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喷雾对准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21:48: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对准器具,更详细而言,涉及用于对准对模具等喷射脱模剂等药液的喷雾装置的器具。


背景技术:

2.在用模具对拉头、拉片等拉链用结构部件进行成型的情况下,通过对模具喷射脱模剂来使成形品容易从模具卸下。此时,通常由固定式的喷雾装置(参照图5的附图标记40等)喷射脱模剂。在喷射之前,作业人员进行通过目视对准喷雾装置的作业。但是,通过作业人员的目视进行对准,难以确保对准的精确性或再现性。
3.已知有使用激光进行喷雾装置的对准的情况。但是,在对象为模具的情况下,由于光容易发生反射并且难以预测光的反射方向,所以作业人员必须戴能够遮光的护目镜等保护用具,难以确保安全性或操作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对准器具,能够提高喷雾装置的对准的精确性、再现性、操作性、安全性。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雾对准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其能够相对于喷雾装置装卸;以及对准部,其安装有所述固定部,能够沿着所述喷雾装置的轴线进行伸缩。
6.根据本实用新型,将喷雾对准器具的固定部安装于喷雾装置,使对准部沿着喷雾装置的轴线伸长。由此,能够由对准部的顶端指向模具等上的对准位置。此外,喷雾装置的轴线与从喷雾装置的喷出口呈圆锥状扩展的喷雾的轴线一致。固定部及对准部能够采用金属、合成树脂等形成。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准部包括多重管构造的伸缩部。通过使这样的伸缩部沿着喷雾装置的轴线伸长,能够进行对准。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第1夹持部,其保持所述喷雾装置的轴向上的喷出口侧;以及第2夹持部,其支承所述喷雾装置的轴向上的与所述喷出口相反的一侧。在该方式中,能够将喷雾装置夹持在固定部的第1夹持部与第2夹持部之间。此时,使第1夹持部保持喷雾装置的喷出口侧,由第2夹持部将喷雾装置的与喷出口相反的一侧相对于第1夹持部按压,由此能够将喷雾对准器具固定于喷雾装置。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夹持部包括导向件,该导向件用于将所述喷雾装置以与所述对准部呈同心状的方式进行定位。在该方式中,在将喷雾对准器具安装于喷雾装置时,喷雾装置被第1夹持部的导向件以与对准部或伸缩部成为同心状的方式引导。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对准部和喷雾装置呈同心状地配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夹持部或所述第1夹持部包括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用于将所述喷雾装置弹性地按压于所述1夹持部或所述第2夹持部。在该方式
中,在将喷雾装置夹持在第1夹持部与第2夹持部之间时,能够通过第2夹持部或第1夹持部的弹性部件将喷雾装置弹性地按压于第1夹持部或第2夹持部。由此,能够暂时压缩弹性部件并且容易地进行固定部相对于喷雾装置的装卸。作为弹性部件,能够列举弹簧、橡胶、弹性体等。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夹持部包括与所述喷雾装置的角部卡合的缝隙。作为喷雾装置,已知有在其喷嘴部设置有多个角部的装置。在使第1夹持部保持喷雾装置的喷出口侧时,通过使角部与缝隙卡合,能够容纳角部。
12.实用新型效果
13.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喷雾对准器具中,将喷雾对准器具的固定部安装于喷雾装置,使对准部沿着喷雾装置的轴线伸长,由此能够进行对准。因此,与目视相比能够提高精确性、再现性,与使用激光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安全性、操作性。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对准器具的立体图。
15.图2是表示可装卸喷雾对准器具的喷雾装置的立体图。
16.图3是表示安装喷雾对准器具之前的喷雾装置的侧视图。
17.图4是表示安装于喷雾装置之后的喷雾对准器具的侧视图。
18.图5是用于说明喷雾对准器具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19.图6是表示喷雾对准器具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20.图7是表示喷雾对准器具的另一变形例的侧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1a、1b喷雾对准器具
23.10对准部
24.11伸缩部
25.12b指针
26.20固定部
27.21固定部主体
28.21f前板部
29.21r后板部
30.21s侧板部
31.22、22b第2夹持部
32.23按压板
33.24操作部
34.26弹簧(弹性部件)
35.30、30b第1夹持部
36.31、31b喷嘴承接部
