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池的挡土止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21:3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池围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池的挡土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化市政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涉及水池的施工,考虑到水池的稳定性和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水池施工时需要格外注意水池的挡土、止水性能。
3.然而目前的挡土、止水的施工方法存在施工周期长,施工顺序繁琐等问题,不适用部分水池(鱼池或观景池等)。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同时满足挡土和止水的水池结构,通过该水池结构,既能满足挡土、止水的施工要求、又能简化施工步骤,缩短工期,同时加强水池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池的挡土止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些水池的挡土、止水问题,以达到更好的施工质量,确保水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工序简单可控,便于施工。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池的挡土止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池的挡土止水结构,包括道路加固区和位于所述道路加固区两侧的边坡加固区,所述道路加固区和两所述边坡加固区将水池划分为两侧水池、中间道路的观光区域;所述边坡加固区的坡面上种植有植物,且所述边坡加固区沿其坡度方向自上而下分为a段、b段和c段,每组所述边坡加固区又包括设置在所述a段和所述b段之间的临水支护组件和设置在所述b段和所述c段之间的水下支护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知本技术是基于两侧为水池,中间为道路的混合护坡挡土止水形式,道路加固区可以行车,也可以作为观光区供行人欣赏,两侧的水池对称设置;由于两侧的边坡加固区的放坡坡段较长,因此通过临水支护组件和水下支护组件结合对水池进行挡土止水,同时在a、b、c三个坡段上均种植有植物,植物可以起到固结土壤,保持水土的作用,提高了水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水下支护组件包括沿道路延伸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预制支护桩,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支护桩靠近所述b段的一侧之间设置有预制钢筋砼插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支护桩和预制钢筋砼插板配合形成竖直方向的土层加固面,起到了挡土止水的效果,具体的,预制支护桩用于弥补不稳定或支撑不良的水池环境,施工时,预制支护桩被夯入坡面以下,直至达到足够强度的土壤层。安装完毕的预制支护桩一方面通过桩体与坡面的摩擦来消除结构的载荷,另一方面通过桩体的峰值压力来消除结构的载荷;预制钢筋砼插板的设置提高了支护的耐久性,且与预制支护桩配合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9.可选的,所述水下支护组件还包括设置所述b段和所述c段之间的下钢筋砼导梁,所述下钢筋砼导梁、所述预制支护桩和所述预制钢筋砼插板构成一个垂直面支护平台。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钢筋砼导梁的设置对土层进行压紧,提高土层的稳固性,与预制支护桩、预制钢筋砼插板构成垂直面支护平台,起到了进一步挡土止水的作用;此外,下钢筋砼导梁作为一个缓冲平台对b段坡面上流失的泥土进行积聚,进而对c段的植物进行保护。
11.可选的,多个所述预制支护桩和多个所述插板上设置有钢筋砼压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砼压顶的设置增强了水下支护组件的整体刚度,降低了由于土层的不均匀沉降或者较大振动载荷等对该水下支护组件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水下支护组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挡土止水的效果。
13.可选的,所述临水支护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a段和所述b段之间的密排木桩,所述a段、所述b段和所述密排木桩构成阶梯型坡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放坡坡段较长,密排木桩对中间临水段土层进行加固,同时作为防护栏对水池外周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水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5.可选的,所述道路加固区靠近所述边坡加固区处设置有上钢筋砼导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钢筋砼导梁的设置在起加固土层的作用的同时作为缓冲带供行人驻足观光,行人可以站在上钢筋砼导梁的位置处向水池方向投饵喂鱼。
17.可选的,所述边坡加固区的所述b段坡面上设置有多组植株排和用于安装所述植株排的安装机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池水位受外界环境影响会进行高度变化,临水区植物也会受外界环境而影响生长,而安装结构和植株排的设置使工作人员可以不定期对死亡的植物进行更换,以提高对b段土层的加固强度。
