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L-茶氨酸在制备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制剂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08:29: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l-茶氨酸在制备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医药新用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l-茶氨酸在制备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茶氨酸(theanine)是1950年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得到的,是茶叶中的特征氨基酸,也是茶叶的味物质之一,它与绿茶品质呈强正相关,相关系达0.787~0.867。在茶叶存在的二十多种氨基酸中,茶氨酸约占茶叶中氨基酸总量的50~60%。到目前为止,除了茶梅、蘑菇、油茶等植物中已检测出微量存在外,在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
3.茶氨酸属于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命名为:n-乙基-l-谷氨酰胺,分子量为174.2,极易溶于水,结构式如下:
[0004][0005]
l-茶氨酸在机体内吸收十分迅速。据动物研究报道,l-茶氨酸是在小肠上通过钠偶联转运蛋白在小肠绒毛刷状缘膜上表达的主动转运体吸收的。在大鼠脑组织模型中,l-茶氨酸的吸收也会显著降低需要“l-系统”(l-system)运输的其他氨基酸的吸收,特别是那些具有大侧链或支链的物质。在动物模型中,给药30min后,l-茶氨酸在大脑和肝脏中的浓度显著增加,45~90min后达到最大浓度,24h后在这些组织中就检测不到l-茶氨酸的浓度了。结构特点使其能在大脑和肝脏内分布比较集中,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这些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点更有利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发挥药理作用。l-茶氨酸具有抗炎、抗肿瘤、改善睡眠、神经保护、抗焦虑放松、抗运动疲劳等作用。
[0006]
早在1985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就认可了茶氨酸,并确认l-茶氨酸是一般公认为安全的物质(gras),在使用过程中不作限制用量的规定。其安全性实验表明,茶氨酸的大鼠急性毒性在5g/kg以上;在连续服用28d(每天2g/kg)茶氨酸的亚急性实验中,大鼠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在致突变实验中也没有发现茶氨酸的任何诱变作用;细菌恢复突变实验也证明未导致基因变异。茶氨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茶氨酸对雌雄小鼠经口mtd均大于20.0g/kg,由急性毒理分级标准判定,属无毒类。
[0007]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天然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广泛分布在动植物、微生物中,分子式为c4h9no2,相对分子量103.2,极易溶于水。
[0008][0009]
在哺乳动物体内,gaba是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仅参与多种代谢活动,还具有
治疗癫痫、预防肥胖、镇定安神、健肝、利肾、促进乙醇代谢、增强脑活力、调节激素代谢、降血压等功效。
[0010]
γ-氨基丁酸经口服ld
50
>10g
·
kg-1
,腹腔注射ld
50
=8.78g
·
kg-1
。γ-氨基丁酸在≤500mg
·
kg-1
的剂量下,连续经口服30d,对小鼠的行为、增重、脏器系数、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γ-氨基丁酸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临床使用安全性高。对大鼠无明显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认γ氨基丁酸是一般公认为安全的物质(gras),在使用过程中不作限制用量的规定。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l-茶氨酸在制备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制剂中的应用。
[0012]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茶氨酸在制备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制剂中的应用。
[0013]
在本发明的应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皮肤病包括银屑病、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急性皮肤瘙痒、水泡性皮损、糜烂性皮损等。
[0014]
在本发明的应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优选地,l-茶氨酸的给药方式为口服。
[0015]
在本发明的应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优选地,l-茶氨酸口服有效治疗量范围为每天30mg~30g。
[0016]
在本发明的应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优选地,l-茶氨酸外用有效治疗浓度为5wt.%~50wt.%。更优选地,l-茶氨酸外用最低有效治疗浓度为5wt.%。
[0017]
在本发明的应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l-茶氨酸中还添加有γ-氨基丁酸。
[0018]
在本发明的应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优选地,l-茶氨酸与γ-氨基丁酸的重量比为1:1~5:1。更优选地,l-茶氨酸与γ-氨基丁酸的重量比为1:1或2:1。
[0019]
在本发明的应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优选地,l-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有效治疗量范围为每天30mg~60g。
