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升压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10:4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压电路、包括该升压电路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于该升压电路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升压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供电电路,经常被用于各种电路结构中,但是随着电路技术的逐渐发展,升压电路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波动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抗波动能力的升压电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压电路,该升压电路具备较好的抗波动能力。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升压电路,该升压电路包括:
6.工作电路,所述工作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电感、电容以及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电感串联,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第二端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感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接地;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接地;所述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接地,所述负载两端的电压差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7.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第三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状态以及导通时间。
8.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9.校准模块,所述校准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并且所述校准模块中还设置有参考电压,所述校准模块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输出参考电流;
10.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参考电流,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三输入端输入所述供电电压,第四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并基于所述参考电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占空比信号;
11.脉冲宽度调制模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用于根据所述占空比信号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并输出所述脉冲信号到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状态以及导通时间。
12.可选的,所述校准模块包括:
13.校准单元,所述校准单元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得到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
14.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增大所述校准模块当前的积分参数;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包括端点值,降低所述校准模块当前的积分参数;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设置为0,直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再根据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关系,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
15.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基于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输出所述参考电流。
16.可选的,还包括:
17.第一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负载的第一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18.第二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19.第三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入端相连。
20.可选的,所述工作电路还包括:
21.第一分压模块,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负载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接地;
22.第二分压模块,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包括串联的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端接地。
23.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24.噪声整形模块,所述噪声整形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用于对所述占空比信号进行噪声整形,并输出噪声整形后的所述占空比信号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
25.可选的,还包括:
26.电平移位模块,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所述脉冲信号,用于将所述脉冲信号的电压从第一电压域转换到第二电压域,并输出从所述第一电压域转换到所述第二电压域的所述脉冲信号到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域中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域中的电压。
27.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28.电流限制模块,所述电流限制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用于限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
29.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30.模式监控模块,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用于监控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并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控制所述电感的工作模式。
31.可选的,所述模式监控模块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控制所述电感的工作模式时具体用于:
32.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不大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电感处于间歇工作模式;
33.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电感处于连续工作模式。
34.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升压电路。
35.一种控制电路,应用于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电感、电容以及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电感串联,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输入供电电压,第二端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感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接地;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接地;所述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接地,所述负载两端的电压差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36.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第三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状态以及导通时间。
37.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38.校准模块,所述校准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并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校准模块中设置的参考电压输出参考电流;
39.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参考电流,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三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第四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基于所述参考电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占空比信号;
40.脉冲宽度调制模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用于根据所述占空比信号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并输出所述脉冲信号到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状态以及导通时间。
41.可选的,还包括:噪声整形模块,所述噪声整形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用于对所述占空比信号进行噪声整形,并输出噪声整形后的所述占空比信号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
42.可选的,还包括:电平移位模块,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所述脉冲信号,用于将所述脉冲信号的电压从第一电压域转换到第二电压域,并输出从第一电压域转换到第二电压域的所述脉冲信号到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域中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域中的电压。
43.可选的,还包括:电流限制模块,所述电流限制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用于限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
44.可选的,还包括:模式监控模块,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的输入端输入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用于监控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并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控制所述电感的工作模式。
45.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4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包括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工作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电感,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输入供电电压,第二端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接地;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接地;负载,所述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接地,所述负载两端的电压差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供电电压,第三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和断开的状态,进而在所述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首先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再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即在所述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使得所述电感先处于放电状态再处于充电状态,也即在所述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先降低再升高。
