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冷式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2022-12-06 22:5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空冷式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2.燃料电池(fc)是由一个单电池(以下,存在记载为单元的情况)或者将多个单电池层叠而成的燃料电池组(以下,存在仅记载为电池组的情况)构成并通过氢等燃料气体与氧等氧化剂气体的电化学反应来取出电能量的发电装置。此外,实际上向燃料电池供给的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多数情况是与无助于氧化
·
还原的气体的混合物。特别是氧化剂气体是包含氧的空气的情况较多。
3.此外,以下,也存在不特别地区别燃料气体、氧化剂气体而简称为“反应气体”或者“气体”的情况。另外,存在将单电池、和层叠单电池而成的燃料电池组都称为燃料电池的情况。
4.该燃料电池的单电池通常具备膜电极接合体(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5.对于车载于燃料电池车辆(以下存在记载为车辆的情况)来使用的燃料电池,提出有各种技术。
6.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该固体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不会给制冷剂供给系统带来过大的负荷,能够适度地供给较快的流速的反应气体,从而能够高效地运转。
7.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能够将积存于扩散层的水迅速地排出、并且扩散层不易破损的燃料电池的电极。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1998-308227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99654号公报
10.燃料电池的气体、制冷剂的流路由设置于隔离件的凹痕、槽等形成。在层叠多个隔离件时,若将本来应以这些凹痕、槽的凸部彼此对置的方式层叠的隔离件偏离地层叠,则对作为被这些隔离件夹入的部件的电解质膜、气体扩散层施加剪切力,产生载荷在局部增加的部分和减少的部分,从而引起燃料电池的性能降低、劣化。
11.在水冷式燃料电池的隔离件中,由于是比较窄的槽间距的流路并且是两片隔离件的情况,因此,若使流路彼此交叉,则不产生上述的问题。但是,在空冷式燃料电池中,冷却用空气的流路为了热传递提高、压损减少而需要较宽的槽间距的流路,对置的凸部的间隔变宽,因此载荷减少的区域容易变大。在与隔离件分开设置冷却板而成为三片结构的情况下,也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公开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耐久性能和发电性能提高的空冷式燃料电池。
13.本公开的空冷式燃料电池的特征在于,上述空冷式燃料电池具有第1隔离件、第2隔离件以及冷却板,上述第1隔离件周期性地具有多个槽状的第1流路,上述第2隔离件周期性地具有多个槽状的第2流路,上述冷却板周期性地具有多个槽状的第3流路,上述空冷式燃料电池依次具有上述第2隔离件、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上述第1隔离件以及上述冷却板,上述第3流路的流路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大于上述第1流路的流路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及上述第2流路的流路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上述第1隔离件、上述第2隔离件以及上述冷却板在俯视视角中与上述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重叠的发电区域,上述第1流路、上述第2流路以及上述第3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相互交叉,上述第1流路与上述第2流路的夹角θ
12
为15
°
以上,上述第1流路与上述第3流路的夹角θ
13
、和上述第2流路与上述第3流路的夹角θ
23
为40
°
以上。
14.也可以构成为:在本公开的空冷式燃料电池的基础上,上述第1流路与上述第2流路的至少任意一方是波状槽。
15.根据本公开的空冷式燃料电池,能够使耐久性能和发电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16.图1是表示第1隔离件的第1流路与第2隔离件的第2流路的夹角θ
12
、第1隔离件的第1流路与冷却板的第3流路的夹角θ
13
、以及第2隔离件的第2流路与冷却板的第3流路的夹角θ
23
的各自的交叉角度与载荷消失φ的关系的图。
17.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空冷式燃料电池的单电池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18.图3是将实施例1的燃料电池的第1流路、第2流路、第3流路重叠的示意图。
19.图4是重叠表示实施例1的第1隔离件和第2隔离件的示意图。
20.图5是重叠表示实施例1的第1隔离件和冷却板的示意图。
21.图6是重叠表示实施例1的第2隔离件和冷却板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1

