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马桶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0:41: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马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马桶。


背景技术:

2.智能马桶通常设有座圈和盖板,座圈可以盖设于便池上以供用户坐便,盖板可以盖设于座圈上以封闭便池内的空间,防止臭味泄露。随着智能马桶技术领域的发展,智能马桶的座圈或盖板的打开操作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由此,出现了以自来水作为动力源驱动座圈或盖板打开的动力模组,当自来水进入动力模组中时,动力模组能够借助自来水的水压实现座圈或盖板的自动化打开操作。然而,目前的动力模组,当手动抬起座圈或盖板时,座圈或盖板容易反弹而撞击马桶的主体。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动力模组中座圈或盖板容易撞击马桶主体的问题,提供一种马桶。
4.一种马桶,包括:
5.主体;
6.活动元件,转动连接所述主体;
7.动力模组,连接所述活动元件,并能够在进水时驱使所述活动元件相对所述主体打开;
8.水箱;以及,
9.单向导通组件,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动力模组,并能够在所述水箱流向所述动力模组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导通组件包括单向管道和单向导通结构,所述单向管道连通所述水箱和所述动力模组,所述单向导通结构与所述单向管道的端口位置相对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阀体和限位元件,所述阀体设有开槽,所述单向导通结构设于所述开槽,所述限位元件连接所述阀体并密封所述阀体的开槽,所述限位元件连通所述开槽和所述单向管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槽具有底面,所述阀体设有贯穿底面的孔结构,所述孔结构连通所述动力模组和所述开槽,所述单向导通结构能够在所述开槽内移动而抵接所述限位元件,以阻断所述单向管道和所述开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还包括由所述底面朝所述单向导通结构凸设的多个间隔结构,多个所述间隔结构相互间隔以形成连通所述单向管道和所述孔结构的间隙,所述单向导通结构能够在所述开槽内移动而抵接所述间隔结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间隔结构沿周向环绕所述孔结构设置。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结构包括第一隔块和第二隔块,所述第一隔块和所述第二隔块临近所述孔结构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且,在相邻两个所述间隔结构中,其中一个所
述间隔结构的第一隔块与另一所述间隔结构的第二隔块相对设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导通结构为平板结构,所述单向导通结构沿所述孔结构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开槽内。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结构的内侧与所述孔结构的边缘齐平;和/或,
18.多个所述间隔结构背离所述底面的一侧相齐平。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模组内设有进水空间,当所述进水空间进水时,所述动力模组驱使所述活动元件以第一速度相对所述活动元件打开,当所述活动元件相对所述主体打开的速度大于所述第一速度时,所述进水空间产生真空吸附力。
20.上述马桶,通过动力模组的进水带动活动元件打开,而当手动抬起活动元件时,水箱中的水能够经单向导通组件流至动力模组,从而填补动力模组因手动抬起活动元件产生的真空空间,进而能够避免手离开活动元件时活动元件反弹而撞击马桶的主体的情况。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盖合状态时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盖合状态时动力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24.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动力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25.图5为图2所示的马桶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盖合状态时动力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动力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图7所示的动力模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30.图10为图9所示的动力模组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一些实施例中限流元件位于第一段远离第二段的位置时阀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34.图14为一些实施例中限流元件抵接第一嵌合部时阀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35.图15为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6.图16为一些实施例中限流元件和弹性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7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8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9为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0为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1为图19所示的阀组件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42.图22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3为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其中,10、马桶;11、主体;110、便池;111、安装面;112、容置槽;12、活动元件;120、转轴;13、传动元件;14、套管;15、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水箱;18、动力模组;180、本
体;181、固定座;182、安装座;183、第二固定槽;184、第一转动结构;185、限位部;186、第一限位面;187、第二限位面;188、转动部;189、进水结构;191、移动元件;1910、通孔;1911、绑定孔;1912、第一固定槽;1913、第二转动结构;192、形变元件;193、进水空间;194、第一固定部;195、第二固定部;196、自来水管道;
