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导线起搏器、输送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06 20:04: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导线起搏器、输送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和传统的植入式心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皮下不同,植入心腔的无导线起搏器因其具有创伤小,不影响美观,以及避免和电极导线相关并发症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为了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起搏刺激,装有植入心脏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诊,通过厂商提供的特定设备和植入式心脏无导线起搏器进行数据交互,医生可调节无导线起搏器的参数使得无导线起搏器适应患者的生理的变化。
4.传统的植入式起搏器通常采用近场耦合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互,而这种通信方式通常载波频率低,数据传输率低,通信距离短。然而,由于植入心腔的无导线起搏器和体外控制装置间的数据交互通常是无创的,即不是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近场耦合的方式很难保证信号传输时的准确性。而且,由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在病人的心腔内,和传统的有导线起搏器相比,距离人体体表的距离更长,传统的近场耦合通信基本无法满足无导线起搏器和体外控制装置通信的需求。
5.为了保证无导线起搏器和体外控制装置间的数据正常交互,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体通信的方式,即以人的身体作为传输介质,进行信号的传输。但是该种通信方式却存在如下缺陷:
6.1、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通信质量易难以保证。
7.2、在建立通信的时候,体外控制装置需要特定的连接装置连接到人体体表,操作很不方便。
8.也曾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试图将具有高数据传输率,通信距离远射频通信技术应用到无导线起搏器,然而,目前还没有公开资料记载相关的成功案例。这是因为,在无导线起搏器中集成射频通信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
9.原因如下:
10.1、现有的无导线起搏器的结构屏蔽射频信号:为了保证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无导线起搏器的所有电子部件均需被封闭在金属钛壳体内;而密闭金属壳体对于射频信号具有很强的衰减屏蔽作用,由此导致无导线起搏器内的接收装置无法接收到体外控制器发出的射频信号,无导线起搏器内的发送装置发送的射频信号也无法传出金属钛壳。
11.2、改进现有的无导线起搏器结构难度较大: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其中一种无导线起搏器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种无导线起搏器包括起博器主体11和环状支架12,为了能够使得无导线起搏器本体,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所述第一起博器主体11横向紧贴在环状支架12的外壁。
1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导线起搏器,日益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13.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1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导线起搏器、输送装置及系统,在满足无导线起搏器对电子器件的密闭要求的同时,以实现无导线起搏器与体外控制装置之间进行远距离的数据交互。
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无导线起搏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单元和起搏器本体;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起搏器本体和所述第一单元电连接;
16.所述第一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体外控制装置的控制信息;
17.所述第二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信息,并用于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起搏器本体;
18.所述起搏器本体,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运行;并将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运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单元;
19.所述第二单元,还被配置为将所述运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还被配置为将所述运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体外控制装置;
20.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由生物可兼容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由生物可兼容金属材料制成的封闭壳体。
21.可选地,还包括第一信号传输单元,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22.所述第一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二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的另一端。
23.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起搏器本体电连接的第二信号传输单元,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外;
24.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其被配置为将受体的生理信息发送至所述起搏器本体。
25.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由生物可兼容非金属材料制成;
26.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外的另一端延伸入所述第三壳体内。
27.可选地,还包括一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的外壁,并且另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受体上。
28.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起搏器本体电连接的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电池单元用于为所述起搏器本体和/或所述第二单元供电。
29.可选地,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和所述电池单元分别位于所述起搏器本体相对的两端。
30.可选地,所述电池单元位于所述起搏器本体和所述第二单元之间,且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壁具有一凹槽;
31.连接所述起搏器本体和所述第二单元的信号线位于所述凹槽内。
32.可选地,所述运行信息包括受体的生理信息和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状态信息;
33.所述起搏器本体用于,将所述生理信息和所述植入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单元。
34.可选地,所述运行信息还包括电池信息;
35.所述起搏器本体还包括电池性能检测模块,所述电池性能检测模块,被配置为监测电池运行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池运行状态获取所述电池信息,并将所述电池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单元。
3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无导线起搏器;
37.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手柄组件、输送杆组件和与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所述第一壳体配合的头端部件,所述头端部件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组件的远端,所述输送手柄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组件的近端并经所述输送杆组件与所述输送手柄组件相连;
38.所述输送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无导线起搏器推送至目标位置,并在到达所述目标位置后,释放所述无导线起搏器。
3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导线起搏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无导线起搏器以及上述的输送装置。
4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体内植入装置和体外控制装置;
41.其中,所述体内植入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无导线起搏器,所述体外控制装置包括无线通信单元,该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第一单元通信连接。
