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喷水织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9:18: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水织机,该喷水织机具备:打纬装置,其包括架设于织机框架中的一对侧框架的摇轴以及在上述侧框架之间支撑上述摇轴的中间支撑部,并且将被引纬后的纬纱进行打纬;和接水盆,其设于上述摇轴的下方且接受从引纬喷嘴喷射出的喷射水,上述中间支撑部具有内装轴承的壳体部,该壳体部构成为能够向内部供给用于润滑上述轴承的润滑剂并且构成为通过供给润滑剂来向外部排出旧的润滑剂。


背景技术:

2.在织机中,将被引纬后的纬纱进行打纬的打纬装置具备:架设于织机框架中的侧框架的摇轴;安装于摇轴的多个筘座脚;由多个筘座脚支撑的筘夹;以及固定于筘夹的筘。而且,在该打纬装置中,通过与织机的主轴的旋转连动地转动驱动摇轴,从而筘摆动来进行打纬。
3.并且,在这样的打纬装置中,摇轴为如下状态:通过在其端部与设于两个侧框架的支撑轴分别连结从而如上所述地架设于侧框架。并且,在打纬装置中,摇轴以如上所述地与支撑轴连结的形式在其两端部相对于织机框架被支撑,但除此之外,也已知如下构成的结构:利用由架设于侧框架的梁部件支撑的中间支撑部,也在摇轴的中间部支撑摇轴(例如,专利文献1)。
4.该中间支撑部构成为具有内装轴承的壳体部,利用内装于该壳体部的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摇轴的中间部。并且,为了顺畅地进行轴承对摇轴的旋转支撑,在该内装轴承的壳体部的内部填充有润滑脂等润滑剂。
5.再有,该壳体部构成为,能够利用供油配管等向其内部供给润滑剂(例如,专利文献2),通过在织机的运转中或者在织布完成(機上
がり
)时等供给新的润滑剂,能够长时间地维持上述的顺畅的旋转支撑。此外,如亦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该壳体部具备废油槽等,并构成为,伴随新的润滑剂的供给,将至此填充的(变旧的)润滑剂作为排出润滑剂而排出。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6669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050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1.然而,在现有的织机中,如上所述地因被供给新的润滑剂而从中间支撑部(壳体部)排出的排出润滑剂会保持原样地落入中间支撑部的下方。而且,在织机是喷水织机的情况下,在织机框架的内侧的下部设有接受因引纬喷嘴喷射出的喷射水并伴随引纬而落入下方的水的接水盆(托盘),而如上所述地落入向下方的排出润滑剂会落入该接水盆内。其结果,从喷水织机排出的水含有很多润滑剂(油分)。因此,在织布工厂内,进行该排出的水的
处理(排水处理),但在像这样含有很多油分的情况下,该排水处理需要大量劳力和费用。
12.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该喷水织机通过防止上述排出润滑剂落入接水盆内,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排出的水所含的油分。
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4.本发明以喷水织机为前提,该喷水织机具备打纬装置,其包括架设于织机框架中的一对侧框架的摇轴以及在上述侧框架之间支撑上述摇轴的中间支撑部,并且将被引纬后的纬纱进行打纬;和接水盆,其设于上述摇轴的下方且接受从引纬喷嘴喷射出的喷射水,上述中间支撑部具有内装轴承的壳体部,该壳体部构成为能够向内部供给用于润滑上述轴承的润滑剂并且构成为通过供给润滑剂来向外部排出旧的润滑剂。
15.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作为其前提的喷水织机中,上述打纬装置具备回收从上述壳体部排出的旧的润滑剂亦即排出润滑剂的润滑剂回收机构,上述润滑剂回收机构包括:贮存部,其与上述接水盆分开地设置且构成为能够贮存润滑剂;以及导出管,其将从上述壳体部排出的上述排出润滑剂引导至上述贮存部。
