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动力模组及马桶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0:40: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马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模组及马桶。


背景技术:

2.智能马桶通常设有座圈和盖板,座圈可以盖设于便池上以供用户坐便,盖板可以盖设于座圈上以封闭便池内的空间,防止臭味泄露。在智能马桶的使用中,通常需要进行座圈和盖板的打开操作,并且,随着智能马桶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马桶能够实现座圈和盖板打开操作的自动化。然而,目前的智能马桶,座圈和盖板的自动化打开操作的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智能马桶,座圈和盖板的自动化打开操作的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动力模组及马桶。
4.一种动力模组,包括:
5.本体;
6.转动元件,转动连接所述本体;以及,
7.形变元件,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转动元件,所述本体、所述转动元件和所述形变元件共同围设形成进水空间,所述进水空间连通自来水管道,所述本体和所述转动结构能够在自来水的压力下相对转动而驱使所述形变元件发生形变。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元件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形变元件的内周面沿周向凸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形变元件套设于所述转动元件的外周面,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嵌入所述第一固定槽。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固定座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形变元件套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周面,所述转动元件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形变元件的内周面沿周向凸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形变元件套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周面,且所述第二固定部嵌入所述第二固定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朝所述转动元件凸设有第一转动结构,所述转动元件朝所述安装座凸设有第二转动结构,所述动力模组还包括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穿设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限位部以及由所述限位部朝所述转动元件凸设的转动部,所述转动结构穿设所述转动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相互倾斜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转动元件相对所述固定座的转动具有两个极限位置,且在其中一个极限位置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面,在另外一个极限位置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面。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设有两个第一转动结构,所述转动元件设有两个第二转动结构,两个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之间,每个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转动连接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转动结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朝所述固定座凸设有进水结构,所述进水结构穿设所述固定座以外露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进水结构用于连通自来水管道。
15.一种马桶,包括主体、活动元件、传动元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模组,所述活动元件转动连接所述主体,所述传动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元件,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元件,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主体。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元件可滑动地穿设所述本体;和/或,
17.所述转动元件设有通孔,所述转动元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绑定孔,所述动力模组还包括绑定元件,所述传动元件穿设所述通孔,所述绑定元件穿设所述传动元件的端部以及所述绑定孔,以将所述传动元件与所述转动元件固定连接。
18.上述动力模组,当转动元件连接马桶的座圈或盖板时,动力模组能够借助自来水的压力驱使转动元件相对主体转动而带动座圈或盖板打开,实现自动化打开操作。同时,由于动力模组的动力来源于自来水的压力,相对于电机或马桶驱动座圈和盖板打开而言,动力模组的运行成本低,能够实现节能设计。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盖合状态时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盖合状态时动力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22.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动力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23.图5为图2所示的马桶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盖合状态时动力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动力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7所示的动力模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28.图10为图9所示的动力模组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0、马桶;11、主体;110、便池;111、安装面;112、容置槽;12、活动元件;120、转轴;13、传动元件;14、套管;15、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水箱;18、动力模组;180、本体;181、固定座;182、安装座;183、第二固定槽;184、第一转动结构;185、限位部;186、第一限位面;187、第二限位面;188、转动部;189、进水结构;191、转动元件;1910、通孔;1911、绑定孔;1912、第一固定槽;1913、第二转动结构;192、形变元件;193、进水空间;194、第一固定部;195、第二固定部;196、自来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7.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马桶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马桶1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马桶10包括主体11以及转动连接主体11的活动元件12,主体11设有便池110,活动元件12相对便池110具有打开状态和盖合状态。具体而言,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盖设于便池110上,当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至远离便池110的位置。例如,活动元件12可以为马桶10的座圈,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盖设于便池110上以供用户坐便。又如,活动元件12也可以为马桶10的盖板,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盖设于便池110上以封闭便池110内的空间,防止便池110内的臭味泄露。
38.一并参考图1-图4所示,马桶10还具有传动元件13以及动力模组18,动力模组18包括本体180和转动元件191,本体180固定设置于主体11上,转动元件191转动连接本体180,