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输送装置及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3.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单元和起搏器本体;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起搏器本体和所述第一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由生物可兼容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由生物可兼容金属材料制成的封闭壳体。如此配置,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具有射频通信功能,第一单元位于第一壳体内,保证发送或接收的射频信号不会被第二壳体衰减屏蔽,实现了无导线起搏器与体外控制装置之间进行远距离数据交互;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元和起搏器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能够避免所述第二单元和起搏器本体免受植入受体生理影响和侵蚀,同时也降低了所述第二单元和起搏器本体对植入受体器官组织的损伤。由此,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具有高数据传输率,通信距离远的优点,能够提高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后随访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44.图1为现有技术的其中一种无导线起搏器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为图2中的第二单元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47.图4为图2中的电池单元的其中一种示意图;
48.图5为图2中的起搏器本体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50.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51.11-起博器主体、12-环状支架;
52.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130-第三壳体、200-第一单元、300-第二单元、400-起搏器本体、500-第一信号传输单元、600-第二信号传输单元、700-固定单元、800-电池单元;
53.310-匹配网络模块、320-射频信号接收模块、330-射频信号发送模块;
54.410-数据处理单元、420-腔内心电感知处理模块、430-心肌接触评估模块、440-起搏电压产生模块、450-电池性能检测模块;
55.910-头端部件、920-输送杆组件、930-输送手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5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无导线起搏器、输送装置及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应当了解,说明书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地显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并且在说明书附图中用于说明本发明某些原理的图示性特征也会采取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以及,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复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相似的标号和字母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57.术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58.由于长期致力于无线起搏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终于发现,通过对现有无导线起搏器的结构进行改进,能够使得所述无导线起搏器具有射频功能。
59.为了实现上述思想,本发明提供了无导线起搏器、输送装置及系统,所述无导线起搏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单元和起搏器本体;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起搏器本体和所述第一单元电连接。本发明提出的无导线起搏器具有高数据传输率,通信距离远的优点,能够提高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后随访的便捷性。以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导线起搏器作详细说明。
60.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导线起搏器。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的结构示意图。从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内的第一单元200、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120内的第二单元300和起搏器本体400;所述第二单元300与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和所述第一单
元200电连接。
61.具体地,所述第一单元200,其被配置为接收体外控制装置的控制信息;所述第二单元300,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信息,并用于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起搏器本体400;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运行;并将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运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单元300;所述第二单元300,还被配置为将所述运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单元200,所述第一单元200还被配置为将所述运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体外控制装置。
6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10由生物可兼容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体120包括由生物可兼容金属材料制成的封闭壳体。其中,所述生物可兼容非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玻璃、生物陶瓷、生物水泥及生物玻璃陶瓷等。如此配置,所述第一壳体110不仅能够保证所述第一单元200与外部保持绝缘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可兼容非金属材料易于高温消毒,且在人体内化学稳定性好、组织相容性好,抗压强度高;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10将所述第一单元200能够所述第一单元200与植入受体的血液和/或器官组织直接接触,避免了所述第一单元200免受植入受体血液和/或器官组织的影响和侵蚀。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10能够与外部输送装置(例如输送手柄)配合工作,以将该所述无导线起搏器输入至目标位置,将所述第一单元20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内,可以在确保信号稳定传输的情况下,不增加所述导线起搏器的整体体积,有效利用可利用空间。所述生物可兼容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钛、钽、铌和锆等纯金属、医用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基合金等合金。如此配置,所述第二壳体120的耐蚀性能好,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单元300和起搏器本体400不受外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63.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的第一单元200包括但不限于能够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的天线,所述第一单元200单独位于第一壳体110内,保证发送或接收的射频信号不会被衰减屏蔽,能够实现无导线起搏器与体外控制装置之间的远距离数据交互;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元300和起搏器本体400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内,所述第二壳体120能够避免所述第二单元300和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受植入受体血液和/或器官组织的影响和侵蚀,同时也降低了所述第二单元300和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对植入受体器官组织的损伤。由此,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能够使得射频信号不受金属外壳的屏蔽衰减作用,实现无导线起搏器的射频通信功能。
64.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具有高数据传输率,通信距离远的优点,能够提高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后随访的便捷性。
