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

2022-11-23 01:50: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柱,竖向布置;第二柱,竖向布置,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一柱横向排列;第一耗能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柱以及所述第二柱;其中,所述第一耗能板设置有第一缺口,以使得所述第一柱与所述第二柱产生相对位移时使所述第一耗能板由所述第一缺口所处的部位进行形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设于所述第一耗能板的边缘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与所述第二柱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沿垂直与所述第一耗能板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柱以及所述第二柱之间的间隙具有重合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耗能板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缺口呈半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与所述第二柱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还包括:第三柱,竖向布置,所述第一柱与所述第三柱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柱与所述第一柱间隔布置;第四柱,竖向布置,所述第三柱与所述第四柱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四柱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四柱分别与所述第二柱以及所述第四柱间隔布置;第二耗能板,连接所述第一柱以及所述第三柱,所述第二耗能板包括第二缺口,以使得所述第一柱与所述第三柱产生相对位移时使所述第二耗能板由所述第二缺口部位进行形变;第三耗能板,连接所述第四柱以及所述第三柱,所述第三耗能板包括第三缺口,以使得所述第四柱与所述第三柱产生相对位移时使所述第三耗能板由所述第三缺口部位进行形变;第四耗能板,连接所述第二柱以及所述第四柱,所述第四耗能板包括第四缺口,以使得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四柱产生相对位移时使所述第四耗能板由所述第四缺口部位进行形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耗能板、所述第二耗能板、所述第三耗能板以及所述第四耗能板均布置于同一水平面位置;所述第一耗能板与所述第一柱以及所述第二柱采用单边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耗能板与所述第一柱以及所述第三柱采用单边螺栓连接,所述第三耗能板与所述第三柱以及所述第四柱采用单边螺栓连接,所述第四耗能板与所述第二柱以及所述第四柱采用单边螺栓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模块,包括四个柱以及八个梁,所述第一模块的四个柱与八个梁装配形成呈长方体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模块包括所述第一柱;
第二模块,包括四个柱以及八个梁,所述第二模块的四个柱与八个梁装配形成呈长方体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模块包括所述第二柱,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第三模块,包括四个柱以及八个梁,所述第三模块的四个柱与所述八个梁装配成呈长方体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三模块包括所述第三柱,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第四模块,包括四个柱以及八个梁,所述第四模块的四个柱与八个梁装配形成呈长方体的框架结构,所述第四模块包括所述第四柱,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四模块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模块与所述第四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还包括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与所述第一模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一模组与所述第二模组之间间隔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与所述第二模组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升降汽车。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还包括第一梁,所述第一梁一端与所述第一模组铰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梁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模组沿绕平行与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组铰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梁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模组沿绕平行与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转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包括:第一柱、第二柱以及第一耗能板其中,第一耗能板设置有第一缺口,以使得第一柱与第二柱产生相对位移时使第一耗能板由第一缺口所处的部位进行形变。本申请中的方案能够降低第一柱与第二柱的相对变形,最终提升立体车库整体的安全性能。并且,由于第一耗能板通过单边螺栓连接还能连接固定第一柱以及第二柱,从而降低了采用其他部件固定第一柱以及第二柱的装配难度。此外,模块组装为车库时,模块与模块间的水平连接采用梁通过销轴连接,在模块间形成空间以安装升降电梯,该连接方便现场施工组装,受力明确,便于设计分析,也便于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的快速组装与拆卸。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的快速组装与拆卸。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的快速组装与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欧进萍 杨超 王晓光 王琼 赵宝军 张宗军 张柏岩 张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技术研发日:2022.04.21
技术公布日:2022/11/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