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影导管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10:05: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影导管。


背景技术:

2.显影导管是血管介入治疗的必备器械,是一根长形高分子导管,用于经动、静脉向病变器官(部位)运动,产生造影效果,显示病变的范围、部位和程度,其次可作为治疗性药物和介入器械进入血管的通道。
3.现有医疗用显影导管一般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导管体和分散在高分子聚合物导管体内的硫酸钡显影剂。为了达到临床使用的显影效果,硫酸钡的填加质量需达到30%以上。导管体的聚合物通常选用pebax热塑性多嵌段共聚物,其通过组合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硬段线性聚酰胺链段和软段聚醚链段得到不同硬度产物,其中聚醚软段提供了延展性与柔性,而聚酰胺硬段则提供了物理交联作用。
4.显影导管是一根长导管,导管体不同部分对硬度的要求不同,例如,导管体的前端需要更柔软,以能顺利进入血管到达病变部位,导管体的后端则需要一定的硬度以保持足够的支撑。
5.现有技术中,在含有高硬段比率的pebax中掺杂高含量的硫酸钡(>30%)时,由于含有高硬段比率的pebax聚合物本身流动性差,且与硫酸钡相容性较差,加之硫酸钡含量过高,导致硫酸钡在pebax中易团聚、分散不均匀,通过挤塑工艺制备导管体时,由于pebax高硬段比率高,导致pebax流动性差,加工过程可持续时间短,易发泡,加之硫酸钡的掺杂破坏了pebax的韧性,严重影响产品的挤塑成型,导致制备的导管体表面粗糙,壁厚不均匀,以及产生毛刺、麻点等不良现象,不仅显影效果不佳,而且导管体的不光滑易损伤血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显影导管,对现有导管体pebax聚合物进行改性,降低挤塑工艺加工难度,使制备的导管体表面光滑,无毛刺、麻点等不良现象,且硫酸钡分散均匀。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显影导管,包括导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体主要由如下占所述导管体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经挤塑工艺挤出:
9.60%~80%的第一树脂母粒、15%~40%的第二树脂母粒和0.1%~0.5%的分散剂;
10.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母粒主要由第一pebax颗粒和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经熔融共混造粒形成;其中,所述第一pebax颗粒的熔指为8g/10min~10g/10min;所述第一pebax颗粒的质量占所述第一树脂母粒的质量的百分比为40%~60%,所述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的质量占所述第一树脂母粒的质量的百分比为35%~60%;所述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质量为所述硫酸钡的质量的0.5%~1.5%;
11.所述第二树脂母粒包括第二pebax颗粒和第三pebax颗粒,其中,所述第二pebax颗粒的熔指为8g/10min~10g/10min,所述第三pebax颗粒的熔指为4g/10min~7g/10min,所述第二pebax颗粒的质量占所述第二树脂母粒质量百分比为80%~95%,所述第三pebax颗粒的质量占所述第二树脂母粒质量百分比为5%~20%;
12.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乙二醇,且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8000。
13.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发明实施例中,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结构通式为rsio
3/2
,结构式为:其中心是由si-o交替连接的硅氧骨架组成的无机内核,无机内核的八个顶角上的si原子分别连接有机基团r,有机基团r用于与第一pebax颗粒发生交联反应,一方面,有机基团r能与pebax聚合物弯曲缠结,改善硫酸钡与pebax的相容性,提升硫酸钡在pebax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笼型硅氧无机内核,与硫酸钡一样具有无机特性,可笼罩和锁紧硫酸钡,提高硫酸钡的分散性,避免硫酸钡发生团聚,再者,由于笼型硅氧无机内核si-o健能较大,在挤塑工艺中还具有热稳定的作用,避免加工降解,可以提高挤出工艺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能。。
15.制备第一树脂母粒时,一方面,用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改性硫酸钡,增强硫酸钡的分散性,而且避免pebax聚合物的韧性被破坏,另一方面,使用流动性好的第一pebax颗粒分散硫酸钡,进一步提高硫酸钡的分散性。
16.第二树脂母粒包括流动性更好、更柔软的第二pebax颗粒和流动性差但硬度高的第三pebax颗粒,通过调节第二pebax颗粒和第三pebax颗粒的含量,来调节显影导管的软硬度,在本发明中,仍采用较大量的流动性更好、更柔软的第二pebax颗粒来提高聚合物整体的流动性,以便于充分分散硫酸钡,以及提供较高的流动性和韧性,以降低挤塑工艺难度。