45.20、阀组件;21、阀体;210、进水口;211、排水口;212、出水口;213、进水通道;214、排水通道;215、第一段;216、第二段;217、泄压通道;218、泄压口;22、第一阀结构;23、第二阀结构;230、板体部;231、出水孔;232、第一嵌合部;233、通道部;24、开槽;25、孔结构;26、间隔结构;261、第一隔块;262、第二隔块;27、第二嵌合部;281、第一表面;282、第二表面;283、第一侧面;284、第二侧面;285、第三侧面;29、排水管道;30、限流元件;31、限流孔;32、挡水部;321、凹槽;322、连接部;323、卡接部;33、弹性元件;34、第一密封圈;35、第二密封圈;36、单向管道;37、单向导通结构;38、限位元件;39、第一阀元件;40、第二阀元件;41、泄压结构;42、弹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2.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马桶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马桶1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马桶10包括主体11以及转动连接主体11的活动元件12,主体11设有便池110,活动元件12相对便池110具有打开状态和盖合状态。具体而言,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盖设于便池110上,当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至远离便池110的位置。例如,活动元件12可以为马桶10的座圈,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盖设于便池110上以供用户坐便。又如,活动元件12也可以为马桶10的盖板,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盖设于便池110上以封闭便池110内的空间,防止便池110内的臭味泄露。
53.一并参考图1-图4所示,马桶10还具有传动元件13以及动力模组18,动力模组18包括本体180和移动元件191,本体180固定设置于主体11上,移动元件191转动连接本体180,传动元件13的一端连接活动元件12,另一端连接移动元件191。可以理解的是,当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带动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从而使得活动元件12由盖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
5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模组18还包括形变元件192,形变元件192连接本体180和移动元件191,本体180、移动元件191和形变元件192共同围设形成进水空间193。例如,本体180可大致呈单侧敞口的中空结构,移动元件191转动连接本体180并对应本体180的敞口位置,形变元件192位于本体180和移动元件191之间,并连接本体180和移动元件191,从而将本体180的部分中空空间界定为进水空间193。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自来水管道196可连通市政供水管网,则从自来水管道196流入进水空间193的自来水的水压可在0.5公斤-0.7公斤之间。当自来水由自来水管道196流入进水空间193时,会对移动元件191施压,从而推动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朝远离本体180的方向转动,且在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的过程中,形变元件192发生形变。
56.上述马桶10,借助自来水的水压驱使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元件13带动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打开,进而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同时,由于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的动力来源于水的压力,相对于电机或马达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的方式而言,动力模组18的运行成本低,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元件192的材质可以为弹性伸缩材质,例如可以为橡胶。则形变元件192具有初始状态和弹性拉伸状态,当形变元件192受到外力作用而处于弹性拉伸状态时,形变元件192具有复原至初始状态的趋势。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形变元件192处于初始状态,当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而拉动活动元件12打开时,形变元件192处于弹性拉伸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至活动元件12恰好处于打开状态时,形变元件192处于最大拉伸量。由此,形变元件192还
能够限制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的最大转动量,避免移动元件191脱离本体180,同时,也有利于活动元件12切换至打开状态。
58.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元件13可以为绳索。当然,传动元件13还可以为传送带、连杆等任意适用的传动结构,只要移动元件191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拉动活动元件12打开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2通过转轴120转动连接主体11,移动元件191位于本体180背离活动元件12的一侧,传动元件13的一端缠绕于转轴12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元件191。由此,当移动元件191在自来水的压力作用下相对本体180朝远离活动元件12的方向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拉动活动元件12沿转轴120转动而相对主体11打开。
59.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元件13可滑动地穿设本体180。由此,本体180能够对传动元件13起到限位作用,有利于提升传动过程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使得传动元件13不容易脱离动力模组18。
60.一并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元件191设有穿设移动元件191的通孔1910,移动元件191背离本体180的一侧还设有绑定孔1911。动力模组18包括绑定元件(图未示出),传动元件13依次穿设本体180和通孔1910,且传动元件13的端部位于移动元件191背离本体180的一侧。绑定元件穿设传动元件13的端部以及绑定孔1911,以将传动元件13与移动元件191固定连接。具体地,绑定元件可以为螺钉,绑定孔1911可以为螺纹孔。当然,传动元件13固定连接移动元件191的方式还可有其他任意适用的连接方式,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元件13穿设移动元件191的通孔1910,且传动元件13的端部位于移动元件191背离安装座182的一侧,传动元件13的端部的尺寸大于通孔1910的径向尺寸,传动元件13的端部卡接于移动元件191背离本体180的一侧而实现传动元件13和移动元件191的固定连接。
61.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马桶10还包括套管14、第一隔板15以及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与第二隔板16均固定设置于主体11上,套管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传动元件13的一端穿设第一隔板15并缠绕于转轴120上,传动元件13的另一端穿设第二隔板16并与移动元件191固定连接,传动元件13位于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之间的部分位于套管14内,传动元件13与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以及套管14均滑动配合。可以理解的是,若只设置传动元件13,为保证移动元件191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有效带动活动元件12打开,传动元件13需沿直线延伸。而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套管14与传动元件13配合,使得传动元件13无需沿直线延伸,可以沿任意适用曲线延伸,从而使得动力模组18的位置设置能够适应马桶10更多不同的结构设计,提升马桶10的空间利用率。
