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及拔取方法

2022-11-30 16:11: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棉秆拔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以及使用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的拔取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棉秆的收获方式还是人工拔除和人工切除,人工拔除效率低,耗时长,人工成本极高。而人工切除只将地上部分切断,棉秆根会留在地下导致寄生虫、细菌等生物的滋生,最后导致下一年棉花大幅度减产。此外,在气候干冷的条件下,将棉秆直接切碎还地不易腐烂,也会对下次播种产生影响。人工拔取或切除后堆放的秸秆通常会直接在棉地里焚烧处理,使得棉秆利用率极低,而燃烧产生的气体、尘埃等等对空气质量造成极大的污染。
3.现有技术中棉秆拔取方式分为铲切式、刀辊式、对辊式、锯齿盘式、柔性带夹持式五种方式。其中,铲切式、刀辊式的拔取方式容易将棉秆根留在地里,导致病虫害的传播,例如,棉花黄萎病在棉田中的蔓延,影响下一年的耕种。然而,例如对辊式、锯齿盘式和柔性带夹持式这几类夹持棉秆拔取的方式,由于棉秆硬度大,并且有着超窄行的种植模式,在拔取棉秆时,棉秸秆窄行种植密度大,在棉秆上的拔取面积小,夹持力大,容易将棉秆拔断,进而导致拔取率低,出现棉秆拔取不干净的问题。
4.针对棉秆整株拔取的方式,拔秆机构主要有v型齿盘式、夹持链式、对辊式等。v型齿式由v型齿、旋转架构成,通过增加v型齿排列宽度实现多行棉秆连续拔取,增加了作业效率,但v型齿整体和机架刚性连接,无法调整夹齿之间的距离,会使较粗的棉秆夹持不稳定造成漏拔;较细的棉秆卡的太深而拔断。v型齿随着齿盘旋转夹紧棉秆,与离地面2-3cm的棉秆根部接触,由前进速度与旋转的矢量合运动将棉秆拔出来,棉秆被拔出以后会有一些棉秆卡在v型齿上,影响下次拔秆作业。被拔出的棉秆由于上述不确定性,难以铺放整齐,进而加大了后续聚拢回收的难度。拔棉秆装置主要有v型齿盘式、轮胎式、夹持链式及创辐式等,第一种能同时进行多行拔取且不需要对行,对种植模式适应性好;第二、三、四种由于结构特性需要进行对行作业,对种植模式要求较高,收获适应性差。
5.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82794y中公开了一种棉秆收获打捆机。该打捆机包括机架、行走轮、动力接入机构和传动机构。机架的前部下方设置有断根铲。机架上依次设置有拔秆机构、输送机构和打捆机构。该打捆机结构简单,与拖拉机配合使用,能够联合作业,将铲、拔、打捆一次完成,便于回收棉秆以及棉秆的运输和贮存。然而,该装置在工作时需要入土1-2cm,对土壤翻掘作用很大,能耗很高,同时土壤对刀具的反作用力也很大,使刀具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磨损严重的刀具所受阻力更大,能耗更高且拔秆效果明显降低。
6.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1869411a中公开了一种对夹式双行棉秆拔除装置。该拔除装置包括机架、左链传动机构、右链传动机构和中间链传动机构。左链传动机构的每个外链板上均安装有左附板。右链传动机构的每个外链板上均安装有右附板。中间链传动机构的每个外链板上均安装有中间附板。左附板、右附板分别和中间附板的位置、运动速度相对应。左附板与中间附板之间形成用于拔除棉秆的左条状缝隙。右附板与中间附板之间形成
用于拔除棉秆的右条状缝隙。左、右条状缝隙之间的间距与两行棉秆之间的距离相匹配。
7.虽然,上述拔除装置可以通过调整移动速度,来降低棉秆所受到的弯曲或者剪切力作用,进而避免棉秆被拔断的情况发生,但是,在田间使用时一次仅能拔除两行棉秆,且条状缝隙需要根据棉秆的行距匹配相应设计,棉秆在拔取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转的情况,难以满足在棉田中实施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需求。