空冷式燃料电池(单电池);12

第1隔离件;13

第2隔离件;14

树脂框架;15

冷却板;16

歧管;21

第1流路;22

第2流路;23

第3流路;31

第1隔离件的肋部;32

第2隔离件的肋部;33

冷却板的肋部。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公开的空冷式燃料电池的特征在于,上述空冷式燃料电池具有第1隔离件、第2隔离件以及冷却板,上述第1隔离件周期性地具有多个槽状的第1流路,上述第2隔离件周期性地具有多个槽状的第2流路,上述冷却板周期性地具有多个槽状的第3流路,上述空冷式燃料电池依次具有上述第2隔离件、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上述第1隔离件以及上述冷却板,上述第3流路的流路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大于上述第1流路的流路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及上述第2流路的流路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上述第1隔离件、上述第2隔离件以及上述冷却板在俯视视角中与上述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重叠的发电区域,上述第1流路、上述第2流路以及上述第3流路的至少一部相互交叉,
25.上述第1流路与上述第2流路的夹角θ
12
为15
°
以上,
26.上述第1流路与上述第3流路的夹角θ
13
、和上述第2流路与上述第3流路的夹角θ
23
为40
°
以上。
27.在燃料电池的流路中,若存在凹痕、直槽彼此重叠的界面,则在产生层叠偏离时在该界面产生接地面积的变化、载荷集中、载荷消失等,从而引起燃料电池的性能降低、劣化等。
28.接地面积的变化影响到燃料电池的热传导、电阻、载荷分布等。
29.对于载荷而言,例如因局部载荷的增大而流路陷入于gdl,由此压损增加,使燃料电池的性能降低、在使多个单电池层叠的情况下在各单电池产生性能的差别。另外,因局部载荷消失而电解质膜的按压消失,因电解质膜的膨胀收缩而电解质膜运动,从而电解质膜开裂。并且,因局部载荷消失而燃料电池的电阻和热传导恶化,在局部产生过热点,从而加速燃料电池的劣化。
30.若使其为厚板隔离件,则不产生接地面积的变化、载荷集中、载荷消失等问题,但隔离件的生产率较差,隔离件较重,隔离件的成本较高。
31.在水冷式燃料电池的情况下,是两片隔离件的各自的流路间的问题,但在空冷式燃料电池的情况下,由于变为由两片隔离件和冷却板的三片结构,因此在各自的流路间的关系上需要抑制接地面积的变化、载荷集中、载荷消失等的产生。
32.在本公开中,在具有反应用空气流路、燃料气体流路以及冷却用空气流路的空冷式燃料电池中,以各槽流路在发电部的主要区域不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使反应用空气流路与燃料气体流路的交叉角度较浅,而使反应用空气流路与冷却用空气流路的交叉角度和燃料气体流路与冷却用空气流路的交叉角度较深。
33.根据本公开,在燃料电池的发电区域,能够使施加于电解质膜、气体扩散层等的载荷比以往更均匀化。由此,能够减轻对电解质膜、气体扩散层等的损伤,结果,能够实现燃料电池的耐久性能和发电性能的提高。
34.在本公开中,将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统称为反应气体。向阳极供给的反应气体是燃料气体,向阴极供给的反应气体是氧化剂气体。燃料气体是主要含有氢的气体,也可以是氢气。氧化剂气体也可以是氧气、空气、干燥空气等。
35.本公开的燃料电池是空冷式燃料电池。
36.空冷式燃料电池使用空气作为制冷剂。在本公开中,存在将作为制冷剂的空气称为冷却用空气的情况。在本公开中,存在将作为氧化剂气体的空气称为反应用空气的情况。
37.空冷式燃料电池具有第1隔离件、第2隔离件以及冷却板。
38.具体而言,空冷式燃料电池依次具有第2隔离件、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第1隔离件以及冷却板。
39.具体而言,空冷式燃料电池可以具有一个依次具有第2隔离件、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第1隔离件以及冷却板的单电池,也可以是将多个单电池层叠而成的燃料电池组。
40.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mega)依次具有第1气体扩散层、第1催化剂层、电解质膜、第2催化剂层以及第2气体扩散层。
41.具体而言,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依次具有阳极侧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剂层、电解质膜、阴极催化剂层以及阴极侧气体扩散层。
42.第1催化剂层和第2催化剂层的一方是阴极催化剂层,另一方是阳极催化剂层。
43.阴极(氧化剂极)包括阴极催化剂层和阴极侧气体扩散层。
44.阳极(燃料极)包括阳极催化剂层和阳极侧气体扩散层。
45.将第1催化剂层和第2催化剂层统称为催化剂层。将阴极催化剂层和阳极催化剂层统称为催化剂层。
46.第1气体扩散层与第2气体扩散层的一方是阴极侧气体扩散层,另一方是阳极侧气体扩散层。
47.在第1催化剂层是阴极催化剂层的情况下,第1气体扩散层是阴极侧气体扩散层,在第1催化剂层是阳极催化剂层的情况下,第1气体扩散层是阳极侧气体扩散层。
