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1:12: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电池注液、液态药品注液、口服液灌装等有关液态灌装行业中注液泵会用到的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电池生产、制药生产、生物试剂以及是有化工等多个行业领域的灌注设备中,都会使用到注液泵。
3.注液泵一般包括驱动电机端、传动连接组件、液力端等三大主要部分。通常的注液泵有叶片式泵、活塞泵、隔膜泵、齿轮泵、螺杆泵。在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电池生产或者制药生产的灌注过程中,一般采用活塞泵类型的注液泵进行灌注。
4.在注液的过程中,针对不同规格的注液量,需要调整活塞的行程;现有的调节方式之一是调节活塞泵与驱动轴之间的夹角,进而改变活塞的行程方式。在角度的调整过程中一般都需要用到进给装置,通过进给装置带动待进给件进给,从而实现角度变化,进而改变活塞行程和泵的注液量。
5.现有的进给装置通常都是通过单螺纹或者单丝杠进行驱动,进给精度受加工螺纹的机床精度限制,无法做到较高精度的进给。
6.如果能够研发出一种在较低精度的加工条件下,也可以实现精准进给的进给装置,则将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方便调节、且可以自适应角度变化、不存在卡死现象的进给装置。将本实用新型的进给装置用于锂电行业的电解液注液泵的角度调整装置中时,可以在相同加工精度条件下,提升进给精度,进而提升角度调整精度以及电解液的注液精准度和调整注液泵的注液规格。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进给装置,包括差动螺栓、滑叉轴;所述差动螺栓具有较小螺纹段和较大螺纹段;所述滑叉轴一端与待进给件连接,滑叉轴另一端与差动螺栓的较小螺纹段螺纹连接。
10.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叉轴与待进给件相连的一端为单耳板;所述待进给件与滑叉轴相连接处为双耳板,滑叉轴的单耳板插入待进给件的双耳板内,通过销轴将待进给件的双耳板与滑叉轴的单耳板连接起来。滑叉轴一端是单耳板结构,另一端为螺纹,待进给件具有双耳板结构,整体连接方便,操作可靠。
11.优选的技术方案,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动板;该转动板通过销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上,且该转动板开有内螺纹通孔;该转动板的内螺纹通孔与所述差动螺栓的较大螺纹段的螺纹配合连接。
12.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动板;该转动板通过销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上,且该转动
板开有内螺纹通孔;该转动板的内螺纹通孔与所述差动螺栓的较大螺纹段的螺纹配合;所述滑叉轴与差动螺栓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动板;该转动板通过销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上,且该转动板开有内螺纹通孔;该转动板的内螺纹通孔与所述差动螺栓的较大螺纹段的螺纹配合;所述滑叉轴与差动螺栓上还套设有弹簧。该弹簧可以在防止差动螺栓打滑松动。采用转动板来过渡差动螺栓与底座之间的直接连接,可以使得差动螺栓在进给的过程中不存在卡死的现象。即转动板可以在差动螺栓进给的时候,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以让差动螺栓可以自适应待进给件的角度变化,避免可能存在的卡死现象。
13.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差动螺栓上套设有弹簧;该弹簧一端与转动板相抵,另一端与滑叉轴相抵。该弹簧可以在防止差动螺栓打滑松动。
14.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叉轴与差动螺栓螺纹相连处的螺纹为外螺纹,差动螺栓的较小螺纹段为内螺纹。
15.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叉轴与差动螺栓螺纹相连处的螺纹为内螺纹,差动螺栓的较小螺纹段为内螺纹。
16.滑叉轴与差动螺栓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滑叉轴上为外螺纹,则差动螺栓的较小螺纹段为内螺纹,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在差动螺栓与滑叉轴相连的一端开设轴向盲孔,然后在该盲孔内攻丝出与滑叉轴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当然也可以滑叉轴上为内螺纹,差动螺栓的较小螺纹段为外螺纹。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滑叉轴上与差动螺栓相连的一端开设轴向盲孔,在该滑叉轴的盲孔内攻丝内螺纹,实现滑叉轴的内螺纹与差动螺栓较小段螺纹配合。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的进给装置采用差动螺栓与滑叉轴相互配合的结构,利用螺距差,在相同加工精度条件下,可以实现对待进给件更加精准的手动调节。尤其是与转动板相互配合,可以在差动螺栓进给的时候,当待进给件需要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时,转动板可以让差动螺栓自适应因为待进给件的角度变化,不存在卡死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差动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滑叉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旋转板组件、滑叉轴之间的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1中旋转板、滑叉轴、差动螺栓之间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24.图6为实施例1中应用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的角度调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5.图7为实施例1中应用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的角度调整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26.