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适应重力调节的底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07:28: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重力调节的底盘装置。


背景技术:

2.座椅底盘,也称转椅托盘,是装在座椅椅座下方的一个重要部件;椅座的升降,椅背的倾仰角度调节都是依靠该底盘来完成的。
3.目前普遍的座椅底盘是由底座、托板、翘板及弹簧装置等部件组成,其中,翘板设置在底座后端并能够相对底座转动,托板设置在底座上端;椅座与托板连接,翘板与椅背连接;所述弹簧装置采用扭簧或压簧并作用于翘板;使得用户能够靠在椅背上倾仰,且扭簧或压簧使得椅背能够主动回复,使用户提高舒适。但是这类结构的底盘存在的缺陷在于:倾仰弹力完全靠弹簧来调节,使得椅背的倾仰回复力始终保持不变,当椅背向后倾躺时,不同体重的用户所需要的克服的弹力都是一样的;而椅背向前倾复位时,不同体重的用户所感受到的椅背回复力也是相同的。这就无法保证不同体重的用户都能坐感舒适;不能自适应调节使椅背的倾仰弹力与用户的体重相应呈正比。
4.如一种倾仰力可调的座椅底盘(专利号cn200910249643.9)包括中盘和大盘,大盘的后部可绕转轴相对于中盘向下摆动,中盘的前部下方设有旋钮,旋钮具有空腔,所述旋钮的空腔内设有与旋钮固定的安装板,旋钮对应于安装板下方的位置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可绕自身轴线相对于旋钮转动,旋钮内对应于蜗轮旁设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手柄一端自旋钮外伸入旋钮内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调节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大盘、中盘及旋钮内的安装板之后与所述蜗轮之间螺纹相配,所述调节螺栓与蜗轮同轴,调节螺栓对应于中盘以下和安装板以上的部位套设有螺旋弹簧。该底盘虽然能够通过转动手柄进行调节倾仰弹力,但是调节时使用者需要多次调节才能得到合适的倾仰力,操作繁琐,使用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重力调节的底盘装置;利用设置在后连接座上的弹性下沉机构,沉块所在位置靠近用户重心,能够匹配用户的重力下沉相应的距离,从而拉动拉线驱使伸缩组件伸展以调节支承部件的位置;继而使得椅背后仰时,弹性支撑板能够提供相应的倾仰弹力;使弹性支撑板能够针对不同体重的用户提供与之匹配倾仰弹力,实现自适应重力调节功能,无需用户手动调节,结构设计巧妙。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适应重力调节的底盘装置,包括:底盘组件,包括用于与椅座连接的前连接座及后连接座;后连接座铰接在前连接座后端;且后连接座配置为同时与椅背连接,后连接座能够响应于椅背的倾仰动作相对前连接座相应转动;弹性支撑板,沿前后方向横跨于前连接座和后连接座之间;在前连接座内设有抵接于弹性支撑板下方并可沿前后方向活动的支承部件,后连接座相对前连接座转动以撬动弹性支撑板以支承部件为转动支点发生弹性
形变;弹性下沉机构,镜像设置在后连接座上的两侧;弹性下沉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连接座内的沉槽,活动设置在沉槽内的沉块以及纵向设置在沉槽内并位于沉块下方的压簧;所述沉块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椅座的后支杆;沉块的下沉距离与用户重力呈正比;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支承部件移动;驱动机构包括拉线及伸缩组件;所述拉线的后端连接在其中一侧的沉块上,拉线的前端设置在前连接座的前端并作为输出端,伸缩组件沿前后方向连接在输出端与支承部件之间;所述沉块下沉以驱使拉线作用于伸缩组件伸展以推动支承部件后移;支承部件向后移动的距离与沉块的下沉距离呈正比。
7.作为优选,所述的与拉线连接的沉块具有相邻设置的挤压部以及拉线连接部;后支杆设置在挤压部上端;沉槽的横截面形状与该沉块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压簧纵向设置在沉槽内且位于挤压部的正下方,所述拉线的后端设置在拉线连接部内。将沉块分为承托椅座并挤压压簧的挤压部和用于连接拉线的拉线连接部,结构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使装配更方便。