16.并且,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喷水织机中,上述润滑剂回收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设于上述壳体部的下方且接受上述排出润滑剂的接受部,并且该接受部与上述导出管连通,在上述接受部的下方设有上述贮存部。
17.发明的效果如下。
18.根据本发明,从打纬装置中的中间支撑部(壳体部)排出的排出润滑剂不会向接水盆侧落下,而是由润滑剂回收机构回收,因此能够防止在接水盆内的水中混入排出润滑剂。由此,在喷水织机中,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排出的水所含有的油分,其结果,能够抑制排水处理所需的费用等。
19.并且,通过将润滑剂回收机构设为由接受部接受排出润滑剂的结构,能够抑制与具备润滑剂回收机构的喷水织机的制造相关的成本(制造成本)。更详细而言,壳体部通过如上所述地被供给新的润滑剂,从而从收纳轴承的部分的两侧排出排出润滑剂。因此,为了将该排出润滑剂直接引导至贮存部,在每一个壳体部(中间支撑部)中需要两根导出管。
20.与此相对,通过将润滑剂回收机构设为具有以在壳体部的下方接受排出润滑剂的方式设置的接受部的结构,从而从壳体部中的收纳轴承的部分排出的排出润滑剂在接受部被暂时接受,之后由与该接受部连通的导出管引导至贮存部。因此,在该结构中,能够使每个壳体部(中间支撑部)的导出管的数量为一根。而且,根据该结构,不仅导出管的数量,用于支撑该导出管的结构、用于将导出管引导至贮存部的结构也与该一根导出管对应即可,因此结构变得更简单,与此相伴随地能够抑制上述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喷水织机的俯视图。
22.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喷水织机的侧视剖视图。
23.图3是本发明的润滑剂回收机构的说明图。
24.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润滑剂回收机构的结构的其它例的说明图(图5中的a-a线剖视图)。
25.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润滑剂回收机构的结构的其它例的说明图(图4中的b-b线剖
视图)。
26.符号说明
27.1—框架,2—侧框架,3a—梁部件(前上撑条),3b—梁部件(前下撑条),4—支撑板,10—打纬装置,11—筘,14—摇轴,30、50—中间支撑部,32、70—基部,34、52—壳体部,34a、58—轴承,36—供给口部件,40—润滑剂回收机构,42—接受部,42a—排出孔,44—贮存部,46—导出管,52a—贯通孔,52b—鼓出部,54—橡胶圈,56—油封,57—排出空间,64—供给孔,66—连通孔,68—排出流路,72—排出孔,74—排出管,l—喷水织机,nz—引纬喷嘴,y—纬纱,t—经纱,w—织布,cf—织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基于图1~图3对本发明的喷水织机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29.如图1所示,喷水织机l在框架1中的一对侧框架2、2的一个侧框架具备相对于该侧框架2被固定地设置的引纬喷嘴nz。而且,在喷水织机l中,由下述的打纬装置中的筘11在织布w的织口cf将该被引纬后的纬纱y进行打纬。
30.并且,在该喷水织机l中,框架1构成为,将一对侧框架2、2作为主体,该两个侧框架2、2用四根梁部件3a、3b、3c、3d连结(图2)。即,在框架1中,四根梁部件3a、3b、3c、3d架设于一对侧框架2、2。此外,在喷水织机l中,在其前后方向中的一侧(后侧)以由两个侧框架2、2支撑的形式具备用于送出经纱t的经纱轴6。再有,在上述前后方向中的另一侧(前侧)以被两个侧框架2、2支撑的形式具备用于将织造出的织布w进行卷取的卷取织轴8。
