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与流程

2022-11-23 13:51: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稻青苗的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稻立枯病现有技术只能解决一种菌引起的危害,实际上立枯病至少由三种菌混合危害。水稻立枯病致病菌多达7个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三个,分别为腐霉菌、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其中的腐霉菌是低等真菌,而其余属高等真菌。所以,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药剂必须对高低等真菌都有效,同时不能出现药害。在水稻立枯病的现有防治技术中,有很多人都在尝试药剂防治,当水稻苗只受一种菌危害时,现有技术可能防治效果很好,但大多数现有方案是单一药剂防治,效果不稳定,也可能菌与药不匹配,效果不好。而杀菌药种类多,有的温和,效果一般,而有的虽然性烈,杀菌效果好,但在防治水稻立枯病致病菌的同时,也容易对水稻作物本身产生药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通过采用高低等真菌通杀的混用技术,再加上有解药害及促进稻苗生长功能的海藻酸,使稻苗在避免立枯病危害的同时可以更加健康地生长。
4.本发明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应用于水稻青苗的立枯病防治,在水稻青苗立针至“一叶一心”期,先进行药剂喷施预防或喷施治疗,然后进行清水喷施苗床洗苗,所述药剂包括药剂组合a,或药剂组合b:
6.所述药剂组合a及其用量为:
7.科佳
ꢀꢀꢀꢀ
50毫升
8.恶霉灵
ꢀꢀ
50毫升
9.沃家福
ꢀꢀ
50毫升
10.混合后兑水15~30升稀释备用;
11.该用量的所述药剂组合a的喷施预防作业面为120平方米水稻苗床,喷施治疗作业面为60平方米水稻苗床;
12.所述药剂组合b及其用量为:
13.福帅得
ꢀꢀ
25毫升
14.恶霉灵
ꢀꢀ
50毫升
15.沃家福
ꢀꢀ
50毫升
16.混合后兑水15~30升稀释备用;
17.该用量的所述药剂组合b的喷施预防作业面为120平方米水稻苗床,喷施治疗作业面为60平方米水稻苗床。
18.优选地,在上述的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中,所述喷施预防作业在水稻青苗立针的初期,所述喷施治疗作业在水稻青苗在长出“一叶一心”的中期或晚期。
19.优选地,在上述的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中,所述清水喷施苗床洗苗作业在所述喷施预防或喷施治疗作业完成后的2~3小时内。
20.优选地,在上述的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中,所述清水喷施苗床洗苗的用水量为30~40升/100平方米水稻苗床。
21.优选地,在上述的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中,在清水喷施苗床洗苗后,还施加有海藻酸水肥溶液。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采用高低等真菌通杀的混用技术,再加上有解药害及促进稻苗生长功能的海藻酸,使稻苗在避免立枯病危害的同时可以更加健康地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1:
25.一种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应用于水稻青苗的立枯病防治,在水稻青苗立针至“一叶一心”期,先分别进行药剂喷施预防或喷施治疗,然后进行清水喷施苗床洗苗,所述药剂包括药剂组合a;
26.所述药剂组合a及其用量为:
27.科佳
ꢀꢀꢀꢀ
50毫升
28.恶霉灵
ꢀꢀ
50毫升
29.沃家福
ꢀꢀ
50毫升
30.混合后兑水15~30升稀释备用;
31.该用量的所述药剂组合a的喷施预防作业面为120平方米水稻苗床,喷施治疗作业面为60平方米水稻苗床。
32.进一步地,在实施例1中,喷施预防作业在水稻青苗立针的初期,喷施治疗作业在水稻青苗在长出“一叶一心”的中期或晚期。清水喷施苗床洗苗作业在喷施预防或喷施治疗作业完成后的2~3小时内。其中,清水喷施苗床洗苗的用水量为30~40升/100平方米水稻苗床。
33.实施例2:
34.一种水稻青立枯病防治方法,应用于水稻青苗的立枯病防治,在水稻青苗立针至“一叶一心”期,先分别进行药剂喷施预防或喷施治疗,然后进行清水喷施苗床洗苗,所述药剂包括药剂组合b;
35.所述药剂组合b及其用量为:
36.福帅得
ꢀꢀ
25毫升
37.恶霉灵
ꢀꢀ
50毫升
38.沃家福
ꢀꢀ
50毫升
39.混合后兑水15~30升稀释备用;
40.该用量的所述药剂组合b的喷施预防作业面为120平方米水稻苗床,喷施治疗作业
面为60平方米水稻苗床。
41.进一步地,在实施例2中,喷施预防作业在水稻青苗立针的初期,喷施治疗作业在水稻青苗在长出“一叶一心”的中期或晚期。清水喷施苗床洗苗作业在喷施预防或喷施治疗作业完成后的2~3小时内。其中,清水喷施苗床洗苗的用水量为30~40升/100平方米水稻苗床。
42.为验证药剂组合a的预防效果,下面结合具体的试验例进行分析:
43.一、试验目的
44.试验目的:验证药剂组合a对立针初期水稻的青立枯病预防效果。
45.二、试验地概况
46.农户姓名:郑中跃
47.自然水稻田,灌溉条件良好。
48.三、试验地点和时间
