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轴调节机构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7:14: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调节角度的照明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轴调节机构及灯具。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照明角度可调的需求,现有的led灯具通过加设转动机构,从而获得灯头可进行角度调节的功能。但是,现有的可调角度的灯具,采用的转动机构多为单轴旋转进行调节。以单轴为中心的转动结构,照明角度调节范围有限,部分光线无法打出,造成能效浪费;而且调节过程多需要旋松或拧紧调节杆,调节过程较为繁琐。在灯具需要转动(摆动)较大角度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多会被灯具下方的反光罩所遮挡和截光,使得很大一部分光线无法被利用,降低了使用效率。
3.比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角度调节结构及可调低眩光led灯,包括固定连接在外部主体上的两部分,以及使得两部分能相对运动的连接部件,其中,一部分连接在可调角度的主体上,另一部分连接在辅助支撑部件上,通过调节连接部件使得两部分相对运动,带动可调角度主体运动,连续调节角度变化。其连接部件包括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杆上的调节螺母,设置在固定支撑架和调节螺母之间的连接片。可见该角度调节结构需要对调节螺母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以适配在进行角度调节时主体部分的转动和限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轴调节机构,支架与第二灯体固定连接并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轴体组件中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分别穿过第一灯体的通孔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配合连接,可以使第二灯体与第一灯体的转动调节操作简便易行,使出射的光线不受到其他部件的遮挡,有效提高出光效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含该双轴调节机构的灯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双轴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灯体、第二灯体、支架和轴体组件,所述第二灯体通过所述支架和所述轴体组件与所述第一灯体转动连接;
7.所述第一灯体在顶部设有呈弧形结构的转动座,在所述转动座的外侧设有夹块,所述夹块与所述转动座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支架的转动槽,所述夹块和所述转动座均设有与所述转动槽相连通的通孔;
8.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灯体固定连接,其所述支架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为弧形槽体,且所述第一滑槽所在圆弧的圆心和第二滑槽所在圆弧的圆心不同;
9.所述轴体组件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连接。
10.在该双轴调节机构中,第二灯体通过支架和轴体组件与第一灯体转动连接,其中,
支架上设置有均为弧形槽体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轴体组件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分别穿过第一灯体上已开设的通孔,并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配合连接。在第一灯体相对于第二灯体进行转动时,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同时转动,且第一轴体充当转动轴,第二轴体充当受力轴;第一轴体在第一滑槽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第二轴体在第二滑槽的位置也发生改变、并且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在完成角度调节后,第二灯体与第一灯体的位置固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滑槽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下方。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轴体组件还包括垫圈、滚圈和第一防脱件,所述垫圈设置于所述夹块的通孔外侧,所述滚圈滚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轴体穿过所述垫圈、通孔和滚圈后,在末端与所述第一防脱件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轴体组件还包括阻尼件和第二防脱件,所述阻尼件嵌入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二轴体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阻尼件,在末端与所述第二防脱件固定连接。
14.在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连接结构中,第一轴体穿过了垫圈、通孔以及位于第一滑槽中的滚圈后,在末端与第一防脱件固定连接,从而确保第一轴体可顺畅在第一滑槽中移动;第二轴体穿过了通孔和嵌入在第二滑槽的阻尼件后,在末端与第二防脱件固定连接,形成阻尼限位作用,从而对第二灯体与第一灯体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阻尼件为具有弧形结构的尼龙阻尼件、硅胶阻尼件或橡胶阻尼件。
16.弧形结构的阻尼件与第二滑槽相适配,在嵌入至第二滑槽后,一方面可以使调节过程为无级调节,另一方面可以对支架以至第二灯体与第一灯体的位置进行固定。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连线在所述支架处形成一连杆,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同时转动。
18.在对第二灯体施加转动力时,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同时相对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进行转动,但是转动的幅度会存在差别。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灯体包括灯头和基座,所述灯头设有凸柱,所述基座设有凹槽,所述凸柱扣合连接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灯头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架在顶端朝内侧水平延伸形成支撑块,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块上。
