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1:43: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干燥气候或环境下,为减小皮肤、呼吸道等因为干燥带来的不适,人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加湿装置,如加湿器、香薰机等来增加空气湿度。市面上常见的加湿装置,通常只设置一个在雾化器旁边的风扇组件以将雾化后的液雾排出。但是当液雾到达出雾口后速度降低,不能将液雾很好地扩散到外部空气中。且现有的加湿装置不便于将进风栏板拆卸下来对风扇组件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液雾扩散和清洁风扇组件的加湿装置。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其包括:雾化器,用于将待雾化液体雾化以生成液雾;壳体,用于收容所述雾化器,具有收纳腔、排出所述液雾的出雾口、邻近所述出雾口且与所述收纳腔连通的出风口、和安装开口;进风栏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上,具有与所述收纳腔连通的进风口;第一风扇组件,位于所述壳体中,且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导向所述出风口并吹向所述出雾口,使得所述出雾口的所述液雾扩散。
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在邻近所述出雾口设置所述出风口;并且在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可以经由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雾口吹风,以使得所述出雾口排出所述液雾扩散,使所述加湿装置排出的液雾扩散更加均匀,同时在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吹风下可以加快液雾的扩散,加快了液雾的排出效率,达到了快速增加环境湿度,快速达到人体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所述安装开口和所述进风栏板,更加方便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组装,在需要对第一风扇组件进行清理或维护时更加方便。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栏板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上。通过所述进风栏板可拆卸安装的设置,进一步方便用户对所述第一风扇组件进行清理或维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分别与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电连接,当所述进风栏板从所述安装开口拆卸下来时,所述电控组件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暂停工作。通过设置电控组件,在所述进风栏板从安装开口上拆卸下来时,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暂停工作,防止用户直接接触运行中的所述第一风扇组件,提高所述加湿装置的安全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轻触开关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安装开口的一侧;当所述进风栏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上时,所述进风栏板与所述轻触开关抵接,所述轻触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加湿装置正常工作;当所述进风栏板从所述安装开口拆卸下来时,所述进风栏板与所述轻触
开关分离,所述轻触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电控组件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暂停工作。通过所述轻触开关的设置能检测到所述进风栏板是否从所述安装开口上拆卸,当所述进风栏板拆卸下来时所述轻触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电控组件判断所述进风栏板从所述安装开口上拆卸下来,进而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暂停工作。此结构简单且能有效检测所述进风栏板的连接状态。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霍尔元件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安装开口的一侧,所述进风栏板上设有与所述霍尔元件对应的磁性元件,所述霍尔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磁性元件的位置并发送位置信息至所述电控组件;当所述进风栏板从所述安装开口拆卸下来时,所述霍尔元件通过检测所述磁性元件的位置判断所述进风栏板为拆卸状态,所述电控组件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暂停工作。通过分别在所述壳体设置所述霍尔元件、在所述进风栏板上设置所述磁性元件,通过所述霍尔元件检测所述磁性元件的位置从而确定所述进风栏板的位置。当所述霍尔元件检测到所述磁性元件的位置不在预设位置时发送位置信息至所述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判断所述进风栏板从所述安装开口上拆卸下来,进而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暂停工作。此结构简单且能有效检测所述进风栏板的连接状态。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顶板结构、盖设于所述顶板结构上的盖板、环设于所述顶板结构外围的侧板以及连接所述侧板且远离所述顶板结构的基板,所述安装开口设于所述侧板上,所述顶板结构包括与所述盖板连接的第一顶板部和第二顶板部,所述第一顶板部和所述第二顶板部之间形成加液口,所述第二顶板部靠近所述加液口的边缘相较于所述第一顶板部靠近所述加液口的边缘更靠近所述基板,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加液口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顶板部靠近所述加液口的边缘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一顶板部和所述第二版顶部之间形成所述加液口,在所述加湿装置缺液时,不用进行任何拆卸动作就可以直接进行补液操作,操作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通过设置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加液口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顶板部靠近所述加液口的边缘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使得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加液口为隐藏式设置,有效防止灰尘及杂物进入所述加湿装置内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板部上设有第一开口区域,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形状相同的第二开口区域,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上盖设有出雾隔板,所述出雾隔板包括具有多个通孔区域的网格结构,多个所述通孔区域中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雾口,多个所述通孔区域中的另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风口。通过在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上安装所述出雾隔板,并且将所述出雾隔板的所述通孔区域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雾口,另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风口,可以更加精准的导风,提升所述出雾口液雾的扩散效率的同时,简化所述加湿装置的部件设置,便于生产组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开口和与所述开口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壳体盖设在所述开口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的储液箱和第一液雾通道件,所述储液箱通过所述基板上的进液通道与所述加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设于所述储液箱内部,所述雾化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基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出雾口和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的第二液雾通道件,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第二液雾
