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建筑加固减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11-23 12:59: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加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建筑加固减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为了对城镇住宅面积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因此住宅楼的楼层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楼层越来越高,现有的一些城镇小区内,住宅楼的高度普遍都达到了100米,甚至更高,随着高度的增加,楼层的稳定性也会显著的降低,为此,在现有的一些建筑结构中,在两个相互并排且靠近的楼栋之间通常会采用混凝土连接柱将两个楼栋的顶部位置处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一个锁定的效果,以增加两个楼栋之间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这种方式使两个楼栋之间固定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因此其确实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楼栋的加固作用,但这种方式采用的是硬性加固的方式,两个楼栋之间没有一个减震的效果,当其中一个楼栋发生横向的震动时,另一个楼栋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地震多发的地区,当其中一个楼栋发生震动时,另一个楼栋也会受到一定的横向震动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建筑加固减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4.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建筑加固减震结构,包括:
6.相对固定设置在两个相邻楼栋上并与两个楼栋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
7.均铰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上的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
8.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自由端铰接的第一活动架以及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杆自由端铰接的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末端以及第二活动架末端分别构造有相接触的第一横块以及第二横块;
9.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架以及第二活动架之间的碟簧。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活动架之间以及两个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活动架之间均为万向铰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下侧以及第二连接杆的上下侧均一体构造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末端与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铰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块以及第二横块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横块以及两个第二横块均对称分布在碟簧的两个水平向相背侧。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块上和/或第二横块上设置有柔性垫。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的两个相对侧分别构造有末端相互套接的第一回型廊道以及第二回型廊道,所述第一回型廊道顶部构造挡水板,其两端至少延展至所述第一回型廊道的两个相背侧,所述第二回型廊道上构造有对挡水板形成竖直向遮
盖的盖板。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架以及第二活动架的底部均与第一回型廊道内底面相接触。
16.进一步地,当所述碟簧未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碟簧轴线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不超过一百二十度。
17.建筑加固减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在两个相邻楼栋施工时,预留分别与两个楼栋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并在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二连接块上预留竖直向穿孔,在混凝土没有硬化之前将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的铰接轴插入至穿孔内;
19.在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浇筑时分别预留第一回型廊道以及第二回型廊道;
20.在第一回型廊道以及第二回型廊道硬化之后,将第一活动架以及第二活动架放置在第一回型廊道上,并使第一横块以及第二横块相接触,在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自由端均焊接万向节,将两个万向节另一端齐焊接于第一活动架或第二活动架;
21.将碟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架以及第二活动架焊接。
22.进一步地,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万向节焊接时以及将万向节与第一活动架或第二活动架焊接时均采用熔接连接。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24.1、本发明通过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作用,并在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之间的配合下,实现了对两个楼栋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了对两个楼栋的加固效果,同时,通过碟簧的弹性特征可以实现对两个楼栋之间的缓冲作用,并在第一横块以及第二横块的阻尼作用下使碟簧有一个减震的效果,以当其中一个楼栋有震动发生时,可以减少另一个楼栋所受到的横向震动影响,从而起到对另一个楼栋的保护作用。
25.2、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横块以及第二横块的接触处设置柔性垫,从而当第一横块以及第二横块在发生碰撞时有一个局部的缓冲效果,从而可以减少两者之间在受到硬性碰时所受到的冲击影响,从而起到对整个结构的一个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噪音的产生,以减少对楼栋居民的影响。