65.较佳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图3为第二单元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从图3可以看出,所述第二单元300包括匹配网络模块310,以及与所述匹配网络模块310电连接的射频信号接收模块320和射频信号发送模块330。
66.具体地,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320,其被配置为将所述控制信息从射频信号转化为低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发送模块330,其被配置为将所述运行信息从低频信号转化为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单元300与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和所述第一单元200电连接,包括: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320和所述射频信号发送模块330与所述起搏器本体400电连接;所述匹配网络模块310与所述第一单元200电连接。
6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所述匹配网络模块310用于使得所述第二单元300
和体外控制装置的电气特性相一致形成rf匹配网路,以使得无线电信号传输的损耗和失真最小。所述电气特性相一致也称为阻抗匹配,包括信号源(体外控制装置)内阻与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和/或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所接负载(第二单元)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320和所述射频信号发送模块330仅是较佳实施方式的示例性描述,而非本发明的限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320和所述射频信号发送模块330也可以为一体式的射频信号收发模块,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68.较佳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还包括第一信号传输单元500,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50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内,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50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内。所述第一单元200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500的一端,所述匹配网络模块310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500的另一端。如此配置,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500能够保证所述第一单元200和所述第二单元300之间的电信号畅通,具体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500为一馈通元件。
69.较佳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无导线起搏器还包括与所述起搏器本体400电连接的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内,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外。具体地,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其被配置为将受体的生理信息发送至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如此配置,作为所述第二壳体120内部电路组件与外部电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无导线起博器的前端,所述外部电路包括但不限于生理参数传感器、起搏传感器)连接的通道,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壳体120内部的起搏器本体能够与外部电路进行电信号传递,使得所述起搏器本体400能够感知或/起搏所述植入受体,具体地,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为一馈通元件。
70.较佳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壳体130,所述第三壳体130由生物可兼容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外的另一端延伸入所述第三壳体130内。如此配置,所述第三壳体130不仅能够保护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使得所述无导线起搏器能够满足增加和植入受体(比如心肌)接触紧密度要求;而且在其中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壳体130也能够作为固定单元700的基座。具体地,如前所述,所述生物可兼容非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玻璃、生物陶瓷、生物水泥及生物玻璃陶瓷等,在此不再赘述。
71.优选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继续参见图2,沿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第二壳体120和所述第三壳体13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的连接处为密闭连接,即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500完全被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所密闭覆裹;同样地,所述第二壳体120和所述第三壳体130的连接处也为密闭连接,即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完全被所述第二壳体120和所述第三壳体130所密闭覆裹。如此配置,能够避免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单元500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受外界的干扰,从而保证信号传输质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第二壳体120和所述第三壳体130均为圆柱体,外径相同,如此配置,使得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外形类似胶囊结构,不仅便于传输装置的运输和植入,而且大大减少了其外部尺寸,减少与植入受体的接触面积,能够精准接近病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72.较佳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见图2,所述无导线起搏器还包括一固定单元700,所述固定单元70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130的外壁,并且所述固定单元700的另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受体上。如此配置,所述固定单元700能够将无导线起搏器固定到植入受体(比如心肌)上,使得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前端能够和心肌紧密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壳体130作为固定单元700的基座,更便于将所述固定单元700与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紧密固定在一起。
73.较佳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导线起搏器还包括与所述起搏器本体400电连接的电池单元800,所述电池单元800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0内,所述电池单元800用于为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和/或所述第二单元300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和所述电池单元800分别位于所述起搏器本体400相对的两端。如此配置,使得所述无导线起搏器各个功能组件之间更加紧凑合理,进一步减少了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外部尺寸。
74.较佳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的其中一种电池单元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4可以看出,所述电池单元800位于所述无导线起搏器本体400和所述第二单元300之间,且所述电池单元800的外壁具有一凹槽;连接所述起搏器本体300和所述第二单元300的信号线位于所述凹槽内。与传统的电池为圆柱体不同,本实施例的电池单元800具有一凹槽,如此配置,进一步使得所述第二单元300和所述起搏器本体400之间的信号线充分利用空间,不仅布线合理易于实施,而且合理利用空间,减少了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体积。