31.关于上述的四根梁部件,配置于上述前后方向的卷取织轴侧8的梁部件3a、3b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不同地配置,上侧的梁部件3a是所谓的前上撑条,下侧的梁部件3b是所谓的前下撑条。并且,配置于上述前后方向上的经纱轴6侧的梁部件3c、3d也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不同地配置,上侧的梁部件3c是所谓的后上撑条,下侧的梁部件3d是所谓的后下撑条。
32.并且,喷水织机l具备摆动驱动筘11的打纬装置10。在该打纬装置10中,筘11经由筘夹12以及筘座脚13由摇轴14支撑(图3)。而且,该摇轴14在其两端部经由联轴部件与在各侧框架2中向其内侧突出地设置的支撑轴(省略图示)连结。由此,摇轴14在侧框架2、2之间以架设于两个支撑轴的形式在织幅方向延伸地设置。
33.并且,在打纬装置10中,摇轴14如上所述地由两个支撑轴支撑,除此之外,在该支撑轴之间也由被前上撑条3a支撑的中间支撑部30支撑。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中间支撑部30安装于在前上撑条3a固定的支撑板4。并且,中间支撑部30在支撑轴(侧框架2、2)之间隔开间隔地设于两个部位。
34.详细而言,在前上撑条3a固定有板状的支撑板4。该支撑板4是在板厚方向观察时呈矩形的板材,形成为如下部件:其板厚方向的两端面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比框架1的前上撑条3a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稍小,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尺寸比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前上撑条3a的尺寸大。而且,支撑板4以使上述长边方向与前上撑条3a的长度方向(=织幅方向)一致的方式且以使上述两端面的一个端面与前上撑条3a的下表面抵接的形式固定于前上撑条3a。因此,该支撑板4中的上述一个端面成为在织机上朝向上方的面(上表面)。
35.其中,该支撑板4的固定以在上述前后方向上使其上述短边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侧缘与前上撑条3a的前侧的端一致的状态进行。因此,支撑板4在像这样固定于前上撑条3a的状态下,向前上撑条3a的后侧突出。顺便说一下,支撑板4相对于前上撑条3a的固定例如以使用螺纹部件(螺栓等)的安装或者基于焊接的固定等形式进行。
36.并且,中间支撑部30具有用于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摇轴14的轴承34a,将内装该轴承34a的壳体部34作为主体来构成。再有,中间支撑部30具有用于将壳体部34以相对于支撑板4竖立设置的形式安装的基部32(仅示出一部分)。而且,中间支撑部30例如利用螺纹部件等在该基部32安装于支撑板4。
37.并且,在该中间支撑部30中,壳体部34如上所述地内装有轴承34a,为了使该轴承34a对摇轴14的旋转支撑变得顺畅,在其内部填充有润滑剂(润滑脂)。在此基础上,壳体部34与现有的结构相同地构成为能够向其内部供给润滑剂。具体而言,在壳体部34形成有从其外周面朝向内部贯通的贯通孔(省略图示),以嵌入该贯通孔的形式安装有润滑脂嘴等供给口部件36。
38.由此,壳体部34成为设有润滑剂的供给部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在该供给口部件36经由软管等连接润滑脂枪等润滑剂供给装置,将润滑剂供给到壳体部34的内部。
39.再有,壳体部34与现有的结构相同地构成为,通过如上所述地向其内部供给新的润滑剂,从而将至此填充的润滑剂作为排出润滑剂而从其两端排出,对此省略详细内容。
40.并且,喷水织机l具备接受从引纬喷嘴nz喷射出的喷射水的接水盆5(图2)。该接水盆5形成为具有大致矩形的底部的浴缸状的部件。而且,该接水盆5设置为在摇轴14的下方位于前下撑条3b与后下撑条3d之间。再有,该接水盆5设置为,在俯视时存在于在织幅方向上遍及侧框架2、2之间的范围且在上述前后方向上遍及前下撑条3b与后下撑条3d之间的范围。