8.综上所述,在棉花秸秆回收的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拔取装置,用以提高棉秆整株拔取的效率,避免棉秆在拔取过程中发生偏转和滞留的缺陷,提高棉秆拔取的收获效率,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棉花秸秆回收的过程中,提供一种拔取装置,用以提高棉秆整株拔取的效率,避免棉秆在拔取过程中发生偏转和滞留的缺陷,提高棉秆拔取的收获效率。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包括机架、皮带夹持机构和齿盘拔秆机构;所述机架具有与牵引动力设备相连的连接部,所述机架通过连接部悬挂在牵引动力设备上;所述皮带夹持机构包括皮带组件和第一动力装置,一对皮带组件平行布设,所述皮带组件包括传输带、主动轴、主动带轮、从动轴和从动带轮,所述主动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机架相连,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与主动带轮相连,所述从动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机架相连,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与从动带轮相连,所述主动带轮通过传输带与从动带轮相连,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主动轴相连,一对平行布设的皮带组件中的第一传输带与第二传输带之间具有对棉秆形成夹持的传输通道;所述齿盘拔秆机构包括第二动力装置、传动轴、齿盘盖、底板、活动拔秆齿和固定拔秆齿,所述传动轴位于传输通道的外侧,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机架相连,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底板相连,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传动轴相连,所述齿盘盖与机架相连,所述齿盘盖的中部具有供传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齿盘盖和底板之间形成放置活动拔秆齿的活动腔,所述活动拔秆齿通过连接销与底部相连,所述活动拔秆齿绕连接销的轴线转动,所述活动拔秆齿位于活动腔内沿着传动轴的轴线呈圆形排布,所述固定拔秆齿与活动拔秆齿一一对应,所述固定拔秆齿与底部的底部相连,所述活动拔秆齿的尖端和固定拔秆齿的尖端均伸出底板的边界;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圆弧形挡块,所述圆弧形挡块与齿盘盖的底部相连,所述活动拔秆齿具有锁紧状态和活动状态;处于锁紧状态,所述圆弧形挡块的外侧壁与活动拔秆齿相接触,所述活动拔秆齿的尖端与固定拔秆齿的尖端相分离,所述活动拔秆齿的尖端与固定拔秆齿的尖端之间形成拔取棉秆的v形结构;处于活动状态,所述圆弧形挡块的外侧壁与活动拔秆齿相分离,所述活动拔秆齿的尖端与固定拔秆齿的尖端相聚拢。
11.作为优选,固定拔秆齿通过铆钉固定在底板的底部。如此设置,固定拔秆齿利用铆
钉与底板相固定,提高了固定拔秆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拔取棉秆的过程中,避免了出现固定拔秆齿脱落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提升拔取棉秆的除净率。
12.作为优选,固定拔秆齿的尖端设置有倒齿,倒齿沿着固定拔秆齿的边沿排布。如此设置,倒齿用于增大固定拔秆齿的尖端与棉秆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v形结构对棉秆形成稳定夹持,进而防止棉秆在v形结构中脱出。
13.作为优选,圆弧形挡块的圆心角为180o。如此设置,半圆弧形挡块有利于增大其与活动拔秆齿接触的区间,进而延长了活动拔秆齿在一个拔取周期内处于锁紧状态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棉秆拔取的收获效率。
14.作为优选,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法兰盘,法兰盘与传动轴靠近底板的一端相连,底板通过紧固件与法兰盘相连。如此设置,便于传动轴与底板的装配,有利于提高齿盘拔秆机构的装配效率。
