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1:11: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2.包装盒一般用于包装或运输物品,当使用者打开包装盒并取出物品后,或者当物品运输完成后,包装盒便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包装盒,在具有包装和运输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物品展示的功能。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第一盒体,具有相交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侧壁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相对第二方向倾斜;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形成第一容纳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第二容纳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间隔设置;第二盒体,通过第一开口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容纳部;第二盒体靠近第二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还包括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关闭状态下,至少部分第二盒体收缩于第一容纳部内;打开状态下,至少部分的第二盒体伸出于第一容纳部外,至少部分的第二侧壁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以使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暴露,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第三方向垂直。
5.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二容纳部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翻折部和固定部,至少部分的第二侧壁位于第一翻折部,至少部分的第二侧壁位于固定部;打开状态下,第一翻折部相对固定部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以使位于固定部的部分第二侧壁与位于第一翻折部的部分第二侧壁贴合。
6.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盒体还包括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固定设置于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之间;打开状态下,第一隔板朝向第二容纳部的一侧暴露。
7.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盒体还包括展板以及与第二侧壁平行的连接板,连接板与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端连接,展板与连接板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弯折连接;打开状态下,展板相对连接板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展板旋转至连接板背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关闭状态下,连接板与第一隔板共面。
8.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盒体还包括分别与展板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弯折连接的至少两个支撑板;关闭状态下,支撑板沿第一方向延伸,或者,支撑板与展板贴合;打开状态下,支撑板相对展板弯折,并与连接板连接,以支撑展板。
9.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二盒体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子盒,子盒靠近第二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
10.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相邻的两个子盒通过第一限位结构连接,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钩部和第一钩槽,第一钩部沿第二方向凸出,第一钩槽沿第二方向凹陷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钩部与第一钩槽滑动连接,且第一钩槽沿第一方向的端部与第一钩部
互相限位。
11.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盒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隔板,位于相邻的两个子盒之间,第三隔板对应第一钩槽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孔,沿第一方向,让位孔的长度大于第一钩槽的长度。
12.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盒体还包括与第二侧壁平行的第三侧壁;最远离第二侧壁的子盒与第三侧壁之间通过第二限位结构连接,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钩部和第二钩槽,第二钩部沿第二方向凸出,第二钩槽沿第二方向凹陷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钩部与第二钩槽滑动连接,且第二沟槽沿第一方向的端部与第二钩部互相限位。
13.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子盒包括设有提拉孔的内盒侧壁,内盒侧壁与第一方向垂直;关闭状态下,内盒侧壁与第一侧壁共面。
14.本技术提供的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第二盒体插设于第一容纳部中,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均可用于容纳物品;在打开状态下,至少部分的第二盒体在第一开口处伸出于第一容纳部外,从而展示容纳于第二盒体中的物品,同时,至少部分的第二侧壁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以使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暴露,从而展示位第一盒体中的物品,并且进一步展示位于第二盒体中的物品,从而使该包装盒既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存放和运输,又可以在货物存放和运输之后实现对货物的展示,实现对包装盒的重复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附图说明
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打开状态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打开状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另一个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又一个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又一个爆炸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序号:
