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装置及冷轧机组与流程

2022-11-19 14:30: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冷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装置及冷轧机组。


背景技术:

2.在冷轧轧制过程中,特别是在高速轧制过程中易出现打滑现象。冷轧轧制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即意味着带材和轧辊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其实质是带钢的变形区完全由前滑区或后滑区所取代。因此,如果在冷轧轧制过程发生打滑现象,对生产稳定、机时产量、产品质量、和轧辊消耗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在高速轧制生产中会造成轻则断带堆钢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防打滑控制方法、装置及冷轧机组。
4.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包括:
5.基于冷轧过程中轧制的目标钢种级别、以及钢种级别与轧辊选用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钢种级别对应的目标轧辊选用系数;
6.基于所述目标轧辊选用系数,以及冷轧机组中每架轧机的最小轧辊辊径,确定所述每架轧机的目标辊径,并控制所述每架轧机以对应的目标辊径进行轧制;
7.在轧制过程中检测所述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
8.基于所述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所述每架轧机是否出现打滑风险,若存在出现打滑风险的轧机,则对所述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调节。
9.可选地,在所述冷轧机组为5机架机组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10.将所述冷轧机组中的前4架轧机的轧辊粗糙度控制在第一范围,以及将第5轧机的轧辊粗糙度控制在第二范围,其中,所述第二范围的下限值大于所述第一范围的上限值。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范围为0.5~0.7μm,所述第二范围为3.5~4.5μm。
12.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3.针对所述每架轧机,若该架轧机的轧辊为镀铬轧辊,且检测到该轧机的轧制总量达到8000t时,对该轧机的轧辊进行更换,或者若该轧机的轧辊为非镀铬轧辊,且检测到该轧机的轧制总量达到4000t时,对该轧机的轧辊进行更换。
14.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5.在轧制过程中,将乳化液的浓度控制在1.2~2.8%,将所述乳化液的温度控制在50~55℃,将所述乳化液中的铁粉含量控制在50-150ppm,以及将所述乳化液的颗粒直径控制200μm以内。
16.可选地,所述基于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每架轧机是否出现打滑风险,包括:
17.针对所述每架轧机,基于该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该架轧
机的前滑值;若该架轧机的前滑值小于阈值,则确定该架轧机存在打滑风险。
18.可选地,所述若存在出现打滑风险的轧机,则对所述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调节,包括:
19.对所述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执行n次轧制张力调节步骤,n为正整数;
20.其中,所述轧制张力调节步骤包括:将出现打滑风险的目标轧机的轧制张力增加预设张力;基于所述目标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对所述冷轧机组的其他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反馈调节,得到所述其他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若所述每架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均小于或等于对应轧机的轧制张力最大值,则再次确定所述每架轧机的前滑值以确定是否仍存在出现打滑风险的轧机,若是,则执行下一次所述轧制张力调节步骤,直到所述每架轧机的前滑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
21.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2.若所述冷轧机组中存在调整后的轧制张力大于对应轧制张力最大值的轧机时,退出所述轧制张力调节步骤,并降低所述冷轧机组的轧制速度。
23.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装置,包括:
24.轧辊选用系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冷轧过程中轧制的目标钢种级别、以及钢种级别与轧辊选用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钢种级别对应的目标轧辊选用系数;
25.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轧辊选用系数,以及冷轧机组中每架轧机的最小轧辊辊径,确定所述每架轧机的目标辊径,并控制所述每架轧机以对应的目标辊径进行轧制;
26.检测模块,用于在轧制过程中检测所述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
27.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所述每架轧机是否出现打滑风险,若存在出现打滑风险的轧机,则对所述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调节。
28.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轧机组,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的步骤。