49.试验地点:余杭区仁和镇永泰村
50.试验时间:4月16号
51.四、试验安排和设计
52.将水稻苗床按120平方米为单元间隔,相互之间采用隔板阻断,共设置8个互不相邻的试验区块,其中1个试验区块做试验处理,其余7个试验区块做对比处理。为保证试验准确,各试验区块的水稻种植密度一致,可通过水稻插种机完成,避免人工误差干扰。具体地,种植密度设置为株间距10cm。
53.试验例1:采用实施例1进行实施。
54.对比例1:除仅施以恶霉灵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55.对比例2:除仅施以科佳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56.对比例3:除仅施以恶霉灵50毫升和沃家福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57.对比例4:除仅施以科佳50毫升和沃家福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58.对比例5:除仅施以科佳50毫升和恶霉灵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59.对比例6:除仅施以科佳50毫升和恶霉灵50毫升,且未实施清水喷施洗苗外,其他均与实施1一致。
60.对比例7:空白对照。
61.五、试验调查及结果分析
62.调查方法:五点取样法。进行上述的试验后,在水稻青苗立针后的一个月进行目测观察,发现对比例7的田块中,水稻患青立枯病的得病率高。使用100x100厘米铁框,试验例和对比例分别取5框数据对水稻青立枯病株汇总计数,数据分别如下所示:
63.表1
[0064][0065]
六、试验结果
[0066]
使用实施例1对立针初期的水稻进行青立枯病预防,能够显著有效地降低水稻青立枯病的发病率。在试验例1及对比例1至对比例5中,暂未见死亡病株(随着生长期的继续,后续将出现死亡病株),且试验例1中,仅见3株害病等级为1级的病株,对比例1至对比例5中的病株的害病等级也多为1级或2级,且1级病株数量占比极大,分布在90~95%的区间内,未见3级和4级病株,对比例6中,开始出现3级和4级病株,数量占到病株总数的18%,而对比例7中,除害病等级为1级、2级和3级外,还存在接近一半数量的4级害病病株。
[0067]
七、试验结论
[0068]
通过此次试验表明,在水稻立针初期,使用实施例1可有效降低水稻发生青立枯病的几率。对比例1、对比例2表明,在仅施以恶霉灵50毫升,或仅施以科佳50毫升时,均不能有效大幅降低水稻青立枯病的发病率。原因为恶霉灵仅对低等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其他高等真菌的防治效果有限,科佳在单独使用时也不能高效预防水稻青立枯病的发生。而通过对比例3和对比例4发现,在恶霉灵结合沃家福,或科佳结合沃家福使用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青立枯病的预防作用,且在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地增强预防作用,经过观察分析,原因在于,恶霉灵或科佳分别复配沃家福使用,可以给水稻苗提供海藻酸肥料,促进稻苗生长,提高稻苗抗青立枯病的抗病性。而结合对比例5可知,在恶霉灵和科佳复配使用时,对稻苗青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好于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和对比例4,原因在于,恶霉灵和科佳复配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进一步提高稻苗抗青立枯病的抗病性。而结合对比例5和对比例6发现,在对比例6中,在恶霉灵结合科佳使用时,发现水稻青立枯病的病株数相比对比例3和对比例4,尤其是相比对比例5,具有显著数量的增
加,且相比对比例1和对比例2也具有一定的增加。结合试验中观察发现,对比例6中的水稻存在一定程度的药物毒害痕迹,由此造成对引起水稻青立枯病的真菌的抗病性下降。由此可见,在恶霉灵结合科佳使用时,如果未进行洗苗作业,则残留在稻苗上的恶霉灵和科佳复配药物对水稻稻株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毒害作用,不仅不能增加稻苗对青立枯病的抗病性,反而会降低稻苗对引起水稻青立枯病的真菌的抗病性,加重稻苗患水稻青立枯病防的几率。结合试验例1和对比例5可知,试验例1中加入的沃家福可以产生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降低药物对水稻的毒害,而不影响对引起水稻青立枯病的真菌的杀灭作用,在治疗水稻青立枯病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合试验例1、对比例5和对比例6可知,在洗苗的配合下,结合沃家福可以产生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降低药物对水稻的毒害,而不影响对引起水稻青立枯病的真菌的杀灭作用。
[0069]
为验证药剂组合a的治疗效果,下面结合具体的试验例进行分析:
[0070]
一、试验目的
[0071]
试验目的:验证药剂组合a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青立枯病治疗效果。
[0072]
二、试验地概况
[0073]
农户姓名:郑中跃
[0074]
自然水稻田,灌溉条件良好。
[0075]
三、试验地点和时间
[0076]
试验地点:余杭区仁和镇永泰村
[0077]
试验时间:5月8号
[0078]
四、试验安排和设计
[0079]
