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2022-11-30 09:45: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当前城市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施工缝的承载力强度仅能达到原设计强度的50%左右。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性,规范规定现浇混凝土尽可能连续浇筑,避免留置施工缝。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缝的留置是难以避免的。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要注意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位置、缝的接茬情况和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情况,还应在结构措施方面有所突破,急需发明一种新的施工缝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避免了传统施工缝强度折减大,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技术困难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发明为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先期施工侧墙混凝土结构;
7.s2: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竖向钢筋;
8.s3: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牛腿钢筋;
9.s4:预留与二次中板结构连接的“z”字型施工缝;
10.s5: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受拉钢筋;
11.s6: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弯起钢筋;
12.s7: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下部受力钢筋;
13.s8: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腋角结构受力钢筋;
14.s9:一体浇筑成型二次中板结构;
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为:按照设计要求前期施工侧墙混凝土结构。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竖向钢筋。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牛腿钢筋。
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为: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先期施工侧墙结构与二次施工中板结构的“z”字型施工缝。
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受拉钢筋。
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弯起钢筋。
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下部受力钢筋。
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腋角结构受力钢筋。
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9为:一体浇筑成型二次中板结构。
2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发明在传统板墙连接处施工缝设计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施工缝强度降低较多,设缝位置剪力较大,且承受震动疲劳荷载作用,发明了一种新的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通过设置“z”字形施工缝,以及类似“牛腿”支座的做法,起到一种类似“刚接”和“铰接”的共同作用。若施工缝施工质量控制较好,强度能保持在正常结构的60%以上时,此节点可视为“刚性”节点,下部“牛腿”即作为板的腋角设置;若施工缝施工质量较差,强度小于正常结构的50%时,此节点可视为“铰接”,下部牛腿作为板的铰支座设置。此种节点适用于板墙节点不能一次性浇筑完成,板结构在长期承担震动或疲劳荷载作用下,对节点强度的耐久性要求较高的情况,避免了后期使用过程中反复对此节点出现的病害进行修复等工作。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7.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的示意图。
28.图中:1、先期施做侧墙结构;2、先期施做侧墙结构竖向钢筋;3、先期施做侧墙结构牛腿钢筋;4、先期施工侧墙结构与二次施工中板结构的“z”字型施工缝;5、二次施工中板结构上部受拉钢筋;6、二次施工中板结构上部弯起钢筋;7、二次施工中板结构下部受力钢筋;8、二次施工中板结构腋角受力钢筋;9、二次施工中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先期”、“二次”等明确指示实施顺序的先后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实施顺序,以特定的方案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本发明在传统板墙连接处施工缝设计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施工缝强度降低较多,设缝位置剪力较大,且承受震动疲劳荷载作用,发明了一种新的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通过设置“z”字形施工缝,以及类似“牛腿”支座的做法,起到一种类似“刚接”和“铰接”的共同作用,若施工缝施工质量控制较好,强度能保持在正常结构的60%以上时,此节点可视为“刚性”节点,下部“牛腿”即作为板的腋角设置;若施工缝施工质量较差,强度小于正常结构的50%时,此节点可视为“铰接”,下部牛腿作为板的铰支座设置,此种节点适用于板结构在长期承担震动或疲劳荷载作用下,对节点强度的耐久性要求较高的情况,避免了后期使用过程中反复对此节点出现的病害进行修复等工作。
32.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先期施工侧墙混凝土结构,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竖向钢筋2,完成后,再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牛腿钢筋3,然后再预留与二次中板结构连接的“z”字型施工缝4,此时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受拉钢筋5,并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弯起钢筋6,再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下部受力钢筋7,再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腋角结构受力钢筋
8,整体完成后,一体浇筑成型二次中板结构9。
33.本发明在传统板墙节点施工缝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板结构长期承受震动或疲劳荷载的强度要求,发明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通过设置类似于“钢/铰”组合结构及“z”字型施工缝,提升施工缝的结构强度,提供板结构长期承受震动或疲劳荷载的强度保证,避免了后期使用过程中反复对此节点出现的病害进行修复等工作。
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先期施工侧墙混凝土结构(1);s2: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竖向钢筋(2);s3: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牛腿钢筋(3);s4:预留与二次中板结构连接的“z”字型施工缝(4);s5: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受拉钢筋(5);s6: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弯起钢筋(6);s7: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下部受力钢筋(7);s8: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腋角结构受力钢筋(8);s9:一体浇筑成型二次中板结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为:按照设计要求前期施工侧墙混凝土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竖向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侧墙牛腿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为: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先期施工侧墙结构与二次施工中板结构的“z”字型施工缝。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受拉钢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上部弯起钢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结构下部受力钢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为: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二次中板腋角结构受力钢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为:一体浇筑成型二次中板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板墙节点施工缝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先期施做侧墙结构;S2先期施做侧墙结构竖向钢筋;S3先期施做侧墙结构牛腿钢筋;S4先期施工侧墙结构与二次施工中板结构的“Z”字型施工缝;S5二次施工中板结构上部受拉钢筋;S6二次施工中板结构上部弯起钢筋;S7二次施工中板结构下部受力钢筋;S8二次施工中板结构腋角受力钢筋;S9二次施工中板结构。本发明避免了传统墙板节点处,两期施工结构间施工缝承载力减弱的问题,通过设置“Z”字型施工缝及牛腿支座提高施工缝承载力。字型施工缝及牛腿支座提高施工缝承载力。字型施工缝及牛腿支座提高施工缝承载力。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轩 刘亮 阮国勇 代坤 彭源 刘林华 王志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2/11/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