37.31a喷嘴承接部的内周面(导向件)
38.32缝隙
39.36b弹簧(弹性部件)
40.40喷雾装置
41.42喷嘴部
42.43喷出口
43.44锥部
44.45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4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喷雾对准器具(以下,也简称为“对准器具”)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可装卸对准器具1的喷雾装置40的立体图。对准器具1包括:对准部10;以及固定部20,其用于使对准器具1相对于喷雾装置40装卸。对准部10包括:棒状的伸缩部11,其一端(后端)与固定部20连结;以及顶端部12,其与伸缩部11的另一端(前端)连结。在本说明书中,将伸缩部11的长度方向上的顶端部12侧设为“前”、与其相反的一侧设为“后”。
46.伸缩部11能够伸长及缩小其长度方向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部11具有直径不同的多个管或筒呈同心状地重叠的多重管构造或套筒构造。更详细而言,伸缩部11中,直径不同的5个管11a、11b、11c、11d、11e(参照图5)呈同心状地重叠,直径从直径最大的管11a向直径最小的管11e逐渐缩小。直径最大的管11a的基端(后端)与固定部20连结。伸缩部11通过从在半径方向上相邻的2个管(例如管11b和管11c)中直径较大的管(管11b)内拉出直径较小的管(管11c)而伸长,通过将直径较小的管(11c)收容在直径较大的管(管11b)内而缩小。在图1中,伸缩部11即对准部10处于缩到最小的初始状态。伸缩部11只要能够在长度方向上进行伸缩,也可以为上述的多重管构造以外的构造。
47.对准部10的顶端部12包括:圆柱状的基部12a;以及圆锥状的指针12b,其外径从基部12a向着顶端缩小。以使顶端部12和伸缩部11成为同心状的方式将伸缩部11的直径最小的管11e的顶端与顶端部12的基部12a的后端连结。
48.固定部20包括固定部主体21、第1夹持部30和第2夹持部22。固定部主体21由大致正方形板状的前板部21f、形状与前板部21f相同且在后方远离前板部21f的后板部21r、以及连结前板部21f的一侧部和后板部21r的一侧部的长方形板状的侧板部21s构成为大致日文
“コ”
字形。前板部21f与后板部21r平行。对准部10从固定部主体21的前板部21f向前方延伸。第1夹持部30被枢转支承在前板部21f的后表面上。第2夹持部22如后述的那样设置于后板部21r。固定部主体21的侧板部21s包括:与第1夹持部30及第2夹持部22相对的一侧的内侧面21sa、以及与内侧面21sa相反一侧的外侧面21sb。
49.这里,参照图2等,对喷雾装置40进行说明。图2等所示的喷雾装置40是使用对准器具1进行对准的已知的喷雾装置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喷雾装置40是用于对用来将拉链用结构部件成型的模具(参照图5)喷射脱模剂的装置,但不限定于此。喷雾装置40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主体41;喷嘴部42,其从主体41向前方呈大致圆锥台形状地延伸;以及大致圆柱形状的后部46,其从主体41向后方延伸。主体41的前后表面的外形呈大致正方形。虽然未图示,但是分别与脱模剂源及空气源连通的药液供给管及空气供给管与主体41连接。
50.喷嘴部42包括:脱模剂及空气的喷出口43,其设置于圆形的前端面42a的中心部;锥部44,其外径随着朝向前端面42a即朝向前方而逐渐缩小;以及角部45,其在锥部44上以
180度间隔设置有2个。严格来讲,喷出口43分为中心的脱模剂喷出口及其周围的空气喷出口。从喷出口43被喷射的喷雾以喷嘴部42的轴线为中心呈圆锥状地扩展。各角部45能够通过对来自喷出口43的喷雾喷出空气来改变喷雾的圆锥状的扩展模式。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喷雾装置40的后部46内收容有用于使开闭喷出口43的滚针进行位移的阀机构等。
51.再次参照图1,对准器具1的固定部20的第1夹持部30包括用于收纳喷雾装置40的喷嘴部42的喷嘴承接部31。喷嘴承接部31是向后方开放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喷嘴承接部31的内周面31a是内径从后端向着前方逐渐缩小的锥状的面。喷嘴承接部31的内周面31a以与喷雾装置40的喷嘴部42的锥部44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斜度被设定。在喷嘴承接部31以180度间隔设置有2个缝隙32。各缝隙32是在将喷雾装置40的喷嘴部42收纳于喷嘴承接部31时用于与喷嘴部42中的2个角部45匹配的部位。由此,能够避开各角部45的同时将喷嘴部42收纳于喷嘴承接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夹持部30被枢转支承在前板部21f的后表面上,所以通过使第1夹持部30的各缝隙32以与喷嘴部42的各角部45相对应的方式转动,能够避开各角部45的同时将喷嘴部42适当地收纳于喷嘴承接部31。