29.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的步骤。
30.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中,基于冷轧过程中轧制的目标钢种级别、以及钢种级别与轧辊选用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钢种级别对应的目标轧辊选用系数;基于目标轧辊选用系数,以及冷轧机组中每架轧机的最小轧辊辊径,确定每架轧机的目标辊径,并控制每架轧机以对应的目标辊径进行轧制;在轧制过程中检测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基于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每架轧机是否出现打滑风险,若存在出现打滑风险的轧机,则对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调节。上述方案中,考虑到轧辊辊径是造成打滑的一种因素,在轧制不同钢种级别时,采用不同辊径的轧辊,能够有效减小打滑几率,同时,在根据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存在有打滑风险的轧机时,能够提前对冷轧机组的各个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调整,提前对打滑进行干预,可见,本技术的方案能够从多个方面对轧制过程中的打滑现象进
行干预和控制,有效避免了打滑问题的出现,进而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减少了轧制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3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33.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4.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35.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机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如图1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冷轧机组中,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s101:基于冷轧过程中轧制的目标钢种级别、以及钢种级别与轧辊选用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钢种级别对应的目标轧辊选用系数;
39.步骤s102:基于所述目标轧辊选用系数,以及冷轧机组中每架轧机的最小轧辊辊径,确定所述每架轧机的目标辊径,并控制所述每架轧机以对应的目标辊径进行轧制;
40.步骤s103:在轧制过程中检测所述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
41.步骤s104:基于所述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所述每架轧机是否出现打滑风险,若存在出现打滑风险的轧机,则对所述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调节。
42.步骤s101中,目标钢种级别可以是当前需要轧制的钢种级别,目标钢种级别可以为100mpa、200mpa、300mpa

,这里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轧辊辊径对打滑有一定影响,冷轧过程中,咬合角其中,r'为压扁半径,δh为压下量,压扁半径r'与轧辊半径有直接关系,轧辊半径越大,压扁半径r'越大,轧辊半径越小,压扁半径r'越小。而压扁半径r'越小,咬合角α越大,进而会导致轧制过程中压扁接触弧边长,增加了打滑几率。但是,在高强钢的轧制过程中,为了减少轧制力,通常又会采用小辊径的轧辊,这就产生了辊径选择和打滑之间的控制矛盾。
43.因此,为了降低轧制过程中的打滑概率,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钢种级别,可以设置有对应的轧辊选用系数,在降低打滑的概率下又可以兼顾轧制力。钢种级别与轧辊选用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一个实施例中,钢种级别与轧辊选用系数ψ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44.表1
45.强度级别(mpa)2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轧辊选用系数ψ1.101.081.061.05
46.这样,当确定了要轧制的目标钢种级别后,通过上述对应关系便可以确定出对应的目标轧辊选用系数。
47.步骤s102中,在得到了目标轧辊选用系数之后,可以通过目标轧辊选用系数以及每架轧机的最小轧辊辊径,来确定每架轧机最终选用轧辊的目标辊径。其中,最小轧辊辊径和目标辊径可以为轧辊的直径或者半径,为了便于说明,这里以半径为例来进行说明。
48.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每架轧机来说,该轧机轧辊的目标辊径可以满足以下范围:其中,rmin为该轧机对应的最小轧辊辊径,r为该轧机对应的目标辊径。通过上述范围,可以选定每架轧机的目标辊径。进一步的,每个机架采用对应的目标辊径的轧辊,进行带钢的轧制。
49.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除了通过调整每架轧机的目标辊径来降低打滑概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综合对打滑进行控制,下面,对其中的两种来进行说明。
50.第一种:控制每架轧机的轧辊粗糙度。
51.应理解的是,轧辊粗糙度指的是轧辊表面的粗糙度,轧辊粗糙度主要影响摩擦系数,随着轧辊粗糙度的减小,摩擦系数也会随之减小,轧件与轧辊更容易产生相对滑动,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因此,轧辊在安装进入机架上机前和在轧制生产过程中的粗糙度控制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52.在一个实施例中,冷轧机组为5机架机组时,将所述冷轧机组中的前4架轧机的轧辊粗糙度控制在第一范围,以及将第5轧机的轧辊粗糙度控制在第二范围,其中,所述第二范围的下限值大于所述第一范围的上限值。