传动元件13的一端连接活动元件12,另一端连接转动元件191。可以理解的是,当转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带动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从而使得活动元件12由盖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
3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模组18还包括形变元件192,形变元件192连接本体180和转动元件191,本体180、转动元件191和形变元件192共同围设形成进水空间193。例如,本体180可大致呈单侧敞口的中空结构,转动元件191转动连接本体180并对应本体180的敞口位置,形变元件192位于本体180和转动元件191之间,并连接本体180和转动元件191,从而将本体180的部分中空空间界定为进水空间193。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自来水管道196可连通市政供水管网,则从自来水管道196流入进水空间193的自来水的水压可在0.5公斤-0.7公斤之间。当自来水由自来水管道196流入进水空间193时,会对转动元件191施压,从而推动转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朝远离本体180的方向转动,且在转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的过程中,形变元件192发生形变。
41.上述马桶10,借助自来水的水压驱使转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元件13带动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打开,进而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同时,由于转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的动力来源于水的压力,相对于电机或马达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的方式而言,动力模组18的运行成本低,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元件192的材质可以为弹性伸缩材质,例如可以为橡胶。则形变元件192具有初始状态和弹性拉伸状态,当形变元件192受到外力作用而处于弹性拉伸状态时,形变元件192具有复原至初始状态的趋势。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形变元件192处于初始状态,当转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而拉动活动元件12打开时,形变元件192处于弹性拉伸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转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至活动元件12恰好处于打开状态时,形变元件192处于最大拉伸量。由此,形变元件192还能够限制转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的最大转动量,避免转动元件191脱离本体180,同时,也有利于活动元件12切换至打开状态。
43.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元件13可以为绳索。当然,传动元件13还可以为传送带、连杆等任意适用的传动结构,只要转动元件191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拉动活动元件12打开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2通过转轴120转动连接主体11,转动元件191位于本体180背离活动元件12的一侧,传动元件13的一端缠绕于转轴12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转动元件191。由此,当转动元件191在自来水的压力作用下相对本体180朝远离活动元件12的方向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拉动活动元件12沿转轴120转动而相对主体11打开。
44.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元件13可滑动地穿设本体180。由此,本体180能够对传动元件13起到限位作用,有利于提升传动过程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使得传动元件13不容易脱离动力模组18。
45.一并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元件191设有穿设转动元件191的通孔1910,转动元件191背离本体180的一侧还设有绑定孔1911。动力模组18包括绑定元件(图未示出),传动元件13依次穿设本体180和通孔1910,且传动元件13的端部位于转动元件191背离本体180的一侧。绑定元件穿设传动元件13的端部以及绑定孔1911,以将传动元件13与转动元件191固定连接。具体地,绑定元件可以为螺钉,绑定孔1911可以为螺纹孔。当
然,传动元件13固定连接转动元件191的方式还可有其他任意适用的连接方式,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元件13穿设转动元件191的通孔1910,且传动元件13的端部位于转动元件191背离安装座182的一侧,传动元件13的端部的尺寸大于通孔1910的径向尺寸,传动元件13的端部卡接于转动元件191背离本体180的一侧而实现传动元件13和转动元件191的固定连接。
46.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马桶10还包括套管14、第一隔板15以及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与第二隔板16均固定设置于主体11上,套管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传动元件13的一端穿设第一隔板15并缠绕于转轴120上,传动元件13的另一端穿设第二隔板16并与转动元件191固定连接,传动元件13位于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之间的部分位于套管14内,传动元件13与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以及套管14均滑动配合。可以理解的是,若只设置传动元件13,为保证转动元件191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有效带动活动元件12打开,传动元件13需沿直线延伸。而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套管14与传动元件13配合,使得传动元件13无需沿直线延伸,可以沿任意适用曲线延伸,从而使得动力模组18的位置设置能够适应马桶10更多不同的结构设计,提升马桶10的空间利用率。
47.举例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1具有安装面111,活动元件12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面111上。安装面111还设有容置槽112,至少部分的动力模组18和第二隔板16容置于容置槽112内。由此,通过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套管14以及传动元件13的配合,使得动力模组18与转轴120在竖直方向上可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从而适应马桶10不同的结构设计,提升马桶10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压缩马桶10的体积。动力模组18容置于容置槽112内的设计还有利于保护动力模组18,使得动力模组18不容易因刮碰而损坏。
48.一并参考图7、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80包括固定座181和安装座182,固定座181固定连接主体11,安装座182设于固定座181的中空空间内,并固定连接固定座181朝向转动元件191的一侧,形变元件192分别连接安装座182与转动元件191,转动元件191与安装座182转动连接。具体地,安装座182可通过卡扣、嵌合、螺纹连接等任意适用的连接方式与固定座181可拆卸连接。由此,当固定座181固定设置于主体11上时,安装座182、形变元件192以及转动元件191三者相互连接形成一结构整体,便于将安装座182、形变元件192以及转动元件191三者安装至固定座181上或者从固定座181上拆卸,从而有利于动力模组18的安装和维护。
49.结合图4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元件192分别套设于安装座182和转动元件191上。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元件191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912,安装座182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83,形变元件192的内周面沿周向凸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固定部194和第二固定部195,第一固定部194和第二固定部195均大致呈环状结构。第一固定部194嵌入第一固定槽1912内,第二固定部195嵌入第二固定槽183内。由此,安装座182、形变元件192以及转动元件191能够相互连接形成以结构整体,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转动也能够有效驱使形变元件192拉伸。