21.基座作为转接件,在水平方向上与灯头扣合连接,在垂直方向上与支架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灯体固定在支架上方,在支架相对于第一灯体进行转动时,第二灯体也随之相对于第一灯体进行转动,从而可以调节照明角度。
22.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灯体在内部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灯体在顶部还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容纳腔相通;所述灯头的底端插入所述容纳腔中,并沿着所述缺口进行转动。
23.灯头的底端插入容纳腔并可沿着缺口进行转动,从而调整出光方向,并使得光线可以通过容纳腔自由出射,不受第一灯体的遮光罩阻挡,确保出光效率。
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组件、光学组件,以及上述的双轴调节机
构,所述光源组件和光学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灯体内部,所述第一灯体设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上。
25.该灯具采用上述双轴调节机构,使得第二灯体可有效相对于第一灯体进行转动,这样第二灯体的灯头发出的光线全部落入反光杯中,不受遮光罩的阻挡,提高出光效能。
26.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2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轴调节机构中,轴体组件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分别穿过第一灯体的通孔与支架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配合连接,而且支架与第二灯体固定连接;当扳动第二灯体时,第一轴体相对于第一滑槽发生位移,第二轴体也相对于第二滑槽发生位移,使得第二灯体相对于第一灯体进行转动;同时,第二滑槽对第二轴体有一定的限位作用,在完成角度调节后,第二灯体与第一灯体的位置固定;由于第一灯体具有可供第二灯体下行的缺口,可使得第二灯体的灯头进行转动,光线可通过容纳腔自由出射,有效提升出光效率。
28.(2)本实用新型的灯具,通过双轴调节机构与光源组件以及光学组件相互配合,使得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不受遮光罩阻挡而全部落入反光杯中,并由反光杯反射后出射,具有良好的出光效能。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轴调节机构的分解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轴调节机构的截面图。
31.图3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与第一灯体的连接示意图。
32.图4本实用新型的轴体组件相对于支架的转动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灯体直立于第一灯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灯体转动于第一灯体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截面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在角度调节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
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41.实施例1
42.图1为本实施例的双轴调节机构的分解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双轴调节机构的截面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支架与第一灯体的连接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图3,一种双轴调节机构100,用于对灯体的部件进行转动,以调节和扩展照明角度。该双轴调节机构100包括第一灯体1、第二灯体2、支架3和轴体组件4,其中,支架3和轴体组件4将第一灯体1和第二灯体2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二灯体2可相对于第一灯体1进行转动,从而进行照明角度调节。
43.具体来说,第一灯体1为具有层状结构的环体结构,即为前环或面环,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灯体1包括上方的遮光罩101和下方的反光杯102(反光罩),而且第一灯体1在顶部,即遮光罩101上设有呈弧形结构的转动座11,转动座11的外侧设置有夹块12,转动座11和夹块12之间形成有转动槽13,用于安装支架3。由图1和图3可知,转动座11和夹块12均设有与转动槽13相连通的通孔14。
44.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3与第二灯体2固定连接,而且支架3设置有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均为弧形槽体,且第一滑槽31位于第二滑槽32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槽31所在圆弧的圆心和第二滑槽所在圆弧的圆心不同,即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为非同心圆设置的双滑槽结构,而且第一滑槽31的半径与第二滑槽32的半径也不同。
45.轴体组件4包括均呈柱状结构的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第一轴体41穿过通孔14与第一滑槽31配合连接,第二轴体42穿过通孔14与第二滑槽32配合连接。
46.更具体的,轴体组件4还包括垫圈43、滚圈44、第一防脱件45,以及阻尼件46和第二防脱件47。
47.在第一轴体41与第一滑槽31的配合连接中,垫圈43为耐磨尼龙垫圈,其设置在夹块12的通孔14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垫圈43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通孔14的半径,但垫圈43的外径要大于通孔14的外径,这样垫圈43的尼龙外沿才可覆盖住通孔14。滚圈44为铜质滚圈,滚圈44的内侧和外侧均为光滑表面,其设置在第一滑槽31中。第一轴体41穿过垫圈43、夹块12的通孔14、滚圈44、转动座11的通孔14,在末端与第一防脱件45固定连接,这样第一轴体41可相对于第一滑槽31进行位置调整。
