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11:28: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
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2.该专利申请要求于2021年5月1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1-006406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3.本文公开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耦接到电动车辆的充电入口并且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4.近来,随着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问题,环保型车辆被极大地强调以节省能源和防止环境污染。因此,氢燃料电池车辆、生物柴油车辆和电动车辆作为通过现有内燃机得到驱动力的车辆的替代品成为关注的焦点。
5.其中,技术发展最活跃的车辆是指电动车辆,即以电力作为驱动力的车辆。电动车辆根据使用电能的方法和电力用作驱动力的比率被分为ev、phev和hev,并且ev和phev中的每个都设置有快速充电部分和慢速充电部分,以从外部接收电力。
6.在此,由于在快速充电部分和慢速充电部分中生成高电压以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因此存在由于充电入口部分和车辆的充电部分的反复脱离而降低端子部分的固定力会恶化电气安全性这样的限制,并且还存在为了将出口端子安装在正确位置从而可操作性和生产率会恶化这样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限制,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其中安装在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内部的充电端子易于安装且被稳定地固定以提高产品耐用性和安全性。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其耦接到电动车辆的入口充电部分,该充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其被配置为提供与入口充电部分的耦接空间;出口端子部分,其包括被设置在耦接空间内部以与安装在入口充电部分内部的入口端子部分接触的出口端子和连接到该出口端子的线缆;以及后支架,其被组装到壳体的一侧以防止出口端子部分分离,其中后支架包括:主体,其设置在壳体的一侧;以及防止肋,其从主体延伸到壳体内部并且弹性变形以使出口端子被钩住并固定。
9.防止肋可以在出口端子部分延伸的耦接方向上被切割,并且在出口端子通过之后在径向方向上弹性变形以返回其原始位置,以使得出口端子的端部被支撑。
10.防止肋可以包括面对彼此的第一防止肋和第二防止肋,其中,由第一防止肋和第二防止肋限定的第二连接孔的横截面积可以随着远离主体而逐渐减小。
11.壳体可以具有支撑表面,耦接空间和由后支架封闭的容纳空间通过该支撑表面而被分隔,并且出口端子可以在其一侧的远端处包括支撑端部,该支撑端部沿着外圆周表面突出以被支撑在支撑表面和防止肋中的每一个上。
12.壳体可以具有从容纳空间凹入的耦接孔,并且后支架可以包括耦接肋,该耦接肋从主体延伸到容纳空间的内部以便被钩住并固定到耦接孔。
附图说明
13.包括有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将附图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14.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出口的立体图;
15.图2是表示在图1中除去抓握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16.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17.图4是表示图3的不同方向的立体图;
18.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4的后支架的立体图;
19.图6是表示图5的不同方向的立体图;
20.图7是图3的出口端子的立体图;
21.图8(a)是沿图2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并且图8(b)是沿图2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
22.图9是表示用于将出口端子耦接到后支架的方法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然而,省略了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免混淆本发明的主旨。
24.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入口充电部分与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耦接的方向定义为耦接方向,并且将与耦接方向交叉的方向定义为径向方向。
25.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出口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图1中抓握把持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不同方向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4的后支架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5的不同方向的立体图,图7是图3的出口端子的立体图,图8(a)是沿图2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并且图8(b)是沿图2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图9是表示用于将出口端子耦接到后支架的方法的视图。
26.参照图1至图9,耦接到本发明的电动车辆的入口充电部分的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包括:提供与入口充电部分的耦接空间的壳体;出口端子部分,其包括被设置在耦接空间内部以与安装在入口充电部分内部的入口端子部分接触的出口端子以及连接到该出口端子的线缆;以及后支架,其被组装到壳体的一侧以防止出口端子部分分离。后支架设有设置在壳体的一侧的主体和从主体延伸到壳体内部并弹性变形以使得出口端子被钩住并固定的防止肋。
27.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10连接到外部装置,并且耦接到设置在电动车辆中的入口充电部分以供应外部电力,由此对电池充电。这里,充电连接器被连接为使得安装在入口充电部分内部的入口端子部分和出口端子部分100稳定地连接到彼此。
28.出口端子部分100设置有耦接到入口端子部分的多个充电端子110和延伸到充电端子110的一侧并且被安装为穿过壳体200的电线120。出口端子部分100的一侧通过电线连
接到外部装置,另一侧与安装在入口充电部分内部的入口端子部分接触以在车辆充电时实现电连接。
29.充电端子110穿过第一连接孔2221以被设置在耦接空间220和容纳空间210之上,以使得设置在容纳空间210中的一个端部设置在壳体200内并且通过电线电连接到外部电源,并且另一个端部设置在耦接空间220内部并且电连接到入口端子部分。这里,多个充电端子110分别安装在预先设计的位置处并且一体地连接到入口端子部分。