15.作为优选,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均为摆缸式液压马达。如此设置,摆缸式液压马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机械效率,使得动力传动更加高效。
16.作为优选,活动拔秆齿位于活动腔内沿着传动轴的轴线呈圆形等间距排布。
1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使用上述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的拔取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机架通过三点悬挂与牵引动力设备连接,牵引动力设备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相连,启动牵引动力设备,机架随牵引动力设备进入棉田中,第一动力装置将动力经传动轴传递至齿盘拔秆机构,第二动力装置将动力传递至皮带夹持机构;步骤二、棉秆从传输通道的入口进入皮带夹持机构,一对传输带夹持棉秆的中部,起到扶禾作用,棉秆在一对传输带的引导下在传输通道中排成一列;步骤三、棉秆随着传输带在传输通道内向着传输通道的出口运动,棉秆的底部与活动拔秆齿的尖端和固定拔秆齿的尖端之间的v形结构相接触,活动拔秆齿处于锁紧状态,在牵引动力设备牵引和底板旋转的等效合运动下,v形结构对棉秆实施起拔;步骤四、被拔起的棉秆继续随着传输带向着传输通道的出口运动,活动拔秆齿处于活动状态,活动拔秆齿的尖端与固定拔秆齿的尖端尖端形成的v型结构,棉秆的底部从活动拔秆齿光面释放,最终被拔起的棉秆脱离传输通道掉落在棉田中等待后续的收集作业。
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使用时,在拔秆过程中及其前后的三个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首先,自然生长的棉秆在拨禾器的作用下大致呈现出规律的排布,棉秆进入传输通道时,由于传输带之间间隙较小,将棉秆距离地面550mm左右的部位紧紧夹住,使得棉秆不再杂乱;其次,当传输带扶住棉秆上部,会给棉秆施加一个向传动轴中心的力,加大棉秆与v形结构之间的正压力,降低拔取棉秆时出现棉秆破皮打滑的机率;最后,齿盘拔秆机构将棉秆拔出来以后,传输带会继续夹持住棉秆向后方传输,一来防止拔秆齿与棉秆分离不彻底影响下次作业,二来让棉秆铺放更加整齐,方便后续收集作业。
19.其中,棉秆经皮带夹持机构作用,排列齐整,棉秆在活动拔秆齿与固定拔秆齿形成v形结构后,才与拔秆齿相接触,随着传动轴驱动底板顺时针旋转,v形结构中的固定拔秆齿将棉秆聚拢,固定拔秆齿的尖端设置的倒齿防止棉秆在聚拢过程中滑落,在旋转一定区间后,v形结构将棉秆卡紧带离土壤;棉秆被拔起后,在传输带的运输下向后运动(传输带的速度要略小于或等于底板的线速度,这样棉秆才能被聚拢在齿上,传输带相对于底板向后运
动),活动拔秆齿表面不带有倒齿,是比较光滑的,棉秆可以经过它与v形结构剥离,为连续作业创造条件。棉秆只在工作区间被拔取、传输,非工作区间活动拔秆齿与固定拔秆齿距离很近,偶尔有棉秆进入,活动拔秆齿的光面不能聚拢棉秆,不能进行拔取作业。
2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及拔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1、该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分别通过第一动力装置将动力经传动轴传递至齿盘拔秆机构,第二动力装置将动力传递至皮带夹持机构,棉秆经皮带夹持机构先进入传输通道中,将自然生长的棉秆排成一列;在拔取过程中传输带扶住棉秆上部,配合下方齿盘拔秆机构实施拔取,有效减少打滑现象,提高拔秆效率;棉秆被拔出后,传输带将拔出的棉秆向后抛离,使棉秆与皮带夹持机构彻底分离便于连续作业;2、该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轴带动底板旋转,进而带动圆周方向上的固定拔秆齿运动,固定拔秆齿上的倒齿可以将棉秆收拢在齿上,当活动拔秆齿经过圆弧形挡块区间时,活动拔秆齿被圆弧形挡块的侧壁顶住,活动拔秆齿处于锁紧状态,且与固定拔秆齿形成v形结构,v形结构将原本固定拔秆齿上聚拢的棉秆夹紧,配合夹持皮带扶住棉秆上部,底板转动将棉秆拔起,当活动拔秆齿离开圆弧形挡块区间时,活动拔秆齿处于活动状态,起不到拔秆作用,提高了棉秆整株拔取的效率,在棉秆拔取过程中,