53.具体来讲,由于第5轧机的轧辊要对生产的钢卷进行相应的毛化,因此,第5轧机的轧辊粗糙度相较于前4架轧机来说要更大些。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这里不做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范围可以为0.5~0.7μm,第二范围可以为3.5~4.5μm。
54.另外,考虑到在轧制的过程中,由于轧辊表面和钢卷表面的摩擦,会导致轧辊粗糙度不断衰减,随着轧制量的增加,轧辊粗糙度降低,在轧辊粗糙度过小时,由于摩擦力不够,则容易发生打滑。因此,可以对轧制量进行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所述每架轧机,若该架轧机的轧辊为镀铬轧辊,且检测到该轧机的轧制总量达到8000t时,对该轧机的轧辊进行更换,或者若该轧机的轧辊为非镀铬轧辊,且检测到该轧机的轧制总量达到4000t时,对该轧机的轧辊进行更换。
55.具体来讲,由于每架轧机的轧辊类型有可能不同,有的为镀铬轧辊,有的为非镀铬轧辊,因此,可以对每架轧机的轧制总量分别进行统计,当某架轧机达到轧制总量上限时,则进行换辊操作,以防止出现打滑。
56.第二种:控制乳化液参数。
57.乳化液在轧制过程中主要起润滑和冷却的作用,主要是在带钢和轧辊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使带钢表面与轧辊表面形成液体润滑作用,降低轧辊的磨损。但乳化液会导致轧辊与带钢之间的摩擦力变小,增加轧制过程中的打滑几率。乳化液的品种、浓度和温度等不
同,乳化液的粘度也会发生变化,而乳化液的粘度增加会导致油膜厚度的增加,进而降低摩擦系数,因此,适当降低乳化液浓度、提高乳化液温度能有效减少打滑的产生。
58.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乳化液的浓度控制在1.2~2.8%,将所述乳化液的温度控制在50~55℃,将所述乳化液中的铁粉含量控制在50-150ppm,以及将所述乳化液的颗粒直径控制200μm以内。当然,上述参数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轧制需求进行调整,这里不做限定。
5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目标辊径的选择、对轧辊粗糙度以及乳化液参数的控制可以在轧制过程中同时采用,也可以采用其中的一个或部分,这里不做限定。
60.步骤s103中,为了能够对轧制过程中的打滑现象进行及时预警和干预,在轧制过程可以对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每架轧机的带钢出口速度进行检测,其中,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可以通过激光测速仪等传感器来进行采集。
61.步骤s104中,针对每架轧机,如果该架轧机的带钢出口速度小于轧辊线速度,则表明出现打滑现象,为了在出现打滑现象之前就进行干预,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每架轧机的带钢出口速度和轧辊线速度来确定每架轧机是否存在打滑风险。
6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打滑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判定:针对所述每架轧机,基于该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该架轧机的前滑值;若该架轧机的前滑值小于阈值,则确定该架轧机存在打滑风险。
63.具体来讲,每架轧机的前滑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
64.fi=vi/v
ri-1
65.其中,fi为第i架轧机的前滑值,vi为第i架轧机的带钢出口速度,v
ri
为第i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
66.用来判断轧机是否存在打滑风险的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阈值可以为0.05、0.1、0.15等,为了便于说明,这里以阈值为0.1为例。那么,若某一轧机的前滑值小于0.1,则表明该轧机存在打滑风险,需要进行干预。
67.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轧制产量,在轧机存在打滑风险时,可以优先对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轧制张力的调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所述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执行n次轧制张力调节步骤,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轧制张力调节步骤包括:将出现打滑风险的目标轧机的轧制张力增加预设张力;基于所述目标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对所述冷轧机组的其他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反馈调节,得到所述其他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若所述每架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均小于或等于对应轧机的轧制张力最大值,则再次确定所述每架轧机的前滑值以确定是否仍存在出现打滑风险的轧机,若是,则执行下一次所述轧制张力调节步骤,直到所述每架轧机的前滑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
68.具体来讲,当存在打滑风险的目标轧机时,可以逐步对目标轧机的轧机张力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轧机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当第4轧机存在打滑风险时,第4轧机为目标轧机,执行轧制张力调节步骤:首先将第4轧机的轧制张力增加,在当前轧制张力的基础上增加预设张力,其中,预设张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预设张力可以为100kn、150kn、200kn等,在目标轧机的轧制张力调节之后,为了确保能够正常生产,其他轧机的轧制张力也需要相应调节,轧制过程中各个参数的控制可以通过反馈控制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pid控制、pi控制等,在检测到目标轧机的轧制张力调节后,反馈控制
