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11-19 07:3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时的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qt;或者计算当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达到q2时,所需要的理论时间t2。
14.优选地,步骤s10中,所述“获取食用油在特定存储容器中,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包括以下步骤:
15.s11.获取存储于特定存储容器中的食用油,在选定的若干存储时间节点时的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形成一一对应的存储时间节点和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数组;
16.s12.根据存储时间节点和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数组,拟合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
17.优选地,步骤s11中,所述“获取存储于特定存储容器中的食用油,在选定的若干存储时间节点时的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18.s111.建立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并确定所述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σ和定量限λ;
19.s112.在选定的一个存储时间节点时,从存储于特定存储容器中的食用油中,获取待检测样品;
20.s113.基于所述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样品进行第一次检测;获取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
21.s114.判断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是否大于所述定量限λ,若是,则以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作为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
22.s115.若步骤s04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基于以下步骤,确定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
23.s1151.向待检测样品中加入增塑剂标准溶液,其中,所述增塑剂标准溶液的加入量使得采用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时,增塑剂的理论检出量≥所述定量限λ;
24.s1152.采用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对加入了增塑剂标准溶液的待检测样品进行检测,获取加标回收率a;
25.s1153.根据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及加标回收率a确定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其中:
26.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未检出,且a≤θ1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0;
27.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未检出,且a>θ1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σ/2;
28.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检出,且a≤θ2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σ;
29.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检出,且a>θ2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λ/2;
30.其中,75%≤θ1≤100%,90%≤θ2≤110%。
31.优选地,步骤s10中,所述“获取食用油在特定存储容器中,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还包括以下步骤:
32.对步骤11中形成一一对应的存储时间节点和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数组进行修正,获取修正后的检测结果,修正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33.获取其中一个存储时间节点tn时的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qn;
34.判断qn是否≥定量限λ;如是,以实际检测结果qn作为修正后的检测结果;
35.如否,计算q
n-q
n-1

36.当q
n-q
n-1
≠0时,以q
n-0.5
=(q
n-q
n-1
)/2作为t
n-0.5
时间节点时的修正后的检测结果;
37.以修正后的检测结果拟合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
38.优选地,步骤s10中,所述“获取食用油在特定存储容器中,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还包括以下步骤:对函数q=f(t)进行环境因子修正。
39.一种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系统,包括:
40.函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食用油在特定存储容器中,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
41.背景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食用油出厂前的背景积累量qb;
42.计算预警模块,用于根据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及背景积累量,计算时间t1时的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qt;或者计算当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达到q2时,所需要的理论时间t2。
43.优选地,所述背景量获取模块包括:
44.限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σ和定量限λ;
45.第一检测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
46.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是否大于所述定量限λ;
47.实际检测结果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确定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
48.优选地,还包括:函数修正模块,用于对函数q=f(t)进行环境因子修正。