以未进行水稻青立枯病防治的空白对照田为试验对象,划分为8个互不不相邻的试验区块,试验区块与相邻非试验区块之间采用隔板隔断。各试验区块的面积大小设置为60平方米。为保证试验准确,空白对照田的水稻种植密度一致,可通过水稻插种机完成,避免人工误差干扰。具体地,种植密度设置为株间距10cm。
[0080]
试验例1:采用实施例1进行实施。
[0081]
对比例1:除仅施以恶霉灵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0082]
对比例2:除仅施以科佳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0083]
对比例3:除仅施以恶霉灵50毫升和沃家福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0084]
对比例4:除仅施以科佳50毫升和沃家福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0085]
对比例5:除仅施以科佳50毫升和恶霉灵50毫升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0086]
对比例6:除仅施以科佳50毫升和恶霉灵50毫升,且未实施清水喷施洗苗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一致。
[0087]
对比例7:空白对照。
[0088]
五、试验调查及结果分析
[0089]
调查方法:五点取样法。进行上述的试验后,在水稻青苗进入“一叶一心”期的一个月后进行目测观察,发现对比例7的田块中,病株的保有率最高。使用100x100厘米铁框,试验例和对比例分别取5框数据对水稻青立枯病株汇总计数(每框保证患水稻青枯病的病株数一致),数据分别如下所示:
[0090]
表1
[0091][0092][0093]
六、试验结果
[0094]
在对比例6,仍存活的病株为49株,其余病株死亡,在对比例7中,仍存活的病株为62株,其余病株死亡,在试验例1及对比例1至对比例5中,未见死亡病株,且试验例1中,仅见4株害病等级为1级的病株,对比例1至对比例5中的病株的害病等级也多为1级或2级,未见3级和4级病株。在对比例6中,1级、2级、3级和4级病株分布数量大致接近,且有接近死亡的4级病株。
[0095]
七、试验结论
[0096]
通过此次试验表明,在水稻“一叶一心”期间,使用实施例1可有效治疗患病的水稻病株,可对发病等级尚在一级和二级的病株进行有效治疗。对比例1、对比例2表明,在仅施以恶霉灵50毫升,或仅施以科佳50毫升时,均不能有效大幅治疗患病水稻青立枯病的病株。原因为恶霉灵仅对低等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其他高等真菌的防治效果有限。科佳在单独使用时也不能高效治疗水稻青立枯病。而通过对比例3和对比例4可以发现,在恶霉灵结合沃家福,或科佳结合沃家福使用时,相比对比例1和对比例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水稻青立枯病的治疗效果,原因在于,恶霉灵或科佳分别复配沃家福使用,可以给水稻苗提供海藻酸肥料,促进稻苗生长,提高稻苗抗青立枯病的抗病性,但不及对比例5中恶霉灵复配科佳使用对水稻青立枯病的治疗效果。对比例5中,恶霉灵复配科佳使用对水稻青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好于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和对比例4,原因在于,恶霉灵和科佳复配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进一步提高水稻抗青立枯病的抗病性。结合对比例5和对比例6发
现,在对比例6中,在恶霉灵结合科佳使用时,发现喷施治疗后病株总株数相比对比例3和对比例4仍然维持在较高数量,且相比对比例1和对比例2具有显著的增加,结合试验中观察发现,对比例6中的水稻存在一定程度的药物毒害痕迹,由此造成对引起水稻青立枯病的真菌的抗病性下降。由此可见,在恶霉灵结合科佳使用时,如果未对水稻施以洗苗作业,则残留在水稻上的药物会对水稻稻株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毒害作用,反而还会降低水稻对引起水稻青立枯病的真菌的抗病性,增加了患病(水稻青立枯病)等级为1级或2级的水稻继续向3级或4级恶化加重病害的风险。结合试验例1和对比例6可知,在洗苗的配合下,结合沃家福可以产生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降低药物对水稻的毒害,而不影响对引起水稻青立枯病的真菌的杀灭作用。
[0097]
药剂组合b在水稻青立枯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的试验与上述药剂组合a在水稻青立枯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的试验相同,区别仅在于药剂组合b不同于药剂组合a,通过试验记录的数据发现,药剂组合b对水稻青立枯病同样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作用原理与上述药剂组合a在水稻青立枯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的验证试验中相同。
[0098]
本发明通过采用高低等真菌通杀的混用技术,再加上有解药害及促进稻苗生长功能的海藻酸,使稻苗在避免立枯病危害的同时可以更加健康地生长。
[009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