62.举例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1具有安装面111,活动元件12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面111上。安装面111还设有容置槽112,至少部分的动力模组18和第二隔板16容置于容置槽112内。由此,通过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套管14以及传动元件13的配合,使得动力模组18与转轴120在竖直方向上可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从而适应马桶10不同的结构设计,提升马桶10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压缩马桶10的体积。动力模组18容置于容置槽112内的设计还有利于保护动力模组18,使得动力模组18不容易因刮碰而损坏。
63.一并参考图7、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80包括固定座181和安装座182,固定座181固定连接主体11,安装座182设于固定座181的中空空间内,并固定连接固定座181朝向移动元件191的一侧,形变元件192分别连接安装座182与移动元件191,移动元件
191与安装座182转动连接。具体地,安装座182可通过卡扣、嵌合、螺纹连接等任意适用的连接方式与固定座181可拆卸连接。由此,当固定座181固定设置于主体11上时,安装座182、形变元件192以及移动元件191三者相互连接形成一结构整体,便于将安装座182、形变元件192以及移动元件191三者安装至固定座181上或者从固定座181上拆卸,从而有利于动力模组18的安装和维护。
64.结合图4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元件192分别套设于安装座182和移动元件191上。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元件191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912,安装座182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83,形变元件192的内周面沿周向凸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固定部194和第二固定部195,第一固定部194和第二固定部195均大致呈环状结构。第一固定部194嵌入第一固定槽1912内,第二固定部195嵌入第二固定槽183内。由此,安装座182、形变元件192以及移动元件191能够相互连接形成以结构整体,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转动也能够有效驱使形变元件192拉伸。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94和第二固定部195分别设于形变元件192的两端,换言之,形变元件192的两端部分别套设于安装座182和移动元件191上,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形变元件192的结构,提升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
66.一并参考图4、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82朝移动元件191凸设有第一转动结构184,移动元件191朝安装座182凸设有第二转动结构1913,安装座182与移动元件191通过第一转动结构184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转动连接。当然,第一转动结构184与第二转动结构1913的转动连接方式不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模组18还可包括转动元件(图未标出),转动元件穿设第一转动结构184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以使得安装座182和移动元件191可转动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元件可以为销钉,当然,安装座182和移动元件191还可通过铰链连接等任意适用方式转动连接。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82设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转动结构184,移动元件191设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转动结构1913,两个第二转动结构1913均位于两个第一转动结构184之间,且两个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两个第一转动结构184一一对应,每个第二转动结构1913转动连接对应的一个第一转动结构184。由此,两组第一转动结构184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能够相互限位,使得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转动更加稳定。
6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结构184包括限位部185以及由限位部185朝移动元件191凸设的转动部188,转动元件穿设转动部188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以使得移动元件191和安装座182转动连接。限位部185包括相互倾斜的第一限位面186和第二限位面187,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转动具有两个极限位置,且在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转动的其中一个极限位置处,第二转动结构1913朝向安装座182的表面抵接第一限位面186,在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转动的另外一个极限位置处,第二转动结构1913朝向安装座182的表面抵接第二限位面187。换言之,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第一限位面186和第二限位面187的配合,使得第一转动结构184能够对移动元件191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限定出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转动的两个极限位置。
69.结合图3和图10所示,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位于其中一个极限位置,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第一限位面186抵接。结合图4和图10所示,当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位于另外一个极限位置,第二转
动结构1913与第二限位面187抵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面186与第二限位面187之间的角度决定了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第一限位面186与第二限位面187之间的角度越大,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最大。第一限位面186与第二限位面187之间的具体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两个极限位置能够与活动元件12的盖合状态和打开状态相对应,从而顺利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即可。