会对其他轧机的轧制张力也进行调节。
69.需要说明的是,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均对应有最大值,在对每个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调节后,针对每个轧机,均需要判断该架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是否超出该架轧机的轧制张力最大值,如果未超出,即每架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均小于或等于对应的轧制张力最大值,则表明调节后的轧制张力能够满足正常生产,可以采用调节后的轧制张力进行轧制。
70.为了确定调节后的轧制张力是否能够消除打滑风险,可以进一步确定每架轧机的前滑值,如果每架轧机的前滑值均大于或等于阈值,则认为不存在打滑风险,可以退出当前的轧制张力调节步骤,以调节后的轧制张力进行轧制,并在轧制过程中对前滑值进行持续监控。如果仍然存在前滑值小于阈值的轧机,则表明打滑风险仍然存在,则可以进入下一轮的轧制张力调节步骤,即再次增加目标轧机的轧制张力,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消除打滑风险。
71.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如果某一轧机的调节后轧制张力超出了轧制张力最大值,如果继续采用调节后的轧制张力进行轧制,则会出现生产事故,因此,无法通过增加轧制张力来消除打滑风险。此时,可以通过降低轧制速度来消除,即:若所述冷轧机组中存在调整后的轧制张力大于对应轧制张力最大值的轧机时,退出所述轧制张力调节步骤,并降低所述冷轧机组的轧制速度。
72.具体来讲,如果无法通过调节轧制张力来干预打滑,则可以通过降低轧制速度进行干预,轧制速度可以指的是最后一个轧机的带钢出口速度,轧制速度的降低程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这里不做限定。在降低轧制速度时,也可以通过逐步降低轧制速度来对打滑风险进行干预,例如,先将轧制速度降低到第一速度,然后重新判断每架轧机是否存在打滑风险,若仍存在,则进一步将轧制速度由第一速度降低到第二速度,再次判断是否存在打滑风险,直到打滑风险解除。
7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单独采用降低轧制速度或单独增加轧制张力来预防打滑,也可以同时降低轧制速度和增加轧制张力来预防打滑,这里不做限定。
74.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防打滑控制方法,下面分别以300mpa级别钢卷生产以及700mpa级别钢卷生产为例进行说明。
75.1、300mpa级别钢卷生产
76.钢卷生产在5机架酸轧联机机组上进行,根据钢种级别,确定与300mpa对应的轧辊选用系数,并根据每架轧机的最小轧辊辊径,确定每架轧机最终选用的轧辊辊径。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每架轧机最终选用的轧辊辊径如下表所示:
77.机架1#机架2#机架3#机架4#机架5#机架轧辊辊径(mm)550515520510505
78.其中,1#-3#机架工作辊轧辊采用镀铬轧辊,轧辊粗糙度控制在0.5-0.7μm,轧制总量控制在5000t,4#-5#机架采用未镀铬轧辊,轧辊粗糙度分别为0.6μm和4.0μm,轧制总量控制在3000t。
79.乳化液的浓度控制在2.5%,温度控制在55℃,同时严格控制乳化液中的铁粉含量和颗粒直径,铁粉含量主要控制在120ppm以内,颗粒直径在150μm以内。
80.轧制过程中检测到的轧制张力以及前滑值如下表所示:
81.机架1#机架2#机架3#机架4#机架5#机架张力(kn)54943034529660前滑(%)1.682.561.420.560.4
82.判断打滑风险的阈值以0.1为例,由上表可知,整个轧制过程较为稳定,前滑值均大于阈值,不存在打滑风险,无需进行张力干预。
83.1、700mpa级别钢卷生产
84.钢卷生产在5机架酸轧联机机组上进行,根据钢种级别,确定与700mpa对应的轧辊选用系数,并根据每架轧机的最小轧辊辊径,确定每架轧机最终选用的轧辊辊径。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每架轧机最终选用的轧辊辊径如下表所示:
85.机架1#机架2#机架3#机架4#机架5#机架轧辊辊径(mm)520515505510505
86.其中,1#-3#机架工作辊轧辊采用镀铬轧辊,轧辊粗糙度控制在0.5-0.7μm,轧制总量控制在4000t,4#-5#机架采用未镀铬轧辊,轧辊粗糙度分别为0.7μm和4.8μm,轧制总量控制在2500t。
87.乳化液的浓度控制在2.2%,温度控制在55℃,同时严格控制乳化液中的铁粉含量和颗粒直径,铁粉含量主要控制在100ppm以内,颗粒直径在120μm以内。
88.轧制过程中检测到的轧制张力以及前滑值如下表所示:
89.机架1#机架2#机架3#机架4#机架5#机架张力(kn)81464653728377前滑(%)1.202.261.720.050.02
90.判断打滑风险的阈值以0.1为例,由上表可知,4#、5#机架存在打滑风险,需要进行打滑预警,进行张力干预。干预后的轧制张力以及重新检测的前滑值如下表所述:
91.机架1#机架2#机架3#机架4#机架5#机架张力(kn)844676577383122前滑(%)1.482.321.621.020.68
92.进行张力干预后,仍保持高速轧制状态,轧制过程较为稳定,前滑值均大于阈值,打滑风险解除,无需张力干预。
93.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方案,通过在轧制前对轧辊辊径、轧辊粗糙度、乳化液粘度进行控制,在高速轧制过程中通过对打滑风险进行预警,并在存在打滑风险时对轧制张力和/或轧制速度进行调节,从多个方面的协调参与有效的降低了高速轧制过程中的打滑现象,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
94.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
95.轧辊选用系数确定模块201,用于基于冷轧过程中轧制的目标钢种级别、以及钢种级别与轧辊选用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钢种级别对应的目标轧辊选用系数;