19.可选的,每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沿坡面设置并固定在坡面上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轨,所述固定轨的一端与所述下钢筋砼导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轨上滑动嵌设有安装轨,所述安装轨靠近所述下钢筋砼导梁的一端呈封闭设置,所述植株排滑动安装在两所述安装轨之间,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安装轨在所述固定轨上滑移的锁止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植株排时,先将植株排滑动安装在两个安装轨之间,然后移动安装轨,使安装轨在固定轨上滑移,紧接着利用锁止组件限制安装轨的滑移,安装完毕后,植株排中的植株随着生长扎根至土层中,实现对土层的加固;当植株排上的植株受外界环境影响死亡时,锁止组件解除安装轨的滑移,工作人员滑动安装轨使安装轨搭接在密排木桩上,然后将植株排滑出安装轨进行整体更换。
21.可选的,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扣接在所述密排木桩上的u型扣板,所述u型扣板靠近所述下钢筋砼导梁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轨远离所述固定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密排木桩上设置有锁止杆,所述u型扣板的顶面上对应开设有供所述锁止杆插接的锁止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止组件在对安装轨进行锁止时,将u型扣板扣接在密排木桩上,扣接时锁止杆插接在对应的锁止孔中,此时安装轨保持稳定,锁止杆与锁止孔的配合使u型扣板对安装轨进行稳定锁止。
23.可选的,所述安装轨的底面上开设有斜导孔,所述锁止杆呈倾斜设置,且所述锁止杆活动插接在对应的所述斜导孔中。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植株排时,上提u型扣板使锁止杆脱离锁止孔,此
时安装轨和固定轨同步转动,然后将拉动安装轨使安装轨朝远离固定轨的方向移动,直至锁止杆插接至斜导孔中,此时限制了安装轨的移动,使安装轨保持稳定,最后工作人员对两安装轨之间的植株排进行更换。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是基于两侧为水池,中间为道路的混合护坡挡土止水形式,道路加固区可以行车,也可以作为观光区供行人欣赏,两侧的水池对称设置;由于两侧的边坡加固区的放坡坡段较长,因此通过临水支护组件和水下支护组件结合对水池进行挡土止水,同时在a、b、c三个坡段上均种植有植物,植物可以起到固结土壤,保持水土的作用,提高了水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由于水池水位受外界环境影响会进行高度变化,临水区植物(b段)也会受外界环境而影响生长,而安装结构和植株排的设置使工作人员可以不定期对死亡的植物进行整体更换,以提高对b段土层的加固强度;3.上钢筋砼导梁的设置在起加固土层的作用的同时作为缓冲带供行人驻足观光,行人可以站在上钢筋砼导梁的位置处向水池方向投饵喂鱼,提高了水池的观光效果和商业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结构另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轨和u型扣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道路加固区;2、边坡加固区;21、a段;22、b段;23、c段;24、临水支护组件;241、密排木桩;25、水下支护组件;251、预制支护桩;252、预制钢筋砼插板;253、下钢筋砼导梁;254、钢筋砼压顶;255、同质砖;3、上钢筋砼导梁;4、搅拌桩;5、植株排;6、安装结构;61、固定轨;62、安装轨;63、锁止组件;631、u型扣板;632、锁止杆;7、锁止孔;8、斜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池的挡土止水结构。
33.参照图1,水池的挡土止水结构包括道路加固区1和位于道路加固区1两侧的边坡加固区2。本技术是针对中间为道路、两侧为水池的复合挡土止水形式,道路加固区1可以行车,也可以作为观光区供行人欣赏,两侧的水池对称设置,水池可以作为鱼池或者观景池。
34.参照图1,具体的,将边坡加固区2沿坡面方向自上而下分为a段21、b段22和c段23,a段21和b段22呈阶梯段设置,b段22和c段23也呈阶梯段设置,a段21上种植有籽播植物,b段22上可拆卸安装有多组植株排5,c段23上种植有水生植物。a段21和b段22之间设置有临水支护组件24,b段22和c段23之间设置有水下支护组件25。通过临水支护组件24和水下支护组件25结合对水池进行挡土止水,a段21、b段22、c段23上不同种植物的种植可以起到固结土壤,保持水土的作用,提高了水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5.参照图1,水下支护组件25包括沿道路延伸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预制支护桩251,
预制支护桩2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预制混凝土方桩,且相邻两个预制支护桩251之间的间距为1m,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方桩靠近b段22的一侧之间插接有预制钢筋砼插板252。预制支护桩251与预制钢筋砼插板252的顶面共面,且二者的顶面上设置有钢筋砼压顶254。预制支护桩251、预制钢筋砼插板252和钢筋砼压顶254配合形成竖直方向的土层加固面,起到了挡土止水的效果。