47.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被扰动时,即在当前工作周期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存在偏差时,可以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之间的偏差,确定在当前工作周期中能够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即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时,在当前周期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以及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达到谷值的时间。当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之间的偏差,确定了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便可以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处于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的时间,调节所述电感的充放电状态以及充放电的时间,进而调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从而能够在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被扰动时,消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生的波动。
48.除此之外,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当所述升压电路输出电压稳定之后,即在所述升压电路正常工作时,在所述升压电路的各个工作周期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降低速率近似相同,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升高速率近似相同,因此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确定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也将被确定,并且在不改变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以及不考虑外界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在后续的工作周期中不再发生改变。因此,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存在偏差时,通过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的偏差,确定了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之后,在不改变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以及不考虑外界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在后续的工作周期中将不再发生改变,进而能够避免由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波动导致的次谐波振荡,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波动能力,即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9.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升压电路,在消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
生的波动时,不仅能够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预期值相同,还能够避免次谐波振荡,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波动能力。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1.图1为采用后缘调制方式升压电路的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波形图;
52.图2为采用后缘调制方式的升压电路的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波形图对应的开关信号波形图;
53.图3、图5~图8、图1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5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升压电路的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波形图;
5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电路的时序图;
56.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9.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60.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抗波动能力的升压电路,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61.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升压电路一般采用后缘调制方式,即该升压电路在工作时,电感先处于充电状态,再处于放电状态,使得流经电感的电流先升高再降低,当流经电感的电流被扰动时,即当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与预期值产生偏差时,需要通过调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使得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达到预期值。
62.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采用后缘调制方式的升压电路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波形图,其中实线为流经电感的电流的预期波形图,虚线为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实际波形图,ic代表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is(n)代表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i
peak
代表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δi代表在调节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使其达到预期值的过程中流经电感的电流的谷值产生的偏差,m1为电感处于充电状态时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升高速率,m2为电感
处于放电状态时流经电感的电流的降低速率;图2为采用后缘调制方式的升压电路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波形图对应的开关信号波形图,其中(n-1)ts代表第n-1个周期,(n)ts代表第n个周期,(n 1)ts代表第n 1个周期,dnts代表在第n个周期中开关信号处于高电平的时间,(1-dn)ts代表在第n个周期中开关信号处于低电平的时间,d
n 1
ts代表在第n 1个周期中开关信号处于高电平的时间,(1-d
n 1
)ts代表在第n 1个周期中开关信号处于低电平的时间,其中当所述开关信号处于高电平时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当所述开关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
63.根据图1可以看出,在采用后缘调制方式的升压电路中,在当前工作周期中当流经电感的电流is(n)被扰动时,即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存在偏差时,可以通过调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即调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达到峰值的时间,使得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达到预期值。已知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以及达到峰值的时间与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的时间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的时间调节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但是在当前工作周期中,当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的时间改变时,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当前工作周期中流经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发生变化,使得流经电感的电流的谷值产生偏差δi。
64.通常情况下,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升高速率与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有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降低速率与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和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差值有关,其中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不变,因此当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即升压电路正常工作时,各个工作周期中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升高速率近似相同,流经电感的电流的降低速率近似相同。因此,当流经电感的电流被扰动,并通过调节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消除该扰动时,会使得流经电感的电流的谷值存在偏差,由于各个工作周期中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升高速率近似相同,流经电感的电流的降低速率近似相同,因此当流经电感的电流的谷值存在偏差时,又会影响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需要再次调节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使其与流经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这将再次使得流经电感的电流的谷值产生偏差,从而使得通过调节流经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消除流经电感的电流的扰动的升压电路,即采用后缘调制方式的升压电路,会使各个工作周期中流经电感的电流的谷值存在偏差,并且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调节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的时间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预期值相同时,当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的时间超过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周期的一半时,会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的偏差越来越大,进而形成次谐波振荡,影响升压电路的正常工作。
65.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压电路,如图3所示,该升压电路包括:
66.工作电路,所述工作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电感l、电容c以及负载r1,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2和所述电感l串联,且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v
in
,第二端与所述电感l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s1接地;所述电容c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开关s2与所述电感l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接地;所述负载r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c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接地,所述负载r1两端的电压差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
out

67.控制电路100,所述控制电路100的第一输入端int1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
out
,第二输入端int2输入所述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v
in
,第三输入端int3输入所述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δv,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
out
、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v
in
以及所述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δv,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导通状态以及导通时间。
6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压由供电电源vdd提供,用于给所述升压电路供电;所述电感为储能电感,所述电感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以输入所述供电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感能够通过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充电,即所述电感通过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储能;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所述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相连,即所述负载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以使得所述电感能够对所述电容和所述负载放电,其中,所述负载两端的电压差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压还可以通过除供电电源以外的其他供电装置提供,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6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在具体工作时,所述升压电路的充电通路包括电感、第一开关、供电装置,所述升压电路的放电通路包括电感、第二开关、电容、负载、供电装置,因此,所述升压电路能够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与断开的状态的时间,控制所述电感的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以及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的时间。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即所述供电装置对所述电感进行充电;当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即所述电感对所述电容和所述负载放电。
