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8:20: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件,尤其是用于连接两个具有孔的部件的紧固件。


背景技术:

2.紧固件能够将多个部件连接在一起,例如将两个具有孔的部件进行连接。在连接时先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孔对齐,将紧固件插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孔中,能够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紧固件,包括:头部,所述头部具有下表面;肋部,所述肋部从所述头部的下表面沿着所述紧固件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肋部的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为远端;一对保持臂,所述一对保持臂从所述肋部的远端朝向所述头部并远离彼此延伸;其中,所述一对保持臂中的每一个包括保持部和插入部,所述保持部相较于所述插入部更靠近所述头部,所述插入部的内表面包括朝向所述插入部的外表面弯曲的部分。
4.根据以上所述的紧固件,所述插入部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下段与所述肋部连接,所述上段位于所述下段和所述保持部之间,所述下段的内表面为朝向所述下段的外表面弯曲的曲面。
5.根据以上所述的紧固件,在所述紧固件的轴向截面上,所述上段的内表面的轮廓为直线形。
6.根据以上所述的紧固件,所述下段的近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下段的远端的厚度。
7.根据以上所述的紧固件,在所述紧固件的轴向截面上,所述下段的内表面包括朝向远离所述头部的方向凸起的弧形段,所述下段的外表面的轮廓包括弧形段。
8.根据以上所述的紧固件,所述下段的内表面相对于紧固件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上段的内表面相对于紧固件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
9.根据以上所述的紧固件,所述保持部包括保持部上部和保持部下部,所述保持部下部与所述插入部的顶端连接,所述保持部上部与所述保持部下部连接,并从所述保持部下部的内侧朝向所述肋部延伸一定距离后,再朝向所述头部延伸并超过所述保持部下部;从而所述保持部上部的外表面与所述保持部下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所述保持部下部的上表面从内向外朝向远离所述头部的方向倾斜延伸。
10.根据以上所述的紧固件,在所述紧固件的轴向截面上,所述一对保持臂的各自的外轮廓在同一个圆周上。
11.根据以上所述的紧固件,所述肋部具有一对第一侧面,所述一对保持臂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侧面的底部连接,在所述肋部的远端,所述一对第一侧面平行于彼此延伸。
12.根据以上所述的紧固件,本技术中的紧固件能够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稳固连接,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13.图1a是本技术中紧固件的立体图;
14.图1b是图1a中紧固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15.图1c是图1a中紧固件的主视图;
16.图1d是图1a中紧固件的左视图;
17.图2a是图1d中的紧固件沿着a-a线剖切的剖视图;
18.图2b是图1d中的紧固件沿着b-b线剖切的剖视图;
19.图3是本技术中的紧固件以及待连接的两个部件的立体图;
20.图4a是本技术中的紧固件处于预安装位置时的剖视图;
21.图4b是本技术中的紧固件处于安装到位位置时的剖视图;
22.图5是本技术中紧固件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技术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24.图1a是本技术中紧固件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中紧固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c是图1a中紧固件的主视图,图1d是图1a中紧固件的左视图。图1a-图1d示出了紧固件的外部结构。
25.如图1a-图1d所示,紧固件100包括头部101、肋部102和一对保持臂104和105。紧固件100具有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头部101大致为圆形的板状,其沿着紧固件100的径向方向延伸,头部101具有上表面111和下表面112。肋部102与头部101的下表面112连接,并从头部101的下表面112大至垂直于下表面112向下延伸。也就是沿着紧固件100的轴向方向延伸。肋部102大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状,并具有一对第一侧面113和114,以及一对第二侧面115和116。一对第一侧面113和114互相平行,从而肋部102具有均匀的厚度。在紧固件的轴向截面上,一对第二侧面115和116的轮廓为弧形。一对第二侧面115和116中的每一个侧面都具有第二侧面上部126和第二侧面下部127,其中第二侧面上部126大致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第二侧面下部127向下并朝向紧固件100的中心轴线150延伸。第二侧面下部127的外表面为光滑连续的曲面,并向远离中心轴线150的方向凸起。第二侧面下部127形成逐渐缩小的引导部,能够引导紧固件100进入待连接部件的孔。一对保持臂104和105分别自肋部102的一对第一侧面113和114的底部向上并远离彼此延伸。一对保持臂104和105的远端与均肋部10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一对保持臂104和105能够朝向肋部102弯折。
26.一对保持臂104和105相对于肋部102对称,以下将结合保持臂105介绍保持臂的结构。保持臂105包括依次连接的保持部121和插入部122。保持部121与插入部122连接,并位于插入部122的上方。插入部122的一端与第一侧面114连接,另一端与保持部121连接。
27.插入部122包括上段131和下段132,上段131位于下段132的上方,上段131的两端分别与下段132和保持部121连接。其中上段131的内表面141为大体上为平面,下段132的内
表面142大体上为向下凸起的弧形面。上段131的外表面143和下段132的外表面144均为沿着紧固件的径向方向弯曲的曲面。
28.保持部121包括保持部上部161和保持部下部162,保持部下部162上段131的顶端连接,保持部上部161与保持部下部162连接。保持部下部162自上段131的顶端沿着上段131的延伸趋势继续向上延伸。保持部下部162的外表面从上段131的外表面连续延伸,从而保持部下部162的外表面从上段131的外表面形成连续的曲面。保持部上部161从保持部下部162的内表面朝向肋部102延伸一段距离后,朝向头部101延伸并超过保持部下部162,从而保持部上部的外表面165与保持部下部的上表面167之间形成台阶。在紧固件的轴向方向上,保持部上部的外表面165沿着竖直方向延伸,保持部下部的上表面167从内向外(即在远离所述紧固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头部101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29.图2a是图1d中的紧固件沿着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2b是图1d中的紧固件沿着b-b线剖切的剖视图。