避免了棉秆发生偏转和滞留的缺陷,提高了棉秆拔取的收获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齿盘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圆弧形挡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是活动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机架;2、皮带夹持机构;3、齿盘拔秆机构;4、轴承座;5、传输通道;6、活动腔;21、皮带组件;22、第一动力装置;31、第二动力装置;32、传动轴;33、齿盘盖;34、底板;35、活动拔秆齿;36、固定拔秆齿;37、圆弧形挡块;38、连接销;211、传输带;212、主动轴;213、主动带轮;214、从动轴;215、从动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24.如图1-7所示的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用以在棉花秸秆回收的过程中,提高棉秆整株拔取的效率以及提高棉秆拔取的收获效率。该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分别通过第一动力装置将动力经传动轴传递至齿盘拔秆机构,第二动力装置将动力传递至皮带夹持机构。棉秆经皮带夹持机构先进入传输通道中,将自然生长的棉秆排成一列;在拔取过程中传输带扶住棉秆上部,配合下方齿盘拔秆机构实施拔取,有效减少打滑现象,提高拔秆效率;棉秆被拔出后,传输带将拔出的棉秆向后抛离,使棉秆与皮带夹持机构彻底分离便
于连续作业,提高了棉秆整株拔取的效率,在棉秆拔取过程中,避免了棉秆发生偏转和滞留的缺陷,提高了棉秆拔取的收获效率。
25.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包括机架1、皮带夹持机构2和齿盘拔秆机构3。机架1具有与牵引动力设备相连的连接部。机架1通过连接部悬挂在牵引动力设备上。
26.如图1结合图2所示,皮带夹持机构2包括皮带组件21和第一动力装置22。一对皮带组件21平行布设。皮带组件21包括传输带211、主动轴212、主动带轮213、从动轴214和从动带轮215。主动轴212的一端通过轴承座4与机架1相连。主动轴212的另一端与主动带轮213相连。从动轴214的一端通过轴承座4与机架1相连。从动轴214的另一端与从动带轮215相连。主动带轮213通过传输带211与从动带轮215相连。第一动力装置22的输出端与主动轴212相连。如图3结合图4所示,一对平行布设的皮带组件21中的第一传输带211与第二传输带211之间具有对棉秆形成夹持的传输通道5;如图3所示,齿盘拔秆机构3包括第二动力装置31、传动轴32、齿盘盖33、底板34、活动拔秆齿35和固定拔秆齿36。传动轴32位于传输通道5的外侧。传动轴32的一端通过轴承座4与机架1相连。传动轴32的另一端底板34相连。第二动力装置31的输出端与传动轴32相连。齿盘盖33与机架1相连。齿盘盖33的中部具有供传动轴32穿过的通孔。齿盘盖33和底板34之间形成放置活动拔秆齿35的活动腔6。结合图7所示,活动拔秆齿35通过连接销38与底部相连。活动拔秆齿35绕连接销38的轴线转动。活动拔秆齿35位于活动腔6内沿着传动轴32的轴线呈圆形排布。固定拔秆齿36与活动拔秆齿35一一对应。固定拔秆齿36与底部的底部相连。活动拔秆齿35的尖端和固定拔秆齿36的尖端均伸出底板34的侧壁。例如,活动拔秆齿35位于活动腔6内沿着传动轴32的轴线呈圆形等间距排布。
27.如图6所示,活动腔6内设置有圆弧形挡块37。圆弧形挡块37与齿盘盖33的底部相连。活动拔秆齿35具有锁紧状态和活动状态。如图5结合图7所示,处于锁紧状态,圆弧形挡块37的外侧壁与活动拔秆齿35相接触,活动拔秆齿35的尖端与固定拔秆齿36的尖端相分离,活动拔秆齿35的尖端与固定拔秆齿36的尖端之间形成拔取棉秆的v形结构;处于活动状态,圆弧形挡块37的外侧壁与活动拔秆齿35相分离,活动拔秆齿35的尖端与固定拔秆齿36的尖端相聚拢。
28.其中,该拔取装置通过第一动力装置22驱动传动轴32带动底板34旋转,进而带动圆周方向上的固定拔秆齿36运动。固定拔秆齿36上的倒齿可以将棉秆收拢在齿上,当活动拔秆齿35经过圆弧形挡块37区间时,活动拔秆齿35被圆弧形挡块37的侧壁顶住,活动拔秆齿35处于锁紧状态,且与固定拔秆齿36形成v形结构。v形结构将原本固定拔秆齿36上聚拢的棉秆夹紧,配合夹持皮带扶住棉秆上部,底板34转动将棉秆拔起。当活动拔秆齿35离开圆弧形挡块37区间时,活动拔秆齿35处于活动状态,起不到拔秆作用,提高了棉秆整株拔取的效率,在棉秆拔取过程中,避免了棉秆发生偏转和滞留的缺陷,提高了棉秆拔取的收获效率。