26.1、第一盒体;10、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一开口;13、第一容纳部;14、第二容纳部;141、第一翻折部;142、固定部;15、第一隔板;16、展板;17、连接板;18、支撑板;19、第三侧壁;
27.2、第二盒体;20、第二开口;21、子盒;211、提拉孔;212、内盒侧壁;22、第一限位结构;221、第一钩部;222、第一钩槽;23、第三隔板;231、让位孔;24、第二限位结构;241、第二钩部;242、第二钩槽;
28.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2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3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3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4.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者“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者“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35.第一实施例
36.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第一盒体1,具有相交的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11,第一侧壁10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侧壁11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相对第二方向倾斜;第一侧壁10设有第一开口12,第一开口12形成第一容纳部13,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11形成第二容纳部14,第一容纳部13和第二容纳部14间隔设置;第二盒体2,通过第一开口12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容纳部13;第二盒体2靠近第二侧壁11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20;还包括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关闭状态下,至少部分第二盒体2收缩于第一容纳部13内;打开状态下,至少部分的第二盒体2伸出于第一容纳部13外,至少部分的第二侧壁11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以使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暴露,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第三方向垂直。
38.关闭状态是指包装盒密闭并对内部的物品起到存放和运输作用时的状态,打开状态是指在物品完成包装或者运输等阶段,进入售卖、宣传或者展览等阶段时,对包装盒内部放置的货物进行展示的状态。
39.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对倾斜,也就是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仅仅为相交的两个方向,也可以为互相垂直的方向,并且,根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位置关系,第一盒体1可以为多种形状,例如,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相交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第一盒体1可以为棱柱体、圆台等等,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时,第一盒体1可以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等,为了便于方案理解,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第一盒体1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为例进行说明。
4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第三方向垂直,即可以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位置关系视为直角坐标轴中的三个轴所代表的方向,即x轴、y轴和z轴所代表的方向,当然,三者之间可以任意组合,例如,第一方向为x轴所代表的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所代表的方向,第三方向为z轴所代表的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为y轴所代表的方向,第二方向为z轴所代表的方向,第三方向为x轴所代表的方向等等组合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1.第一盒体1由多个侧壁围合形成,其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第二盒体2的第一容纳部13和用于容纳物品的第二容纳部14,在多个侧壁中包括相交的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11,第一侧壁10上设有第一开口12,第一开口12的位置与第一容纳部13的位置对应;第二盒体2主要用于容纳物品,第二盒体2与第一盒体1的第一开口12配合,并通过第一开口12在第一容纳部13中伸出或者缩进。
42.在关闭状态下,至少部分第二盒体2收缩于第一容纳部13中,此时第二盒体2和第二容纳部14中均可以容纳物品并进行运输;在打开状态下,至少部分第二盒体2通过第一开口12伸出第一容纳部13外,从而可以展示位于第二盒体2中的物品,并且,由于至少部分的第二侧壁11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从而使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均暴露,此时位于固定部142的部分第二侧壁11与位于第一翻折部141的部分第二侧壁11平行,存放在第一翻折部141的物品可以放置于位于第一翻折部141的第二侧壁11上进行展示。通过上述包装盒,既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存放和运输,又可以在货物存放和运输之后实现对货物的展示,从而实现对包装盒的重复利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43.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各弯折连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通过铰链实现弯折连接,还可以通过活页、销轴、螺杆等方式连接。
44.请继续参照图3,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二容纳部14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翻折部141和固定部142,至少部分的第二侧壁11位于第一翻折部141,至少部分的第二侧壁11位于固定部142;打开状态下,第一翻折部141相对固定部142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以使位于固定部142的部分第二侧壁11与位于第一翻折部141的部分第二侧壁11贴合。
45.以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为界,将第二容纳部14分为第一翻折部141和固定部14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翻折部141可以位于第二容纳部14靠近第一侧壁10的一侧,当然,第一翻折部141也可以位于第二容纳部14远离第一侧壁10的一侧。