26.3、本发明所提供的施工方法中,通过在两个楼栋的相对侧分别建造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从而为整个结构提供一个安装载体,并通过在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还没有硬化之前将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进行转动配合的设置,使得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在成型之后,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便自然的铰接安装在了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上,并通过以万向节连接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活动架、第二活动架与两个第一连接架以及第二连接之间的铰接连接,最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了碟簧在第一活动架以及第二活动架之间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完好的实现了整个建筑结构在两个楼栋之间的安装,从而在实现对两个楼栋加固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两个楼栋之间的减震效果,从而当其中一个楼栋发生震动时,可以减少另一个楼栋所受到的震动影响。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
28.图2是本发明局部结构被横切时效果图;
29.图3是本发明图2中俯视图;
30.图4是本发明局部结构立体图;
31.图5是本发明在两个楼栋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32.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施工方法中步骤的流程图;
33.附图标记:1、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一活动架;6、第二活动架;7、第一横块;8、第二横块;9、碟簧;10、支撑杆;11、柔性垫;12、第一回型廊道;13、第二回型廊道;14、挡水板;1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5.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建筑加固减震结构,包括:
36.相对固定设置在两个相邻楼栋上并与两个楼栋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第一固定块1与第二固定块2都是在两个楼栋建设时与主楼栋一体浇筑成型的,从而保证两者分别在两个楼栋上设置的牢固性,且两者分别位于两个楼栋的两个相对侧面上,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中间都是水平向贯通的,且与主楼栋是连通的,从而当整个楼栋建设完成之后,可以方便施工人员进入到中间区域对后续结构的安装;
37.均铰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上的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二连接杆4,即第一固定块1上同时铰接有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4,第二固定块2上也是一样,具体的铰接方向为水平向铰接,即水平向摆动,两个第一连接杆3相靠近,且两个第二连接杆4也是相互靠近的,四者位于同一高度;
38.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自由端铰接的第一活动架5以及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杆4自由端铰接的第二活动架6,即第一活动架5的一端同时与两个第一连接杆3的自由端铰接,第二活动架6的一端同时与两个第二活动架6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架5末端以及第二活动架6末端分别构造有相接触的第一横块7以及第二横块8,以图3中的视角可以看出,第一横块7是位于靠近第二活动架6的一侧,而第二横块8是位于靠近第一活动架5的一侧,相当于第一活动架5与第二活动架6之间组成了一个水平向的挂接的结构,所以两者之间是无法发生相互分离式运动的,这里的两个第一连接杆3之间以及两个第二连接杆4之间都是形成有一个夹角的;
39.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之间的碟簧9,具体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
40.以图5视角为参考,整体安装时,位于两个楼栋的相对侧面上,且位于靠近顶部的位置最佳,从而可以起到最大的加固效果,以图3视角为参考,整体的加固原理以及减震原理为:由于两个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二连接杆4的设置,从而实现了两个楼栋之间的连接作用,当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要发生相互分离时,必然对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同时造成拉拽,且拉拽的力度方向与两个楼栋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是相垂直的,由于第一横块7与第二横块8之间的作用,所以第一活动块以及第二活动块是无法发生相互分离运动的,也就是说,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之间是无法发生相互分离作用的,从而使将
两个楼栋被硬性连接在一起,实现对两个楼栋的加固作用;当其中一个楼栋发生水平向的震动时,必然会对另一个楼栋造成水平向的抵触作用,此处具体以第二固定块2为例来做解释,当其对应的一个楼栋发生震动时,第二固定块2必然会向左移动,根据两个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二连接杆4之间的作用机制,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必然会发生相互靠近运动,从而对碟簧9造成压迫,使其发生形变,从而对左侧的楼栋起到缓冲作用,当碟簧9在发生形变存储能量之后会进行复位,直到延展到常态时的长度,这时,在第一横块7以及第二横块8的作用下,当碟簧9回到常态位置之后,由于第一活动架5与第二活动架6之间无法再继续进行分离运动,碟簧9回到当前状态时便不会再继续延展到超过常态下时的长度,所以碟簧9每次被压缩之后所存储的那部分能量都在第一横块7以及第二横块8之间的阻尼作用下被消耗掉了,使碟簧9只能发生压缩运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活动块以及第二活动块之间的减震,并在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4作用下实现对两个楼栋之间的减震作用。
41.如图2-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自由端与第一活动架5之间的铰接方式为万向铰接,且两个第二连接杆4自由端与第二活动架6之间的铰接方式也为万向铰接,为了实现这个效果,连接处均采用了万向节,通过万向铰接,从而使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被推动时所产生的运动会更加的灵活,所受到的阻力也会更小,从而保证整个结构在进行减震作用时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
42.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上下侧以及第二连接杆4的上下侧均一体构造有支撑杆10,两处的支撑杆10分别与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二连接杆4之间保持一个倾斜状态,所述支撑杆10末端与第一固定块1或第二固定块2铰接,同样为水平向铰接,从而可以对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二连接杆4起到一个加固的效果,使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二连接杆4分别在第一固定块1上以及第二固定块2上铰接的更加的稳定,从而使两者在进行水平向摆动时会更加的稳定。
