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及其应用

2022-11-23 13:42: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群饲型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我国肉鸭产业在生产、消费和贸易规模上已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全年商品肉鸭出栏41.0亿只,占全球总出栏量80%以上,总产值1017.4亿元。在现代肉鸭生产中,饲料成本约占生产总成本的70%。另外,国内饲料资源供给相紧缺、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开发肉鸭耗料量测定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肉鸭耗料量测定装置自动化、精确度程度均较低,且不适合肉鸭这种群饲型禽类的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及其应用,其解决了现有肉鸭耗料量测定装置自动化、精确度程度均较低,且不适合肉鸭这种群饲型禽类养殖的缺陷。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装置包括集料斗,所述集料斗的下端连接有分料筒,所述分料筒内分隔成若干个下料腔,每个下料腔的底部侧边均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分料筒外围设有罩体,所述罩体内侧分隔形成有与出料口一一对应的采食区,每个采食区内均设有读取范围仅限于各自采食区内部的rfid读卡器,罩体上开设有与采食区一一对应的采食窗,罩体外壁在每个采食窗两侧均设有卡位板,两个卡位板之间形成仅限于单只鸭站立的站立区,所述站立区底部设有称重传感器;
6.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rfid读卡器读取到鸭头部或脖子上的具有唯一编号的rfid电子标签时,获取该鸭的编号信息,并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取该鸭的初始体重以及进食后体重,通过进食后体重减去初始体重计算得到该鸭的单次耗料量,并统计不同编号鸭在设定周期内的累计耗料量。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初始体重指的是:在称重传感器测得的体重数据大于触发重量后,rfid读卡器初次读取到某唯一编号的rfid电子标签时刻下称重传感器测得的体重数据;所述进食后体重指的是:在称重传感器测得的体重数据大于触发重量的连续时段内,直至称重传感器测得的体重数据小于触发重量时,该连续时段内的最大体重数据。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触发重量设定为鸭平均体重的50-60%。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站立区内设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螺纹杆、光滑杆、清扫板和驱动电机,所述螺纹杆和光滑杆平行分列在称重传感器的两侧位置,所述清扫板与螺纹杆螺纹配合,同时与光滑杆滑动配合,所述驱动电机设于螺纹杆的一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螺纹杆往复转动,带动清扫板沿称重传感器表面往复擦动。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在称重传感器获取鸭的进食后体重后,立即控制驱动电机往复转动一次,实现对称重传感器表面的一次清理。
11.进一步改进在于,装置还包括蓄电池,用于为控制器、rfid读卡器、称重传感器、驱
动电机供电。
12.进一步改进在于,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形成有防水安装腔,用于安装控制器和蓄电池。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在衡量鸭饲料转化率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具体为:
14.通过所述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统计不同鸭个体在设定周期内的耗料量,再测量对应鸭个体在设定周期内的肉增长量,由耗料量和肉增长量计算得到不同鸭个体的饲料转化率。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通过测量鸭每次进食时的初始体重和进食后体重,由此换算得到鸭进食的耗料量,通过耗料量计算饲料转化率,从而有助于选出饲料效率高的肉鸭,节约饲料;该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度高、抗干扰效果高、适合大规模群饲养殖等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的竖直剖面图;