48.在第2催化剂层是阴极催化剂层的情况下,第2气体扩散层是阴极侧气体扩散层,在第2催化剂层是阳极催化剂层的情况下,第2气体扩散层是阳极侧气体扩散层。
49.将第1气体扩散层和第2气体扩散层统称为气体扩散层或者扩散层。将阴极侧气体扩散层和阳极侧气体扩散层统称为气体扩散层或者扩散层。
50.气体扩散层也可以是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性部件等。
51.作为导电性部件,例如能够举出碳布和碳纸等碳多孔体、和金属网及发泡金属等金属多孔体等。
52.空冷式燃料电池也可以在催化剂层与气体扩散层之间具有微孔层(mpl)。微孔层也可以包括ptfe等疏水性树脂与炭黑等导电性材料的混合物。
53.电解质膜也可以是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作为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例如能够举出包含水分的全氟磺酸的薄膜等氟类电解质膜、和烃类电解质膜等。作为电解质膜,例如也可以是全氟磺酸膜(杜邦公司制)等。
54.第1隔离件与第2隔离件的一方是阴极侧隔离件,另一方是阳极侧隔离件。
55.在第1催化剂层是阴极催化剂层的情况下,第1隔离件是阴极侧隔离件,在第1催化剂层是阳极催化剂层的情况下,第1隔离件是阳极侧隔离件。
56.在第2催化剂层是阴极催化剂层的情况下,第2隔离件是阴极侧隔离件,在第2催化剂层是阳极催化剂层的情况下,第2隔离件是阳极侧隔离件。
57.将第1隔离件和第2隔离件统称为隔离件。将阳极侧隔离件和阴极侧隔离件统称为隔离件。
58.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被第1隔离件和第2隔离件夹持。
59.隔离件也可以具有用于使反应气体和制冷剂等流体向单电池的层叠方向流通的供给孔和排出孔等歧管。作为制冷剂,能够使用冷却用的空气等。
60.供给孔能够举出燃料气体供给孔、氧化剂气体供给孔以及制冷剂供给孔等。
61.排出孔能够举出燃料气体排出孔、氧化剂气体排出孔以及制冷剂排出孔等。
62.隔离件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燃料气体供给孔,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氧化剂气体供给孔,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一个以上的制冷剂供给孔,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燃料气体排出孔,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氧化剂气体排出孔,也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一个以上的制冷剂排出孔。
63.隔离件也可以是不透气的导电性部件等。作为导电性部件,例如,也可以是热固化树脂、热可塑树脂、树脂纤维等树脂材料、将包括碳粉末、碳纤维等碳材料在内的混合物冲压成型的碳复合材料、将碳压缩而成为不透气的致密碳、以及冲压成型的金属(例如,钛、铁、铝以及sus等)板等。另外,隔离件也可以具备集电功能。
64.隔离件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横长6边形、横长8边形、圆形、长圆形状等。
65.第1隔离件周期性地具有多个槽状的第1流路。具体而言,第1隔离件交替地以规定的槽间距周期性地具有成为流路的槽和肋部。
66.第2隔离件周期性地具有多个槽状的第2流路。具体而言,第2隔离件交替地以规定的槽间距周期性地具有成为流路的槽和肋部。
67.槽间距是指槽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的重复单位。槽间距例如可以是1.0~1.8mm,也可以是1.2~1.6mm。
68.第1流路与第2流路的至少任意一方可以是波状槽,双方也可以都是波状槽。
69.第1流路与第2流路的任意一方也可以是直槽。
70.隔离件也可以在与气体扩散层接触的面具有反应气体流路。另外,隔离件也可以在与接触气体扩散层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用于将燃料电池的温度保持恒定的制冷剂流路。第1隔离件的第1流路可以是反应气体流路与制冷剂流路的至少任意一方,反应气体流路与制冷剂流路也可以都是第1流路。第2隔离件的第2流路可以是反应气体流路与制冷剂流路的至少任意一方,反应气体流路和制冷剂流路也可以都是第2流路。
71.隔离件也可以具有气体分配部。气体分配部是配置于隔离件的歧管与流路之间的区域并使气体流动从歧管向发电区域扩散或者汇聚的部分。在歧管为供给孔的情况下,气体分配部具有扩散气体流动的构造。在歧管为排出孔的情况下,气体分配部具有使气体流动汇聚的构造。
72.在隔离件是阳极侧隔离件的情况下,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燃料气体供给孔,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氧化剂气体供给孔,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一个以上的制冷剂供给孔,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燃料气体排出孔,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氧化剂气体排出孔,也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一个以上的制冷剂排出孔,阳极侧隔离件可以在与阳极侧气体扩散层接触的面具有使燃料气体从燃料气体供给孔向燃料气体排出孔流动的燃料气体流路,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与接触阳极侧气体扩散层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使制冷剂从制冷剂供给孔向制冷剂排出孔流动的制冷剂流路。