52.对准器具1的第2夹持部22包括:圆形的按压板23,其配置在固定部主体21的后板部21r的前方;操作部24,其呈大致圆形门把手状,配置于后板部21r的后方;轴部25,其连结按压板23和操作部24;以及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26,其呈螺旋状,配置于按压板23与后板部21r之间的轴部25的周围。轴部25贯穿设置于后板部21r的贯通孔,与操作部24连结。弹簧26将按压板23向前方即第1夹持部30侧施力。操作部24的前端因弹簧26的施力而与后板部21r的后表面接触。第1夹持部30的喷嘴承接部31与第2夹持部22的按压板23、操作部24及轴部25呈同心状地配置。而且,喷嘴承接部31、轴部25等也与对准部10的轴线呈同心状地配置。
53.图3是表示安装喷雾对准器具1之前的喷雾装置40的侧视图。在图3中,对准器具1由虚线表示。图4是表示安装了喷雾装置40之后的对准器具1的侧视图。在将对准器具1向喷雾装置40安装的情况下,将第2夹持部22的操作部24向后方拉拽,由此使按压板23克服弹簧26的施力而向后方位移。此时,弹簧26进行压缩。接着,使喷雾装置的喷嘴部42收纳于第1夹持部30的喷嘴承接部31。此时,将喷嘴部42的2个角部45插入喷嘴承接部31的2个缝隙32。接着,释放操作部24来解除弹簧26的压缩。由此,弹簧26再次对按压板23向前方施力,从而按压板23将喷雾装置40的后部46的后表面向前方按压。此时,喷嘴部42的锥部44被喷嘴承接部31的锥状的作为导向件的内周面31a呈同心状地引导。由此,喷雾装置40的喷嘴部42被喷嘴承接部31保持,喷雾装置40的后部46被按压板23向前方弹性地支承,对准器具1呈同心状地被安装于喷雾装置40。这样,被安装于喷雾装置40的对准器具1的对准部10的轴线与来自喷雾装置40的喷出口43的喷雾的轴线一致。因此,通过使对准部10的伸缩部11沿着喷雾装置40的轴线伸长,能够由指针12b指向模具等上的对准位置。在将对准器具1从喷雾装置40卸下的情况下,将操作部24向后方拉拽,从喷嘴承接部31取出喷嘴部42。
54.图5是用于说明对准器具1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在图5中,作为用于将拉链用结构部件成型的模具,将可动模51和固定模52分离示出。用于对可动模51及固定模52各自的型腔面51a、52a喷射脱模剂的多个喷雾装置40经由未图示的连结件配置于侧支承杆53、53。以往,作业人员对侧支承杆53、53上的连结件的位置等进行调整并且通过目视对准各喷雾装置40,难以确保精确性或再现性。
55.接着,对喷雾对准器具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这里,以针对可动模51进行的对准
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如上述的那样将对准器具1安装于对可动模51进行对准的1个喷雾装置40a。此外,喷雾装置40a是与已述的喷雾装置40相同的装置。接着,使对准器具1的对准部10的伸缩部11(11a、11b、11c、11d、11e)从初始状态伸长。接着,经由连结件(未图示)对侧支承杆53上的喷雾装置40a的位置或朝向进行调整,并且对准部10的顶端部12的指针12b指向可动模51的型腔面51a中的中心等规定的对准位置。可以说该指针12b指向对准位置的状态是喷雾装置40a已对准的对准状态。通过维持该喷雾装置40a的对准状态不变地卸下对准器具1,喷雾装置40a的对准完成。然后,从对准状态的喷雾装置40a对可动模51喷射脱模剂。对于对可动模51进行喷射的其他喷雾装置40及对固定模52进行喷射的喷雾装置40而言,以上的使用方法也适用。
56.图6是表示喷雾对准器具1的变形例的立体图。除了在第1夹持部30a的喷嘴承接部31a未设置有缝隙32这一点以外,图6所示的对准器具1a与对准器具1是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第1夹持部30a、喷嘴承接部31a以外的结构部位使用与对准器具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说明。除了已述的喷雾装置40以外,喷雾装置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结构,还存在在喷嘴部42未设置有角部45的结构。能够对这样的未设置有角部的喷雾装置使用对准器具1a。
57.图7是表示喷雾对准器具1的另一变形例的侧视图。除了在第1夹持部30b侧设置有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36b、在第2夹持部22b侧未设置有弹簧26及操作部24以外,图7所示的对准器具1b与对准器具1是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第1夹持部30b、弹簧36b、第2夹持部22b以外的结构部位使用与对准器具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说明。对准器具1b的第1夹持部30b包括:喷嘴承接部31b,其设置有2个缝隙32;轴部35,其从喷嘴承接部31b呈同心状地向前方延伸;以及弹簧36b,其配置于轴部35的周围,对喷嘴承接部31b向后方施力。轴部35的前端部以能够在前板部21f的内部沿前后位移且无法脱离前板部21f的方式配置。在将对准器具1b向喷雾装置40安装的情况下,一边克服弹簧36b的施力将喷嘴承接部31b向前方按押,一边将喷雾装置40的喷嘴部42收纳于喷嘴承接部31b。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能够去除对准器具1b中的第1夹持部30b的缝隙32,从而使对准器具1b与对准器具1a同样地与未设置有角部的喷雾装置对应。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