7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结构184设于安装座182朝向移动元件191的表面的边缘区域,第二转动结构1913设于移动元件191朝向安装座182的表面的边缘区域,移动元件191与安装座182转动连接的位置设于两者的边缘区域,能够增大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避免转动过程中移动元件191和安装座182之间相互干扰。
71.一并参考图4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82朝固定座181凸设有进水结构189,进水结构189可以大致呈管状结构。进水结构189连通进水空间193并穿设固定座181,进水结构189部分外露于固定座181背离安装座182的一侧,自来水管道196套设于进水结构189上。市政供水管网的自来水能够经自来水管道196和进水结构189进入进水空间193,在自来水的水压作用下,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朝远离安装座182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传动元件13移动,进而驱使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打开。
7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动力模组18,可仅用于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而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盖合操作可通过电机、马达等其他驱动元件实现。可以理解的是,当动力模组18驱使活动元件12切换至打开状态时,自来水填充进水空间193,而当活动元件12在其他驱动元件的驱动下实现自动化盖合操作时,传动元件13能够带动移动元件191朝靠近安装座182的方向相对安装座182转动,从而将自来水挤出进水空间193。
73.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模组18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的动力来源于自来水的压力,并不意味着本技术的动力模组18在运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损耗电能等其他能源。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80还设有连通进水空间193的排水流道(图未示出),本体180与自来水管道196以及排水流道的连接处均设有电磁阀。当需要打开活动元件12时,电磁阀控制进水空间193与自来水管道196导通而阻断进水空间193与排水流道,自来水进入进水空间193内,并推动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当需要盖合活动元件12时,电磁阀阻断进水空间193与自来水管道196,并控制进水空间193与排水流道导通,使得自来水能够从排水流道排出。
74.通过对动力模组18结构的设计,配合电磁阀等控制元件,即可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相对于传统的电机驱动活动元件12打开的设置,电磁阀耗电量显著减小,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再者,由于电磁阀耗电量小,可通过电池等蓄电元件对电磁阀供电,因而动力模组18在停电状态下也能够正常运作,从而使得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更加稳定可靠。
75.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动力模组18,当自来水进入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时,动力模组18能够驱使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向打开状态切换。而当活动元件12需要由打开状态切换为盖合状态时,则需要排出动力模组18中的自来水。其中,活动元件12由打开状态向盖合状态切换的动力源可来源于动力模组18本身,或者来源于马桶10的其他电机或马达等驱动结构。在活动元件12从打开状态切换为盖合状态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排出动力模组18中的自来水,而刚开始排水时动力模组18内的自来水的容量较大,容易对马桶10
的管道或驱动元件产生过大的冲击,从而损坏管道或驱动元件。为解决此问题,以下提供一种分段阻尼方法。
76.一种分段阻尼方法,用于在动力模组18中自来水容量较大时增大马桶10对动力模组中的自来水的排水能力,从而降低自来水对管道、驱动元件等构件的冲击,同时也能够降低驱动元件的负载,提升驱动元件的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7.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可以理解的是,瞬时排水量更大的第一排水通道的排水能力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排水能力,换言之,在同一时间段内,第一排水通道的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其中,使得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的手段不限,例如,第一排水通道可以由多个子通道构成,第一排水通道中子通道的数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中子通道的数量,或者,第一排水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内径等。
78.活动元件12由打开状态向盖合状态切换,以使得动力模组18开始排水。
79.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
80.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
81.上述分段阻尼方法,在动力模组18的排水过程中,先通过瞬时排水量较大的第一排水通道排水,有利于在动力模组18中自来水容量较大的时候提升排水能力,从而降低驱动元件驱动活动元件12盖合的负载,也能够降低自来水对管道和驱动元件的冲击,从而避免管道和驱动元件损坏。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至进水通道内的自来水容量较少时,例如容量为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的一半时,改用瞬时排水量较少的第二排水通道,能够避免自来水容量较少时排水速度过快导致活动元件12盖合速度加快的情况。从而有利于使得活动元件12的整个盖合过程速度较为平均,避免活动元件12速度过快而撞击主体11的情况。
82.以下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在不同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更多的设置方式可参考本技术的记载推得,只要能够实现分段阻尼,以使得马桶10在不同阶段对动力模组18具有不同的排水能力即可。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提供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共同构成第一排水通道,第一管道单独构成第二排水通道。当然,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瞬时排水量关系不限,只要使得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即可。