75.在其中一种示范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导线起搏器为心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受体包括患者的心腔。参见图5,图5为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所述起搏器本体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从图5可以看出,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包括:数据处理单元410、以及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410电连接的腔内心电感知处理模块420、心肌接触评估模块430和起搏电压产生模块440。
76.具体地,所述腔内心电感知处理模块420,其被配置为对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患者的心电活动信息获取患者的生理信息。所述心肌接触评估模块430,其被配置为监测无导线起搏器和心肌的接触状态,并获取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状态信息。所述数据处理单元410,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息、所述生理信息和所述植入状态信息,产生起搏控制。所述起搏电压产生模块440,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起搏控制,产生脉冲刺激电压;所述脉冲刺激电压经由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发送至所述第二壳体120外。
77.其中,所述第二单元300与所述起搏器本体400电连接,包括:所述起搏器本体400的所述数据处理单元410与所述第二单元30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起搏器本体400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电连接,包括所述腔内心电感知处理模块420和所述起搏电压产生模块440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单元600电连接。
78.较佳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行信息包括所述受体的生理信息和所述无导线起博器的植入状态信息。具体地,所述起搏器本体400用于,将所述生理信息和所述植入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单元30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元300经由所述第一单元200将所述生理信息和所述植入状态信息发送给体外控制装置。如此配置,能够使得体外控制装置及时获悉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实时工作状态及患者的生理状态,从而调节所述控制信息,以使得所述无导线起搏器能够适应患者的生理变化,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起搏刺激。
79.较佳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行信息还包括电池信息。所述起搏器本体还包括电池性能检测模块450,所述电池性能检测模块450,被配置为监测电池运行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池运行状态获取所述电池信息,并将所述电池信息发送至起搏器本体(在该实施例中,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410)。如此配置,在电池电量耗尽前做出告警信息,以便及时作相应的处理。显然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信息还包括电池的寿命、健康状态等,不再一一赘述。
80.具体地,所述起搏器本体400,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池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单元30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元300经由所述第一单元200将所述电池信息发送给体外控制装置。如此配置,能够使得体外控制装置及时获悉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电池健康状态,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使得所述无导线起搏器能够正常运行。
81.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所述第一单元200位于第一壳体110内,保证发送或接收的射频信号不会被第二壳体120衰减屏蔽,实现了无导线起搏器与体外控制装置之间进行远距离数据交互;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元300和起搏器本体400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内,能够避免所述第二单元300和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免受植入受体生理影响和侵蚀,同时也降低了所述第二单元300和起搏器本体400对植入受体器官组织的损伤。由此,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具有高数据传输率,通信距离远的优点,能够提高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后随访的便捷性。
82.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输送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无导线起搏器。具体地,参见图6,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从图6可以看出,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手柄组件930、输送杆组件920和与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所述第一壳体110配合的头端部件910,所述头端部件910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组件920的远端,所述输送手柄组件930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组件920的近端并经所述输送杆组件920与所述输送手柄组件930相连;所述输送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无导线起搏器推送至目标位置,并在到达所述目标位置后,释放所述无导线起搏器。
83.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器能够使用图6所示的输送装置经股静脉植入到患者右心室心腔内。其中所述输送装置的头端部件910与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所述第一壳体110连接后将无导线起搏器输入体内。显然地,现有技术中能够起到如上作用的任何输送装置均可输送本发明提出的无导线起搏器,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制;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的所述无导线起搏器也不仅限于通过输送装置输送,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安装,本发明对此同样不进行任何限定。
84.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无导线起搏系统,所述无导线起搏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无导线起搏器以及上述的输送装置。
85.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无导线起搏系统,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无导线起搏器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至少具有与其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6.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体内植入装置和体外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体内植入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无导线起搏器,所述体外控制装置包括无线通信单元,该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所述无导线起搏器的第一单元通信连接。
87.综上,由于本发明提出的所述无导线起搏器具有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内的第一单
元200、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120内的第二单元300和起搏器本体400;所述第二单元300与所述起搏器本体400和所述第一单元200电连接。如此配置,具有本发明提出的无导线起搏器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近场耦合存在的载波频率低,数据传输率低,通信距离短以及人体通信存在的通信质量较差的缺陷,能够保证发送或接收的射频信号不会衰减屏蔽,从而实现了无导线起搏器与体外控制装置之间进行远距离的数据交互,提高了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后随访的便捷性。
8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90.综上,上述实施例对无导线起搏器、输送装置及系统的不同构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当然,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中所列举的构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举一反三,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