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分流碎屑的采油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8:41: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分流碎屑的采油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2.油气资源作为我国能源的命脉,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包括:地质勘探、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和采油,其中采油是将油藏中的石油通过一定的手段输送至地面;现有技术中的采油装置有抽油泵和潜水泵,使用抽油泵或潜水泵进行采油时,将采出的油经输送油管输送至储存区域;
3.采出的油中常伴随着较多的碎屑杂质,在进行储存前,需要过滤处理,过滤处理又称为筛滤截留法,是利用滤网等过滤装置对油中的碎屑固体杂质过滤拦截。
4.现有技术中采用筛网装置过滤处理,碎屑杂质易静止堆积堵塞在筛网上,降低分离效率,另外筛网装置的过滤处理还缺少将碎屑杂质分流排出的结构,需要人员另外单独清理移出;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分流碎屑的采油分流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流碎屑的采油分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分流碎屑的采油分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倾斜设置的油屑分流箱,油屑分流箱的右侧与底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l形支板,l形支板的顶部活动放置有杂质收集箱,油屑分流箱的底部连通并固定有l形排油管;
7.所述油屑分流箱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底部为封堵结构的转筒,转筒的两侧内壁上均嵌装固定有多个过滤网,设置的过滤网用于将采油工作中输送出的油内固体杂质碎屑过滤遮挡在转筒内;
8.所述油屑分流箱的顶部内壁上嵌装固定有顶端为封堵结构的固定筒,固定筒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倾斜设置并位于收集箱上方的l形排渣管,所述固定筒的左侧连通并固定有进油接管,进油接管的左端延伸至油屑分流箱外;
9.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安装有套设在转筒上的旋转支撑组件,旋转支撑组件用于对转筒转动支撑;
10.所述转筒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芯轴,芯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螺旋输送叶,设置的螺旋输送叶用于在旋转时将过滤在转筒内的杂质碎屑自动输送排出;
11.所述油屑分流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芯轴的底端延伸至u形板内并固定连接有双向联动旋转组件,双向联动旋转组件安装在转筒的底部,双向联动旋转组件用于同步驱动转筒和螺旋输送叶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此能够利用转筒驱动过滤网旋转离心甩油,u形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双向联动旋转组件底部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
12.优选地,所述旋转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圆盒和支撑轴承,所述支撑圆盒固定套设在
固定筒的外侧,支撑轴承固定套装在支撑圆盒的内部侧壁上,支撑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转筒的外侧可固定套装。
13.优选地,所述双向联动旋转组件包括第一齿轮、转动安装在u形板底部内壁上的传动齿轮和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固定连接在转筒的底部,第一齿轮位于内齿圈内并与芯轴的底端固定连接,传动齿轮啮合在第一齿轮的外侧和内齿圈的内侧之间,第一齿轮的底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设置的第一齿轮、传动齿轮和内齿圈配合,能够同步分别驱动螺旋输送叶和转筒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行单驱双向转动。
14.优选地,所述油屑分流箱由顶部为开口设置的箱体和螺纹固定在箱体顶部的盖板组成,盖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筒外侧固定连接的嵌装孔。
15.优选地,所述芯轴的顶端嵌套有滚珠,且滚珠与固定筒的顶部内壁滚动接触。
16.优选地,所述l形排油管的一端连通并固定有阀门。
17.优选地,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与油屑分流箱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可分流碎屑的采油分流装置,通过设置的进油接管、固定筒、转筒、过滤网、油屑分流箱与l形排油管配合,能够在将采的油通入转筒内后,利用过滤网将油与油中的碎屑杂质过滤分离;
20.2、本可分流碎屑的采油分流装置,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双向联动旋转组件、转筒与过滤网配合,能够驱动转筒和过滤网转动,利用转动时形成的离心旋转力将油快速甩出,提高油与碎屑杂质的分离效率;
21.3、本可分流碎屑的采油分流装置,通过设置的双向联动旋转组件、芯轴、螺旋输送叶、固定筒、l形排渣管与杂质收集箱配合,能够在驱动转筒转动的同时也同步带动螺旋输送叶向与其相反的方向转动,以此能够在分离时将过滤收集的杂质碎屑自动向上经l形排渣管分流排出。