8.作为优选,所述拉线连接部向下突出于沉块,该拉线连接部内部中空并形成用于容置拉线的容置槽;拉线的后端具有后拉线头,拉线纵向设置在该容置槽内且后拉线头位于容置槽的底部;在容置槽内还设有一作用于后拉线头的纵向的弹簧。该弹簧除了能够起到使拉线快速复位的作用外,还能够使得后拉线头与沉块之间为“软连接”,这是由于有时凸块沿滑轨滑移时可能被卡住,这时沉块如果继续下沉会容易把拉线拉断,而设置弹簧,使得即使凸块卡住时,后拉线头仍能够挤压弹簧压缩,使得拉线仍有活动的空间范围,避免结构损坏;结构设计巧妙。
9.作为优选,在所述沉槽的上端还设有与后连接座连接的盖板;所述拉线向下穿过该盖板,且盖板上设有避让后支杆的过孔。该盖板能够将沉块限制在沉槽内,避免沉块脱离沉槽;且使结构美观。
10.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组件设置在支承部件的前端,伸缩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翘杆和第二翘杆;第一翘杆与第二翘杆之间能够沿前后方向转动伸展或收拢;第一翘杆前端转动连接在前连接座上,第二翘杆后端转动连接在支承部件上;拉线的输出端能够作用于第一翘杆发生杠杆转动使伸缩组件伸展以驱动支承部件向后运动。拉线通过驱使第一翘杆与第二翘杆之间转动能够有效驱使支承部件后移。
11.作为优选,第一翘杆为l形结构,第一翘杆包括位于后端与第二翘杆转动连接的分支一、向前上方伸出的分支二以及形成于两者之间的l形拐角;所述前连接座前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转动安装座,所述l形拐角位于第一翘杆的底部并转动连接在转动安装座上;拉线的输出端配置为与分支二连接。使得分支一与分支二之间形成杠杆结构;拉线作用于分支二能够有效驱使第一翘杆杠杆转动。
12.作为优选,前连接座的前端还设有拉线配合座,拉线配合座位于分支二上方以预留出分支二转动的空间;所述拉线的前端具有前拉线头,该前拉线头由上往下的穿过拉线配合座并与分支二连接。拉线配合座能够约束拉线前端的牵引方向,使得拉线能够保持沿竖直方向拉动分支二,更容易驱使第一翘杆发生杠杆转动,拉线拉动更顺畅,不易卡顿。
13.作为优选,拉线配合座包括连接基板以及向上突出于连接基板的导柱;在所述前连接座位于转动安装座前方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延伸在转动安装座上方的连接立柱,所述连接基板连接在连接立柱的上端;前拉线头由上往下的依次穿过导柱、连接基板并与分支
二连接。
14.作为优选,在所述前连接座与支承部件之间还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拉簧,支承部件由初始的靠前位置向后移动时,拉簧将发生拉伸形变以提供支承部件再次向前复位的弹力。使得当用户离开椅座时,沉块向上复位,拉簧能够作用支承部件向前移动复位。
15.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板配置为左右间隔设置的两块;支承部件包括左右设置在每个弹性支撑板下方的凸块以及连接在两个凸块之间的连接横板;所述伸缩组件的后端连接在该连接横板上。使得左右受力更加均匀,且结构更稳固。
16.作为优选,所述凸块为硬质材质,且凸块上端趋近或抵接于弹性支撑板的底面。能够在弹性支撑板形变时有效抵住弹性支撑板。
17.作为优选,在前连接座内镜像设有位于弹性支撑板正下方的滑轨,所述凸块底部滑动设置在滑轨上。使得凸块能够稳定在弹性支撑板下方前后滑移。
18.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板采用玻纤条制成。轻质且成本低。
19.作为优选,在所述前连接座前端的两侧分别转动设有向上伸出的前支杆,前支杆和后支杆共同连接并承托椅座。使得当用户坐在椅座上后,由于用户重心位于后方,即可能够立刻作用后支杆使沉块下沉。
20.作为优选,所述后连接座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椅背的插接口。
2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发明的自适应重力调节的底盘装置,在后连接座上设置弹性下沉机构;当用户坐在椅座上时,因为用户重心靠后,所以沉块能够刚好匹配用户的重力下沉相应的距离,沉块进一步拉动拉线驱使伸缩组件伸展以向后推动凸块运动;且凸块的移动距离与用户的重量呈正比,使得用户在落座后且尚未后仰时,已经调节好凸块的位置;对于体重较轻的用户,凸块向后移动距离小,弹性支撑板形变时的转动支点越靠近前连接座;继而当体重较轻用户靠在椅背上后仰时,所需要的克服的弹性支撑板的弹力较小,使用户能够自然向后仰。对于体重越大的用户,凸块向后移动距离越大;使得弹性支撑板形变时的转动支点越靠近后连接座,使得当体重较重的用户靠在椅背上后仰时,所述弹性支撑板相应能够提供较大的倾仰回复力,使得用户后仰后能够自然回复起身。从而能够自适应调节使椅背的倾仰弹力与用户的体重相应呈正比,无需用户手动调节,使用更加高级;保证不同体重的用户都能轻松后仰以及回复起身,使用户坐感舒适。
22.其次,通过压簧能够使得沉块快速复位;通过拉簧能够使得支承部件后移后复位;容置槽内也设有作用于后拉线头的弹簧,也能够使得拉线快速复位。从而当用户离开椅座后,各个部件能够快速稳定的复位,无需用户调节;使用感受更加高级。
