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ECMO用左心房引流导管及固定装置

2022-11-30 22:07: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ecmo用左心房引流导管及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ecmo用左心房引流导管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ecmo是体外生命支持的一种形式,常用于循环和呼吸衰竭等重症疾病的救治。ecmo通过外部人工循环器将患者的静脉血输送到气体交换设备(氧合器),随后这些血液重新进入患者的循环系统。
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ecmo有两种类型,静脉-静脉v-v和静脉-动脉v-a,由于va-ecmo可以提供循环和呼吸双重支持,是各种急性双心室功能衰竭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首选。左心房(la)和心室(lv)扩张是心功能严重下降患者中va-ecmo的公认并发症。这是因为va-ecmo模式血液引流来自右心房附近(如右心房,上腔静脉或者下腔静脉)的静脉的大部分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但产生的非搏动性血流存在逆向血流灌注可能,从而使左室后负荷增加,继发性左心室及左心房膨胀,进而影响左心功能,引发肺水肿等严重后果。
4.如上所述va-ecmo模式的并发症是导致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和左心房压继发性升高,因此为解决该问题需要将左心房的血液引流至体外,从而减轻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压力。常用方法包括:ecmo联合主动脉球囊泵、ecmo联合左心室辅助装置impella、经皮穿刺房间隔造口等,但这些技术会增加二次左室减压手术操作,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和患者医疗支出。因此ecmo实际操作中,需要更简便、有效的兼顾到减轻左心系统压力、减轻肺水肿的左房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cmo用左心房引流导管及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利用穿刺技术将引流管经静脉系统置入左心房,将左心房内的血液引出,有效减轻左心房负担,同时对引流管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其不易脱离左心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ecmo用左心房引流导管,包括,
7.引流管,由人体外部进入右心房;
8.穿刺导管,固定在所述引流管的一端,所述穿刺导管位于左心房内,所述左心房内的待引流液体通过所述穿刺导管进入所述引流管内;
9.扩张器,穿设在所述引流管和所述穿刺导管内,所述扩张器用于支撑所述引流管和所述穿刺导管,且所述扩张器可由所述引流管和所述穿刺导管内抽出。
10.优选的,所述穿刺导管远离所述引流管的端面上开设有头端孔,所述待引流液体通过所述头端孔进入所述穿刺导管内。
11.优选的,所述穿刺导管侧壁周向开设有若干侧孔,所述待引流液体通过所述侧孔进入所述穿刺导管内。
12.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为金属弹簧管。
13.优选的,所述扩张器为穿刺鞘芯,所述穿刺鞘芯的一端伸出所述引流管远离所述穿刺导管的一端,所述穿刺鞘芯另一端通过所述头端孔伸出所述穿刺导管。
14.固定装置,包括上述的ecmo用左心房引流导管,还包括,
15.固定气囊,设置在所述左心房内,所述固定气囊固定在所述穿刺导管与所述引流管的连接处,所述固定气囊与所述左心房和所述右心房之间的壁接触;
16.充气装置,设置在人体外,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固定气囊连通。
17.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为充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出气端连通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出气端与所述固定气囊进气端连通。
18.优选的,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引流管外壁面固接,且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引流管外壁面贴合。
19.优选的,所述固定气囊与所述穿刺导管远离所述引流管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8cm~2cm。
20.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1.1.在现有的引流管(静脉导管)的基础上进行长度延伸,在其端部固定穿刺导管,避免了二次手术操作的同时,也填补了专用导管无法兼顾左心房、左心室的空白,在穿刺导管的作用下,能够引流左心房的血液,降低左心系统压力,预防肺水肿、左心系统后负荷增加等并发症。
22.2.在穿刺导管上增设固定装置,待穿刺导管伸入左心房后,启用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发生形变,其直径尺寸大于穿刺孔尺寸,因此使得进入左心房的穿刺导管不易由左心房脱离,提高引流安全性。