36.具体的,预制支护桩251用于弥补不稳定或支撑不良的水池环境,施工时,预制支护桩251被夯入坡面以下,直至达到足够强度的土壤层。安装完毕的预制支护桩251一方面通过桩体与坡面的摩擦来消除结构的载荷,另一方面通过桩体的峰值压力来消除结构的载荷;预制钢筋砼插板252的设置对b段22和c段23的阶梯面进一步加固,提高了挡土止水的效果;钢筋砼压顶254的设置增强了水下支护组件25的整体刚度,降低了由于土层的不均匀沉降或者较大振动载荷等对该水下支护组件25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水下支护组件25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挡土止水的效果。预制支护桩251和预制钢筋砼插板252通过工厂预制的方式,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水下支护组件25均选择钢筋混凝土加固的方式,提高了支护的耐久性。
37.参照图1,水下支护组件25还包括铺设在b段22和c段23阶梯横面上的同质砖255,该同质砖255厚60mm且呈水平铺设。在铺设时,先将土基压实,然后铺设100mm厚的c15素砼基础,紧接着铺设30mm后1:3干拌水泥砂浆,最后铺设同质砖255。b段22的坡段底部处安装下钢筋砼导梁253,下钢筋砼导梁253与钢筋砼压顶254等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二者高度均为500mm。下钢筋砼导梁253和同质砖255对土层进行压紧,提高土层的稳固性,与预制支护桩251、预制钢筋砼插板252构成垂直面支护平台,起到了进一步挡土止水的作用;此外,下钢筋砼导梁253和同质砖255作为一个缓冲平台对b段22坡面上流失的泥土进行积聚,进而对c段23的水生植物进行保护。
38.参照图1,临水支护组件24包括安装在a段21和b段22之间的密排木桩241,密排木桩241的高度与水位标高等高,桩长3m。由于水池的放坡坡段较长,密排木桩241对中间临水段土层进行加固,同时作为防护栏对水池外周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水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9.参照图2和图3,密排木桩241与下钢筋砼导梁253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植株排5的安装机构。具体的,安装机构包括沿b段22坡面设置的固定轨61,固定轨61的长度方向与坡面长度方向相同,固定轨61的一端与下钢筋砼导梁253转动连接,转动连接的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铰接。固定轨61上滑动嵌设有安装轨62,安装轨62上靠近下钢筋砼导梁253的一端呈封闭设置。每个安装轨62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靠近下钢筋砼导梁253的一端呈封闭设置,安装槽的纵截面呈t型设置,植株排5滑动安装在每组的两安装槽之间。安装完毕后,植株根系穿过植株排5上的浮板并扎根至土层中,实现了对土层的加固。此外,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安装轨62在对应的固定轨61上滑移的锁止组件63。
40.由于水池水位受外界环境影响会发生高度变化,临水区植物(b段22)也会受外界环境而影响生长,而安装结构6和植株排5的设置使工作人员可以不定期对死亡的植物进行整体更换,以提高对b段22土层的加固强度。具体的,在安装植株排5时,先将植株排5滑动安装在两个安装轨62之间,然后移动安装轨62,使安装轨62在固定轨61上滑移,紧接着利用锁止组件63限制安装轨62的滑移,安装完毕后,植株排5中的植株随着生长扎根至土层中,实
现对土层的加固;当植株排5上的植株受外界环境影响死亡时,锁止组件63解除安装轨62的滑移,工作人员滑动安装轨62使安装轨62搭接在密排木桩241上,然后将植株排5滑出安装轨62进行整体更换。
41.参照图2和图3,锁止组件63包括扣接在密排木桩241上的u型扣板631,u型扣板631的一端与安装轨62远离下钢筋砼导梁253的一端铰接。密排木桩241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锁止杆632,锁止杆632朝远离a段21的方向倾斜设置,u型扣板631的顶面上开设有锁止孔7,锁止孔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腰形孔。当锁止杆632插接在锁止孔7中时,u型扣板631远离下钢筋砼导梁253的一侧与密排木桩241相抵接。
42.参照图3和图4,安装轨62的底面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斜导孔8,锁止杆632活动插接在斜导孔8中。在更换植株排5时,上提u型扣板631使锁止杆632脱离锁止孔7,此时安装轨62和固定轨61同步转动,然后将拉动安装轨62使安装轨62朝远离固定轨61的方向移动,直至锁止杆632插接至斜导孔8中,此时限制了安装轨62的移动,使安装轨62保持稳定,最后工作人员对两安装轨62之间的植株排5进行更换。
43.参照图1,所述道路加固区1靠近所述边坡加固区2处设置有上钢筋砼导梁3。上钢筋砼导梁3对道路两侧的土层加固。此外,上钢筋砼导梁3可以作为缓冲带供行人驻足观光,行人可以站在上钢筋砼导梁3的位置处向水池方向投饵喂鱼,提高了水池的观光效果和商业效果。
44.参照图1,进一步的,上钢筋砼导梁3的下方土层内插接有搅拌桩4,搅拌桩4的设置降低了地下水的流通,提高了道路下方的土层稳定性。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池的挡土止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水池的a段21、b段22、c段23的坡段上通过不同方式栽种不同种类的植株,预制支护桩251、预制钢筋砼插板252、下钢筋砼导梁253和同质砖255对水池的水下坡段进行支护,同时预制支护桩251和预制钢筋砼插板252的设置节省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密排木桩241、上钢筋砼导梁3及搅拌桩4的配合对临水段坡面进行支护;水下支护组件25与临水支护组件24的配合提高了水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