7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为场效应管或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为场效应管或三极管,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71.继续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00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负载r1的第一端相连,以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输入端与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相连,输入所述供电电压,第三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2的两端相连,即所述第三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以输入所述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从而使得所述控制电路100能够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产生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开关s1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s2的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导通与断开的时间,进而控制所述电感l的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以及所述电感l处于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的时间。
7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能够在所述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首先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再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即在所述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使得所述电感首先处于放电状态再处于充电状态,也即在所述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先降低再升高。
73.由前述可知,当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时,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升高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升高速率与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有关,当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时,
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降低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降低速率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的差值有关。由于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供电电压不变,因此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后,即所述升压电路正常工作时,在所述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当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时,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升高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升高速率近似相同,当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时,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降低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降低速率近似相同。
74.并且,又由于在所述升压电路的各个工作周期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与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有关,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以及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达到谷值的时间与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有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与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的时间有关,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以及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达到峰值的时间与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的时间有关。
75.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中,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时间,进而控制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和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升压电路中,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与断开状态的时间,控制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与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进而能够调节所述升压电路的各个工作周期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和峰值点。
76.具体的,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被扰动时,即在当前工作周期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存在偏差时,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可以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之间的偏差,确定在当前工作周期中能够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即确定在当前工作周期中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以及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达到谷值的时间,从而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与处于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的时间,调节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进而调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消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生的波动。
77.除此之外,由于在所述升压电路的各个工作周期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降低速率近似相同,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升高速率近似相同,因此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确定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也将被确定,并且在在不改变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以及不考虑外界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在后续的工作周期中不再发生改变。因此,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存在偏差时,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通过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的偏差,确定了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之后,在不改变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以及不考虑外界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在后续的工作周期中将不再发生改变,进而能够避免由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波动导致的次谐波振荡,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波动能力,即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78.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升压电路,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被扰动时,可以通过调
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并且还能够避免次谐波振荡,使得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波动能力。
7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所述升压电路消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生的波动的过程。
80.具体的,如图4所示,图4为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之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波形图及其对应的开关信号波形图,其中,νc为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is(n)为当前周期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δi为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产生的波动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之间的偏差;m1为当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变化曲线的斜率,即为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升高速率;m2为当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变化曲线的斜率,即为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降低速率;(n-1)-th cycle代表第n-1个周期;n-th cycle代表第n个周期;d
n-1
ts代表在第n-1个周期中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使得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1-d
n-1
)ts代表在第n-1个周期中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使得所述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的时间;dnts代表在第n个周期中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使得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1-dn)ts代表在第n个周期中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使得所述电感处于的充电状态的时间。
81.由图4可以看出,当所述升压电路在当前工作周期监测到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被扰动产生波动δi时,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出现偏差δi时,所述升压电路能够通过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之间的偏差,确定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即确定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以及到达谷值的时间。具体的,当所述升压电路通过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之间的偏差,确定了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后,所述升压电路将会通过所述控制电路调节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以调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消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生的波动。