41.在上述的喷水织机中,在本发明中,打纬装置具备回收从壳体部排出的排出润滑剂的润滑剂回收机构。并且,该润滑剂回收机构构成为包括:贮存部,其与接水盆分开地设置且构成为能够贮存润滑剂;以及导出管,其将从壳体部排出的排出润滑剂引导至贮存部。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润滑剂回收机构构成为具有设于壳体部的下方且接受排出润滑剂的承受部,并且该承受部与导出管连通,贮存部设于接受部的下方。这样的润滑剂回收机构的详细内容如下。
42.如上所述,润滑剂回收机构40构成为包括接受部42、贮存部44、以及导出管46。其中,首先,关于接受部42,在本实施例中,接受部42作为上述的支撑板4的一部分而形成。
43.更详细而言,在如上所述地安装中间支撑部30的支撑板4中,在位于壳体部34的下方的部分,以比其周围的部分凹入的形式形成有凹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包括该凹部的支撑板4的部分作为接受部42发挥功能。该接受部42形成为,在各中间支撑部30的下方,在俯视时呈矩形并且包含壳体部34的存在范围那样的大小。
44.在此基础上,在该接受部42以在该上述凹部的底面开口且贯通支撑板4的方式形成有贯通孔(排出孔)42a。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排出孔42a在上述凹部内形成于支撑板4的上述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且在支撑板4的上述短边方向上的靠前侧的位置。此外,在该接受部42中,上述凹部的底面优选朝向该排出孔42a倾斜地形成。
45.并且,贮存部44是托盘形状的部件,与接水盆5分开地设置。该贮存部44形成为,底
板呈矩形并且具有该底板的在长边方向上的尺寸比接受部42(上述凹部)的在支撑板4的上述长边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大小。在此基础上,以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各接受部42的下方的形式设有两个。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各贮存部44设置为位于对应的接受部42的正下方。
46.而且,在该配置中,各贮存部44在使上述底板的长边方向与支撑板4的上述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下,以安装在位于支撑板4的下方的前下撑条3b上的形式设置。此外,各贮存部44相对于前下撑条3b的安装通过螺纹部件等进行,各贮存部44相对于前下撑条3b能够装卸。顺便说一下,在图示的例子中,成为接水盆5的一部分介于贮存部44与前下撑条3b之间的形式。
47.在此基础上,在各接受部42与相对应的贮存部44之间设有将由接受部42接受的排出润滑剂引导至贮存部44内的导出管46。该各导出管46是能够引导润滑剂(对流动进行引导)的导管(管体),在其一端侧的端部以与接受部42中的排出孔42a连通的形式安装于接受部42(支撑板4)。
48.在此基础上,各导出管46呈直线状地朝向贮存部44延伸,并且具有另一端部到达至贮存部44的长度尺寸。其中,在图示的例子中,各导出管46形成为其另一端部大致呈直角地弯曲,且设为在该弯曲部载置于贮存部44的底面的状态。因此,各导出管46成为在其另一端部由贮存部44的上述底面支持(支撑的)状态。
49.根据如上构成的喷水织机l,由于针对摇轴14由中间支撑部30支撑的打纬装置10而设有润滑剂回收机构40,所以伴随对中间支撑部30(壳体部34)供给新的润滑剂而排出的排出润滑剂不会落入下方,而会由接受部42接受。而且,该接受部42所接受的排出润滑剂从接受部42中的排出孔42a向导出管46的内部落下,由该导出管46引导至贮存部44内。由此,排出润滑剂流入贮存部44的内部,积存(贮存)在贮存部44内。
50.因此,在这样的在打纬装置10设有润滑剂回收机构40的喷水织机l中,由于由该润滑剂回收机构40防止排出润滑剂落入接水盆,所以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成为在喷水织机l中排出的水含有很多油分(润滑剂)的状态。