84.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同时进行排水。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封堵第二管道,单独通过第一管道排水。
8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二管道的瞬时排水量。由此,能够有效限制动力模组18中自来水容量较小时的排水能力,进一步降低活动元件12转动至靠近主体11时的转动速度,避免活动元件12与主体11发生撞击而导致活动元件12或主体11损坏。
8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提供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且第一管道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二管道的瞬时排水量。例如,第一管道的口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口径。
87.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二管道排水。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一管道排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管道构成了第一排水通
道,第一管道构成了第二排水通道,通过口径的差异设计实现了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
88.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提供排水通道。其中,排水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段的瞬时排水量。例如,第一段的口径大于第二段的口径。第一段构成了第一排水通道,第二段构成了第二排水通道。
89.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一段排水。
90.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二段排水。
91.具体地,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可以由一个管道中相连接的两段分别构成,且在排水时,自来水由第一段远离第二段的一端流向第二段远离第一段的一端,从而能够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交界处由第一排水通道切换至第二排水通道。如此设置,排水过程中第一排水通道至第二排水通道的切换能够由排水通道本身的结构设计形成,而无需人工或通过电驱动切换,有利于节省运行成本。
9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分段阻尼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93.提供驱动元件。
94.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驱动元件驱使进水空间193内的液体从第一排水通道排出。
95.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驱动元件驱使进水空间193内的液体从第二排水通道排出。
96.具体地,驱动元件可以连接活动元件12,驱动元件驱使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由打开状态向盖合状态切换,活动元件12在转动的过程中驱使动力模组18排水。驱动元件可以为活动元件12的盖合的整个过程提供动力,驱动元件也可以只为活动元件12提供作用力使得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越过竖直线,进而使得活动元件12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而切换至盖合状态。
97.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驱动元件驱使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直至越过竖直线,活动元件12驱使进水空间193内的液体排出。
98.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活动元件12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主体11转动,活动元件12驱使进水空间193内的液体排出。由此,当驱动元件驱使活动元件12排水时,能够提升动力模组18的排水能力,从而降低驱动元件的负载,避免驱动元件损坏。而当活动元件12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能够降低动力模组18的排水能力,避免活动元件12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过快而撞击主体11。
99.当然,上述记载仅对分段阻尼方法在部分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的举例,实际上,分段阻尼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卫浴设备中,或者用于其他需要排水的场景中,只要分段阻尼方法的应用能够减小管道、驱动元件等构件损坏的风险即可。
100.请参见图1、图12、图13和图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阀组件20,阀组件20将多种阀集成于一体以实现多样化的功能。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20集成有分段阻尼阀,分段阻尼阀包括阀体21和限流元件30。阀体21具有连通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的出水口212以及连通马桶10的水箱17的排水口211。阀体21设有排水通道214,排水通道214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215和第二段216,在出水口212流至排水口211的方向上,第一段215和第二
段216依次排列。其中,第一段215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段216的瞬时排水量。限流元件30可滑动地设于排水通道214内,限流元件30的位置与第一段215远离第二段216的一端相对应,限流元件30还设有限流孔31,限流孔31的位置与第二段216相对应。
101.可以理解的是,当动力模组18排水时,自来水从动力模组18由出水口212流经排水通道214,进而流至水箱17中,并且,在流经排水通道214时,自来水由第一段215远离第二段216的一端流进排水通道214,依次经第一段215和第二段216后由第二段216远离第一段215的一端流出排水通道214。当自来水由第一段215远离第二段216的一端流入排水通道214时,会推动限流元件30朝靠近第二段216的方向沿排水通道214移动,且在限流元件30的移动过程中,自来水填充限流元件30背离第二段216一侧的空间。此时,可以理解为动力模组18通过排水通道214的第一段215排水。参考图14所示,当限流元件30沿排水通道214移动至第二段216靠近第一段215的一端而无法继续移动时,限流孔31的位置与第二段216相对应,自来水由限流孔31流过限流元件30,进而经第二段216流出排水通道214。此时,可以理解为动力模组18通过排水通道214的第二段216排水。
102.由此,本实施例中的分段阻尼阀能够实现上述的分段阻尼方法,其中,第一段215构成了上述分段阻尼方法中的第一排水通道214,第二段216构成了上述分段阻尼方法中的第二排水通道214。因此,上述分段阻尼阀能够降低驱动元件的负载,以及自来水对管道、驱动元件的冲击,从而有利于降低驱动元件和管道等构件损坏的风险。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215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段216的径向尺寸,以使得第一段215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段216的而瞬时排水量。