82.并且从图4还可以看出,所述升压电路通过调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之后,即消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生的波动之后,在不改变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以及不考虑外界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在后续的工作周期中将不会再发生变化。与采用后缘调制方式的升压电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压电路,在消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生的波动时,在不改变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以及不考虑外界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还能够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在后续工作周期中不再发生改变,进而能够避免由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波动导致的次谐波振荡,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波动能力。
8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控制电路能够产生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时间,进而控制所述电感的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84.校准模块(简称pid)101,所述校准模块101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并且所述校准模块101中还设置有参考电压,所述校准模块101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输出参考电流;
85.控制模块(control module)102,所述控制模块102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参考电流,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三输入端输入所述供电电压,第四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并基于所述参考电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占空比信号;
86.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103,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103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用于根据所述占空比信号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并将所述脉冲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状态以及导通时间。
87.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校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负载的第一端连接,以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并且在所述校准模块中还设置有参考电压,以使得所述校准模块将基于输入其中的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输出参考电流;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校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输入所述参考电流,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负载r1的第一端相连,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输入所述供电电压,第四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2的两端相连,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r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以将所述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中,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能够基于所述参考电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占空比信号;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相连,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以使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占空比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其中所述脉冲信号即为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并且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相连,以使得所述脉冲信号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时间。
8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校准模块为d-pid校准模块,即为采用数字(digital)比例(proportion)、积分(integral)、微分(differential)计算方法的校准模块。
89.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当校准模块应用于某一系统时,该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所述校准模块中设置一预设数据,并将实际数据输入到所述校准模块中,当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存在差值时,即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不同,系统存在误差时,所述校准模块将会对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的差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的运算,使得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的差值变小直至为0,即使得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相等,消除系统的误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校准模块,所述校准模块可以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
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的运算,使得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相等,消除所述升压电路的误差,使得所述升压电路的参考电流实际值与所述升压电路的参考电流的预期值相同。
90.由于所述参考电流用于得到所述占空比信号,所述占空比信号又能够使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处于导通与断开的时间,进而控制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过程。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利用所述校准模块消除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之间的差值,得到可靠的参考电流,能够有助于得到准确的占空比信号,进而使得根据所述占空比信号产生的脉冲信号能够精确控制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过程,使得所述升压电路稳定性较好。
9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校准模块包括:校准单元、调节单元和计算单元,所述校准单元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得到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所述调节单元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增大所述校准模块当前的积分参数,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包括端点值,降低所述校准模块当前的积分参数,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设置为0,直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再根据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关系,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所述计算单元基于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输出所述参考电流,以使得所述校准模块能够根据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所述参考电流。
92.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校准模块对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的差值进行运算,消除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的差值时,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与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的差值有关。具体的,当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差值较大时,为了确保校准精度,则在对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差值进行积分,消除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差值时,需要较长的积分时间,即采用较小的积分参数;当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差值较小时,校准精度较高,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则在对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差值进行积分,消除实际数据与预设数据之间差值时,可以使得积分时间较短,即采用较大的积分参数。
93.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升压电路的校准精度以及响应速度,所述校准模块中的所述调节单元能够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具体的,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说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较小,即所述升压电路的误差较小,因此在所述校准模块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运算得到并输出所述参考电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单元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减小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时间,即增大所述校准模块当前的积分参数,使得所述校准模块能够在不影响校准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所述升压电路的响应速度;
94.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包括端点值,说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相对较大,此时为了确保所述升压电路的校准精度,在所述校准模块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运算得到并输出所述参考电流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调节单元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增大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时间,即降低所述校准模块当前的积分参数,使得所述校准模块能够在消除误差的前提下,确保所述升压电路的校准精度,输出可靠的所述升压电路的参考电流;
95.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说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过大,此时利用所述校准模块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积分,会使得所述升压电路产生较大的振荡,进而使得所述升压电路的稳定性降低,此时,为了避免所述升压电路产生较大的振荡,影响所述升压电路的稳定性,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需要通过调节单元将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设置为0,即关闭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选项,直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再根据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与第一预设值之间的关系,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
