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2:28: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背景技术:

2.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该类污染物主要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去除,主要处理方法有筛选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等方法,其中雨水收集池作为常用的处理构筑物在雨水收集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3.传统的雨水收集池面对浊度极高的初期雨水时,往往收集池底部会沉淀大部分的悬浮物,一般需要大型清泥机械设备进行清理,工作量极大,且需定期进行检修,如若不定期清理,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就会减小,影响后续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其能够自动将收集的雨水中污泥沉积并冲洗至排水排泥池以备排放。
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其包括收集池本体,收集池本体设有多个冲洗水池、与冲洗水池一一对应的存水池、设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渠、与配水渠连通的进水管及与各个存水池连通的排水排泥池,配水渠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孔,相邻的两个冲洗水池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和对应的存水池之间通过设有门式冲洗器的第二溢流堰分隔,相邻的两个存水池之间通过第三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对应存水池逐渐增大,存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排水排泥池逐渐增大。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冲洗水池靠近和远离对应存水池一端的底壁坡度分别为0.1-0.2和0.2-0.3。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存水池的底壁坡度为0.5-2%。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存水池的容积在20m3以上,存水池的长度在100m以下。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排水排泥池的容积大于各个冲洗水池的容积之和。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溢流堰、第一溢流堰和第三溢流堰的高度依次减小。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包括收集池本体,收集池本体设有多个冲洗水池、与冲洗水池一一对应的存水池、设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渠、与配水渠连通的进水管及与各个存水池连通的排水排泥池,配水渠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孔,相邻的两个冲洗水池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和对应的存水池之间通过设有门式冲洗器的第二溢流堰分隔,相邻的两个存水池之间通过第三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对应存水池逐渐增大,存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排水排泥池逐渐增大。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能够自动将收集的
雨水中污泥沉积并冲洗至排水排泥池以备排放。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沿图1中a-a剖面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00、收集池本体;110、冲洗水池;120、存水池;130、配水渠;131、配水孔;140、进水管;150、排水排泥池;160、第一溢流堰;170、第二溢流堰;171、门式冲洗器;180、第三溢流堰;190、污泥晾晒池;200、旋流器;210、排泥泵;220、排水泵;230、加药罐;240、后期雨水排放管;250、进水闸门;260、排水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6.实施例1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其包括收集池本体100,收集池本体100一端设有三个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冲洗水池110,收集池本体100另一端设有排水排泥池150,收集池本体100中部设有三个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存水池120,冲洗水池110与存水池120一一对应,收集池本体100还设有位于各个冲洗水池110上方的配水渠130及与配水渠130连通的进水管140,进水管140设有进水闸门250,配水渠130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各个冲洗水池110上方的配水孔131,相邻的两个冲洗水池110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堰160分隔,冲洗水池110和对应的存水池120之间通过设有门式冲洗器171的第二溢流堰170分隔,相邻的两个存水池120之间通过第三溢流堰180分隔,冲洗水池110的深度随着靠近对应冲洗水池110逐渐增大,冲洗水池110的深度随着靠近排水排泥池150逐渐增大,冲洗水池110靠近和远离对应存水池120一端的底壁坡度分别为0.1和0.2,存水池120的底壁坡度为1%,存水池120的容积为200m3,存水池120的长度为50m,排水排泥池150的容积大于各个冲洗水池110的容积之和,第二溢流堰170、第一溢流堰160和第三溢流堰180的高度依次减小,排水排泥池150内设有两个用于将污泥排出的排泥泵210及两个用于将水排出的排水泵220。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工作时,打开进水管140上的进水闸门250,将初期雨水使用进水管140通入收集池本体100一端的配水渠130内,随后通过配水渠130底部开设的三个配水孔131均匀的流下至三个冲洗水池110内,随后三个冲洗水池110内的水分别经过三个第二溢流堰170上的门式冲洗器171进入三个存水池120内,并使三个存水池120内的水流入至收集池本体100另一端的排水排泥池150内,其中,冲洗水池110靠近和远离对应存水池120一端的底壁坡度分别为0.1和0.2,存水池120的底壁坡度为1%,能够在冲洗水池110和存水池120的底壁形成坡度,从而与第二溢流堰170上设置的门式冲洗器171配合,将污泥经冲洗水池110、门式冲洗器171和对应存水池120冲洗至排水排泥池150内,并使用排水排泥池150内排泥泵210和排水泵220分别将污泥和水排出,从而实现初期雨水的收集和处理。
29.其中,第二溢流堰170、第一溢流堰160和第三溢流堰180的高度依次减小,能够使配水渠130底部开设的三个配水孔131流下雨水首先漫过第一溢流堰160后均匀的灌满三个冲洗水池110,随后漫过第二溢流堰170后进入各个存水池120内进行存放和流动,并通过第二溢流堰170上的门式冲洗器171使用冲洗水池110内水对存水池120底部的污泥进行冲洗,保证将沉淀的污泥冲洗至排水排泥池150内。
30.实施例2
31.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污泥晾晒池190、底部通过管路与污泥晾晒池190连通的旋流器200及通过管路与旋流器200连通的加药罐230,排泥泵210用于将排水排泥池150内污泥通入污泥晾晒池190,排水泵220用于将排水排泥池150内水通入旋流器200,配水渠130连通有后期雨水排放管240,旋流器200的顶部通过管路与后期雨水排放管240连通,后期雨水排放管240设有排水闸门260,污泥晾晒池190的顶部通过管路与排水排泥池150连通。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通过设置污泥晾晒池190、底部通过管路与污泥晾晒池190连通的旋流器200及通过管路与旋流器200连通的加药罐230,能够利用排泥泵210将排水排泥池150内污泥通入污泥晾晒池190并利用排水泵220将排水排泥池150内水通入旋流器200,并将加药罐230内配好的絮凝剂溶液通入旋流器200促使矾花产生并进行水力旋流分离,提高初期雨水沉淀和分离效率,并将净化后水通入后期雨水排放管240排放,悬浮物经旋流器200底部排入污泥晾晒池190和排泥泵210输入的污泥直接晾晒干化等待处理。
33.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