通道件,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和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内部中空形成液雾腔;所述储液箱储存所述待雾化液体并将所述待雾化液体提供至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使得所述雾化器将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的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以生成所述液雾,所述液雾经由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第二液雾通道件和所述出雾口排出。通过在所述储液箱内部设置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可以使所述加湿装置的结构更加简洁,占用空间更小。将所述储液箱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且所述液雾腔的出口对应所述出雾口,使所述加液口处于所述出雾口一侧,所述加湿装置在正常工作的摆放状态即可以进行补液,进一步简化了补液操作,便于用户使用,用户体验更佳。同时,所述雾化器对应所述液雾腔的入口,所述液雾腔的出口对应所述出雾口,使所述加湿装置的出雾路径更短,出雾效率更高。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第二风扇组件,所述第二风扇组件邻近所述雾化器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组件用于向所述液雾腔吹风以使所述液雾经由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第二液雾通道件和所述出雾口排出。通过在所述雾化器旁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组件,能将所述雾化器雾化后的液雾导向到所述出雾口,提高出雾效率。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所述第一顶板部和所述基板围成的所述收纳腔中,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组件一侧的表面为弧形的导风板以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出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所述第一顶板部和所述基板围成的所述收纳腔中能进一步简化加湿装置的一体性。同时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组件一侧的导风板能更好地将第二风扇组件吹出的风导向至出风口,提高出风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19.图4是图3所示的加湿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20.图5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沿a-a剖面线方向的剖视图。
21.图6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沿b-b剖面线方向的剖视图。
22.图7是图6所述的加湿装置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28.请参见图1-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的爆炸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包括:雾化器10、壳体以及第一风扇组件4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其中,请进一步参见图5,所述第一壳体20具有收纳腔201,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位于所述收纳腔201内,所述第一壳体20上设置排出液雾的出雾口2611、邻近所述出雾口2611且与所述收纳腔201连通的出风口2612。请参见图3,所述第一壳体20上还设有安装开口241,所述安装开口241上可拆卸安装有进风栏板21,进风栏板21上具有与所述收纳腔201连通的进风口211。第二壳体30具有开口301和与所述开口301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302,所述第一壳体20盖设在所述开口301所在的一侧。雾化器10用于将待雾化液体雾化成液雾,雾化器10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雾化器10将待雾化液体雾化以生成所述液雾,所述液雾从所述第二壳体30到达所述第一壳体20的所述出雾口2611,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将所述进风口211的风导向所述出风口2612并吹向所述出雾口2611,使得所述出雾口2611的所述液雾扩散。
2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加湿装置100,通过在邻近所述出雾口2611设置所述出风口2612;并且在邻近所述出风口2612设置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可以经由所述出风口2612朝向所述出雾口2611吹风,以使得所述出雾口2611排出的所述液雾扩散,使所述加湿装置100排出的液雾扩散更加均匀,同时在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的吹风下可以加快液雾的扩散,加快了液雾的排出效率,达到了快速增加环境湿度,快速达到人体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在所述第一壳体20上设置可拆卸的所述进风栏板21,在需要对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进行清理或维护时更加方便。
30.进一步地,请再参见图3,所述加湿装置100还包括电控组件50,所述电控组件50分别与所述雾化器10和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电连接,当所述进风栏板21从所述安装开口241拆卸下来时,所述电控组件50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暂停工作。通过设置所述电控组件50,在所述进风栏板21从安装开口241上拆卸下来时,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暂停工作,防止用户直接接触运行中的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提高所述加湿装置100的安全性。具体地,电控组件5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0内。下面对如何检测所述进风栏板21从所述安装开口
241上拆卸进行详细说明。
31.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见图4,所述第一壳体20上设有轻触开关27,所述轻触开关27与所述电控组件50电连接,所述轻触开关27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0靠近所述安装开口241的一侧;当所述进风栏板21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241上时,所述进风栏板21与所述轻触开关27抵接,所述轻触开关27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加湿装置100正常工作;当所述进风栏板21从所述安装开口241拆卸下来时,所述进风栏板21与所述轻触开关27分离,所述轻触开关27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电控组件50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暂停工作。通过所述轻触开关27的设置能检测到所述进风栏板21是否从所述安装开口241上拆卸,当进风栏板21拆卸下来时所述轻触开关27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电控组件50判断所述进风栏板21从所述安装开口241上拆卸下来,进而控制第一风扇组件40暂停工作。此结构简单且能有效检测所述进风栏板21的连接状态。
32.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见图6-图7,所述第一壳体20上设有霍尔元件281,所述霍尔元件281与所述电控组件50电连接,所述霍尔元件28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0靠近所述安装开口241的一侧,所述进风栏板21上设有与所述霍尔元件281对应的磁性元件282,所述霍尔元件281用于检测所述磁性元件282的位置并发送位置信息至所述电控组件50;当所述进风栏板21从所述安装开口241拆卸下来时,所述霍尔元件281通过检测所述磁性元件282的位置判断所述进风栏板21为拆卸状态,所述电控组件50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暂停工作。通过分别在第一壳体20设置霍尔元件281、在进风栏板21上设置磁性元件282,通过霍尔元件281检测磁性元件282的位置从而确定进风栏板21的位置。当所述霍尔元件281检测到磁性元件282的位置不在预设位置时发送位置信息至所述电控组件50,所述电控组件50判断所述进风栏板21从所述安装开口241上拆卸下来,进而控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暂停工作。此结构简单且能有效检测所述进风栏板21的连接状态。