51.而且,润滑剂回收机构40构成为由接受部42接受排出润滑剂,在每个中间支撑部30(壳体部34)中能够由一根导出管46将排出润滑剂引导至贮存部44,整体上结构能够变得更简化。因此,在像这样构成润滑剂回收机构40的喷水织机l中,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52.此外,对于贮存部44所积存的排出润滑剂而言,由于贮存部44如上所述地相对于框架1(前下撑条3b)能够装卸地安装,所以在某程度的排出润滑剂积存于贮存部44的时刻(例如,在织机更换等的时刻),从框架1拆下贮存部44并回收。
53.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也能够在以下的变形后的实施方式中实施。
54.(1)关于接受部,在上述实施例中,设为形成于支撑板4的包括凹部的部分作为接受部42发挥功能。但是,在本发明中,接受部能够接受排出润滑剂即可,不限定于像这样构成。例如,也可以在中间支撑部一体地(或者,以安装于中间支撑部的形式)设置接受从壳体部排出的排出润滑剂的部分,该部分作为接受部发挥功能。
55.图4、图5所示的例子是作为接受部发挥功能的部分一体地设于中间支撑部的例子。更详细而言,在中间支撑部50中,内装能够旋转地支撑摇轴14的轴承58的壳体部52具有摇轴14插通的贯通孔52a。而且,在该贯通孔52a内且在贯通孔52a的中心线的方向(=织幅
方向)的两端侧设有以扩大内径的形式形成的大径部60。此外,壳体部52虽然形成为大致呈圆筒形状,但在其圆周上的一部分具有在半径方向上鼓出的鼓出部52b(图5)。
56.而且,在各大径部60且在其上述织幅方向上的内侧的端的位置以嵌装的形式设有橡胶圈54。此外,该橡胶圈54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合成橡胶等)形成,其内径比摇轴14的外径稍小。因此,各橡胶圈54在摇轴14插通于贯通孔52a中的状态下成为遍及整周与摇轴14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
57.而且,在贯通孔52a内且在由该两个橡胶圈54、54划定的两个橡胶圈54、54之间的空间(收纳空间)62嵌装(收纳)轴承58。即,该收纳空间62成为壳体部52的收纳轴承58的部分。顺便说一下,该轴承58是以圆筒的内周面能够旋转地支撑旋转轴的所谓的滑动轴承。并且,在壳体部52以从其外周面连通至收纳空间62的形式设有用于向该收纳空间62内供给润滑剂的供给孔64。而且,在该供给孔64安装有润滑脂嘴等(省略图示)。
58.并且,在该贯通孔52a内的各大径部60且在其上述织幅方向上的外侧的端的位置设有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合成橡胶等)形成的油封56。而且,各油封56在摇轴14插通于贯通孔52a内的状态下成为遍及整周地与摇轴14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由此,贯通孔52a成为在上述织幅方向上的两端的设有油封56的部分由该油封56闭塞的状态。
59.并且,壳体部52具有在上述的鼓出部52b以在贯通孔52a的中心线的方向(=上述织幅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的排出流路68(图4)。此外,该排出流路68形成为沿着圆周方向的形式大致呈扇形的截面形状(图5)。而且,该排出流路68的两端嵌入挡栓部件而被封堵。
60.在此基础上,在壳体部52形成有连通孔66,该连通孔66在由其两侧的橡胶圈54和油封56划定的空间(排出空间)57开口,并且以使该排出空间57与排出流路68连通的方式贯穿设置。并且,在壳体部52形成有排出孔72,该排出孔72在鼓出部52b的上述织幅方向上的中央部开口,并且沿壳体部52的半径方向延伸且以使排出流路68与外部连通的方式贯穿设置。再有,在壳体部52安装有排出管74,该排出管74在一端以嵌合插入到排出孔72的方式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并且在另一端与导出管46连结。