46.在关闭状态下,位于第一翻折部141的部分的第二侧壁11与位于固定部142的部分的第二侧壁11共面,第二盒体2收缩在第一容纳部13的内部,从而通过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实现对物品的存放和运输;在物品存放之后或者在物品运输完成之后,当需要对物品进行展示的时候,即在打开状态下,通过将第一翻折部141以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为基准,相对于固定部142旋转,以使位于第一固定部142的部分第二侧壁11与位于第一翻折部141的部分第二侧壁11贴合,从而使第一盒体1中的第一容纳部13和第二容纳部14暴露,实现对第一容纳部13和第二容纳部14的物品的展示,与此同时,位于第一容纳部13中的第二盒体2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2伸出第一容纳部13的内部,从而实现对第二盒体2中放置的物品的展示,从而使包装盒既能够在物品需要包装和运输时对物品进行存放,又能够在物品需要展示时使物品暴露于外部,从而实现包装盒内的物品的存放和展示的一体化设计。
47.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48.如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盒体1还包括第一隔板15,第一隔板15固定设置于第一容纳部13和第二容纳部14之间;打开状态下,第一隔板15朝向第二容纳部14的一侧暴露。
49.第一隔板15可以与固定部142的位置对应,即第一隔板15放置于固定部142和第一容纳部13之间,在关闭状态下,第一隔板15可以将第一容纳部13和第二容纳部14部分隔开,放置第二容纳部14中放置的物品与第二盒体2中放置的物品完全混合;在打开状态下,通过第一翻折部141的翻折,使第一翻折部141和固定部142的内部均暴露于外,此时,第一隔板15可以用于放置物品,以对其进行展示,从而增大了展示物品的空间,避免包装盒中放置的部分物品由于展示空间小而未得到展示。
50.请继续参照图4,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盒体1还包括展板16以及与第二侧壁11平行的连接板17,连接板17与第一侧壁10远离第二侧壁11的一端连接,展板16与连接板17远离第一侧壁10的一端弯折连接;打开状态下,展板16相对连接板17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展板16旋转至连接板17背离第二侧壁11的一侧;关闭状态下,连接板17与第一隔板15共面。
51.在打开状态下,展板16相对连接板17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从而可以将与包装盒内存放的物品相关的广告或者信息粘贴至展板16上,实现对物品相关广告或者信息的展示;关闭状态下,连接板17于第一隔板15共面,此时展板16与连接板17远离第一侧壁10的一端弯折连接,且展板16可以沿靠近第二侧壁11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避免在关闭状态下对位于第一容纳部13中的第二盒体2造成影响,当然,当展板16沿远离第二侧壁11的方
向延伸也可以在包装盒处于打开状态时实现对广告或者物品信息的展示。
52.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53.如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盒体1还包括分别与展板16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弯折连接的至少两个支撑板18;关闭状态下,支撑板18沿第一方向延伸,或者,支撑板18与展板16贴合;打开状态下,支撑板18相对展板16弯折,并与连接板17连接,以支撑展板16。
54.关闭状态下,为了减小支撑板18对其他物品存放空间的影响,将支撑板18设置为沿第一方向延伸,此时支撑板18与展板16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90
°
的直角,或者,将支撑板18设置为与展板16贴合的形态,即支撑板18与展板16之间的夹角为0
°
;在打开状态下,通过支撑板18相对展板16弯折,并与连接臂连接,从而使支撑板18可以对展板16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展板16发生晃动或者变形。
55.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第二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56.如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二盒体2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子盒21,子盒21靠近第二侧壁11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20。
57.为了增大第一盒体1对物品的存放空间,第二盒体2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子盒21,且每个子盒21靠近第二侧壁11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20,从而使包装盒在关闭状态时,可以通过多个子盒21对物品进行同时存放,当包装盒处于打开状态时,多个子盒21沿第一方向伸出第一容纳部13外,从而使每个子盒21中存放的物品都可以得到展示。
58.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第二盒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59.如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相邻的两个子盒21通过第一限位结构22连接,第一限位结构22包括第一钩部221和第一钩槽222,第一钩部221沿第二方向凸出,第一钩槽222沿第二方向凹陷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钩部221与第一钩槽222滑动连接,且第一钩槽222沿第一方向的端部与第一钩部221互相限位。
60.在子盒21沿第一方向伸出第一容纳部13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钩部221所在的子盒21沿第一方向伸出第一容纳部13,此时第一钩部221在第一钩槽222中沿第一方向滑动,当第一钩部221滑动至第一钩槽222靠近第一侧壁10的端部时,第一钩部221会带动第一钩槽222所在的子盒21沿第一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一钩槽222所在的子盒21也伸出第一容纳部13。
61.在子盒21沿第一方向收缩至第一容纳部13的内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钩部221所在的子盒21沿第一方向朝第一容纳部13中收缩,从而使第一钩部221在第一钩槽222中滑动至第一钩槽222远离第一侧壁10的端部时,第一钩部221将由于抵持于第一钩槽222的端部,从而带动第一钩槽222所在的子盒21朝第一容纳部13的内部收缩,从而通过第一限位结构22中的第一钩部221和第一钩槽222的配合,在需要包装盒处于打开状态时,仅需调节第二盒体2中的多个子盒21的其中一者,使其伸出第一容纳部13外或者收缩至第一容纳部13中,其他子盒21便会在第一限位结构22的带动下自动伸出第一容纳部13外或者收缩至第一容纳部13中,以实现相邻两个子盒21之间关闭和打开的连动,从而节省将包装盒打开的时间,提高包装盒的打开效率。
62.由于第一钩部221从第一钩槽222远离第一侧壁10的一端滑动至第一钩槽222靠近第一侧壁10的一端时,第一钩槽222所在的子盒21才开始沿第一方向伸出第一容纳部13,因
此,第一钩部221所在的子盒21伸出第一容纳部13的部分将大于第一钩槽222所在的子盒21伸出第一容纳部13的部分,且二者之间的伸出部分的差值与第一钩槽222的长度近似相等,因此,为了调节相邻两个子盒21之间对物品的展示效果,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钩槽22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使子盒21在伸出第一容纳部13后不会阻挡相邻的其他子盒21中的物品的展示,从而提高展示效果。