9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升压电路所处的应用场景,也会影响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之间的差值。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根据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调节所述校准模块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运算过程中的积分参数,还能够提高所述升压电路对于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能力。
9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2v,所述第二预设值为2v,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98.下面以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2v以及所述第二预设值为2v为例,详细介绍如何根据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调节所述校准模块运算过程中的积分参数。
99.具体的,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0.2v时,说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较小,因此在所述校准模块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运算得到并输出所述参考电流的过程中,可以减小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时间,即增大所述校准模块当前的积分参数,使得所述校准模块能够在消除误差的前提下,确保所述升压电路的校准精度,输出可靠的所述升压电路的参考电流;
100.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在0.2v~2v之间时,包括端点值,说明此时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相对较大,为了确保所述升压电路的校准精度,在所述校准模块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运算得到并输出所述参考电流的过程中,需要增大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时间,即降低所述校准模块当前的积分参数,使得所述校准模块能够在消除误差的前提下,确保所述升压电路的校准精度,输出可靠的所述升压电路的参考电流;
101.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2v时,说明所述升压电路
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过大,此时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积分,会使得所述升压电路产生较大的振荡,使得所述升压电路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2v时,需要将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设置为0,即关闭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选项,直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不大于2v时,再根据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0.2v或小于0.2v,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并利用所述校准模块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运算,输出所述参考电流。
10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模块(control module)102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校准模块101的输出端相连,以使得能够将所述参考电流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102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负载r1的第一端相连,以使得能够将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102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以使得所述供电电压能够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102中,所述控制模块102的第四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2的两端相连,即所述控制模块102的第四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能够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102中,从而使得所述控制模块102能够基于所述参考电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供电电压以及所述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计算得到占空比信号,所述占空比信号将用于产生控制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导通与断开状态的所述控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控制模块能够得到所述占空比信号,还需要在所述控制模块中设置所述电感的电感值以及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周期的时间。
10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所述参考电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所述电感的电感值以及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周期的时间计算得到所述占空比信号d(n)的计算公式如下:
[0104][0105][0106][0107]
其中,νc为所述校准模块输出的所述参考电流,is(n)为所述升压电路当前周期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v
in
为供电电压,v
out
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l为所述电感的电感值,ts为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周期的时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可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基于所述参考电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所述电感的电感值以及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周期的时间计算得到所述占空比信号。
[0108]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流经所述第一电阻的电流和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设定值,当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确定时,便可以确定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值。因此,所述升压电路在利用上述占空比信号的计算公式计算所述占空
比信号时,可以将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以将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中,用于计算所述占空比信号。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010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继续如图5所示,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103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02的输出端相连,以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并根据所述占空比信号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即为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10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s2的控制端相连,以将其产生的所述脉冲信号输出到所述第一开关s1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s2的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的导通与断开的时间。
[01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前缘调制算法,即将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的占空比信号输入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中时,会使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产生的脉冲信号首先产生低电平部分,再产生高电平部分,进而能够首先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再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即使得所述电感首先处于放电状态,再处于充电状态,也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先降低再升高,进而能够在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被扰动时,可以通过调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消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生的波动,并且还能够避免次谐波振荡,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波动能力。
[0111]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所述脉冲信号的低电平部分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脉冲信号的高电平部分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为n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为p型场效应管,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0112]
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其中所述工作电路属于模拟电路部分,所述控制电路属于数字电路部分。因此,为了能够将所述升压电路的模拟电路部分的模拟信号输入到所述升压电路的数字电路部分,使得所述控制电路能够产生控制信号,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升压电路还包括:
[0113]
第一信号转换模块10,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10的输入端与所述负载r1的第一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100的第一输入端int1相连,以将所述负载r1两端的电压差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控制电路100的第一输入端int1,所述负载r1的第二端接地;
[0114]
第二信号转换模块20,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20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100的第二输入端int2相连,以将所述供电电压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控制电路100的第二输入端int2;
[0115]
第三信号转换模块30,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30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2的两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100的第三输入端int3相连,以将所述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控制电路100的第三输入端int3。
[0116]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校准模块101、控制模块102以及脉冲宽度
调制模块103时,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10的输入端与所述负载r1的第一端相连,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校准模块101的输入端以及控制模块10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以将所述负载r1两端的电压差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到所述校准模块101和所述控制模块102中;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20的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02的第三输入端相连,以能够将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102中;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30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2的两端相连,即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30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和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02的第四输入端相连,以将所述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102中。