17.另,通过加入分散剂聚乙二醇不仅提高聚合物的流动性,增强硫酸钡的分散性,和降低挤塑工艺难度,而且使聚乙二醇与pebax聚合物在挤塑工艺过程中发生交联,提高导管体的硬度和韧性。本发明通过加入低分子量呈液态的分散剂聚乙二醇,其粘度低,在加入初始阶段,能极大的降低pebax聚合物的粘度,增强pebax聚合物的流动性和韧性,便于挤出成型;同时,聚乙二醇中含有醚基,能与硫酸钡表面的羟基形成较强的氢键,提高硫酸钡在pebax中的均匀分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挤出机的挤压作用力,聚乙二醇与pebax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增强导管体的硬度,即用聚醚软段来交联pebax聚合物,不仅增强显影导管的硬度,而且不失韧性,保证挤塑工艺挤出光滑、壁厚均匀、无毛刺、麻点的导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影导管,包括导管体,导管体主要由如下占导管体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经挤塑工艺挤出:
20.60%~80%的第一树脂母粒、15%~40%的第二树脂母粒和0.1%~0.5%的分散剂。
21.上述方案中,第一树脂母粒主要由熔融时流动性好的第一pebax颗粒和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经熔融共混造粒形成;其中,第一pebax颗粒的熔指为8g/10min~10g/10min;第一pebax颗粒的质量占第一树脂母粒的质量的百分比为40%~60%,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的质量占第一树脂母粒的质量的百分比为35%~60%;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质量为硫酸钡的质量的0.5%~1.5%。
22.在本发明中,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结构通式为rsio
3/2
,结构式为:其中心是由si-o交替连接的硅氧骨架组成的无机内核,无机内核的八个顶角上的si原子分别连接有机基团r,有机基团r用于与第一pebax颗粒发生交联反应,一方面,有机基团r能与pebax聚合物弯曲缠结,改善硫酸钡与pebax的相容性,提升硫酸钡在pebax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笼型硅氧无机内核,与硫酸钡一样具有无机特性,可笼罩和锁紧硫酸钡,提高硫酸钡的分散性,避免硫酸钡发生团聚,再者,由于笼型硅氧无机内核si-o健能较大,在挤塑工艺中还具有热稳定的作用,避免加工降解,可以提高挤出工艺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能。
23.制备第一树脂母粒时,一方面,用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改性硫酸钡,另一方面,使用流动性好的第一pebax颗粒分散硫酸钡,进一步提高硫酸钡的分散性。
24.第二树脂母粒包括第二pebax颗粒和第三pebax颗粒,其中,第二pebax颗粒的熔指为8g/10min~10g/10min,第三pebax颗粒的熔指为4g/10min~7g/10min,第二pebax颗粒的质量占第二树脂母粒质量百分比为80%~95%,第三pebax颗粒的质量占第二树脂母粒质量百分比为5%~20%。第二树脂母粒包括流动性更好、更柔软的第二pebax颗粒和流动性差但硬度高的第三pebax颗粒,通过调节第二pebax颗粒和第三pebax颗粒的含量,来调节显影导管的软硬度,在本发明中,仍采用较大量的流动性更好、更柔软的第二pebax颗粒来提高聚合物整体的流动性,以便于充分分散硫酸钡,以及提供较高的流动性和韧性,以降低挤塑工艺难度。
25.分散剂包括聚乙二醇,且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8000,分散剂聚乙二醇在本技术中的作用,一方面用于提高聚合物的流动性,增强硫酸钡的分散性,另一方面用于与pebax聚合物在挤塑工艺过程中发生交联,提高导管体的硬度和韧性。本发明通过加入低分子量呈液态的分散剂聚乙二醇,其粘度低,在加入初始阶段,能极大的降低pebax聚合物的粘度,增强pebax聚合物的流动性和韧性,便于挤出成型;同时,聚乙二醇中含有醚基,能与硫酸钡表面的羟基形成较强的氢键,提高硫酸钡在pebax中的均匀分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
和挤出机的挤压作用力,聚乙二醇与pebax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增强导管体的硬度,即用聚醚软段来交联pebax聚合物,不仅增强显影导管的硬度,而且不失韧性,保证挤塑工艺挤出光滑、壁厚均匀、无毛刺、麻点的导管体。
26.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中的有机基团r的端基为环氧基团,环氧基团与可与pebax中的氨基基团发生化学交联反应,增加与pebax的结合力,进一步提高硫酸钡的分散性。
27.具体的,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可以包括:γ-缩水甘油醚氧硅丙基笼型聚倍半氧烷(cas:68611-45-0),环氧环己基异丁基聚倍半硅氧烷(cas:445379-56-6),环氧环己基聚倍半硅氧烷(cas:187333-74-0)一种或两种以上。
28.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ebax颗粒包括pebax 3533颗粒、pebax2533颗粒和pebax 4533颗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第二pebax颗粒包括pebax3533颗粒、pebax 2533颗粒和pebax 4533颗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上述第一pebax颗粒和第二pebax颗粒的拉伸模量均小于100mpa,不仅熔指低,流动性好,而且柔软,利于挤塑工艺加工,提高加工可持续时间,避免产生气泡。
2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pebax颗粒包括pebax 7233颗粒、pebax 7033颗粒、pebax 6333颗粒、pebax 5533颗粒和pebax 4033颗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上述第三pebax颗粒的拉伸模量大于100mpa,能调节导管体硬度。