29.例如,第一动力装置22和第二动力装置31均为摆缸式液压马达。如此设置,摆缸式液压马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机械效率,使得动力传动更加高效。
30.如图6所示,固定拔秆齿36通过铆钉固定在底板34的底部。如此设置,固定拔秆齿
36利用铆钉与底板34相固定,提高了固定拔秆齿36与底板34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拔取棉秆的过程中,避免了出现固定拔秆齿36脱落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提升拔取棉秆的除净率。
31.如图7所示,圆弧形挡块37的圆心角为180o。如此设置,半圆弧形挡块37有利于增大其与活动拔秆齿35接触的区间,进而延长了活动拔秆齿35在一个拔取周期内处于锁紧状态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棉秆拔取的收获效率。
32.传动轴32的端部设置有法兰盘。法兰盘与传动轴32靠近底板34的一端相连。底板34通过紧固件与法兰盘相连。如此设置,便于传动轴32与底板34的装配,有利于提高齿盘拔秆机构3的装配效率。
33.如图5所示,固定拔秆齿36的尖端设置有倒齿。倒齿沿着固定拔秆齿36的边沿排布。如此设置,倒齿用于增大固定拔秆齿36的尖端与棉秆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v形结构对棉秆形成稳定夹持,进而防止棉秆在v形结构中脱出。
34.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出的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机架1通过三点悬挂与牵引动力设备连接,牵引动力设备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动力装置22和第二动力装置31相连,启动牵引动力设备,机架1随牵引动力设备进入棉田中,第一动力装置22将动力经传动轴32传递至齿盘拔秆机构3,第二动力装置31将动力传递至皮带夹持机构2;步骤二、棉秆从传输通道5的入口进入皮带夹持机构2,一对传输带211夹持棉秆的中部,起到扶禾作用,棉秆在一对传输带211的引导下在传输通道5中排成一列;步骤三、棉秆随着传输带211在传输通道5内向着传输通道5的出口运动,棉秆的底部与活动拔秆齿35的尖端和固定拔秆齿36的尖端之间的v形结构相接触,活动拔秆齿35处于锁紧状态,在牵引动力设备牵引和底板34旋转的等效合运动下,v形结构对棉秆实施起拔;步骤四、被拔起的棉秆继续随着传输带211向着传输通道5的出口运动,活动拔秆齿35处于活动状态,活动拔秆齿35的尖端与固定拔秆齿36的尖端形成的v型结构,棉秆的底部从活动拔秆齿光面释放,最终被拔起的棉秆脱离传输通道5掉落在棉田中等待后续的收集作业。
35.实施例2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机架1、传动轴32、扶禾皮带、齿盘盖33、拔秆齿、齿盘等。机架1上设置有主动元件。主动元件通过支撑板固定在机架1上,通过传动装置带动齿盘。
36.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轴32、轴承座4、法兰盘;液压马达在液压油的驱动下旋转,输出端通过刚性联轴器与传动轴32相连,传动轴32末端与法兰盘焊接,法兰盘与齿盘用螺栓相连;拔取机构包括拔齿齿盘组合体,齿盘组合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带限位装置的齿盘盖33与机架1固联,限位装置高度比两齿盘盘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下部齿盘通过铆钉和销轴将拔齿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或安装在齿盘上,下齿盘中心有一个圆形凹槽,与上齿盘限位装置相配合,限位装置的过盈配合保证活动拔秆齿35在复杂的工况下任然能够被顶住。