61.而且,在中间支撑部50中,壳体部52经由板状的基部70在该鼓出部52b(以使鼓出部52b朝向下方的形式)安装于支撑板4。此外,如上所述,在壳体部52,以沿上述半径方向延伸的形式安装有排出管74,另外,该排出管74与用于将排出润滑剂引导至贮存部的导出管46连结。于是,为了允许该排出管74以及导出管46的配置,在基部70形成有贯通孔70a,且在支撑板4形成有贯通孔4a。由此,在中间支撑部50(壳体部52)安装于支撑板4的状态下,以经由排出管74与排出流路68连通的方式设置的导出管46成为通过支撑板4且朝向下方的贮存部的形式。
62.在如上构成的中间支撑部50中,若经由供给孔64将润滑剂供给至收纳空间62内,则收纳空间62内的内压变高,各橡胶圈54以向上述织幅方向上的外侧被挤压的形式弹性变形,从而旧的润滑剂(排出润滑剂)向橡胶圈54的外侧(排出空间57)流出。而且,该排出润滑剂通过以在排出空间57开口的方式形成的各连通孔66以及与该两个连通孔66、66相连的排出流路68,并经由排出管74流入到导出管46,从而会向贮存部排出。
63.此外,在该结构中,通过连通孔66而落下的排出润滑剂由形成排出流路68的孔的底面接受。因此,该孔的底面作为接受部发挥功能。而且,由于该包括底面的孔作为排出流
路68而贯穿设于壳体部52,所以在该例子中,接受部与中间支撑部50的壳体部52设为一体。
64.并且,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如上所述地是中间支撑部中的壳体部自身的一部分成为接受部的例子,但也能够构成为在中间支撑部(壳体部)安装其它部件,该其它部件的一部分成为接受部。例如,如上述例子所示地将壳体部设为设有鼓出部,之后在该鼓出部形成在外周面开口且两端被闭塞的槽。并且,将壳体部设为形成有使该槽与在上述例子中说明的排出空间连通的连通孔。在此基础上,在壳体部的鼓出部的外周面安装将上述槽的开口闭塞的板材。由此,由上述槽和上述板材形成的空间成为在上述例子中说明的排出流路。而且,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安装于该壳体部的板材的上述槽侧的面成为接受部。
65.并且,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润滑剂回收机构具有接受部。但是,本发明中的润滑剂回收机构不限定于具有接受部。例如,在润滑剂回收机构中,如上述图4、图5的例子所示地将壳体部设为在其两侧形成有排出空间,之后形成有使该排出空间与外部连结的连通孔。在此基础上,针对各连通孔经由润滑脂嘴等接头连结导出管。而且,在像这样构成的润滑剂回收机构中,由于从排出空间向各连通孔流落的排出润滑剂直接流入导出管,所以该润滑剂回收机构省略了接受部。
66.(2)关于贮存部,在上述实施例中,贮存部44设置为位于对应的壳体部34(中间支撑部50)的正下方。但是,在本发明中,贮存部不限定于设于这样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在壳体部的下方设于侧框架的附近。
67.并且,设置贮存部的位置不限定于上述的壳体部的下方。例如,如图4、图5的例子所示,壳体部构成为,壳体部的摇轴插通的贯通孔的两侧由油封封堵,并且从收纳轴承的空间(被供给润滑剂的空间)与该油封之间的排出空间排出排出润滑剂,在该情况下,若在该排出空间以及包括导出管的内部的排出润滑剂的流路全部由排出润滑剂充满的状态下供给润滑剂,则排出润滑剂会以被挤压的形式向贮存部排出,因此还能够使设置贮存部的位置为与壳体部高度相同的位置或者壳体部的上方。
68.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贮存部44以与各壳体部34(中间支撑部30)对应的形式设有两个。但是,在本发明中,贮存部不限定于像这样按照每个壳体部设置,也可以设置所有壳体部共用的(一个)贮存部。
69.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贮存部44使用托盘形状的部件,但本发明中的贮存部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带盖的箱状的容器。此外,该情况下,在该盖的部分形成贯通孔,通过使导出管插通于该贯通孔,能够将排出润滑剂引导至贮存部内。
70.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例子,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