[0117]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包括模数转换模块adc,以将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转换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包括模数转换模块adc,以将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包括模数转换模块adc,以将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
[0118]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模数转换模块的量程一般较小,小于模拟电路的模拟信号的强度,因此,当所述的升压电路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时,需要模数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为了能够使得模拟电路部分的模拟信号的强度不超过模数转换模块的量程,进而能够输入到模数转换模块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工作电路还包括:
[0119]
第一分压模块11,所述第一分压模块11包括串联的第二电阻r3和第三电阻r4,所述第一分压模块11的第一端与所述负载r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接地,以利用所述第二电阻r3和第三电阻r4公共端的电压表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10输入端输入的电压信号位于其量程范围内;
[0120]
第二分压模块21,所述第二分压模块21包括串联的第四电阻r5和第五电阻r6,所述第二分压模块21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端接地,以利用第四电阻r5和第五电阻r6公共端的电压表征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使得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20输入端输入的电压信号位于其量程范围内。
[0121]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模块仅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两个电阻。但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模块还可以包括至少三个电阻,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0122]
同理,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可以只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两个电阻,还可以包括至少三个电阻,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012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脉冲信号周期对应一个占空比信号,并且所述脉冲信号先产生低电平部分,再产生高电平部分,此时若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以及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时钟的总和大于所述脉冲信号的低电平的宽度,将会导致所述占空比信号不能够在当前周期内更新,对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导致所述升压电路不稳定。因此,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脉冲信号的任一周期中,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以及所述控制电路的
工作时钟的总和小于所述脉冲信号当前周期的低电平宽度,以使得所述占空比信号能够在当前周期中进行更新,对所述升压电路进行调制,避免由于占空比信号不能在当前周期更新导致所述升压电路不稳定。
[0124]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以及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构成了所述升压电路的信号转换模块,并且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以及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同时工作,且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以及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相同,因此所述升压电路的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将同时与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以及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相同,使得所述升压电路的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与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时钟的总和同时与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与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时钟的总和、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与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时钟的总和以及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与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时钟的总和相同。
[0125]
具体的,如图9所示,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所述升压电路工作时的时序图,其中,clk_adc同时为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以及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的示意图,即clk_adc为所述升压电路的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的示意图;clk_dig为所述升压电路中控制电路的工作时钟示意图;dn为占空比信号;cnt为计数器(当计数到m时输出新的占空比信号);pwm为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产生的脉冲信号的波形图;n与n 1分别代表第n个周期和第n 1个周期;t
adc
t
logic
为所述升压电路的信号转换模块的延迟与所述控制电路的延迟的总和。
[0126]
根据图9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中,所述升压电路的信号转换模块的延迟与所述控制电路的延迟的总和小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输出的脉冲信号的低电平的宽度,可以确保所述占空比信号能够在每个脉冲信号周期中进行更新,对所述升压电路进行调节,避免由于占空比信号不能在当前周期更新导致所述升压电路不稳定。
[012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时钟同时为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以及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的整数倍,并且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产生的所述脉冲信号的低电平宽度同时为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时钟以及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时钟的整数倍。
[0128]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分辨率低于模数转换模块的分辨率,会导致所述升压电路出现极限环振荡的现象,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出现噪声,影响所述升压电路的正常工作。因此,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抑制所述升压电路出现极限环振荡的现象,如图10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噪声整形模块(delta-sigma modulator,简称dsm)104,所述噪声整形模块104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用于对所述占空比信号进行噪声整形,并输出噪声整形后的所述占空比信号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103。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噪声整形元件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以将所述占空比信号输入到所述噪声整形模块中,进而对所述占空比信号进行噪声整形,抑制所述升压电路出现极限环振荡现象,并且所述噪声整形模块输出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以将进行噪声整形后的所述占空比信号
输入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中。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噪声整形模块进行噪声整形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再对噪声整形模块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0129]
并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过程中,低频噪声相对于高频噪声对升压电路工作的影响更大,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噪声整形模块还用于将低于预设频率的低频噪声搬移到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的高频噪声的频域中,以减少低频噪声,从而减小低频噪声对所述升压电路产生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所述预设频率的具体值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0130]
还需要说明的是,数字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模拟电路的工作电压,而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属于数字电路部分,因此,为了使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产生的所述脉冲信号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升压电路还包括电平移位模块(level shift)105,所述电平移位模块105的输入端输入所述脉冲信号,用于将所述脉冲信号的电压从第一电压域转换到第二电压域,并输出从第一电压域转换到第二电压域的所述脉冲信号到所述第一开关s1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s2的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域中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域中的电压。
[0131]
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以使得所述电平移位模块能够将所述脉冲信号从第一电压域转换为第二电压域,并且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s2的控制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域中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域中的电压,以使得从第一电压域转换为第二电压域的所述脉冲信号能够输入到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驱动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处于导通与断开状态的时间,进而控制所述电感l的充电与放电。
[0132]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过程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可能会出现超过最大限制范围或反向倒灌的情况,影响所述升压电路的正常工作。因此,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流限制模块(i limit)106,所述电流限制模块106的输入端输入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用于限制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限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30的输出端相连,以将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输入到所述电流限制模块中,并且所述电流限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用于限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以防止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超过其最大限制范围以及出现反向倒灌的情况。
[0133]
需要说明的是,由前述可知,基于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能够确定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限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以将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入到所述电流控制模块中,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判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是否超过其最大限制范围或出现反向倒灌的情况。
