差,因此,首先应计算目标地理区域内每个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所使用的算式为:i取值为1~i,i表示目标地理区域内网格区域的总数。
58.接下来,根据所有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计算所有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平均值和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差σ(tb,t1),平均值和标准差即为常规数学概念中的定义,此处不再对算法进行赘述。
59.在确定了目标网格区域的地震强度函数平均值和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差之后,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算式计算目标网格区域i在指定时间段(tb,t)内的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因此,在得到和σ(tb,t1)之后,利用算式
即可计算出目标网格区域i在第一时间段(tb,t1)内的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对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二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方法可参照上述步骤s10641~步骤s10643,此处不在赘述,目标网格区域i在第二时间段(tb,t2)内的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为:
6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065,基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确定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1.步骤s10651,基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变化函数。
62.步骤s10652,遍历变化时间段,基于地震强度变化函数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
63.上文中介绍了,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之差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但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选择之后,可能由于噪声而影响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所反映的地震强度的准确性。因此,为了减少地震活动随机波动(噪声)的影响,本发明实施例遍历变化时间段,也即,在变化时间段内选择不同的时刻作为第二时间段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并计算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之差,再取多次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
64.具体的,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变化函数为: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为:计算过程中,tb以δt为步长从t0时刻向t1时刻滑动,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滑动步长。
65.步骤s10653,基于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确定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6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确定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包括: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的平方,得到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也即,目标网格区域i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6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08,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内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8.步骤s1081,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计算目标地理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平均值。
69.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算式来计算目标网格区域i在参考时间段(t1,t2)内的发震概率,因此,依次类推,通过i的取值变化(1,i)可计算出目标地理区域中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进而可求解目标地理区域的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平均值
70.步骤s1082,基于发震概率平均值和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概率增益。
71.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减去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平均值,作为参考时间段内强地震发生在目标网格区域i的概率增益,也即,目标网格区域i在参考时间段(t1,t2)内的概率增益为:
72.步骤s1083,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概率增益和预设阈值确定危险网格区域。
73.针对目标网格区域i,若δpi(t0,t1,t2)>p
thr
,p
thr
表示预设阈值,则判定为目标网格区域i在预测时间段内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大,即为危险网格区域;反之,若pi(t0,t1,t2)≤p
thr
,则判定为目标网格区域i在预测时间段内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小,即为安全网格区域。根据上述判断方法,结合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概率增益和预设阈值,即可确定出预测时间段内目标地理区域中的所有危险网格区域。
74.发明人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进行了验证,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基于主震后4天的余震空间分布确定研究范围为经度100.25至100.65
°
e,纬度23.2至23.6
°
n,以0.05
°
的尺度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对每个网格里的地震构建时间序列,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计算每个网格的发震概率(此处的发震概率为上文中所描述的发震概率取log后的值),以-0.5为阈值,高于该阈值的区域为未来3天可能发震强余震的地点(图4中的黑色方块),其它区域为安全区域。结果显示,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的强余震(2014年10月11日的ml5.1级地震,图4中五角星)发生在预测的高概率地区。
75.实施例二
7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强余震预测装置,该强余震预测装置主要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强余震预测方法,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余震预测装置做具体介绍。
77.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余震预测装置的功能模块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获取模块10,处理模块20,计算模块30,确定模块40,其中:
78.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其中,地震数据包括:强震的地震信息和余震的地震信息。
79.处理模块20,用于对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80.计算模块30,用于基于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其中,目标网格区域表示多个网格区域中的任一区域;参考时间段在历史时间段的时间范围内,且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与历史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相同。
81.确定模块40,用于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
内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其中,预测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为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且预测时间段与参考时间段的持续时间相等;危险网格区域表示预测将发生强余震的网格区域。
82.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强余震预测装置所述执行的方法,在获取到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之后,通过对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从而根据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预测时间段内目标地理区域中的危险网格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预测强余震发生地点的空缺,进而可为震后救灾工作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83.可选的,计算模块30包括:
84.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确定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
85.构建单元,用于基于地震数据和完备震级下限,构建目标网格区域的地震时间序列;其中,地震时间序列包括:各个单位时间内震级大于完备震级下限的地震数量。
86.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目标网格区域的地震时间序列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二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得到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地震强度函数;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为变化时间段中的任一时刻,变化时间段与历史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相同,变化时间段的结束时间和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均为参考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第二时间段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相同,第二时间段与参考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相同。
87.标准化处理单元,用于对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目标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以及,对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二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目标网格区域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
88.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确定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89.可选的,标准化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90.计算每个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得到每个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
91.基于所有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计算所有网格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函数平均值和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差。
92.基于地震强度函数平均值和地震强度函数标准差对目标网格区域的第一地震强度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
93.可选的,第二确定单元,包括:基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确定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包括:
94.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和第二标准化地震强度函数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地震强度变化函数。
95.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遍历变化时间段,基于地震强度变化函数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
96.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确定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97.确定模块40具体用于:
98.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计算目标地理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平均值。
99.基于发震概率平均值和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确定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概率增益。
100.基于所有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概率增益和预设阈值确定危险网格区域。
101.可选的,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通过g-r关系拟合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得到余震的完备震级下限。
102.可选的,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平均地震强度变化量的平方,得到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
103.实施例三
104.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总线62和通信接口63,所述处理器60、通信接口63和存储器61通过总线62连接;处理器60用于执行存储器61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
105.其中,存储器6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106.总线6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107.其中,存储器6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6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揭示的过程定义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中,或者由处理器60实现。
108.处理器6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1,处理器60读取存储器6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109.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强余震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
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110.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111.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1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11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14.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11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