30.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选用现有医用pebax原材料,通过混合不同物性的pebax原材料,对导管体的聚合物进行改性。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聚乙二醇包括peg-200、peg-400、peg-600、peg-800、peg-1000、peg-1500、peg-4000、peg-6000和peg-800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硫酸钡为纳米硫酸钡,硫酸钡的粒径为10微米以下(2500目以上),优选为10nm~1μm。
33.在另一实施例中,导管体主要由如下占导管体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经挤塑工艺挤出:
34.60%~80%的第一树脂母粒、15%~40%的第二树脂母粒、0.1%~0.5%的分散剂和0.1%~0.5%的润滑剂。
35.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酰胺、和甲基硅油中的一种或两种,润滑剂协助聚合物更顺利的完成挤塑工艺,获得表面光滑、且壁厚均匀的导管体,上述润滑剂的沸点较低且含量低,能在挤塑过程中完全挥发,避免残留影响导管体的医用指标。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树脂母粒中还包括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无机抗菌剂,即第一树脂母粒主要由第一pebax颗粒、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和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无机抗菌剂经熔融共混造粒形成;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无机抗菌剂的质量占第一树脂母粒的质量的百分比为2%-6%,所述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质量为所述无机抗菌剂的质量的0.5%~1.5%,无机抗菌剂为纳米无机抗菌性,其粒径为10微米以下,优选为10nm~1μm。
37.现有技术中,显影导管缺乏强效抗菌性能,通常在使用前在导管体的外表面涂覆杀菌剂,该操作仍存在杀菌不彻底或者完成杀菌后在操作过程中再次受到感染的风险,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特别是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导管体表面极易繁殖细菌,严重威
胁患者康复。上述方案将无机抗菌剂填加至导管体内部,使导管体具有长效抗菌性能。
38.为了避免抗菌剂在挤塑工艺中受热分解,本发明采用无机抗菌剂,具体可以包括tio2、zno、cds、wo3、sno2和zro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上述无机抗菌剂为n型半导体材料,光催化下具有抗菌活性,其中,纳米tio2是目前最常见的光催化型抗菌剂,尤其是锐钛型tio2。该材料毒性低,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具有即效的抗菌效果。同时,tio2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具有无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
39.纳米tio2的广谱抗菌性,对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假单胞菌)、病毒(ms2噬菌体、rna噬菌体、phil 164)、细菌孢子(枯草芽孢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此外,纳米tio2也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效果。
40.由于无机抗菌剂的粒径小、比表面大、表面羟基含量高,因而极易团聚。采用简单共混法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前,要对无机抗菌剂表面采用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进行修饰,以提高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以及与聚合物的相容性。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与纳米无机抗菌剂和聚合物之间的结合同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对硫酸钡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1.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显影导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步骤1:制备第一树脂母粒,第一树脂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43.步骤11:制备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备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的过程为:
45.步骤111:将硫酸钡和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得分散液。
46.步骤112:将分散液加热至80℃~100℃,并不断搅拌,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研磨得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
47.在本步骤中,加热使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中的ro-基团中的o原子与硫酸钡表面的羟基通过氢键相结合。
48.步骤12:将第一pebax颗粒和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第一树脂母粒。