23.3.固定装置采用固定气囊,固定气囊的变形和恢复较为容易,且不易对人体造成过多刺激。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穿刺导管与心脏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26.图2为穿刺导管与固定装置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27.图3为穿刺鞘芯与穿刺导管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引流管,2-穿刺导管,3-头端孔,4-侧孔,5-穿刺鞘芯,6-固定气囊,7-充气接头,8-充气管,9-右心房,10-左心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1.参照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ecmo用左心房10引流导管,包括,引流管1,由人体外部进入右心房9;穿刺导管2,固定在引流管1的一端,穿刺导管2位于左心房10内,左心房10内的待引流液体通过穿刺导管2进入引流管1内;扩张器,穿设在引流管1和穿刺导管2内,扩张器用于支撑引流管1和穿刺导管2,且扩张器可由引流管1和穿刺导管2内抽出。
32.将扩张器穿入引流管1和穿刺导管2内,扩张器具有一定硬度,较软的引流管1在扩张器的作用下可在人体静脉内顺利移动,在扩张器的辅助下,通过房间隔穿刺技术将穿刺导管2进过静脉系统置入左心房10内,待置入完毕后,抽出扩张器,进行正常的引流操作,在穿刺导管2上相对应的开设引流孔,通过引流孔将待引流液体导入穿刺导管2内,再由引流管1导出人体。
33.上述设置避免了二次手术操作,仅需要将穿刺导管2置入左心房10即可。
34.具体的,待引流液体为左心房10内的血液,将左心房10内的血液引出,可有效减轻左心负荷。
35.进一步优化方案,穿刺导管2远离引流管1的端面上开设有头端孔3,待引流液体通过头端孔3进入穿刺导管2内。在穿刺导管2的端部开设头端孔3,头端孔3用于连通穿刺导管2和左心房10,左心房10内的血液通过头端孔3进入穿刺导管2内。
36.进一步优化方案,穿刺导管2侧壁周向开设有若干侧孔4,待引流液体通过侧孔4进入穿刺导管2内。在穿刺导管2具有头端孔3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血液流通,同时防止头端孔3堵塞导致血液无法引流的情况,在穿刺导管2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侧孔4,侧孔4和头端孔3配合,两者同时进行引流。
37.可选的,侧孔4沿穿刺导管2表面设置有多个,其中,穿刺导管2的同一截面上设置有两个侧孔4,两侧孔4相对设置。
38.另一可选的,穿刺导管2的同一截面上设置有四个侧孔4,四个侧孔4周向开设在穿刺导管2的侧壁。侧孔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开设其他数量的侧孔4。
39.进一步的,侧孔4的外开口面与穿刺导管2外表面平齐。
40.进一步优化方案,引流管1为金属弹簧管。引流管1为具体中空管腔的管状结构,其内部具有金属弹簧作为支撑结构,以便于引流管1在人体内正常运动。
41.进一步优化方案,扩张器为穿刺鞘芯5,穿刺鞘芯5的一端伸出引流管1远离穿刺导管2的一端,穿刺鞘芯5另一端通过头端孔3伸出穿刺导管2。在引流管1引流伸入人体过程中,穿刺鞘芯5起到置管的作用,同时穿刺鞘芯5具有一尖端,可由右心房9穿刺进入左心房10,同时带动穿刺导管2进入左心房10,待穿刺导管2进入左心房10后,将穿刺鞘芯5抽离穿刺导管2和引流管1.
42.固定装置,包括上述的ecmo用左心房引流导管,还包括,
43.固定气囊6,设置在左心房10内,固定气囊6固定在穿刺导管2与引流管1的连接处,固定气囊6与左心房10和右心房9之间的壁接触;充气装置,设置在人体外,充气装置与固定气囊6连通。
44.固定气囊6套设在穿刺导管2上,并且,固定气囊6与穿刺导管2固定,在穿刺导管2
进入左心房10的过程中,固定气囊6处于收缩状态,其外表面紧贴穿刺导管2外壁面,待固定气囊6跟随穿刺导管2进入左心房10后,通过充气装置向固定气囊6充气,固定气囊6充气膨胀,其直径相对于穿刺孔的直径较大,因此无法由穿刺孔进入右心房9,从而避免穿刺导管2脱离左心房10,待手术完毕需要取出穿刺导管2时,对固定气囊6抽气,固定气囊6收缩并重新与穿刺导管2外部面贴合,并跟随穿刺导管2离开人体。
45.其中,固定气囊6采用柔性材质,其充气膨胀后不会存在较为尖锐的角,因此不易对人体造成损伤。
46.进一步优化方案,充气装置为充气接头7,充气接头7出气端连通有充气管8,充气管8出气端与固定气囊6进气端连通。向充气接头7内充气或抽气,气体由充气管8进入或者离开固定气囊6,从而实现对固定气囊6的充气膨胀或抽气收缩。
47.具体的,在外部设置一充气装置(图中未示出),该充气装置既可以实现充气又可以实现抽气,该充气装置的进气端或出气端与充气接头7固定连通,用于对固定气囊6可控的充气或者抽气。
48.进一步优化方案,充气管8与引流管1外壁面固接,且充气管8与引流管1外壁面贴合。充气管8外壁面与引流管1的外壁面全部贴合,因此充气管8可跟随引流管1变形,在引流管1的运动过程中,充气管8不会脱离引流管1造成引流管1无法移动,同时,充气管8贴合引流管1,其不会对引流管1的移动造成过多干扰。
49.进一步优化方案,固定气囊6与穿刺导管2远离引流管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8cm~12cm。固定气囊6的与穿刺导管2端头的相对距离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中,其距离通常为8cm~12cm,其常用距离为10cm。
50.例如,引流管1和穿刺导管2的总长度为60cm,其管径为8mm,壁厚1.5mm,将固定气囊6设置在穿刺导管2远离其端头的10cm处。
51.具体的,将穿刺鞘芯5穿入引流管1和穿刺导管2内,穿刺鞘芯5具有一定硬度,较软的引流管1在穿刺鞘芯5的作用下可在人体静脉内顺利移动,在穿刺鞘芯5的辅助下,通过房间隔穿刺技术将穿刺导管2进过静脉系统置入左心房10内,待置入完毕后,抽出穿刺鞘芯5,随后通过充气接头7向固定气囊6内充气,待充气完毕后,进行正常的引流操作,待引流完毕后,通过充气接头7对固定气囊6抽气,待抽气完毕后,取出引流管1和穿刺导管2。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