49.一种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装置,包括:
50.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51.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方法的步骤。
5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方法的步骤。
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54.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方法,首先建立特定品种的食用油在特定的存储容器中,增塑剂的迁入量与存储时间的函数,根据该函数,结合食用油出厂时的增塑剂含量或在存储过程的任一时间节点的增塑剂含量,预判当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达到目标值时所需要的时间,或预判在未来的某一时间节点时,食用油的增塑剂含量,从而指导生产实践,对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进行有效预警,有效降低由于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超标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5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56.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7.s10.获取食用油在特定存储容器中,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
58.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59.s11.获取存储于特定存储容器中的食用油,在选定的若干存储时间节点时的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形成一一对应的存储时间节点和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数组;
60.s12.根据存储时间节点和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数组,拟合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
61.具体地,用特定的存储容器存储某一品种的食用油,例如,采用顶级pe塑胶原料,严格遵循gb9687-88质量标准生产的食用油桶,盛装食用油。在食用油存储的有效期内,每月检测获取该容器内的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例如,分别在出厂期(t0)、第一月(t1)、第二月(t2)
……
第n月(tn)检测该容器内的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分别被记录为q0、q1、q2……qn
。根据食用油的有效存储时间,n可以是≥12的任何整数,例如,n为12或18或24或36。
62.通过检测,则获得了一系列的包含了既定时间t时的容器内的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q的数组,原则上,根据上述数组,可直接拟合增塑剂含量相对存储时间的函数q=f(t)。
63.食用油中增塑剂的检测方法可采用gb 5009.271-2016提供的一种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具体地,液态油脂混匀后,准确称取0.5g(精确至至0.0001g)于10ml具塞磨口离心管中,加入25μl同位素内标使用液,依次加入100μl正己烷和2ml乙腈,旋涡1min,超声提取20min,4000r/min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残渣中加入2ml乙腈,涡旋1min,4000r/min离心5min。再加入2ml乙腈,重复提取1次,合并3次上清液,待spe净化。依次加入5ml二氯甲烷、5ml乙腈活化,弃去流出液;将待净化液加入spe小柱,收集流出液;再加入5ml乙腈,收集流出液,合并两次收集的流出液,加入1ml丙酮,40℃氮吹至近干,正己烷准确定容至2ml,涡旋混匀,供gc-mc分析。上述方法的定量限为dpb 0.3mg/kg,其他邻苯二甲酸酯类0.5mg/kg。
64.虽然选择的食用油的检测方法不同,对于增塑剂的检出限也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食用油中的paes含量小于方法的定量限或检出限。一般地,当食用油中的paes含量小于方法的检出限时,即被认为未检出,此时,食用油中的paes的含量被记作0或被记作检出限的一半。然而,无论是被记作0还是被记作检出限的一半,均不能科学反映食用油中的paes含量,从而难以实现科学、准确的增塑剂超标预警。
6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存储于特定存储容器中的食用油,在选定的若干存储时间节点时的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66.s111.建立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并确定所述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σ和定量限λ;
67.s112.在选定的一个存储时间节点时,从存储于特定存储容器中的食用油中,获取待检测样品;
68.s113.基于所述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样品进行第一次检测;获取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
69.s114.判断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是否大于所述定量限λ,若是,则以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作为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
70.s115.若步骤s04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基于以下步骤,确定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
71.s1151.向待检测样品中加入增塑剂标准溶液,其中,所述增塑剂标准溶液的加入量使得采用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时,增塑剂的理论检出量≥所述定量限λ;
72.s1152.采用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对加入了增塑剂标准溶液的待检测样品进行检测,获取加标回收率a;
73.s1153.根据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及加标回收率a确定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其中:
74.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未检出,且a≤θ1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0;
75.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未检出,且a>θ1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σ/2;