[002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口服或外用l-茶氨酸、或者口服或外用l-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可有效地治疗银屑病、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急性皮肤瘙痒、水泡性皮损、糜烂性皮损等,由于其无毒无副作用,因而可作为药物或保健品开发。
附图说明
[0021]
图1表示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复方制剂对银屑病治疗前后对比图;
[0022]
图2表示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复方制剂对带状疱疹治疗前后对比图;
[0023]
图3表示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的pasi评分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提出的l-茶氨酸或者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复方制剂可由上述两种有效成分加药用辅料配制成各种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例如片剂、胶囊、粉剂、颗粒剂和口服溶液,药物的制备方式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共知的。
[0025]
以下通过病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病例只是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0026]
实施例1:含l-茶氨酸制剂对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
[0027]
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5日,收集100例慢性荨麻患者,全部患者停用其他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阿司匹林类药物等。
[0028]
按照纳入次序分为4组,分别为l-茶氨酸10g组(每天一次10gl-茶氨酸)、γ-氨基丁酸10g组(每天一次10gγ-氨基丁酸)、l-茶氨酸5g/γ-氨基丁酸5g组(每天一次l-茶氨酸5g/γ-氨基丁酸5g),白砂糖组。最终全部患者完成试验。三组受试者基本情况无差异。评价患者用药后第1周、第2周的临床荨麻疹活动度症状评分(usa7)。表1结果显示,用药1周、2周后1)与治疗前比较,第1周和第2周相比,l-茶氨酸10g组、γ-氨基丁酸10g组、l-茶氨酸5g组 γ-氨基丁酸5g组uas7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白砂糖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三个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0029]
表1 3组治疗前后uas7评分比较(平均值
±
标准差)
[0030][0031]
两个典型病例如下:
[0032]
1-1)女,37岁,2020年8月16日被蚊虫叮咬后出现荨麻疹,服用荆芥防风汤7剂无效,服用氯雷他定控制症状,自2021年3月1日起口服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复方制剂,剂量为l-茶氨酸30mg/γ-氨基丁酸30mg,每天一次;持续该剂量用药后3天后,发现新出荨麻疹数量明显减少;后又加大剂量至l-茶氨酸1g/γ-氨基丁酸1g,每天一次,用药7天后,未再出现新的荨麻疹。停药30天,未复发。
[0033]
1-2)男,45岁,冷接触性荨麻疹,病程超过5年,冬春、感冒后病情加重。自2021年4月13日开始口服l-茶氨酸30g/γ-氨基丁酸30g的复方制剂,每天一次,服用2剂后,自述冷感和鼻子酸痒症状缓解,服用15剂后,荨麻疹症状消失,停药一周随访未再起荨麻疹,无主诉不适。
[0034]
实施例2: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复方制剂对银屑病的疗效
[0035]
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收集15例银屑病患者,病程在3~5年,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评分(psoriasis ares and severity index,pasi)<10分及皮损<10%的体表面积且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所有患者维持原治疗不变,在此基础上给予l-茶氨酸20g/γ-氨基丁酸10g的复方制剂,每天一次,疗程4周。应用pasi分数变化情况判定治疗的有效性,pasi下降>95%为痊愈,pasi下降>70%为显效,pasi下降>40%为有效,pasi下降≤4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
[0036]
结果显示:治疗前,患者pasi平均评分为(7.9
±
1.2)分;治疗后分别为(5.2
±
1.2)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3.3%。
[0037]
一例典型病例如下:
[0038]
2-1)女,37岁,2019年10月出现头皮型银屑病,原因不明,自2021年3月15日开始口服l-茶氨酸10g/γ-氨基丁酸10g的复方制剂,每天一次,用药3天,发现未出现新的鳞屑,但仍有水肿和角质层增厚,第4天起,加大剂量至l-茶氨酸30g/γ-氨基丁酸6g,当天水肿消退明显,坚持该剂量30天左右,头皮无角质增厚,无水肿,皮脂腺分泌恢复正常。停药15天,无复发(见附图1)。
[0039]
实施例3:l-茶氨酸外用于蚊虫叮咬所致瘙痒
[0040]
2021年4月给予蚊虫叮咬后皮肤瘙痒38例患者外涂l-茶氨酸软膏(5wt.%、25wt.%、50wt.%透明质酸软膏),共398次瘙痒。应用瘙痒终止时间判定治疗的有效性,5min瘙痒终止为痊愈,10min内瘙痒终止为显效,15min内瘙痒终止为有效,>15min瘙痒终止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总病例数。结果显示(参见表2):使用l-茶氨酸乳膏外涂后,可以显著改善蚊虫叮咬导致的急性瘙痒症状。
[0041]
表2 l-茶氨酸外用于蚊虫叮咬所致瘙痒
[0042][0043]
实施例4:l-茶氨酸外用对水疱型、糜烂性皮损的有效性
[0044]
2021年2月至4月,收集34例足藓患者,给予25wt.%l-茶氨酸软膏,每天一次(涂药后充分按摩,以便药物充分吸收),考察局部用药7天后的止痒以及对水疱的作用,结果显示:23例水疱型足癣患者皮损溃烂消失,无瘙痒,水疱未溃烂,水疱内渗出液消失,水疱皮肤高度恢复正常。8例患者皮损溃烂消失,但趾间皮肤仍发红,偶尔有瘙痒。水疱内渗出液消失,水疱皮肤高度恢复正。剩余3例患者因依从性差,皮肤溃烂依然存在,水疱未消失,瘙痒仍存在。初步结果显示,25wt.%l-茶氨酸对足癣有效,提示可能对其他水疱型皮损有效,对此又尝试对其他水疱型皮损进行了考察。
[0045]
三个典型病例如下:
[0046]
4-1)女,65岁,2020年10月面部出现带状疱疹,因延误治疗病情加重,面部水肿严