104.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阀还包括弹性元件33,弹性元件33设于限流元件30朝向第二段216的一侧,且弹性元件33的两端分别抵接阀体21的内壁面和限流元件30。由此,在动力模组18的排水过程中,当自来水推动限流元件30朝靠近第二段216的方向移动时,限流元件30和阀体21会压缩弹性元件33。而当动力模组18完成排水,自来水不再对限流元件30施加由限流元件30指向第二段216的作用力时,限流元件30能够在弹性元件3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回到第一段215远离第二段216的位置,以便在动力模组18下一次排水时实现分段阻尼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3可以为弹簧、橡胶等任意适用的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构件。
105.一并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流元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挡水部32和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可由挡水部32朝向弹性元件33的一侧凸设形成。具体地,卡接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322和卡接部323,连接部322固定连接挡水部32朝向第二段216的一侧,卡接部323设于连接部322远离挡水部32的一端,并与挡水部32间隔设置,弹性元件33卡接于卡接部323和挡水部32之间。例如,弹性元件33可以为弹簧,弹性元件33最靠近挡水部32的一圈环形结构位于卡接部323和挡水部32之间。
10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38设有多个卡接结构,多个卡接结构沿挡水部32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卡接部323所在的圆周位于连接部322所在的圆周的外侧,换言之,卡接部323位于连接部322背向挡水部32的中心轴的一侧。弹性元件33最靠近挡水部32的一圈环形结构卡接于多个卡接部323和挡水部32之间,从而能够有效将弹性元件33与限位元件38固定。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部32朝向第二段216的一侧设有凹槽321,卡接结构设于凹
槽321所在的范围内,既有利于减小限位元件38的轴向尺寸,也有利于对卡接结构形成保护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部3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而参考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部32也可以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构件包裹另一个构件的一部分,另一构件未被包裹的部分对应形成凹槽321。
108.参考图14、图17和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21包括第一阀结构22和第二阀结构23,第二阀结构23包括板体部230以及由板体部230朝向第一阀结构22凸设的第一嵌合部232,第一嵌合部232嵌入第一阀结构22内,以与第一阀结构22围设形成第一段215。第一嵌合部232还用于与限流元件30抵接,具体地,当限流元件30沿排水通道214移动至第一段215靠近第二段216的一端时,挡水部32抵接第一嵌合部232的端面,以使得限流元件30无法再继续朝靠近第二段216的方向移动。
1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结构23还包括由板体部230朝向第一阀结构22凸设的通道部233,通道部233设于第一嵌合部232的内侧,第二段216设于通道部233内。当限流元件30沿排水通道214移动至与第一嵌合部232抵接时,限流孔31与通道部233的端口相对应,自来水经限流孔31进入通道部233内。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嵌合部232的外周面与第一阀结构22的内周面密封连接。例如,阀组件20还可包括多圈第一密封圈34,第一密封圈34设于第一嵌合部232的外周面与第一阀结构22的内周面之间,且多圈密封圈沿通道部233的轴向间隔设置,以提升第一嵌合部232与第一阀结构22之间的密封性能。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3远离限位元件38的一端位于第一嵌合部232和通道部233之间,且套设于通道部233的外周面。由此,通道部233还能够对弹性元件33的弹性形变路径起到限位作用,并使得弹性元件33不容易脱离通道部233,以提升分段阻尼阀运行的稳定性。
112.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21还设有出水孔231,出水孔231的位置与第二段216远离第一段215的一端相对应,例如,出水孔231设于板体部230与通道部233的内侧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并且,出水孔231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二段216的瞬时排水量,例如,出水孔231的孔径小于通道部233的内径。由此,出水孔231的排水能力弱于第二段216的排水能力,当动力模组18通过第二段216排水,直至自来水流至出水孔231处时,出水孔231能够进一步限缩动力模组18的排水速率,从而在活动元件12转动至靠近主体11的位置时进一步降低活动元件12的转动速度,进而能够避免活动元件12速度过快而撞击主体11。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限流孔31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二段216的瞬时排水量。例如,限流孔31的孔径小于通道部233的内径。由此,在通过第一段215排水,即自来水推动限位元件38朝靠近通道部233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自来水不容易从限流孔31流至第二段216,而是当限位元件38移动至抵接第一嵌合部232时,自来水方从限流孔31流至第二段216,通过第二段216排水。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分段阻尼阀充分发挥分段阻尼的作用,从而有效减小自来水对管道和驱动元件的冲击。
114.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马桶10,以自来水作为动力源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当活动元件12不受其他外力,例如其他的马达、电机等驱动元件,或者人工手动的作用力,活动元件12打开过程中的转动速度取决于自来水的水压。而当活动元件12受到其他外力的影响,导致其转动速度加快,例如在动力模组18驱动活动元件12打开的过程中,手动抬起活动元
件12时,自来水流入动力模组18中的速度跟不上活动元件12的打开速度,会导致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形成真空。
115.具体而言,当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进水时,动力模组18驱使活动元件12以第一速度相对活动元件12打开,当活动元件12受到除动力模组18意外的作用力导致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打开的速度大于第一速度时,进水空间193内会产生真空。当然,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若动力模组18不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而通过手动或驱动元件驱动等方式抬起活动元件12时,也会使得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形成真空。当动力模组18形成真空时,若外力消失,例如手离开活动元件12,或者驱动元件停止对活动元件12施力,由于真空吸附力的存在,动力模组18会驱使活动元件12朝靠近主体11的方向反弹,从而使得活动元件12容易撞击主体11,产生噪声甚至损坏活动元件12或主体11。