48.在第二轴体42与第二滑槽32的配合连接中,阻尼件46为具有弧形结构的尼龙阻尼件、硅胶阻尼件或橡胶阻尼件,阻尼件46的弧形结构与第二滑槽32的弧形结构相适配,因此可嵌入安装至第二滑槽32中。第二轴体42穿过夹块12的通孔14、阻尼件46、转动座11的通孔14,在末端与第二防脱件47固定连接,这样第二轴体42可相对于第二滑槽32进行位置调整。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可为螺柱为光滑面的螺钉;第一防脱件45和第二防脱件47可为螺母。
50.回到图1,第二灯体2包括灯头21和基座22,在灯头21下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凸柱211,在基座22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221,凸柱211的表面为弧面,将凸柱211对准并扣合连接于凹槽21中,即可完成灯头21与基座22的固定连接。在灯头21的内部安装有光源组件和光
学组件,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由光学组件处理后从下方出射,并进入第二灯体。
51.支架3通过与基座22固定连接,进而与第二灯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支架3在支架本体33的顶端朝内侧水平延伸形成支撑块34,即支架3的截面具有l形结构。在支撑块34上设置有多个螺孔341。第二灯体2在基座22朝支架3设置有连接柱或者螺钉,这样连接柱或螺钉穿过螺孔341,将基座22锁固在支架上方,进而使第二灯体2与支架3固定连接,这样在转动(扳动)第二灯体2时,支架3也随之进行转动。
52.图4本实施例的轴体组件相对于支架的转动示意图,如图4的4a、4b和4c所示,第二灯体2相对与第一灯体1进行转动,实质上是第二灯体2固定连接的支架3与第一灯体1固定连接的轴体组件4的位置关系变动。具体来说,轴体组件4的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连线在支架3处形成一连杆40,使得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同时相对于第一滑槽31和第二滑槽32进行转动,但是转动的幅度会存在差别。如4a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杆40的长度a=10mm,第二滑槽32的半径b=4mm,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调整连杆的长度和第二滑槽的半径,以及第一滑槽的半径。
53.即,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固定在第一灯体上,在转动支架3,第一轴体41从第一滑槽31的上端移动到中部,最后移动到下端;第二轴体42也从第二滑槽32的上端移动到中部,最后移动到下端。这样,支架1与第一灯体1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进而使第二灯体2相对于第一灯体1进行转动。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轴体41在穿过第一滑槽31时是采用具有光滑表面的铜质垫圈进行接触的,这样可确保第一轴体41可顺畅在第一滑槽31中移动;而第二轴体42在穿过第二滑槽32时是采用了具有摩擦表面的阻尼件46后,可在进行无机调节时,形成阻尼限位作用,即完成转动调节后可对第二灯体与第一灯体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
55.第一灯体1在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03,而且在顶部与转动座11的相接处设置有缺口104,缺口104与容纳腔103相通,灯头21的底端插入容纳腔103中,并沿着缺口104进行转动
56.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双轴转动调节机构中,转动第二灯体2时,由于与第二灯体2连接的支架3可相对于与第一灯体1连接的轴体组件4进行转动,这样插入容纳腔103的灯头21可沿着缺口104进行转动,从而调整出光方向,并使得光线可以通过容纳腔103自由出射,不受第一灯体1的遮光罩101的阻挡,从反光杯(反光罩)102出射,可确保出光效率。
57.实施例2
58.图5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灯体直立于第一灯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灯体2直立于第一灯体1上方,即第二灯体2未相对与第一灯体1发生转动,此时第一轴体41位于(占据)第一滑槽31上方的第一端点311,下方的第二端点312未被占据;第二轴体42位于(占据)第二滑槽32上方的第三端点321,下方的第四端点322未被占据。
59.图6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灯体转动于第一灯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此时相对于第一灯体1从左往右转动第二灯体2。由于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是固定在第一灯体1上,第一灯体1的位置不变,则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的位置也不变,只是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相对于支架3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具体来说,在完成转动调节后,第一轴体41由第一滑槽31上方的第一端点311移动到下方的第二端点312;第二轴体42由第二滑槽32上方的第三端点321移动到第四端点322。此时,第二灯体2相对于第一灯体1转动的角度可达40
°
,而且嵌入安装在第二滑槽42上的阻尼件还对第二轴体42进行限位,从而确保调节完成
后位置固定。
6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灯体固定在支架上方,在支架相对于第一灯体进行转动时,第二灯体也随之相对于第一灯体进行转动,从而按需求调节照明角度。
61.实施例3
62.图7为实施例的灯具的截面图,图8为本实施例的灯具在角度调节后的截面图,结合参考图7和图8,一种灯具,包括光源组件200、光学组件300,以及上述的双轴调节机构100,光源组件200和光学组件300安装于第二灯体2的内部,第一灯体1安装于光源组件200的出光方向上。光源组件200包括基板以及贴合固定在基板上的led灯珠,led灯珠发出的光线经由光学组件300,如透镜、扩散板等,最后从第一灯体1出射。
63.在双轴调节机构100的结构基础上,灯具可进行40
°
转动角度的调节,安装有光源组件200的第二灯体2沿着缺口104进行转动,此时光源组件200发出的光线,将不受遮光罩101的遮挡,在进入第一灯体1的容纳腔103后,由反光杯102进行反射处理后出射。相比较于单轴调节的灯具,第二灯体2在转动后,led灯珠发出的光线全部落入反光杯中,不受遮光罩的阻挡,有效提高出光效能。
64.以上内容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