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井盖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0:02: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井盖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道路下水道的检查维护或井盖的更换,通常涉及到井盖的吊起,这就要使用到一种井盖吊装装置。
3.现有技术中的井盖吊装装置通常只有一个挂钩,吊起井盖时,十分不稳定,还不能吊起太大的井盖,装置不能更均井盖的规格作出调整,均有局限性,而且有些井盖与道路或顶面完全贴合,需要人工先在井盖周围挖出缝隙来在进行吊装,不仅耗时而且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盖吊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盖吊装装置,包括支架、抓夹装置、抓夹壳体、抓钩,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有抓夹壳体,所述抓夹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抓夹装置,所述抓夹壳体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滑杆,所述抓夹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槽,所述抓夹装置活动连接有抓钩,所述抓夹装置由连接盘、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二伸缩杆等结构组成,所述连接盘底部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均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均活动连接有齿轮,每个所述固定块、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通孔,每个所述齿轮的中间均设置有螺栓通孔,所述螺栓通孔的外部设置于连接螺栓,每个所述固定块均分别通过所述连接螺栓、所述螺栓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块活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均分别通过所述连接螺栓、所述螺栓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块活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均分别通过所述连接螺栓、所述螺栓通孔与所述齿轮活动连接,每个所述齿轮均活动连接有抓钩,所述连接盘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电机,每个所述抓钩均设置有凸起部分,每个所述抓钩均设置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顶部均设置有卡接槽,每个所述抓钩分别通过所述滑块、所述卡接槽与所述齿轮活动连接,每个所述卡接槽均设置有圆形通孔,每个所述滑杆均穿过所述圆形通孔。
6.进一步的,所述抓夹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每个所述抓钩的底部均设置有棱角边缘。
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电机,所述第一伸缩电机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抓夹壳体。
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抓钩的内侧均设置有凸起的条纹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架构成三角形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抓夹装置、抓钩等结构,解决了装置无法根据井盖规格调整大小的问题,有利于装置更加稳定井盖,可以自动根据井盖规格改变大小,适用于各种规格的井盖。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旋转电机、棱角边缘,解决了装置无法翘起井盖,需要人力挖出的问题,有利于装置自动挖出井盖,便于吊起,减少人力。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固定支架、万向轮等结构,有利于提高装置稳定性,便于装置的转移。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抓夹壳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抓夹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抓钩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支架;101、固定支架;102、底座;103、万向轮;2、第一伸缩杆;201、第一伸缩电机;3、抓夹装置;301、连接盘;302、固定块;303、第一连接块;304、第二连接块;305、连接螺栓;306、螺栓通孔;307、齿轮;308、第二伸缩电机;309、第二伸缩杆;4、抓夹壳体;401、移动槽;402、滑杆;403、旋转电机;5、抓钩;501、滑块;5011、卡接槽;5012、圆形通孔;502、凸起部分;503、棱角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井盖吊装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盖吊装装置,包括支架1、抓夹装置3、抓夹壳体4、抓钩5,支架1活动连接有抓夹壳体4,抓夹壳体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抓夹装置3,抓夹壳体4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滑杆402,抓夹壳体4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槽401,抓夹装置3活动连接有抓钩5,抓夹装置3由连接盘301、第一连接块303、第二连接块304、第二伸缩杆309等结构组成,连接盘301底部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302,每个固定块302均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303,每个第一连接块303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304,每个第二连接块304均活动连接有齿轮307,每个固定块302、每个第一连接块303、每个第二连接块304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通孔306,每个齿轮307的中间均设置有螺栓通孔306,螺栓通孔306的外部设置于连接螺栓305,每个固定块302均分别通过连接螺栓305、螺栓通孔306与第一连接块303活动连接,每个第一连接块303均分别通过连接螺栓305、螺栓通孔306与第二连接块304活动连接,每个第二连接块304均分别通过连接螺栓305、螺栓通孔306与齿轮307活动连接,每个齿轮307均活动连接有抓钩5,连接盘301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309,第二
伸缩杆3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电机308,每个抓钩5均设置有凸起部分502,每个抓钩5相互配合可以卡接住井盖,有利于吊起井盖,避免井盖滑落,每个抓钩5均设置有滑块501,每个滑块501的顶部均设置有卡接槽5011,每个抓钩5分别通过滑块501、卡接槽5011与齿轮307活动连接,每个卡接槽5011均设置有圆形通孔5012,每个滑杆402均穿过圆形通孔5012,第二伸缩电机308工作时第二伸缩杆309进行伸缩,可以带动连接盘301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块303、第二连接块304移动,第二连接块304带动齿轮307开始转动,齿轮307的轮齿卡接进卡接槽5011内,当齿轮307转动时,带动抓钩5沿着滑杆402来回移动,抓钩5的来回移动可以改变装置抓夹的范围,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井盖,有利于装置实现自动化,可以吊装不同直径的井盖,扩大了装置适用的范围,设置四个抓钩5,使装置吊起井盖时受力更加均匀,更加稳定。
2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抓夹壳体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403,每个抓钩5的底部均设置有棱角边缘503,旋转电机403可以带动抓夹壳体4旋转,进而带动抓钩5旋转,进而棱角边缘503不停地在地面钻动,可以砸井盖周围挖出凹槽,有利于节省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2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1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电机201,第一伸缩电机201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第一伸缩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抓夹壳体4,第一伸缩电机201工作可以带动第一伸缩杆2进行伸缩,进而带动抓夹壳体4、抓钩5进行上下运动,有利于装置自动提起或放下井盖。
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抓钩5的内侧均设置有凸起的条纹结构,多条条纹结构可以提高抓钩5的摩擦力,有利于抓钩5更加牢固地夹紧井盖。
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01,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102,固定支架101、底座102与支架1构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固定支架101可以支撑支架1,有利于提高装置稳定性,避免倾斜歪到。
2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103,装置可以灵活移动,有利于井盖的运输或装置的移动。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8.首先,推动装置到需要吊起的井盖的上方,启动第一伸缩电机201,使第一伸缩杆2推动抓夹壳体4开始下降,直至抓钩5的棱角边缘503接触到地面,然后启动第二伸缩电机308,使第二伸缩杆309推动连接盘301,进而带动抓钩5移动,直至四个抓钩5位于井盖的边缘,接着,启动旋转电机403使抓夹壳体4开始不停地旋转,直至井盖边缘露出,然后启动第二伸缩电机308,使四个抓钩5沿着井盖边缘收缩,直至四个抓钩5共同夹紧井盖,接着启动第一伸缩电机201,通过第一伸缩杆2收缩吊起井盖,然后推动支架1移动装置,到放置井盖的位置,然后通过操作第一伸缩电机201使第一伸缩杆2延伸,使井盖接触地面,接着启动第二伸缩电机308带动抓钩5向抓夹壳体4的外侧移动,松开井盖。
29.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0.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
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1.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