49.在本步骤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造粒的好处是剪切和分散均匀。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参数为:设置一段160℃,二段165℃,三段170℃,四段175℃,五段185℃,六段180℃,七段180℃,八段180℃,九段180℃,模头180℃,主机转速:350rpm,喂料速度20rpm~30rpm。
51.当制备抗菌导管体时,在本步骤中,将第一pebax颗粒、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和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无机抗菌剂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造粒,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无机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和上述表面结合有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的硫酸钡的制备方法相同。
52.步骤2:将第一树脂母粒、第二树脂母粒和分散剂混合后加入单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得到显影导管。
53.在本步骤中,由于双螺杆挤出机的剪切加工会导致部分原料的提前降解,因此,本步骤采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加工。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单螺杆挤出机包括第一工作区段、第二工作区段、第三工作区段、第四工作区段、第五工作区段和第六工作区段,第一工作区段温度为165℃,第二工作区
段温度为165℃,第三工作区段温度为170℃,第四工作区段温度为170℃,第五工作区段温度为175℃,第六工作区段温度为180℃,挤出机螺杆转速为18rpm,熔融压力1bar,吹气量:5.3百帕。
55.上述方案中,各工作区段的温度根据聚合物的熔点或者熔化温度进行设置。
56.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57.实施例1
58.1)称取500克纳米硫酸钡分散在2000ml无水乙醇中,将悬浮液于常温高速搅拌1h后再用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滴加含5克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γ-缩水甘油醚氧硅丙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乙醇溶液,在80℃恒温高速搅拌4h后结束反应,经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于100℃干燥24h,经粉碎、研磨后得到表面改性后的硫酸钡。
59.1)称取10克纳米tio2分散在100ml无水乙醇中,将悬浮液于常温高速搅拌1h后再用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滴加含0.2克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γ-缩水甘油醚氧硅丙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乙醇溶液,在80℃恒温高速搅拌4h后结束反应,经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于100℃干燥24h,经粉碎、研磨后得到表面改性后的tio2。
60.2)将pebax 3533 49%、偶联剂改性后的硫酸钡粉体50%、偶联剂改性后的tio2粉体1%,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8分钟。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第一树脂母粒。
61.3)将第一树脂母粒70%、第二树脂母粒(包括pebax 3533 90%和pebax 553310%)29%、peg-400分散剂0.5%、聚乙烯蜡润滑剂0.5%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8分钟,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单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得到显影导管。其中,单螺杆挤出机配备25mm专用螺杆,该精密挤出设备的控制系统采用意大利进口杰夫轮控制系统便于精准监控挤出螺杆各区加工温度与熔体压力,系统会自动根据监控数据调整主机转速,各区加工温度,及时调整出胶量,保证制品尺寸稳定,性能优良。配备百帕可调的美国进口自带气源的微量吹气系统,通过真空加微量吹气的工艺制出壁薄,管径小,公差小,尺寸精密的pebax导管。挤出加工条件为:第一工作区段温度为165℃,第二工作区段温度为165℃,第三工作区段温度为170℃,第四工作区段温度为170℃,第五工作区段温度为175℃,第六工作区段温度为180℃,挤出机螺杆转速为18rpm,熔融压力1bar,吹气量:5.3百帕。
62.实施例2
63.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改性硫酸钡的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γ-缩水甘油醚氧硅丙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质量为纳米硫酸钡的质量的1.5%,即称取500克纳米硫酸钡分散在2000ml无水乙醇中,将悬浮液于常温高速搅拌1h后再用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滴加含7.5克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γ-缩水甘油醚氧硅丙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乙醇溶液,在80℃恒温高速搅拌4h后结束反应,经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于100℃干燥24h,经粉碎、研磨后得到表面改性后的硫酸钡。