116.为解决上述问题,参考图1和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20还集成有单向导通组件,单向导通组件连接水箱17和动力模组18,并能够在水箱17流向动力模组18的方向上单向导通。例如,单向导通组件可连通排水口211和出水口212,并能够在排水口211流向出水口212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117.由此,当活动元件12受到外力作用抬起导致动力模组18内形成真空时,动力模组18产生的真空吸附力能够通过单向导通组件抽吸水箱17中的自来水,使得自来水依次经排水口211、单向导通组件以及出水口212流进动力模组18,填充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使得动力模组18内不再形成真空。因此,当外力消失时,由于动力模组18内没有形成真空,活动元件12不会朝向主体11反弹而撞击主体11。再者,单向导通组件阻断了动力模组18经单向导通组件流向水箱17的通道,也能够使得单向导通组件的设置不影响动力模组18的运行,提升马桶10的稳定性。
118.一并参考图19-图23,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向导通组件包括单向管道36和单向导通结构37,单向管道36的两端分别连通水箱17和动力模组18,例如,单向管道36的两端分别连通出水口212和排水口211。单向导通结构37设于阀体21内,并与单向管道36的端口位置相对应,以实现单向导通功能。
119.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20还包括限位元件38,阀体21设有开槽24,单向导通结构37设于开槽24内,限位元件38固定连接阀体21并密封开槽24的槽口,限位元件38还连通开槽24和单向管道36。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38的中部开孔,且限位元件38背离开槽24的一侧凸设有与开孔相对应的中空管状结构(图未标出),中空管状结构连通单向管道36的端口,从而连通单向管道36和开槽24。
12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单向导通结构37设于阀体21内,并位于出水口212和单向管道36之间,且单向导通结构37与单向管道36的端口位置相对应。
12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21的开槽24具有底面,阀体21还设有贯穿底面的孔结构25,孔结构25连通出水口212和开槽24,即连通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与开槽24。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21还包括由底面朝单向导通结构37凸设的多个间隔结构26,多个间隔结构26在底面上相互间隔设置,多个间隔结构26之间形成连通开槽24和孔结构25的间隙。
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向导通结构37为平板结构,例如单向导通结构37大致呈圆饼状,单向导通结构37沿限位元件38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开槽24内。可以理解的是,当单向
导通结构37于开槽24内移动至抵接限位元件38时,单向导通结构37封堵限位元件38的开孔而阻断开槽24与单向管道36;当单向导通结构37于开槽24内移动至抵接间隔结构26背向底面的一侧时,由于间隔结构26之间的间隙存在,孔结构25、开槽24以及单向管道36处于导通状态。由此,当动力模组18运行而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时,由于动力模组18连通孔1910结构和开槽24,自来水的水压会推动单向导通结构37抵接限位元件38,从而阻断单向管道36与动力模组18。当活动元件12受手动或驱动元件驱动而抬起时,动力模组18内形成的真空吸附力会将单向导通结构37吸至单向导通结构37抵接间隔结构26,以导通单向管道36和动力模组18,从而使得动力模组18能够通过单向管道36从水箱17中抽吸自来水。上述阀组件20,通过单向导通结构37、间隔结构26以及限位元件38的配合实现了水箱17流向动力模组18方向的单向导通功能。
12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间隔结构26沿周向环绕孔结构25设置。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间隔结构26的内侧均与孔结构25的边缘齐平。例如,多个间隔结构26朝向孔结构25的轴线的一侧共同构成一圆周,该圆周恰好与孔结构25的轮廓齐平。由此,能够提升单向管道36和动力模组18的导通效率,使得动力模组18的真空吸附力能够顺利经单向管道36从水箱17抽吸自来水。
124.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结构26包括第一隔块261和第二隔块262,第一隔块261和第二隔块262临近孔结构25的一端相互连接,并构成间隔结构26的内侧。并且,在相邻两个间隔结构26中,其中一个间隔结构26的第一隔块261与另一间隔结构26的第二隔块262相对设置,换言之,在孔结构25的周向上,第一隔块261与第二隔块262依次交错设置。相邻两个间隔结构26中相对的第一隔块261和第二隔块262之间形成连通开槽24和孔结构25的间隙。设置多个间隔结构26形成多个间隙,有利于提升单向管道36与动力模组18导通的效率,进一步保证动力模组18形成的真空吸附力能够有效从水箱17中抽吸自来水。
12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间隔结构26背离底面的一侧相齐平,从而有利于单向导通结构37平稳地抵接间隔结构26背离底面的一侧,防止单向导通结构37发生偏摆而影响动力模组18和单向管道36的导通。
126.请再参见图1、图13、图14和图15,阀组件20还集成有其他的构件,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21还设有进水口210,自来水能够从进水口210进入阀体21中,例如,进水口210可连通市政供水管网。阀体21的出水口212连通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排水口211连通水箱17。阀体21还设有连通进水口210和出水口212的进水通道213,连通排水口211的排水通道214,以及连通排水口211的泄压通道217。阀组件20还包括第一阀元件39、第二阀元件40和泄压结构41,第一阀元件39连接阀体21,并用于导通或阻断进水通道213。第二阀元件40连接阀体21,并用于导通或阻断出水口212和排水通道214。泄压结构41设于泄压通道217内,并阻断泄压通道217和出水口212,并且,泄压结构41能够在泄压通道217内移动而导通泄压通道217与出水口212。
127.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阀组件20能够应用于上述配置有动力模组18的马桶10中。在上述马桶10中,当需要打开活动元件12,即使得活动元件12由盖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时,驱使第一阀元件39导通进水通道213,并驱使第二阀元件40阻断出水口212和排水通道214,自来水从进水口210经进水通道213流至出水口212,进而进入动力模组18中,自来水的水压为动力模组18提供动力源,使得动力模组18能够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当需要盖合活