76.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检出,且a≤θ2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σ;
77.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检出,且a>θ2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λ/2;
78.其中,75%≤θ1≤100%,90%≤θ2≤110%。
79.具体地,步骤s111中,所述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可以根据目前已经公开的检测标准或文献,根据实际检测需求,经过实验确定。也可以直接采用如gb 5009.271-2016提供的一种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定量限λ为dpb 0.3mg/kg,其他邻苯二甲酸酯类0.5mg/kg,检出限σ为0.1mg/kg)或采用如sn/t 3147-2017提供的出口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定量限λ为0.1mg/kg,检出限为0.03mg/kg)。
80.例如,采用如下方法:称取0.5g左右的样品于10ml玻璃刻度试管中,加3ml乙腈,加0.1ml正己烷,涡旋混匀1min,加入0.6g无水硫酸镁和0.15g醋酸钠,涡旋混匀3min,离心,上清液转移至另一试管中,再加入25mg psa粉和25mg c18粉,以及75mg无水硫酸镁,旋涡混匀1min,3000r/min离心5min,转移上清液于另一干净试管中,氮吹近干,准确移取2ml正己烷复溶,上机测定。上述方法的定量限(loq)λ为0.1mg/kg,检出限为0.03mg/kg。
81.步骤s112中,例如,“在选定的一个存储时间节点时”包括食用油恒温或常温存储1个月、2个月、3个月
……
。也就是说,分别在存储1个月、食用油常温存储2个月及食用油存储3个月
……
时进行取样。作为优选,在食用油存储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获取的样品的数应能够满足检测过程需要,例如,每一个节点获取的样品的数不小于10个,其中,不小于5个样品被用于第一次检测,不小于5个样品被用于加标检测,以便于获取检测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等统计学参数。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为进一步获取具体加工节点的食用油中增塑剂的迁入量,可以对各个存储时间节点进行进一步细化。
82.步骤s113中,不对采集的食用油样品进行其他任何处理,直接采用步骤s111中既定的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检测食用油样品中的增塑剂含量。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可能包括:未检出、检出但未达到所述定量限、检出且达到所述定量限以上。
83.步骤s114中,也就是说,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检出,且达到所述定量限以上,则该检测结果即能够科学地反映食用油样品中的增塑剂的实际含量,此时,以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作为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
84.步骤s115中,具体地,当步骤s114的判断结果为否,也就是说,步骤s113中的检测结果为未检出或检出但未达到所述定量限,在这种情况下,为科学反映食用油样品中的增塑剂的真实含量,以为探索食用油生产过程中的增塑剂累积迁入过程提供支持,采用加标回收的方式,通过分析加标回收率与经验回收率之间的关系,确定食用油样品中的增塑剂的真实含量。
85.作为优选,所述增塑剂标准溶液的加入量使得采用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时,增塑剂的理论检出量≥所述定量限λ。例如,确定的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的定量限λ为0.1mg/kg,则向食用油样品中加入增塑剂标准溶液,使得食用油样品在增塑剂的含量≥0.1mg/kg。例如,每千克食用油样品中加入0.1mg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或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所述增塑剂标准溶液中各物质含量根据具体的检测方法所给定的定量限进行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塑剂标准溶液由dbp、dehp、dibp按照质量比为3:5:5配置形成,或按照质量比为1:1:1配置形成。
86.根据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综合所述加标回收率a的结果,确定的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87.其一,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未检出,且a≤θ1时,被认为待检测样品中含有的增塑剂含量极少或没有,不足以弥补加标实验过程中可能的损失,则此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0。
88.其二,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未检出,但a>θ1时,被认为待检测样品中含有少量的增塑剂,该少量增塑剂含量能够部分或全部弥补加标实验过程中可能的损失,则此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σ/2。
89.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中,θ1作为经验回收率,经综合考虑增塑剂提取溶剂的极性、提取次数、提取过程中最小损失率、蒸干过程损失以及检测方法的误差等进行拟定。例如,75%≤θ1≤100%,作为优选,85%≤θ1≤95%,例如,θ1=95%。
90.其三,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检出,且a≤θ2时,被认为待检测样品中的增塑剂含量位于检出限以上,定量限以下,但超出检出限的部分不足以弥补加标实验过程中可能的损失,则此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σ也就是说,以检测方法的检出限σ作为实际检测结果。
91.其四,当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为检出,且a>θ2时,被认为待检测样品中的增塑剂含量位于检出限以上,定量限以下,但超出检出限的部分能够部分或全部弥补加标实验过程中可能的损失,则此时,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被计为λ/2。
9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中,θ2作为经验回收率,经综合考虑增塑剂提取溶剂的极性、提取次数、提取过程中最小损失率、蒸干过程损失以及检测方法的误差等进行拟定。例如,90%≤θ2≤110%,作为优选,100%≤θ2≤105%,例如,θ2=105%。
93.上述过程较为科学地获取了一组关于存储时间节点和对应的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的数组,根据上述数组,可以拟合关于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相对存储时间的变化曲线。