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94和第二固定部195分别设于形变元件192的两端,换言之,形变元件192的两端部分别套设于安装座182和转动元件191上,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形变元件192的结构,提升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
51.一并参考图4、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82朝转动元件191凸设有第
一转动结构184,转动元件191朝安装座182凸设有第二转动结构1913,安装座182与转动元件191通过第一转动结构184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转动连接。当然,第一转动结构184与第二转动结构1913的转动连接方式不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模组18还可包括转动结构(图未标出),转动结构穿设第一转动结构184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以使得安装座182和转动元件191可转动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结构可以为销钉,当然,安装座182和转动元件191还可通过铰链连接等任意适用方式转动连接。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82设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转动结构184,转动元件191设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转动结构1913,两个第二转动结构1913均位于两个第一转动结构184之间,且两个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两个第一转动结构184一一对应,每个第二转动结构1913转动连接对应的一个第一转动结构184。由此,两组第一转动结构184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能够相互限位,使得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转动更加稳定。
5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结构184包括限位部185以及由限位部185朝转动元件191凸设的转动部188,转动结构穿设转动部188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以使得转动元件191和安装座182转动连接。限位部185包括相互倾斜的第一限位面186和第二限位面187,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转动具有两个极限位置,且在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转动的其中一个极限位置处,第二转动结构1913朝向安装座182的表面抵接第一限位面186,在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转动的另外一个极限位置处,第二转动结构1913朝向安装座182的表面抵接第二限位面187。换言之,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第一限位面186和第二限位面187的配合,使得第一转动结构184能够对转动元件191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限定出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转动的两个极限位置。
54.结合图3和图10所示,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位于其中一个极限位置,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第一限位面186抵接。结合图4和图10所示,当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位于另外一个极限位置,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第二限位面187抵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面186与第二限位面187之间的角度决定了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第一限位面186与第二限位面187之间的角度越大,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最大。第一限位面186与第二限位面187之间的具体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两个极限位置能够与活动元件12的盖合状态和打开状态相对应,从而顺利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即可。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结构184设于安装座182朝向转动元件191的表面的边缘区域,第二转动结构1913设于转动元件191朝向安装座182的表面的边缘区域,转动元件191与安装座182转动连接的位置设于两者的边缘区域,能够增大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避免转动过程中转动元件191和安装座182之间相互干扰。
56.一并参考图4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82朝固定座181凸设有进水结构189,进水结构189可以大致呈管状结构。进水结构189连通进水空间193并穿设固定座181,进水结构189部分外露于固定座181背离安装座182的一侧,自来水管道196套设于进水结构189上。市政供水管网的自来水能够经自来水管道196和进水结构189进入进水空间193,在自来水的水压作用下,转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朝远离安装座182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传动元件13移动,进而驱使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打开。
5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动力模组18,可仅用于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而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盖合操作可通过电机、马达等其他驱动元件实现。可以理解的是,当动力模组18驱使活动元件12切换至打开状态时,自来水填充进水空间193,而当活动元件12在其他驱动元件的驱动下实现自动化盖合操作时,传动元件13能够带动转动元件191朝靠近安装座182的方向相对安装座182转动,从而将自来水挤出进水空间193。
58.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模组18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的动力来源于自来水的压力,并不意味着本技术的动力模组18在运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损耗电能等其他能源。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80还设有连通进水空间193的排水流道(图未示出),本体180与自来水管道196以及排水流道的连接处均设有电磁阀。当需要打开活动元件12时,电磁阀控制进水空间193与自来水管道196导通而阻断进水空间193与排水流道,自来水进入进水空间193内,并推动转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当需要盖合活动元件12时,电磁阀阻断进水空间193与自来水管道196,并控制进水空间193与排水流道导通,使得自来水能够从排水流道排出。
59.通过对动力模组18结构的设计,配合电磁阀等控制元件,即可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相对于传统的电机驱动活动元件12打开的设置,电磁阀耗电量显著减小,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再者,由于电磁阀耗电量小,可通过电池等蓄电元件对电磁阀供电,因而动力模组18在停电状态下也能够正常运作,从而使得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更加稳定可靠。
6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