动元件12,即使得活动元件12由打开状态向盖合状态切换时,驱使第一阀元件39阻断进水通道213,并驱使第二阀元件40导通出水口212和排水通道214,动力模组18中的自来水从出水口212经排水通道214排至排水口211,进而进入水箱17中。当然,在动力模组18的排水过程中,自来水也可直接从排水口211排至下水道或其他的用于存储液体的构件。
128.再者,通过设置泄压结构41和泄压通道217,在动力模组18的进水或排水过程中,若阀体21内的自来水水压过大,自来水会推动泄压结构41沿泄压通道217移动而导通泄压通道217、出水口212以及进水口210,从而使得部分的自来水能够经泄压通道217从排水口211排出,以降低阀体21内自来水的水压,避免阀体21内水压过大而对阀体21及阀体21内的阀元件等构件产生过大的冲击,有效降低阀组件20损坏的风险。
129.上述阀组件20,将第一阀元件39、第二阀元件40、泄压结构41以及单向导通组件等多个构件集成于一体,在实现动力模组18的进水、排水、泄压以及从通过单向管道36从水箱17中抽吸自来水等多种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利于压缩阀组件20的体积,减小阀组件20在马桶10中的占用空间,进而有利于提升马桶10的空间利用率。
130.结合图13、图17和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结构23还包括由板体部230向第一阀结构22凸设的第二嵌合部27,第二嵌合部27与第一嵌合部232间隔设置。第一嵌合部232嵌入第一阀结构22内,以与第一阀结构22围设形成排水通道214,而第二嵌合部27嵌入第一阀结构22内,并与第一阀结构22围设形成泄压通道217。
1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结构22还设有连通泄压通道217和出水口212的泄压口218,可以理解的是,泄压口218同时也可连通进水口210,以使得泄压结构41对动力模组18的进水过程及排水过程均能够起到泄压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结构41封堵泄压口218,以阻断泄压通道217和出水口212。
13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20还包括弹性结构42,弹性结构42设于泄压通道217内,且弹性结构42的两端分别抵接泄压结构41和第二嵌合部27。弹性结构42的材质可与上述弹性元件33相同,泄压结构41可大致呈圆饼状。当自来水的水压过高,自来水推动泄压结构41朝远离泄压口218的方向移动,当泄压结构41离开泄压口218时,泄压通道217与出水口212通过泄压口218导通,部分的自来水经泄压通道217由排水口211排出,在此过程中,泄压结构41压缩弹性结构42。而当第一阀结构22内的水压下降时,弹性结构42的弹性恢复力能够驱使泄压结构41朝靠近泄压口218的方向移动直至再次封堵泄压口218,以阻断泄压通道217和出水口212。
133.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结构42远离泄压结构41的一端套设于第二嵌合部27的外周面上。由此,第二嵌合部27也能够对弹性结构4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弹性结构42偏摆,从而提升泄压结构41运行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结构42远离第二嵌合部27的一端还可套设于泄压结构41朝第二嵌合部27凸设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提升弹性结构42运行的稳定性。
1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嵌合部27的外周面与第一阀结构22的内周面密封连接。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嵌合部27的外周面与第一阀结构22的内周面之间还设有多个第二密封圈35,多个第二密封圈35沿第二嵌合部27的轴向间隔设置,以提升第二嵌合部27与第一阀结构22之间的密封效果。
135.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20还包括排水管道29,排水管道29设于板体部230背离第
一阀结构22的一侧,且排水管道29连通泄压通道217、排水通道214以及排水口211。例如,排水管道29可以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道结构,排水管道29的端口与排水口211相对应,或者,排水管道29的端口形成排水口211。板体部230对应排水通道214的位置开孔以连通排水通道214和排水管道29,例如,排水管道29的中部连通出水孔231。板体部230对应泄压通道217的位置开孔以连通泄压通道217和排水管道29,例如,排水管道29封闭的一端的侧壁对应连通泄压通道217,即与第二嵌合部27的位置相对应。如此设置,通过一个排水管道29即可将排水通道214、泄压通道217以及排水口211相连通,且排水通道214与泄压通道217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有利于提升阀组件20的运行效率和空间利用率,从而进一步缩小阀组件20的占用空间。
136.结合图12、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向管道36设于阀体21外,且单向管道36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水管道29和阀体21,例如,排水管道29的中部还延伸形成有与单向管道36连通的子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向管道36与排水管道29的连通位置与出水孔231的位置相对应,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阀组件20的空间利用率。
137.进一步地,结合图12、图19和图2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2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281和第二表面282,阀体21还包括连接第一表面281与第二表面282的第一侧面283、第二侧面284和第三侧面285,其中,第一侧面283、第二侧面284以及第三侧面285沿阀体21的周向依次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阀体21大致呈长方体状,第一表面281、第二表面282、第一侧面283、第二侧面284以及第三侧面285仅为方便描述阀体21在各侧的特征而引入的虚拟平面,实际上,阀体21在各侧的表面可以凹凸不平。
138.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210设于阀体21的第一侧面283,第一阀元件39于第二侧面284插设阀体21,出水口212设于第一表面281,并且,限位元件38设于第一表面281,即单向管道36的一端连接出水口212临近限位元件38设置。由此,进水口210、第一阀元件39以及出水口212的位置更接近,有利于减小进水通道213在阀体21内的占用空间,提升阀组件20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第一阀元件39有效地阻断或导通进水通道213。再者,单向导通结构37临近出水口212设置,也能够缩短单向管道36与出水口212之间的导通路径,提升单向管道36与动力模组18之间的流动速度,从而确保动力模组18在形成真空时能够有效经单向管道36从水箱17抽取自来水。
13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元件40于第三侧面285插设阀体21,并且,在垂直于第一侧面283和第三侧面285的方向上,泄压通道217临近第一侧面283设置,排水通道214临近第三侧面285设置。由此,泄压通道217更靠近进水口210和出水口212设置,能够对动力模组18的进水和出水起到有效的泄压作用,同时,第二阀元件40不会与第一阀元件39、单向管道36等构件相干扰,另外也有利于第二阀元件40有效阻断或导通出水口212和排水通道214。
1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元件39和第二阀元件40均可以为电磁阀。
14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