43.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块7以及第二横块8数量均为两个,且均为对称设计,两个所述第一横块7以及两个第二横块8均对称分布在碟簧9的两个水平向相背侧,从而使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之间在发生抵触时会更加的稳定,使抵触力的方向与碟簧9的轴线方向能够保持一定的平行关系,从而充分的发挥第一横块7与第二横块8之间的阻尼效果。
44.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块7上和/或第二横块8上设置有柔性垫11,即,第一横块7以及第二横8上都设置有柔性垫11,也可以是二者中的一个设置有柔性垫11,即要么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柔性垫11,要么两者都设置有柔性垫11,柔性垫11具体位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上,通过柔性垫11的设计,当第一横块7与第二横块8在碟簧9复位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时,通过柔性垫11可以避免发生硬性碰撞,从而使得柔性垫11将碟簧9的复位时所释放的能量充分的吸收,这样可以对第一横块7以及第二横块8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碰撞时产生的噪音,此处的柔性垫11的具体材质可以为隔音橡胶。
45.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的两个相对侧分别构造有末端相互套接的第一回型廊道12以及第二回型廊道13,两者分别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是一体建造成型的,第一回型廊道12以及第二回型廊道13即为走廊,所以呈一个回字型,且两者的内部的贯通区分别与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都是连通的,第一回型廊道12的圈径比第二回型廊道13的圈径要小,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插接,
但两者之间是没有任何接触的,对相互运动没有任何影响,通过这个设计使得两个楼栋之间是连通的,且人可以经过,从而可以对安装在此处的碟簧9、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一连接杆3等部件可以进行日常检查,所述第一回型廊道12顶部构造挡水板14,其两端至少延展至所述第一回型廊道12的两个相背侧,从而起到一个阻挡雨水的作用,所述第二回型廊道13上构造有对挡水板14形成竖直向遮盖的盖板15,当下雨天时,雨水不会掉落到第一回型廊道12与第二回型廊道13之间的缝隙内,整个的一个设计主要用于对整个加固减震结构进行一个保护的作用,从而减少雨水对内部结构的侵蚀,以延长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
46.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的底部均与第一回型廊道12内底面相接触,即第一回型廊道12对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有一个支撑的作用,从而避免整个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的重力全部由两个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二连接杆4来支撑,以减少部件之间的相互压迫。
47.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碟簧9未发生弹性形变时,即整体在常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杆3与碟簧9轴线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不超过一百二十度,此处以两个第一连接杆3为例,当其两者之间相靠近时,两个自由端便推动第一活动架5移动,在这个角度时,第一连接杆3自由端所移动的距离要大于自身与第一固定块1/第二固定块2铰接处所移动的距离,因为楼栋发生震动时的幅度是非常微小的,通过这个设计可以将幅度放大,从而使两个楼栋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位移通过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之间的相互运动展示出来,对相互运动幅度较大的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之间进行减震,便有效的起到了对两个楼栋之间的减震。
48.如图6所示,为了更好的配合对以上实施例中所提的加固减震结构的施工,为此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建筑加固减震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在两个相邻楼栋施工时,预留分别与两个楼栋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即当两个楼栋建设到一定的高度时,预留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并在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二连接块上预留竖直向穿孔,此时,在混凝土没有硬化之前将第一连接杆3或第二连接杆4的端部的铰接轴插入至穿孔内,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二连接杆4的端部均构造有用于铰接的铰接轴,将铰接轴插入至穿孔内,所以当整个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硬化成型了之后,第一连接杆3便铰接安装在其上了,第二连接杆4也是,这样施工可以保证铰接的稳定性;
50.在第一固定块1以及第二固定块2浇筑时分别预留第一回型廊道12以及第二回型廊道13,所以当两个楼栋建设好了之后,第一回型廊道12以及第二回型廊道13也建设好了,从而使得人可以自由的从贯通区经过,方便后续结构的安装;
51.在第一回型廊道12以及第二回型廊道13硬化之后,将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放置在第一回型廊道12上,自由放置即可,并使第一横块7以及第二横块8相接触,在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自由端均焊接万向节,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二连接杆4均为金属制成,将两个万向节另一端齐焊接于第一活动架5或第二活动架6,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也为金属制成,通过焊接可以保证连接处的牢固性,通过这个步骤完成了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还有第一活动架5与第二活动架6之间的安装;
52.将碟簧9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架5以及第二活动架6焊接,从而完成整个结构的安装。
5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焊接处的牢固性,将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与万向节焊接时以及将万向节与第一活动架5或第二活动架6焊接时均采用熔接连接,从而使得焊接处没有焊缝,从而成为一个一体结构。
5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