图8为实施例1中应用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的角度调整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27.图9为实施例1中应用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的角度调整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28.图10为实施例1中应用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的注液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实施例1中应用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的注液泵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实施例1中应用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的注液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实施例1中应用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的注液泵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参照图1至图1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进给装置的实施例以及其应用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33.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进给装置7包括差动螺栓71、滑叉轴72;所述差动螺栓71具有较小螺纹段711和较大螺纹段712;所述滑叉轴72一端与待进给件(本实施例中为旋转板61)连接,滑叉轴72另一端与差动螺栓71的较小螺纹段711螺纹连接;该滑叉轴72的形状可以各异,其中之一的滑叉轴72的形状可以是一端为单耳板721,另一端具有螺纹。待进给件的旋转板61与滑叉轴7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其中之一是,旋转板61与滑叉轴72连接端为双耳板611结构,将滑叉轴72的单耳板721插入旋转板61的双耳板611内,通过销轴将旋转板61的双耳板611与滑叉轴72的单耳板721连接起来。
34.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以下对其应用实施进行具体说明。如图6至图9所示,例如应用了本实用新型进给装置7的角度调整装置,该角度调整装置用于对注液泵(注液泵如图10至图13所示,包括电机1、与电机1输出轴相连的联轴器组件2、与联轴器组件2相连的泵头组件3;所述泵头组件3为活塞泵;所述电机1输出轴与联轴器组件2通过键槽配合间隙连接;所述联轴器组件2与泵头组件3通过万向球头连杆4连接;所述电机1输出轴与联轴器组件2的轴心共直线分布;所述泵头组件3的轴心与联轴器组件2的轴心之间成一定夹角分布;所述电机1驱动联轴器组件2做旋转运动;所述联轴器组件2通过万向球头连杆4驱动活塞泵的活塞做往复运动。)的泵头组件3进行角度调整,包括底座5、旋转板组件6、进给装置7;所述旋转板组件6将所述泵头组件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5上;所述进给装置7与所述旋转板组件6(在此时,旋转板组件的旋转板61为本应用实施例中的待进给件)连接,通过驱动旋转板组件6转动调整泵头组件3的安装角度。
35.所述旋转板组件6包括旋转板61、旋转轴62;所述进给装置7包括差动螺栓71、滑叉轴72;所述泵头组件3固定安装在该旋转板61上,旋转轴62将旋转板61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差动螺栓71具有较小螺纹段711和较大螺纹段712;所述滑叉轴72一端与旋转板61连接,滑叉轴72另一端与差动螺栓71的较小螺纹段711螺纹连接;差动螺栓71的较大螺纹段712与所述底座5之间螺纹连接。该滑叉轴72的形状可以各异,其中之一的滑叉轴72的形状可以是一端为单耳板721,另一端具有螺纹。旋转板61与滑叉轴7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其中之一是,旋转板61与滑叉轴72连接端为双耳板611结构,将滑叉轴72的单耳板721插入旋转板61的双耳板611内,通过销轴将旋转板61的双耳板611与滑叉轴72的单耳板721连接起来。
36.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转动板51;该转动板51通过销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5上,且该转动板51开有内螺纹通孔;该转动板51的内螺纹通孔与所述差动螺栓71的较大螺纹段712的螺纹配合;所述滑叉轴72与差动螺栓71上还套设有弹簧713。该弹簧713可以防止差动螺栓71的打滑松动。采用转动板51来过渡差动螺栓71与底座5之间的直接连接,可以使得差动螺栓71在调节角度的过程中不存在卡死的现象,让其调整角度大大增大。即转动板51可以在差动螺栓71进给的时候,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以让差动螺栓71可以自适应因为旋转板的角度变化带来可能存在的卡死现象。
37.滑叉轴72与差动螺栓71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滑叉轴上72为外螺纹,则差动螺栓71的较小螺纹段711为内螺纹,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在差动螺栓71与滑叉轴72相连的一端
开设轴向盲孔,然后在该盲孔内攻丝出与滑叉轴72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当然也可以滑叉轴72上为内螺纹,差动螺栓71的较小螺纹段711为外螺纹。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滑叉轴72上与差动螺栓71相连的一端开设轴向盲孔,在该滑叉轴72的盲孔内攻丝内螺纹,实现滑叉轴72的内螺纹与差动螺栓71的较小段螺纹711配合。
38.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的注液泵工作原理如下:注液泵的泵头组件可旋转的固定在底座上,且配合有角度调节组件,当需要不同的注液量式,只需要手动调节泵头组件与联轴器组件轴心之间的分布角度,就可以改变泵头组件的活塞泵的活塞往复运行时的行程,从而实现注液泵的注液量是可以调整的目的。进给装置采用差动螺栓与滑叉轴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实现对旋转组件的旋转角度精准的手动调节。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