96.控制模块20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轧辊选用系数,以及冷轧机组中每架轧机的最小轧辊辊径,确定所述每架轧机的目标辊径,并控制所述每架轧机以对应的目标辊径进行轧
制;
97.检测模块203,用于在轧制过程中检测所述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
98.调节模块204,用于基于所述每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所述每架轧机是否出现打滑风险,若存在出现打滑风险的轧机,则对所述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调节。
99.可选地,在所述冷轧机组为5机架机组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100.粗糙度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冷轧机组中的前4架轧机的轧辊粗糙度控制在第一范围,以及将第5轧机的轧辊粗糙度控制在第二范围,其中,所述第二范围的下限值大于所述第一范围的上限值。
101.可选地,所述第一范围为0.5~0.7μm,所述第二范围为3.5~4.5μm。
102.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103.轧制量控制模块,用于针对所述每架轧机,若该架轧机的轧辊为镀铬轧辊,且检测到该轧机的轧制总量达到8000t时,对该轧机的轧辊进行更换,或者若该轧机的轧辊为非镀铬轧辊,且检测到该轧机的轧制总量达到4000t时,对该轧机的轧辊进行更换。
104.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105.乳化液参数控制模块,用于在轧制过程中,将乳化液的浓度控制在1.2~2.8%,将所述乳化液的温度控制在50~55℃,将所述乳化液中的铁粉含量控制在50-150ppm,以及将所述乳化液的颗粒直径控制200μm以内。
106.可选地,调节模块204,用于:
107.针对所述每架轧机,基于该架轧机的轧辊线速度以及带钢出口速度,确定该架轧机的前滑值;若该架轧机的前滑值小于阈值,则确定该架轧机存在打滑风险。
108.可选地,调节模块204,用于:
109.对所述每架轧机的轧制张力执行n次轧制张力调节步骤,n为正整数;
110.其中,所述轧制张力调节步骤包括:将出现打滑风险的目标轧机的轧制张力增加预设张力;基于所述目标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对所述冷轧机组的其他轧机的轧制张力进行反馈调节,得到所述其他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若所述每架轧机的调节后的轧制张力均小于或等于对应轧机的轧制张力最大值,则再次确定所述每架轧机的前滑值以确定是否仍存在出现打滑风险的轧机,若是,则执行下一次所述轧制张力调节步骤,直到所述每架轧机的前滑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
111.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112.轧制速度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冷轧机组中存在调整后的轧制张力大于对应轧制张力最大值的轧机时,退出所述轧制张力调节步骤,并降低所述冷轧机组的轧制速度。
113.关于上述装置,其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已经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114.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轧机组,如图3所示,包括存储器504、处理器502及存储在存储器504上并可在处理器5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5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的步骤。
115.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500来代表),总线5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
的总线和桥,总线500将包括由处理器5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5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506在总线500和接收器501和发送器5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501和发送器5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502负责管理总线5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5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5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116.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冷轧过程中的防打滑控制方法的步骤。
117.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118.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119.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120.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121.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122.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止热失控的装置、新能
源汽车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123.应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