73.在隔离件是阴极侧隔离件的情况下,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燃料气体供给孔,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氧化剂气体供给孔,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一个以上的制冷剂供给孔,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燃料气体排出孔,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氧化剂气体排出孔,也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一个以上的制冷剂排出孔,阴极侧隔离件可以在与阴极侧气体扩散层接触的面具有使氧化剂气体从氧化剂气体供给孔向氧化剂气体排出孔流动的氧化剂气体流路,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与接触阴极侧气体扩散层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使制冷剂从制冷剂供给孔向制冷剂排出孔流动的制冷剂流路。
74.冷却板周期性地具有多个槽状的第3流路。具体而言,冷却板交替地以规定的槽间距周期性地具有成为流路的槽和肋部。
75.第3流路可以是波状槽,也可以是直槽。
76.冷却板也可以是具有作为制冷剂流路发挥功能的多个槽的波纹状的板。
77.冷却板能够使用将铝、ti、sus等金属板折弯加工为波纹状的板等。冷却板也可以对表面进行银、镍、碳等导电处理。
78.冷却板的槽也可以通过折弯加工而形成。
79.槽的深度例如也可以是1.0~2.0mm。
80.折弯加工例如也可以以槽深度1.0~2.0mm、宽度1.0~2.0mm的间距进行凹凸成型。
81.冷却板也可以在面方向上配置于至少与mega对置的区域。
82.冷却板也可以在面方向上配置于相邻的两个单电池之间的供垫圈配置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83.冷却板也可以具有从单电池外形突出的突出部。
84.冷却板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横长6边形、横长8边形、圆形、长圆形状等。
85.冷却板的第3流路的流路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大于第1隔离件的第1流路的流路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及第2隔离件的第2流路的流路宽度与肋部宽度之和。
86.第1隔离件、第2隔离件以及冷却板在俯视视角中与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重叠的发电区域,第1流路、第2流路以及第3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相互交叉。在发电区域,第1流路、第2流路以及第3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相互交叉即可。从使燃料电池的耐久性提高的观点出发,在发电区域的整个区域,第1流路、第2流路以及第3流路也可以相互交叉。
87.也可以构成为:在俯视第1隔离件、第2隔离件以及冷却板时的供隔离件的气体分配部配置的气体分配区域,第1流路、第2流路以及第3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也相互交叉。
88.图1是表示第1隔离件的第1流路与第2隔离件的第2流路的夹角θ
12
、第1隔离件的第1流路与冷却板的第3流路的夹角θ
13
、以及第2隔离件的第2流路与冷却板的第3流路的夹角θ
23
的各自的交叉角度与载荷消失φ的关系的图。
89.第1隔离件的第1流路与第2隔离件的第2流路的夹角θ
12
为15
°
以上即可,从减小载荷消失φ来使燃料电池的耐久性提高的观点出发,可以为20
°
以上,也可以为90
°
以下。
90.第1隔离件的第1流路与冷却板的第3流路的夹角θ
13
、和第2隔离件的第2流路与冷却板的第3流路的夹角θ
23
为40
°
以上即可,从减小载荷消失φ来使燃料电池的耐久性提高的观点出发,可以为50
°
以上,也可以为90
°
以下。
91.通过第1流路、第2流路以及第3流路相互交叉,从而在第1隔离件、第2隔离件以及冷却板等层叠偏离时,接地面积的变化、载荷的变化较小,单电池间的性能偏差减小,相对于层叠偏离,能够使燃料电池的可靠性提高。
92.在空冷式的情况下,为了制冷剂流路的压损减少而冷却板的制冷剂流路与隔离件的流路比较成为较深且较宽的槽形状。因此,载荷消失区域φ
23
和φ
13
容易变大。如图1所示,通过使θ
13
、θ
23
较深地交叉为40
°
以上,能够减小载荷消失区域。
93.燃料电池也可以具备树脂框架。
94.也可以构成为:树脂框架配置于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的外周,并且配置于第1隔离件与第2隔离件之间。