37.扶禾皮带主要包括液压马达、轴承座4、传动轴32、皮带轮、皮带等,带轮依次悬挂
在机架1上,带轮圆形面保持在同一个平面内,两皮带间距保持在6mm左右。
38.拔齿齿盘组合体,由活动拔秆齿35、固定拔秆齿36、铆钉、销轴组成,固定拔齿通过铆钉固定在齿盘下方,活动拔秆齿35通过销轴连接在齿盘上方,活动拔秆齿35仅可以绕着销周向转动,此时活动拔秆齿35有两种状态:一是活动拔秆齿35没有进入限位装置所在区间,活动拔秆齿35下部没有被顶住远离固定拔齿,上方也和固定拔齿重合度较大,二者没有形成v型齿结构,无法进行拔秆作业。
39.二是当活动拔秆齿35进入限位装置,活动拔秆齿35销轴下部与限位装置接触远离固定拔齿,上部反向旋转待稳定后形成v型结构,此时能进行棉秆的夹持和拔取作业。
40.拔秆齿组合体沿圆周均匀分布,齿尖指向外侧,齿盘与传动装置连接,传动轴32通过齿盘带动拔齿旋转与棉秆接触,倒齿和夹持皮带防止棉秆松脱。拔秆组合体由于均匀分布在圆周,增大了排列密度、减少漏拔的几率、提升拔棉秆效率。
41.扶禾皮带在拔秆过程中及其前后的三个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首先,自然生长的棉秆再拨禾器的作用下大致呈现出规律的排布,棉秆进入扶禾皮带时,由于皮带之间间隙较小,将棉秆距离地面550mm左右的部位紧紧夹住,棉秆不在杂乱;其次,当皮带扶住棉秆上部,会给棉秆一个向齿盘中心的力,加大棉秆与v型齿的正压力,降低拔取棉秆出现破皮打滑的机率;最后,拔齿组合体将棉秆拔出来以后,扶禾皮带会继续夹持住棉秆向后放传输,一来防止拔齿与棉秆分离不彻底影响下次作业,二来让棉秆铺放更加整齐,方便后续收集作业。
42.固定、活动拔秆齿35组成拔秆组合体,在工作状态时,二者之间的距离沿半径向外逐渐变大,拔齿的尺寸也逐渐减小,总体形成v型结构;当不在工作状态时,二者距离较近,不能形成拔杆机的v型结构。
43.齿盘盖33与机架1通过连接装置联接,限位装置安装在其下侧,对于拔秆齿整体而言,上齿盘充当一个保护罩,防止棉秆、杂物进入组合体中间影响活动拔秆齿35的转动。
44.传动系统沿垂直与机架1的方向排布,液压马达、传动轴32、圆锥轴承、固定轴承座4自上而下排布,主动件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机架1上,齿盘的重量由传动轴32承受,选择能够承受轴向载荷的圆锥轴承,下方伸出端较长,选择一个轴承座4用以固定,同时辅助支撑,提高系统稳定性。
45.传动轴32与齿盘的连接采用法兰盘,具有良好的向心性,四周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46.步骤一、将机架1通过三点悬挂与牵引动力设备连接,牵引动力设备的输出轴经变速器带动液压油泵,液压油泵通过管道向液压马达提供油液使其旋转,动力经传动轴32传递至齿盘拔秆机构3;步骤二、棉秆从传输通道5的一端进入皮带夹持机构2,一对传输带211夹持棉秆的中部,起到扶禾作用,棉秆在一对传输带211的引导下在传输通道5中排成一列;在齿盘拔取过程中,扶禾皮带夹持住上方棉秆,向棉秆施加一个向心力,有利于棉秆的起拔;棉秆被拔出来后,皮带继续带动棉秆运转,避免棉秆与v形齿分离不彻底的情况,影响下次作业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47.步骤三、拔齿组合体由固定拔齿、活动拔秆齿35、销轴、铆钉及限位装置组成,固定拔齿通过铆钉固定在下齿盘下方,活动拔秆齿35通过销轴固定在下齿盘上方,保持一定距
离且平行于齿盘盘面,活动拔秆齿35的几何中心为销轴所在处,当活动拔秆齿35下端与限位装置接触时,下端会被带离,活动拔秆齿35上端会反向转动,直到活动拔秆齿35被销轴和限位器锁死,形成拔秆结构。
48.步骤四、被拔起的棉秆与皮带分离时,只有皮带与其作用,在抛送前二者共速,棉秆在地面的铺放也较整齐,方便等待后续作业。
49.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出的一种扶禾带式齿盘棉秆拔取装置利用活动拔秆齿35与固定拔秆齿36两者配合形成v形结构将棉秆夹住,倒齿可以降低棉秆滑出几率,提高整株拔取效率。扶禾皮带在拔取过程中扶住棉秆防止出现偏转。扶禾皮带与齿盘存在错位,这样能够使得棉秆再拔取时获得一个指向圆心的力,类似“手扶”棉秆,增加棉秆与v型齿接触的正压力,进一步提高棉秆拔出效率。拔出的棉秆通过扶禾皮带传输,防止棉秆粘在齿间影响下次作业,同时使棉秆铺放较整齐。
50.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