94.然而,由于存储前期,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较低,一般情况下,采用本发明所提
供的检测方法所得到实际检测结果为通过上述方法定义的确定的值,所以得到的关于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相对存储时间的变化曲线的前段呈折线状,不能很好的预判增塑剂的迁移趋势。
95.进一步地,步骤s10中,所述“获取食用油在特定存储容器中,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还包括以下步骤:
96.对步骤11中形成一一对应的存储时间节点和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数组进行修正,获取修正后的检测结果,修正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97.获取其中一个存储时间节点tn时的增塑剂实际检测结果qn;
98.判断qn是否≥定量限λ;如是,以实际检测结果qn作为修正后的检测结果;
99.如否,计算q
n-q
n-1

100.当q
n-q
n-1
≠0时,以q
n-0.5
=(q
n-q
n-1
)/2作为t
n-0.5
时间节点时的修正后的检测结果;
101.以修正后的检测结果拟合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
102.也就是说,通过判断存储前期的相邻的两个时间节点的检测数据是否具有差别,决定对存储前期的数据进行取舍。当相邻的两个时间节点的检测数据没有差距时,舍弃前一个数据,当两个数据之间具有差距时,以发生变化的检测数据与前一个时间节点的检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两个相邻的时间节点的中间节点所对应的检测结果。最终将函数q=f(t)修正成为一个具有单调递增性质的函数。
103.上述过程完成了对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相对存储时间的变化函数q=f(t)的拟合,拟合的曲线被作为判断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的趋势线。
104.s20.获取食用油出厂前的背景积累量q
b。
105.在食用油出厂前或在存储过程中的任意时间节点,检测食用油中的增塑剂的含量,作为背景积累量q
b。
其中,背景积累量qb的检测及确认过程同步骤s111-s115,此处不再赘述。
106.s30.根据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及背景积累量qb,计算时间t时的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q
t
;或者计算当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达到qm时,所需要的理论时间tm。
107.在一种情况下,计算时间t时的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q
t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已知食用油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可计算并预警在保质期内,该批次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是否可能超标,为生产厂家下架产品、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提供指导意见。
108.另一种情况下,计算当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达到qm时,所需要的理论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已知食用油中塑化剂的最高允许含量为qm,计算达到该最高允许含量qm所需的存储时间,为制定合理的食用油的保质期提供参考。
10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过程中,具有至少两种可以参考的计算及预警模式。其一,例如,执行以下过程,根据q=f(t),计算qb所对应的时间节点tb,然后计算q
t
=f(tb t)或者使得qm=f(tb t)。其二,例如,执行以下过程,使得q
t
=f(t) qb或者使得q
m-qb=f(t)。
110.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计算或预警的结果进行调整。尤其地,在室温环境下存储,当环境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可以预期的,将对预警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按照q'=(1-δt/100)
×
100%
×
q对预警的结果进行修正,其中,q'为修正后的预警结果,δt为月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25℃)的差(当差值小
于0时,取负值)。
111.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系统,包括:
112.函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食用油在特定存储容器中,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
113.背景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食用油出厂前的背景积累量qb;
114.计算预警模块,用于根据增塑剂含量q与存储时间t的函数q=f(t)及背景积累量,计算时间t1时的食用油中的增塑剂含量qt;或者计算当食用油中增塑剂含量达到q2时,所需要的理论时间t2。
115.进一步地,所述背景量获取模块包括:
116.限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增塑剂标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σ和定量限λ;
117.第一检测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
118.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次检测的检测结果是否大于所述定量限λ;
119.实际检测结果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确定待检测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
120.进一步地,还包括:函数修正模块,用于对函数q=f(t)进行环境因子修正。
121.上述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系统对食用油中增塑剂的超标预警过程、原理和方法与对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方法的具体描述相似,此处不在做过多的描述。
122.在本发明的有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装置,包括:
123.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124.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方法的步骤。
125.在本发明的有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食用油中增塑剂超标预警方法的步骤。
126.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