30.将一对保持臂104和105的朝向肋部102的一侧表面(内表面)与远离肋部102的一侧表面(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称为保持壁的厚度。
31.如图2a所示,在紧固件的轴向截面上,上段131的内表面141和外表面143的轮廓为从上到下向内倾斜延伸的直线。在紧固件的同一个轴向截面上,上段131的内表面141和外表面143的轮廓互相平行。
32.在紧固件的轴向截面上,下段132的内表面142和下段132的外表面144的轮廓为向外凸起的曲线。其中下段132的内表面142的轮廓大致为向下凸起的弧形。也就是说,内表面141的轮廓中间低,两边高。对于插入部122而言,插入部122的下段132的内表面142朝向下段132的外表面144弯曲。下段132的外表面144的轮廓包括直线部分208和弧形部分209,其中直线部分位于下段132的底部,并大致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从而下段132的底部和肋部102的底部形成连续延伸的平面。弧形部分209位于直线部分208的上方,并与直线部分208连接。弧形部分209自直线部分208朝向上段131延伸。弧形部分209直接与上段131的外表面连接,或者通过过渡部分与上段131的外表面连接。
33.下段132的近端的内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下段132的远端的内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即下段132的近端厚度大于下段132的远端的厚度,也就是说,下段132在靠近肋部102处的厚度较厚。这使得保持臂105与肋部102的连接处强度得到加强,不易发生断裂。
34.如图2b所示,在紧固件的径向截面上,保持臂104和105的外轮廓为弧形,并且在同一个圆周201上。圆周201的圆心位于紧固件100的中心轴线150上,圆周201的尺寸与安装部件的安装孔的尺寸匹配。肋部102的一对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圆周201的直径。
35.图3是本技术中的紧固件以及待连接的两个部件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第一部件301具有安装孔311,第二部件302具有安装孔312。当需要将两个部件进行连接时,先将第一部件301的安装孔311与第二部件302的安装孔312对齐,再将紧固件100插入已经对齐的两个安装孔311和312中,并推动紧固件100,使其安装到位。
36.图4a是本技术中的紧固件处于预安装位置时的剖视图,图4b是本技术中的紧固件处于安装到位位置时的剖视图,图4a和图4b示出了紧固件100的安装过程。
37.在本技术中,第一部件301的安装孔311大于第二部件302的安装孔312。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孔311可以和安装孔312尺寸相等。如图4a所示,将紧固件100安装孔311和312
中时,一对保持臂104和105将会与安装孔312的边缘接触。向紧固件100施加向下的外力,则迫使一对保持臂104和105发生形变向内弯折,从而通过保持部下部162能够通过孔312。如图4b所示,一对保持臂104和105恢复形变,从而保持部下部162位于第二部件302的安装孔312的周围部分的下方,保持部上部161位于安装孔312的内侧。保持部下部162的上表面被第二部件302阻挡,从而紧固件100不能相对于第一部件301和第二部件302沿轴向方向大幅度移动。保持部上部161的外表面被安装孔312的内边缘阻挡,从而紧固件100不能沿着水平方向(径向方向)相对于第一部件301和第二部件302大幅度移动,从而紧固件100在第一部件301和第二部件302中安装到位。第一部件301和第二部件302稳定连接,不易相对于彼此脱离。
38.其中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持部下部162的上表面与第二部件302之间设有一定间隙,该间隙由实际的使用需要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部下部162的上表面167也可以与第二部件302接触。
39.保持部下部162的上表面167为自内向外倾斜向下的斜面,有利于紧固件100的拆除。当需要将紧固件100从第一部件301和第二部件302中拔出时,向紧固件100施加向上的力,保持部下部162的上表面167的斜面能够引导紧固件100穿过第二部件302的安装孔312。
40.在紧固件100的安装过程中,一对保持臂104和105发生形变朝向肋部弯折。本技术中的保持臂的插入部的内表面包括弯曲的部分,其下段132的内表面具有向外凸起的曲面,从而在保持臂弯折的过程中,紧固件100所受到的外力能够相对均匀地分散至下段132的多个部位,使得下段132的多个部位发生形变,从而紧固件的安装操作不会超过保持臂104和105的屈服强度,紧固件100不易发生损坏。如果保持臂的内表面为连续延伸的面,例如下段132的内表面与上段131的内表面形成连续的面,下段132的内表面与上段131的内表面相对于紧固件100的中心轴线150的倾斜角度相同,则紧固件100受到外力使得保持臂发生形变时,形变相对集中在保持臂104和105与肋部102的连接处,从而上述连接处容易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
41.图5是本技术中紧固件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所不同的是,下段532的内表面542为平面。下段532的内表面相对于紧固件100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大于上段531的内表面相对于紧固件100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从而上段531的内表面和下段532的内表面的连接处向外凸起。也就是说,上段531的内表面和下段532的内表面的连接处朝向插入部的外表面弯曲。图5所示的实施例也能够分散则紧固件100受到外力时,保持臂104和105所发生的形变,使得紧固件100的保持臂不易受到损坏。例如,一部分形变被分散至上段531和下段532的连接处。图5所示的实施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图1a所示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42.在本技术中,下段的内侧表面的形状设置使得保持臂不易受到损坏,能够提高紧固件的使用寿命。
43.本技术中的紧固件能够适应较小的尺寸,例如,头部的直径在3mm-30mm之间,紧固件的高度在8mm-30mm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头部的直径在8mm-12mm之间,紧固件的高度在3mm-5mm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头部的直径约为10mm,紧固件的高度约为4mm。
44.尽管本文中仅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
说可以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化。因此应该理解,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落入本技术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上述改进和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