30.此时,充电端子110沿外圆周表面突出以提供设置在支撑表面221与防止肋320之间的支撑端部111,从而防止充电端子110无意地与后支架300分离,并且,充电端子110设置在延伸部分222内的特定位置处,以使得入口端子部分和出口端子部分100在预先设计的位置处相互接触。
31.因此,本发明的充电连接器10进一步提高了电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即使从入口充电部分反复脱离也允许充电端子稳定地固定,以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抗充电时生成高电压的安全性。
32.壳体200具有耦接空间220,其中,在其一侧处容纳出口端子部分100的一个端部,并且壳体还具有容纳空间210,其中,在其另一侧处容纳出口端子部分100的另一个端部。耦接空间220和容纳空间210被安装成被与支撑端部111接触的支撑表面221分开,以使得连接到外部装置的部分和连接到入口充电部分的装置被彼此分开。
33.这里,充电端子110中的每个穿过的第一连接孔2221限定在支撑表面221中,以使得多个充电端子110中的每个具有预先设计的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孔2221的尺寸小于支撑端部111的尺寸,以使得支撑端部111支撑在支撑表面221上。
34.此外,在容纳空间210内部设置有后支架300耦接到的耦接孔211和引导后支架300的耦接位置的引导突起212,以使得后支架300容易以卡扣方式耦接,并且初步固定到后支架300的多个充电端子110一体地设置在指定位置处,由此防止入口充电部分和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10错误地相互耦接。
35.这里,耦接孔211可以设置成面对彼此的至少一对。引导突起212可以设置成彼此以规则间隔隔开的三件式,并且充电端子110可以在耦接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正确的位置处而不竖直倒置。此外,限定在后支架300中的引导槽313可以沿着引导突起212移动,以使得引导突起214容易耦接。
36.此外,当引导突起212设置为多个时,当入口充电部分和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10彼此脱离时,相对于壳体200的中心轴线产生的旋转力可以偏移以最小化可能发生在入口端子部分和出口端子部分100中的变形、损坏等。
37.后支架300和1300设有设置在容纳空间210的一侧处的主体310和1310以及防止肋320和1320,其中限定了分别从主体310和1310延伸以连通第一连接孔2221的第二连接孔323和1323。因此,后支架300设置在容纳空间210的开口表面外部以保护设置在容纳空间210中的充电端子110,并且还设置成面对支撑表面221以更牢固地固定充电端子110。
38.主体310和1310设置在容纳空间210的开口表面外部并在耦接方向上沿外圆周表面延伸,以在容纳空间210外部提供保护肋311和1311,由此保护壳体200的远端,其还在耦接方向上延伸以在容纳空间210内部提供耦接肋312和1312,以使得后支架300和1300容易耦接和固定到壳体200。
39.这里,被钩住并固定到耦接孔211的耦接突起3121和13121分别设置在耦接肋312和1312的远端上,并且耦接突起3121和13121中的每个的耦接孔211被钩住并固定在容纳空间210内部,以防止耦接结构暴露于外部。
40.因此,防止了耦接部在生产过程中因工人的疏忽而损坏或因车辆运行期间生成的振动或外力而损坏,由此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并确保电气安全。
41.此外,引导槽313和1313限定在主体310和1310的侧面以对应于引导突起212,以使得后支架300和1300与壳体200容易地相互耦接并且也被钩住并且固定到引导突起214以偏置旋转力,由此最小化充电端子110的损坏。
42.这里,如图3和图4中所示,在根据实施例的后支架300中,耦接肋312和引导槽313可以设置在主体310的不同位置处。然而,如图5和图6所示,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后支架1300中,耦接肋1312从引导槽1313的一侧延伸,以使得用肉眼即可从外部确认耦接肋1312的位置,并因此释放后支架1300更容易。
43.防止肋320和1320分别从主体310和1310的一侧在容纳空间210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这里,具有与第一连接孔2221相同图案的第二连接孔323和1323被限定在防止肋320和1320内部,以使得初步固定到后支架300和1300的出口端子部分100整体地耦接到壳体200。
44.这里,防止肋320和1320在耦接方向上被切割以形成一对第一防止肋321和1321以及一对第二防止肋322和1322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当插入充电端子110时,突出的支撑端部111平滑地穿过第二连接孔323和1323,并且在穿过第二连接孔323和1323之后,第一防止肋321和1321以及第二防止肋322和1322通过弹性恢复力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以使得支撑端部111被钩住以固定充电端子110。
45.此外,防止肋320和1320中的每个的切割程度或切割次数可以根据设计而变化。因此,调整切割的程度和次数以控制充电端子110的插入/拔出,由此提高可操作性。这里,这对应于本发明显而易见的问题。
46.此外,第一防止肋321和1321与第二防止肋322和1322面对彼此以在耦接方向上延伸,由此提供穿过后支架300和1300的第二连接孔323和1323。因此,充电端子110的每个可以固定在第一防止肋321和1321与第二防止肋322和1322之间,并且为了更稳定的固定力,第二连接孔323和1323中的每个可以具有随着远离主体310和1310而逐渐减小的横截面积。
47.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10中,将多个充电端子110插入到后支架300中以初步固定充电端子110,并且充电端子110和后支架300一体地耦接到壳体200以简化生产过程,由此提高生产率。
48.此外,提供了用于促进充电端子110的耦接和用于防止充电端子110移动的各种结构,以确保用于具有入口充电部分的车辆的充电连接器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当反复脱离时,用于车辆的充电连接器10中可能发生的损坏被最小化,并且还防止固定力的降低,从而提高了耐用性和稳定性。
49.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可以预期包括以下事实的各种效果。然而,本发明不必允许发挥所有以下效果。
50.本发明的充电连接器可以在多个充电端子安装在后支架中的状态下组装到壳体,以通过减少工人疲劳来简化生产过程并提高产品生产率。
51.此外,后支架的防止肋可以在耦接方向上被切割,以使得多个充电端子容易耦接,
并且充电端子在耦接空间中突出预先设计的长度以改善与入口端子部分的电气稳定性。
52.此外,被钩住并固定到壳体的耦接肋可以设置在后支架上并且以卡扣方式耦接,以使得工人将后支架容易地固定到壳体而无需执行单独的过程,并且可将突出以引导后支架的安装位置的引导突起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以最大化提高产品生产率的效果。
53.尽管说明性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仅限于特定实施例,并因此所有合适的修改和等效物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