6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结构22只需要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子盒21之间即可实现两个子盒21之间关闭和打开的连动,即第一钩部221可以设置在第一个子盒21上,对应的第一钩槽222设置于相邻的第二个子盒21上,或者,第一钩部221可以设置于第二个子盒21上,对应的第一钩槽222设置于相邻的第一个子盒21上。
64.当第二盒体2中的子盒21多于两个时,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省包装盒的打开时间,使在第二盒体2中仅需调节一个子盒21的位置即可带动其他的全部子盒21移动,可以将第一限位结构22中的第一钩部221设置于位于端部的子盒21上,例如,将第一钩部221设置在多个子盒21中远离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上,从而通过调节该远离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对其他全部子盒21的位置调节。
65.请继续参照图7,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二盒体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隔板23,位于相邻的两个子盒21之间,第三隔板23对应第一钩槽222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孔231,沿第一方向,让位孔231的长度大于第一钩槽222的长度。
66.为了减小相邻两个子盒21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相邻两个子盒21之间设置第三隔板23,并且,为了避免第三隔板23对相邻两个子盒21的连动造成影响,在第三隔板23对应第一钩槽222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孔231,且让位孔23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钩槽222的长度,从而使第一钩部221可以穿过该让位孔231带动第一钩槽222所在的子盒21移动。
67.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钩部221所在的子盒21通过第一限位结构22带动第一钩槽222所在的子盒21伸出第一容纳部13的过程中,当第一钩部221滑动至让位孔231靠近第一侧壁10的一端时,第一钩部221将抵持于让位孔231靠近第一侧壁10的一端,从而使第一钩部221所在的子盒21由于让位孔231的阻挡作用而停止继续向第一容纳部13的外部伸出,第一钩槽222所在的子盒21也相应的停止位移,从而避免包装盒在打开状态下,第二盒体2中的子盒21会完全伸出第一容纳部13中,避免第二子盒21与第一容纳部13脱离。
68.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第二盒体2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69.如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盒体1还包括与第二侧壁11平行的第三侧壁19;最远离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与第三侧壁19之间通过第二限位结构24连接,第二限位结构24包括第二钩部241和第二钩槽242,第二钩部241沿第二方向凸出,第二钩槽242沿第二方向凹陷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钩部241与第二钩槽242滑动连接,且第二沟槽沿第一方向的端部与第二钩部241互相限位。
70.为了进一步防止第二盒体2中的子盒21伸出第一容纳部13的外部,与第一容纳部13脱离,通过第二限位结构24使第二盒体2与第一盒体1连接,具体的,在最远离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上设置第二钩部241,在第三侧壁19上开设第二钩槽242,通过第二钩部241滑动连接于第二钩槽242中,在控制该最远离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伸出第一容纳部13的过程中,第二钩部241会抵持于第二钩槽242靠近第一侧壁10的一端,此时该最远离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将会由于第二钩槽242的阻挡作用而停止继续伸出第一容纳部13,从而避免该最远离第
二侧壁11的子盒21与第一容纳部13脱离;当然,在最原理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上开设第二钩槽242,在第三侧壁19的预设位置设置第二钩部241同样可以达到上述效果,具体的,当控制该最远离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伸出第一容纳部13的过程中,当第二钩槽242沿第一方向滑动并在该第二钩槽242远离第一侧壁10的一端抵持于第二钩部241时,该最原理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将停止继续伸出第一容纳部13。
71.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通过第二限位结构24防止最远离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与第一容纳部13脱离的同时,可以通过第一限位结构22连接该最远离第二侧壁11的子盒21以及与该子盒21相邻的子盒21,从而带动该相邻的子盒21沿第一方向伸出或者收缩,该相邻的子盒21也可以通过第一限位结构22与下一级相邻的子盒21连接,依次类推,实现第二盒体2中的所有子盒21的连动。
72.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第二盒体2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73.如图9所示,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子盒21包括设有提拉孔211的内盒侧壁212,内盒侧壁212与第一方向垂直;关闭状态下,内盒侧壁212与第一侧壁10共面。
74.为了方便控制子盒21沿第一方向伸出第一容纳部13或者收缩至第一容纳部13中,在子盒21上设置带有提拉孔211的内盒侧壁212,从而可以通过提拉孔211控制子盒21的移动。
75.作为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为了便于控制,也可以在子盒21上设置把手,或者其他可以带动子盒2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结构。
7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第二盒体2插设于第一容纳部13中,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均可用于容纳物品;在打开状态下,至少部分的第二盒体2在第一开口12处伸出于第一容纳部13外,从而展示容纳于第二盒体2中的物品,同时,至少部分的第二侧壁11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旋转,以使第一容纳部13和第二容纳部14暴露,从而展示位第一盒体1中的物品,并且进一步展示位于第二盒体2中的物品,从而使该包装盒既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存放和运输,又可以在货物存放和运输之后实现对货物的展示,实现对包装盒的重复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7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