95.另外,树脂框架也可以是用于防止交叉泄漏、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的催化剂层彼此的电气短路的部件。
96.树脂框架也可以具有骨架部、开口部、供给孔以及排出孔。
97.骨架部是与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连接的树脂框架的主要部分。
98.开口部是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的保持区域,并且是为了收纳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而将骨架部的一部分贯通的贯通孔。开口部在树脂框架中配置于在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的周围(外周部)配置骨架部的位置即可,也可以在树脂框架的中央具有开口
部。
99.供给孔和排出孔使反应气体和制冷剂等在单电池的层叠方向流通。树脂框架的供给孔也可以以与隔离件的供给孔连通的方式对位配置。树脂框架的排出孔也可以以与隔离件的排出孔连通的方式对位配置。
100.树脂框架也可以包括框状的芯层、和设置于芯层的两面的框状的两个壳层、即、第1壳层和第2壳层。
101.第1壳层和第2壳层也可以与芯层相同地在芯层的两面设置为框状。
102.芯层只要是具有气体密封性、绝缘性的构造部件即可,也可以由即使在燃料电池的制造工序中的热压时的温度条件下构造也不变化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芯层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pc(聚碳酸酯)、pps(聚苯硫醚)、pet(聚对苯二甲酸)、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a(聚酰胺)、pi(聚酰亚胺)、ps(聚苯乙烯)、ppe(聚苯醚)、peek(聚醚醚酮)、环烯烃、pes(聚醚砜)、ppsu(聚苯砜)、lcp(液晶聚合物)、环氧树脂等树脂等。芯层的材料也可以是epdm(三元乙丙橡胶)、氟类橡胶、硅系橡胶等橡胶材料。
103.从保证绝缘性的观点出发,芯层的厚度可以为5μm以上,也可以为30μm以上,从减少单元厚度的观点出发,可以为200μm以下,也可以为150μm以下。
104.第1壳层和第2壳层为了将芯层与阳极侧隔离件及阴极侧隔离件粘合来确保密封性而具有与其他的物质的粘合性较高、在热压时的温度条件下软化、并且粘度和熔点比芯层低的性质。具体而言,第1壳层和第2壳层可以是聚酯系和改性烯烃系等热塑性树脂,也可以是作为改性环氧树脂的热固化性树脂。第1壳层和第2壳层也可以是与粘合剂层相同种类的树脂。
105.构成第1壳层的树脂与构成第2壳层的树脂可以是相同种类的树脂,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树脂。通过在芯层的两面设置壳层,从而树脂框架与两个隔离件之间的基于加热冲压的粘合变得容易。
106.从保证粘合性的观点出发,第1壳层和第2壳层的各自的壳层的厚度可以为5μm以上,也可以为20μm以上,从减少单元厚度的观点出发,可以为100μm以下,也可以为40μm以下。
107.在树脂框架,第1壳层和第2壳层可以分别仅设置于与阳极侧隔离件及阴极侧隔离件粘合的部分。设置于芯层的一个面的第1壳层也可以与阴极侧隔离件粘合。设置于芯层的另一面的第2壳层也可以与阳极侧隔离件粘合。而且,树脂框架也可以被一对隔离件夹持。
108.空冷式燃料电池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单电池之间具备垫圈。
109.垫圈也可以使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树脂等作为材料。
110.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空冷式燃料电池的单电池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111.空冷式燃料电池(单电池)11依次具有冷却板15、第1隔离件12、将mega容纳于开口部的树脂框架14、以及第2隔离件13。
112.冷却板15配置于空冷式燃料电池11的第1隔离件12的面上的与mega对置的区域。
113.在第1隔离件12、树脂框架14、第2隔离件13设置作为有能够供作为氧化剂气体的反应用空气或者作为燃料气体的氢如箭头所示的那样流通的歧管16的氧化剂气体供给孔、氧化剂气体排出孔、燃料气体供给孔以及燃料气体排出孔。
114.在第1隔离件12设置有成为能够供作为氧化剂的反应用空气如箭头所示的那样流
通的氧化剂气体流路的多个槽状的第1流路21。
115.在第2隔离件13设置有成为能够供作为燃料气体的氢如箭头所示的那样流通的燃料气体流路的多个槽状的第2流路22。
116.在冷却翅片15设置有成为能够供作为制冷剂的冷却用空气如箭头所示的那样流通的制冷剂流路的多个槽状的第3流路23。
117.此外,燃料电池也可以具有制冷剂在侧面流动的构造。
118.【实施例】
119.(实施例1)
120.使用以下的第1隔离件、第2隔离件以及冷却板而制成了燃料电池的单电池。
121.·
第1隔离件:长边方向的直槽(第1流路,反应用空气,1.4mm槽间距)
122.·
第2隔离件:长边方向的波状槽倾斜部分为30度斜率(第2流路,氢,1.5mm槽间距)
123.·
冷却板:短边方向的直槽(第3流路,冷却用空气,3mm槽间距)
124.θ
12
=30
°
,θ
13
=90
°
,θ
23
=60
°