18.图3为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19.图中:1、集料斗;2、分料筒;3、下料腔;4、出料口;5、罩体;6、采食区;7、rfid读卡器;8、采食窗;9、卡位板;10、站立区;11、称重传感器;12、控制器;13、螺纹杆;14、光滑杆;15、清扫板;16、驱动电机;17、蓄电池;18、底座;19、防水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1.结合图1至图3所示,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装置包括集料斗1,用于存放饲料,集料斗1的下端连接有分料筒2,分料筒2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环形分布的下料腔3,每个下料腔3的底部外侧边均开设有出料口4,集料斗1内的饲料会经过各个下料腔3的出料口4流出,分料筒2外围设有罩体5,罩体5内侧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与出料口4一一对应的采食区6,相邻采食区6之间相互独立,采食区6内饲料吃完后会从出料口4流出补充,每个采食区6内均设有读取范围仅限于各自采食区6内部的rfid读卡器7,罩体5上开设有与采食区6一一对应的采食窗8,用于肉鸭脖子的伸入,罩体5外壁在每个采食窗8两侧均设有卡位板9,两个卡位板9之间形成仅限于单只鸭站立的站立区10,站立区10底部设有称重传感器11;
22.装置还包括控制器12,控制器12被配置为:当rfid读卡器7读取到鸭头部或脖子上的具有唯一编号的rfid电子标签时,获取该鸭的编号信息,并通过称重传感器11获取该鸭的初始体重以及进食后体重,通过进食后体重减去初始体重计算得到该鸭的单次耗料量(由此单此进食的时间不长,消化以及新陈代谢过程可忽略不计,因此体重的增加量与耗料量相等),并统计不同编号鸭在设定周期内的累计耗料量。
23.其中,初始体重指的是:在称重传感器11测得的体重数据大于触发重量后,rfid读
卡器7初次读取到某唯一编号的rfid电子标签时刻下称重传感器11测得的体重数据;进食后体重指的是:在称重传感器11测得的体重数据大于触发重量的连续时段内,直至称重传感器11测得的体重数据小于触发重量时,该连续时段内的最大体重数据。优选的,所述触发重量设定为鸭平均体重的50-60%。
24.例如,某个养殖区内的肉鸭平均体重为1000g,且养殖长一般肉鸭体重均十分接近,因此可以设置触发重量为600g,即当称重传感器11上测得的体重数据超过600g时,说明有肉鸭站立在站立区10的称重传感器11上,即将进食,当rfid读卡器7初次读取到某唯一编号的rfid电子标签时,说明肉鸭已经站立稳定,且脖子刚由采食窗8伸入采食区6内,此时体重数据最为稳定,称重传感器11测得的体重数据即为初始体重。在进食过程中,称重传感器11测得的体重数据始终大于触发重量,该连续时段内,随着进食过程,肉鸭体重会逐渐增加,直至称重传感器11测得的体重数据小于触发重量时,此时说明肉鸭已经走下称重传感器11,因此连续时段内的最大体重数据(一般是走下称重传感器11之前瞬间的体重)即为进食后体重。将进食后体重减去初始体重得到体重增加量,即为该鸭的单次耗料量。例如,可以设定周期为5d,期间不同编号的肉鸭的单此耗料量累加到对应编号的存储数据中(控制器内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耗料量以及对应编号的信息),由此可以统计不同编号肉鸭在5d内的累计耗料量。
25.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体重数据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控制器12预先设置正确数据范围,仅将在正确数据范围内的体重数据作为有效数据。例如,肉鸭平均体重为1000g,可以设立正确数据范围为0-1500g,由此可避免在极少数情况下,多只肉鸭同时踏上称重传感器11的情况,例如一只肉鸭在站立区10内进食时,其它肉鸭虽然无法同时在该站立区10进食,但可能会将一只脚也踏在该称重传感器11上,造成体重数据过大。
26.同时,为了避免相邻采食区6的射频干扰,需要选用合适读取距离的低频rfid设备,有源或者无源的均可;另外可以将罩体5以及内部隔板采用屏蔽材料,杜绝相互干扰。
27.本发明中,考虑肉鸭在进食过程中很可能会排便,虽然排便会落在称重传感器11上,不会对单次进食过程的称重造成影响,但是长期积累粪便会造成误触发、干扰进食等影响,为此,本发明优选的可以在站立区10内设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螺纹杆13、光滑杆14、清扫板15和驱动电机16,螺纹杆13和光滑杆14平行分列在称重传感器11的两侧位置,清扫板15与螺纹杆13螺纹配合,同时与光滑杆14滑动配合,驱动电机16设于螺纹杆13的一端,通过驱动电机16驱动螺纹杆13往复转动,带动清扫板15沿称重传感器11表面往复擦动。相应的,控制器12进一步被配置为:在称重传感器11获取鸭的进食后体重后,立即控制驱动电机16往复转动一次,实现对称重传感器11表面的一次清理,将称重传感器11表面的粪便推掉。
28.本发明中,装置还包括蓄电池17,用于为控制器12、rfid读卡器7、称重传感器11、驱动电机16供电。装置还包括底座18,底座18内形成有防水安装腔19,用于安装控制器12和蓄电池17。
2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在衡量鸭饲料转化率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具体为:
30.通过所述鸭耗料量智能测定装置统计不同鸭个体在设定周期内的耗料量,再测量对应鸭个体在设定周期内的肉增长量,由耗料量和肉增长量计算得到不同鸭个体的饲料转
化率,从而有助于选出饲料效率高的肉鸭,节约饲料。
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