22.本实用新型通过单驱动同步控制转筒和螺旋输送叶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配合能够跟随转筒转动的过滤网,能够对油和碎屑杂质形成离心分离,通过离心旋转的方式,提高油屑分离效率,且能够在分离时自动将杂质碎屑分流排出,无需人员单独清理移出,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1中的固定筒、旋转支撑组件和双向联动旋转组件连接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底板;2、油屑分流箱;3、转筒;4、过滤网;5、固定筒;6、支撑圆盒;7、l形排渣管;8、芯轴;9、螺旋输送叶;10、u形板;11、驱动电机;12、第一齿轮;13、传动齿轮;14、内齿圈;15、l形排油管;16、阀门;17、进油接管;18、杂质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分流碎屑的采油分流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倾斜设置的油屑分流箱2,其中底板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与油屑分流箱2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起到对油屑分流箱2支撑的效果,油屑分流箱2的右侧与底板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l形支板,l形支板的顶部活动放置有杂质收集箱18,油屑分流箱2的底部连通并固定有l形排油管15,l形排油管15的一端连通并固定有阀门16,阀门16用于在开启后将油排出;
32.油屑分流箱2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底部为封堵结构的转筒3,其中油屑分流箱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孔,且第一转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一密封轴承,第一密封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转筒3的外侧固定连接,转筒3通过第一密封轴承转动安装在油屑分流箱2的底部内壁上,起到对转筒3密封转动支撑的效果,转筒3的两侧内壁上均嵌装固定有多个过滤网4,设置的过滤网4用于将采油工作中输送出的油内固体杂质碎屑过滤遮挡在转筒3内;
33.油屑分流箱2的顶部内壁上嵌装固定有顶端为封堵结构的固定筒5,其中油屑分流箱2由顶部为开口设置的箱体和螺纹固定在箱体顶部的盖板组成,盖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筒5外侧固定连接的嵌装孔,固定筒5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倾斜设置并位于收集箱18上方的l形排渣管7,固定筒5的左侧连通并固定有进油接管17,进油接管17的左端延伸至油屑分流箱2外;
34.固定筒5的外侧安装有套设在转筒3上的旋转支撑组件,其中旋转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圆盒6和支撑轴承,支撑圆盒6固定套设在固定筒5的外侧,支撑轴承固定套装在支撑圆盒6的内部侧壁上,支撑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转筒3的外侧可固定套装,设置的支撑圆盒6和支撑轴承,能够在提供转筒3转动条件的同时对其转动支撑;
35.转筒3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芯轴8,其中转筒3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孔,且第二转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二密封轴承,第二密封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芯轴8的外侧固定连接,芯轴8通过第二密封轴承转动安装在转筒3的底部内壁上,起到对芯轴8密封转动支撑的效果,芯轴8的外侧固定套设有螺旋输送叶9,芯轴8的顶端嵌套有滚珠,且滚珠与固定筒5的
顶部内壁滚动接触,起到防止芯轴8与固定筒5的顶部内壁直接发生硬性摩擦的效果,设置的螺旋输送叶9用于在旋转时将过滤在转筒3内的杂质碎屑自动输送排出;
36.油屑分流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10,芯轴8的底端延伸至u形板10内并固定连接有双向联动旋转组件,双向联动旋转组件安装在转筒3的底部,双向联动旋转组件用于同步驱动转筒3和螺旋输送叶9向相反的方向旋转,u形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双向联动旋转组件底部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11,其中双向联动旋转组件包括第一齿轮12、传动齿轮13和内齿圈14,其中传动齿轮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连接轴,连接轴的外侧底部固定套装有一个与u形板10底部内壁固定安装的固定轴承,使得传动齿轮13通过连接轴和固定轴承相配合进行转动安装在u形板10底部内壁上,内齿圈14固定连接在转筒3的底部,第一齿轮12位于内齿圈14内并与芯轴8的底端固定连接,传动齿轮13啮合在第一齿轮12的外侧和内齿圈14的内侧之间,第一齿轮12的底部与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设置的第一齿轮12、传动齿轮13和内齿圈14配合,能够利用传统的方式,能够在第一齿轮12顺时针转动时驱动与其啮合的传动齿轮13逆时针转动,再利用传动齿轮13驱动内齿圈14逆时针转动,以此达到能够同步分别驱动螺旋输送叶9和转筒3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起到单驱同步双向转动的效果,且通过驱动转筒3转动能够带动过滤网4旋转进行离心甩油,利用旋转离心甩油,加快分离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单驱动同步控制转筒3和螺旋输送叶9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配合能够跟随转筒3转动的过滤网4,能够对油和碎屑杂质形成离心分离,通过离心旋转的方式,提高油屑分离效率,且能够在分离时自动将杂质碎屑分流排出,无需人员单独清理移出,方便使用。
37.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将进油接管17与外部抽油泵出油口连接,将阀门16与外部输油管道连接,并将阀门16开启,采的油经进油接管17进入固定筒5内,再向下流入转筒3内,油穿过过滤网4后进入油屑分流箱2内,再经l形排油管15和阀门16排出,过滤网4对油中的杂质碎屑过滤遮挡,并将其过滤收集在转筒3内;
38.启动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带动第一齿轮12顺指针转动,第一齿轮12带动传动齿轮13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13带动内齿圈14逆时针转动,内齿圈14带动转筒3逆时针转动,转筒3带动过滤网4转动,此时转动中的转筒3和过滤网4能够通过转动时形成的离心旋转力将油快速甩出,提高油与碎屑杂质的分离效率,使得方便通过离心旋转的方式快速进行油屑分离;
39.其中第一齿轮12顺指针转动时还带动芯轴8顺时针转动,芯轴8带动螺旋输送叶9顺指针转动,螺旋输送叶9转动时将过滤收集在转筒3内的杂质碎屑向上输送,被向上输送的杂质碎屑经l形排渣管7向外排出至杂质收集箱18内,实现自动将杂质碎屑与油分流排出的效果,无需人员单独清理移出。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