125.图3是将实施例1的燃料电池的第1流路、第2流路、第3流路重叠的示意图。
126.第1流路21是长边方向的直槽。
127.第2流路22是长边方向的波状槽。
128.第3流路23是短边方向的直槽。
129.第1流路21、第2流路22以及第3流路23相互交叉。
130.图4是重叠表示实施例1的第1隔离件和第2隔离件的示意图。
131.第1隔离件的肋部31和第2隔离件的肋部32与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夹角相同地以θ
12
=30
°
交叉。
132.φ
12
是在第1隔离件与第2隔离件之间产生的载荷消失。例如,第1隔离件的肋部31与第2隔离件的肋部32重叠的区域成为mega的上下面都被按压而被约束的区域。另一方面,成为第1隔离件的肋部31与第2隔离件的肋部32不重叠的单面槽或者两面槽的区域是mega不被约束的区域,载荷消失φ
12
能够为可以在该区域描绘的最大的圆的直径。
133.若与图1对照,则θ
12
=30
°
时的载荷消失φ为2.3mm以下,载荷分布均匀,能够确保燃料电池的所希望的耐久性。
134.图5是重叠表示实施例1的第1隔离件和冷却板的示意图。
135.第1隔离件的肋部31和冷却板的肋部33与第1流路和第3流路的夹角相同地以θ
13
=90
°
交叉。
136.φ
13
是在第1隔离件与冷却板之间产生的载荷消失。载荷消失φ
13
为能够在成为第1隔离件的肋部31与冷却板的肋部33不重叠的单面槽或者两面槽的区域描绘的最大的圆的直径。
137.若与图1对照,则θ
13
=90
°
时的载荷消失φ为2.3mm以下,载荷分布均匀,能够确保燃料电池的所希望的耐久性。
138.图6是重叠表示实施例1的第2隔离件和冷却板的示意图。
139.第2隔离件的肋部32和冷却板的肋部33与第2流路和第3流路的夹角相同地以θ
23
=60
°
交叉。
140.φ
23
是在第2隔离件与冷却板之间产生的载荷消失。载荷消失φ
23
为能够在成为第2隔离件的肋部32与冷却板的肋部33不重叠的单面槽或者两面槽的区域描绘的最大的圆的直径。
141.若与图1对照,则θ
23
=60
°
时的载荷消失φ为2.3mm以下,载荷分布均匀,能够确保燃料电池的所希望的耐久性。
142.能够判断为若载荷消失φ为2.3mm以下则具有燃料电池的所希望的耐久性,可以说载荷消失φ越小则燃料电池的耐久性越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