[0134]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超过其最大限制范围时,所述电流限制模块将会产生第一反馈信号,并输入到所述脉冲
宽度调制模块中,使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导通,关闭所述电感的充电通路,打开所述电感的放电通路,使得所述电感处于放电状态,进而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降低,防止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超过其最大限制范围影响所述升压电路的正常工作。
[0135]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发生反向倒灌时,即所述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小于0时,所述电流限制模块将会产生第二反馈信号,并输入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中,使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即关闭所述电感的充电通路和放电通路,直至所述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大于0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所述电感的充电通路或放电通路,防止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出现反向倒灌的现象,影响所述升压电路的正常工作。
[0136]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升压电路应用于负载范围较宽的应用场景中时,为了降低所述升压电路的功耗并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需要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判断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大小,并控制所述电感的工作模式。因此,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模式监控模块(module detective)107,所述模式监控模块107的输入端输入制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用于监控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并根据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控制所述电感l的工作模式。
[0137]
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30的输出端相连,以将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输入到所述模式监控模块中,实现对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的实时监控,进而能够根据监控得到的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判断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的大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具有第五输入端,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五输入端相连,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监控得到的流经所述电感l的电流控制所述电感的工作模式。
[013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式监控模块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控制所述电感的工作模式时具体用于: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不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即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说明此时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较小,控制所述电感处于间歇工作模式,即所述电感的相邻两个工作周期之间具有时间间隔,以降低功耗;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说明此时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较大,控制所述电感连续工作模式,即所述电感的相邻两个工作周期之间没有时间间隔,以维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
[0139]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预设值为0.5a,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014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感完成一次充电与放电为所述电感的一个工作周期,并且本技术实施例对所述电感相邻两个工作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0141]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时,所述模拟电路部分通过eda软件自动布线实现,所述数字电路部分由rtl代码实现,以当所述升压电路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时,可以使用同一套rtl代码实现所述升压电路的数字电路部分的再现,并通过eda软件自动布线实现所述升压电路的模拟电路部分的再现,使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压电路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
[0142]
为了能够清晰的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升压电路的工作过程,下面将结合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时序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的工作过程。
[0143]
具体的,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的工作时序图,从图14可以看出,所述升压电路的工作时序图分为三个部分,通过所述升压电路工作时序图的第一部分(图中第一条虚线以左的部分)可以看出,当所述升压电路上电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但是由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中存在寄生二极管,因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和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
out
出现增大的现象,直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
out
与所述供电电压v
in
相等之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
out
不再发生改变,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变为0。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所述升压电路的数字电路部分不工作,直至所述升压电路进入工作时序的第二部分。
[0144]
继续如图14所示,根据所述升压电路工作时序图的第二部分(图中第一条虚线与第二条虚线之间的部分)可以看出,此时所述升压电路的数字部分开始工作,并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
out
与参考电压v
ref
相等之前,所述电感需要进行频繁的充电与放电,以使得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
out
能够逐渐变大,直至与所述参考电压v
ref
相等,并且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相等之后,所述电感相邻两个工作周期之间具有时间间隔,即所述电感处于间歇工作模式,说明此时所述升压电路此时的负载较小,即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较小时,控制所述电感处于间歇工作模式,以减小所述升压电路的能耗。
[0145]
继续如图14所示,根据所述升压电路工作时序图的第三部分(图中第二条虚线以右的部分)可以看出,此时所述电感相邻两个工作周期之间没有时间间隔,即所述电感处于连续工作模式,说明此时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较大,即当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较大时,控制所述电感处于连续工作模式,以维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
[0146]
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其中,所述升压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已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0147]
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应用于升压电路。
[0148]
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电感、电容以及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电感串联,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第二端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感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接地;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接地;所述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接地,所述负载两端的电压差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0149]
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第三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和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二开关的导通状态以及导通时间。
[0150]
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能够在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首先使得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升压电路的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再使得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升压电路的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即在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使得升压电路的电感首先处
于放电状态再处于充电状态,也即在升压电路的每个工作周期中,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使得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先降低再升高。
[0151]
并且,又由于在升压电路的各个工作周期中,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与升压电路的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有关,即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的谷值以及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达到谷值的时间与升压电路的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有关,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的峰值点与升压电路的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的时间有关,即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以及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达到峰值的时间与升压电路的电感处于充电状态的时间有关。
[0152]
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时间,进而控制升压电路的电感处于充电状态和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使得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通过调节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与断开状态的时间,控制升压电路的电感处于充电状态与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进而能够调节升压电路的各个工作周期中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和峰值点,从而使得所述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调节升压电路的电感处于放电状态的时间,进而调节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使得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消除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生的波动,并且,所述控制电路还能够使得具有所述控制电路的升压电路流经电感的电流先降低再升高,从而避免由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波动导致的次谐波振荡,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波动能力,即使得所述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电路消除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由于被扰动所产生的波动以及避免次谐波振荡的具体过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升压电路中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5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控制电路能够产生控制信号,控制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时间,进而控制升压电路的电感的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0154]