重,同时累及眼部,眼睛水肿严重。2021年4月13日口服l-茶氨酸20g/γ-氨基丁酸20g的复方制剂,,每天一次,服用10剂后,疱疹已基本消失,水肿消退,无主诉不适(见附图2)。
[0047]
4-2)女,33岁,摩擦导致两手食指出现水疱,水疱处涂用5wt.%l-茶氨酸软膏,慢慢揉搓至药物充分吸收,每天数次,第二天水泡内渗出液消失,水疱未溃烂,第三天,水疱处除有色素沉着外,与其他部位皮肤无差别。
[0048]
4-3)女,38岁,内外痔卡顿导致痔核增大,水肿严重,涂用25wt.%l-茶氨酸乳膏,轻轻按摩至药物充分吸收,给药2hr后水肿明显减轻,痔核可回纳,卡顿消失。
[0049]
实施例5: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初步药效学考察
[0050]
将80只spf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6周龄,体重18~25g,适应症饲养7天后,80只小鼠均经腹腔注射80mg/kg戊巴比妥钠麻醉,剔除背部毛发后暴露皮肤区域为2cm
×
3cm,适应性饲养3天。
[0051]
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组及给药方法如下(咪喹莫特乳膏用于诱导银屑病发生):
[0052]
模型组:小鼠背部每次涂抹62.5mg5wt.%咪喹莫特乳膏(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2g:0.1g),每天涂抹1次,连续7天;
[0053]
正常组:小鼠背部每次涂抹62.5mg凡士林,每天涂抹1次,连续7天;
[0054]
给药组1:小鼠背部每次涂抹62.5mg5 wt.%咪喹莫特乳膏,每天涂抹1次,连续7天 l-茶氨酸10mg/kg/day,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
[0055]
给药组2:小鼠背部每次涂抹62.5mg5 wt.%咪喹莫特乳膏,每天涂抹1次,连续7天 l-茶氨酸2500mg/kg/day,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
[0056]
给药组3:小鼠背部每次涂抹62.5mg5 wt.%咪喹莫特乳膏,每天涂抹1次,连续7天 γ-氨基丁酸10mg/kg/day,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
[0057]
给药组4:小鼠背部每次涂抹62.5mg5 wt.%咪喹莫特乳膏,每天涂抹一次,连续7天 γ-氨基丁酸2500mg/kg/day,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
[0058]
给药组5:小鼠背部每次涂抹62.5mg5 wt.%咪喹莫特乳膏,每天涂抹一次,连续7天 l-茶氨酸5mg kg/day连续7天 γ-氨基丁酸5mg/kg/day,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
[0059]
给药组6:小鼠背部每次涂抹62.5mg5 wt.%咪喹莫特乳膏,每天涂抹一次,连续7天 l-茶氨酸1250mg/kd/day连续7天 γ-氨基丁酸1250mg/kd/day,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
[0060]
采用数码照相的方法每天记录,并依据pasi评分标准,给予小鼠皮损处红斑(erythema)、鳞屑(scales)及浸润增厚程度(thickness)0~4的积分,将三者积分相加得到总积分。pais评分标准如下: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极重度。对各组小鼠积分取平均值后绘制趋势线,观察各组小鼠皮损的变化情况(参见表3和附图3)。
[0061]
表3: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的pasi评分影响
[0062][0063]
n为每组动物数量。
[0064]
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模型组,l-茶氨酸、γ-氨基丁酸、以及l-茶氨酸与γ-氨基丁酸复方制剂的剂量低,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pasi评分,其中高剂量组评分pasi降低更早,分值更低,提示药物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复方制剂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与模型组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0065]
实施例6: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对慢性荨麻疹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
[0066]
取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各40只,雌性、雄性小鼠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8组: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l-茶氨酸、γ-氨基丁酸、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复方制剂低、高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氯雷他定),且每组雌性、雄性小鼠各5只。用氢氧化铝加生理盐水配制成氢氧化铝悬液(1g∶1ml),除空白组不免疫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卵白蛋白与氢氧化铝悬液的混合液(0.1mg 0.1ml)进行初次免疫,第10天再进行第二次免疫,共2次。用药组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的第6天开始灌胃给药(各组用药情况见表2)。
[0067]
小鼠模型瘙痒情况于第二次免疫后的30min,将各组小鼠置放于安静室内,观察小鼠行为状态。数分钟后,小鼠会出现前爪搔抓头部,嘴咬躯干,后爪搔抓躯干,嘴咬尾巴等行为,该行为类似人类抓挠皮肤瘙痒状。记录30min内各组小鼠搔抓次数和持续时间,上述任何一动作每发生一次计作一次搔抓。结果见表4。
[0068]
表4对实验小鼠瘙痒的影响
[0069][0070]
表4结果显示,相对于模型组,l-茶氨酸、γ-氨基丁酸、以及l-茶氨酸/γ-氨基丁酸复方制剂低、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瘙痒次数和瘙痒持续时间,与模型组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复方制剂效果优于单独用药(p<0.05)。
[0071]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发明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发明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