33.进一步地,请重点参见图3-图4,所述第一壳体20包括顶板结构22、盖设于所述顶板结构22上的盖板23、环设于所述顶板结构22外围且朝向所述第二壳体30延伸的侧板24以及连接所述侧板24且远离所述顶板结构22的基板25,所述基板25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30的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安装开口241设于所述侧板24上,所述顶板结构22包括与所述盖板23连接的第一顶板部221和第二顶板部222,所述第一顶板部221和所述第二顶板部222之间形成所述加液口223。请再参见图2,所述第二顶板部222靠近所述加液口223的边缘相较于所述第一顶板部221靠近所述加液口223的边缘更靠近所述基板25,所述盖板23靠近所述加液口223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顶板部222靠近所述加液口223的边缘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一顶板部221和所述第二顶板部222之间形成所述加液口223,在所述加湿装置100缺液时,不用进行任何拆卸动作就可以直接进行补液操作,操作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通过设置盖板23靠近所述加液口223的边缘和第二顶板部222靠近所述加液口223的边缘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使得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加液口223为隐藏式设置,有效防止灰尘及杂物进入所述加湿装置100内部。
34.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图1,重点参见图3和图4,所述第一顶板部221远离所述基板25的一侧的表面为从边缘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区域224凹陷的弧形表面,所述盖板23与所述第一顶板部221的弧形表面形状匹配,所述第二顶板部222远离所述基板25的一侧的表面为从所述侧板24朝所述加液口223的方向凹陷的弧形表面。所述第一顶板部221和所述第二顶
板部222的弧形表面设置能进一步增加所述加液口223的宽度,且所述第二顶板部222的弧形表面在加液时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加液时液体流出。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板部221上设有第一开口区域224,所述盖板23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224形状相同的第二开口区域231,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上盖设有出雾隔板26,所述出雾隔板26包括具有多个通孔区域261的网格结构,多个所述通孔区域261中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雾口2611,多个所述通孔区域261中的另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风口2612。通过在所述盖板23的所述第二开口区域231上安装所述出雾隔板26,并且将所述出雾隔板26的所述通孔区域261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雾口2611,另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风口2612,可以更加精准的导风,提升所述出雾口2611液雾的扩散效率的同时,简化所述加湿装置100的部件设置,便于生产组装。
36.进一步地,请重点参见图3、图5、图6,所述第二壳体3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02内的储液箱31和第一液雾通道件32,所述储液箱31通过所述基板25上的进液通道252与所述加液口223连通,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32设于所述储液箱31内部,所述雾化器1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3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20的一侧,所述基板25上设有连通所述出雾口2611和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32的第二液雾通道件251,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32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雾化器10和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251,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32和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251内部中空形成液雾腔33;所述储液箱31储存所述待雾化液体并将所述待雾化液体提供至所述第二壳体30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02,使得所述雾化器10将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02中的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以生成所述液雾,所述液雾经由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32、第二液雾通道件251和所述出雾口2611排出。通过在所述储液箱31内部设置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32,可以使所述加湿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简洁,占用空间更小。将所述储液箱31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02中,且所述液雾腔33的出口对应所述出雾口2611,使所述加液口223处于所述出雾口2611一侧,所述加湿装置100在正常工作的摆放状态即可以进行补液,进一步简化了补液操作,便于用户使用,用户体验更佳。同时,所述雾化器10对应所述液雾腔33的入口,所述液雾腔33的出口对应所述出雾口2611,使所述加湿装置100的出雾路径更短,出雾效率更高。其中,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251的部分所述液雾腔33的截面面积从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32向所述出雾口2611的方向逐渐变小。
37.进一步地,请重点参见图3和图6,所述加湿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风扇组件60,所述第二风扇组件60邻近所述雾化器10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组件60用于向所述液雾腔33吹风以使所述液雾经由所述第一液雾通道件32、第二液雾通道件251和所述出雾口2611排出。通过在所述雾化器10旁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组件60,能将所述雾化器10雾化后的液雾导向到所述出雾口2611,提高出雾效率。
38.进一步地,请重点参见图5,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位于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251、所述第一顶板部221和所述基板25围成的所述收纳腔201中,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251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一侧的表面为弧形的导风板253以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的出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2612;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包括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224的长度方向相同。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设于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251、所述第一顶板部221和所述基板25围成的所述收纳腔201中能进一步简化加湿装置100的一体性。同时所述第二液雾通道件251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一侧的导风板253能更好地将第
二风扇组件60吹出的风导向至出风口2612,提高出风效率。所述第一风扇组件40为贯流风扇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224的长度方向相同,能在不规则的弧形通道中进一步提高出风的效率。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加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