64.其余均相同。
65.实施例3
66.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改性硫酸钡的γ-缩水甘油醚氧硅丙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质量为纳米硫酸钡的质量的0.5%,即称取500克纳米硫酸钡分散在2000ml无水乙醇中,将悬浮液于常温高速搅拌1h后再用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滴加含2.5克聚倍半
硅氧烷分散剂γ-缩水甘油醚氧硅丙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乙醇溶液,在80℃恒温高速搅拌4h后结束反应,经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于100℃干燥24h,经粉碎、研磨后得到表面改性后的硫酸钡。
67.其余均相同。
68.对比例1
69.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硫酸钡和tio2均未经改性。
70.对比例2
71.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用硬脂酸润滑分散剂对硫酸钡和tio2进行改性。改性方法为:将baso4悬浮液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加热至45℃,将硬脂酸溶于乙醇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装有一定量baso4悬浮液的三口烧瓶中,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加热,反应1-2h后停止,经冷却、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硬脂酸改性的纳米baso4粉末(改性剂的用量为1.0wt%)。
72.对比例3
7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用钛酸酯类偶联剂三(二辛基焦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对硫酸钡和tio2进行改性。改性方法为:将baso4悬浮液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加热至80℃,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钛酸酯偶联剂。恒温搅拌,冷凝回流;反应1-2h后停止,经冷却、过滤、真空干燥,得到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纳米baso4粉末(改性剂的用量为1.0wt%)。
74.对比例4
75.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用硅烷类偶联剂(kh-550)对硫酸钡和tio2进行改性。改性方法为:将baso4悬浮液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加热至80℃,在搅拌下缓慢加入kh-550硅烷偶联剂。恒温搅拌,冷凝回流;反应1-2h后停止,经冷却、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硅烷类偶联剂改性纳米baso4粉末(改性剂的用量为1.0wt%)。
76.对比例5
77.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用2%硅烷类偶联剂(kh-550)对硫酸钡和tio2进行改性。改性方法为:用硅烷类偶联剂(kh-550)对硫酸钡和tio2进行改性。改性方法为:将baso4悬浮液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加热至80℃,在搅拌下缓慢加入kh-550硅烷偶联剂。恒温搅拌,冷凝回流;反应1-2h后停止,经冷却、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硅烷类偶联剂改性纳米baso4粉末(改性剂的用量为2.0wt%)。
78.对比例6
79.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在于,未使用聚乙二醇分散剂。
80.测试例
81.对各实施例和各对比例制得的显影导管进行性能测试,首先观察导管表面质量是否有毛刺和麻;第二,对显影导管进行耐疲劳性试验,具体过程为:参照yy0285.4-2017进行测试,其中导管耐疲劳性能:承受1.5mpa压力持续作用1min后导管卸压,能够重复作用12次以上为优,10-11次为良,8-9次为中,0-7次为差。第三,观察显影导管的显影效果:参照yy/t 0586-2016,通过便携式x光扫描仪扫描显影导管,观察导管显影情况并记录,根据显影清晰度依次分为优、良、中、差、无显影五个等级;第四,对制得的显影导管进行拉伸模量的测量,采用iso 527的标准测量拉伸强度。结果参见表1。
82.表1:显影导管的性能指标
[0083][0084]
从表1可以看到:1)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5相比较,可见,只有本发明的γ-缩水甘油醚氧硅丙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能显著改性聚合物,这是因为,γ-缩水甘油醚氧硅丙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与聚合物之间的结合力是化学键结合力,而其它偶联剂多以物理吸附为主;虽然对比例5的硅烷偶联剂也显著改性聚合物,但是,硅烷偶联剂的填加量过大,且不符合医用指标。2)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6相比较,可见,分散剂聚乙二醇降低了挤塑工艺难度,能够获得表面光滑、且硫酸钡均匀分布的导管体。
[008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