校准模块(简称pid),所述校准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并且所述校准模块中还设置有参考电压,所述校准模块基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输出参考电流;
[0155]
控制模块(control module),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参考电流,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三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第四输入端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并基于所述参考电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占空比信号;
[0156]
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用于根据所述占空比信号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并将所述脉冲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端,控制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和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二开关的导通状态以及导通时间。
[0157]
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校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的第
一端连接,以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并且在所述校准模块中还设置有参考电压,以使得所述校准模块将基于输入其中的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输出参考电流;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校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输入所述参考电流,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r1的第一端相连,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输入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第四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电阻r2的两端相连,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负载r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以将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中,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能够基于所述参考电流、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升压电路的供电电压以及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占空比信号;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相连,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以使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占空比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其中所述脉冲信号即为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并且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相连,以使得所述脉冲信号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校准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升压电路中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5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噪声整形模块(delta-sigma modulator,简称dsm),所述噪声整形模块dsm的输入端输入所述占空比信号,用于对所述占空比信号进行噪声整形,并输出噪声整形后的所述占空比信号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噪声整形元件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以将所述占空比信号输入到所述噪声整形模块中,进而对所述占空比信号进行噪声整形,抑制所述升压电路出现极限环振荡现象,并且所述噪声整形模块dsm输出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wm的第一输入端相连,以将进行噪声整形后的所述占空比信号输入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wm中。
[0159]
另外,所述噪声整形模块在对所述占空比信号进行噪声整形的同时,还能够将低于预设频率的低频噪声搬移到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的高频噪声的频域中,以减少低频噪声,从而减小低频噪声对所述升压电路产生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所述预设频率的具体值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016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平移位模块(level shift),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所述脉冲信号,用于将所述脉冲信号的电压从第一电压域转换到第二电压域,并输出从第一电压域转换到第二电压域的所述脉冲信号到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域中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域中的电压。
[0161]
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以使得所述电平移位模块能够将所述脉冲信号从第一电压域转换为第二电压域,并且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域中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域中的电压,以使得从第一电压域转换为第二电压域的所述脉冲信号能够输入到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控制端,驱动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从而控制升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和所
述第二开关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处于导通与断开状态的时间,进而控制所述电感的充电与放电。
[016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流限制模块(i limit),所述电流限制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用于限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限制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以将流经升压电路的电感的电流输入到所述电流限制模块中,并且所述电流限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用于限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以防止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超过其最大限制范围以及出现反向倒灌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流限制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升压电路中已经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163]
在上述任一实施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模式监控模块(module detective),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的输入端输入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用于监控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并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控制所述电感的工作模式。
[0164]
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的输入端输入制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以将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输入到所述模式监控模块中,实现对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实时监控,进而能够根据监控得到的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判断所述升压电路的负载的大小,所述控制模块还具有第五输入端,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五输入端相连,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监控得到的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控制所述电感的工作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模式监控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升压电路中已经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165]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升压电路、包括该升压电路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于该升压电路的控制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工作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电感、电容、负载、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控制电路能够产生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状态以及处于导通与断开状态的时间,进而控制所述电感的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以及处于充放电状态的时间,使得所述电感先处于放电状态,再处于充电状态,当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被扰动时,可以通过调节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谷值点,使得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峰值与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的预期值相同,消除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产生的波动,还能够避免次谐波振荡,使得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波动能力。
[0166]
并且,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升压电路、包括该升压电路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于该升压电路的控制电路,所述升压电路还能够根据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差值,调节所述校准模块的积分参数,能够得到可靠的参考电流,并提升所述升压电路的响应速度以及不同工作场景的适应能力。
[0167]
此外,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电路、包括该升压电路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于该升压电路的控制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当所述升压电路应用在不同场景时,数字电路部分和模拟电路部分均可再现,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
[0168]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并列和递进相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6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
或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