23.再者,在拉线连接部内设有作用于后拉线头的弹簧,该弹簧除了能够起到使拉线快速复位的作用外,还能够使得后拉线头与沉块之间为“软连接”,这是由于有时凸块沿滑轨滑移时可能被卡住,这时沉块如果继续下沉会容易把拉线拉断,而设置弹簧,使得即使凸块卡柱时,第二拉线头仍能够挤压弹簧压缩,使得拉线仍有活动的空间范围,避免结构损坏;结构设计巧妙。
24.此外,伸缩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翘杆和第二翘杆;第一翘杆与第二翘杆之间能够沿前后方向转动伸展或收拢;第一翘杆包括位于后端与第二翘杆转动连接的分支一、向前上方伸出的分支二以及形成于两者之间的l形拐角;所述前连接座前端的中间位
置处设有转动安装座,所述l形拐角位于第一翘杆的底部并转动连接在转动安装座上;拉线的输出端配置为与分支二连接;使得分支一与分支二之间形成杠杆结构;继而拉线作用于分支二能够有效驱使第一翘杆杠杆转动,继而有效控制伸缩组件伸展,使得力传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底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支承部件向后移动调节后的底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底盘组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前连接座与后连接座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拉线连接在沉块与伸缩组件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伸缩组件设置在前连接座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伸缩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沉块与后连接座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弹性下沉机构的结构侧视图;图10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沉块与压簧配合的侧视图;图1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沉块结构的侧视图。
27.各附图标记为:底盘组件a;前连接座1;后连接座2;弹性支撑板3;支承部件4;凸块4a;连接横板4b;弹性下沉机构5;沉槽6;沉块7;压簧8;后支杆9;拉线10;输出端10a;前拉线头101;后拉线头102;卡块103;伸缩组件11;滑轨12;第一翘杆13;分支一13a;l形拐角13b;第二翘杆14;转动安装座15;分支二16;连接立柱17;拉线配合座18;连接基板18a;导柱18b;拉簧19;前支杆20;挤压部7a;拉线连接部7b;容置槽21;弹簧22;插接口23;盖板24。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重力调节的底盘装置,包括底盘组件a,底盘组件a包括用于与椅座连接的前连接座1和后连接座2;后连接座2铰接在前连接座1的后端;且后连接座2配置为同时与椅背连接,后连接座2能够响应于椅背的倾仰动作相对前连接座1相应转动;在前连接座1与后连接座2之间还设有弹性支撑板3,该弹性支撑板3沿前后方向横跨于前连接座1与后连接座2之间;在前连接座1内设有抵接于弹性支撑板3下方并
可沿前后方向活动的支承部件4,当后连接座2相对前连接座1转动时,将会撬动弹性支撑板3,使弹性支撑板3以支承部件4为转动支点发生弹性形变;继而能够提供使椅背倾仰复位的弹力。在后连接座2的两侧还镜像设有弹性下沉机构5,弹性下沉机构5包括设置在后连接座2内的沉槽6,活动设置在沉槽6内的沉块7以及纵向设置在沉槽6内并位于沉块7下方的压簧8;所述沉块7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椅座的后支杆9;当用户坐在椅座上后,沉块7在用户重力作用下将下沉以挤压压簧8,且沉块7的下沉距离与用户重力相匹配;还设有用于控制支承部件4移动调节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一拉线10以及伸缩组件11;其中,拉线10的后端连接在其中一侧的沉块7上,拉线10的前端设置在前连接座1的前端并作为输出端10a,伸缩组件11沿前后方向设置在输出端10a与支承部件4之间;所述沉块7下沉能够拉动拉线10,且输出端10a能够作用于伸缩组件11伸展,从而推动支承部件4后移以改变弹性支撑板3形变时的支点。
32.再者,由于沉块7的下沉距离与用户重力呈正比,使得支承部件4向后移动的距离与用户重力同样呈正比;继而体重越大的用户坐在座椅上,支承部件4向后移动距离越大,使得弹性支撑板3形变时的转动支点越靠近后连接座2,弹性支撑板3能够提供更大的倾仰弹力;继而针对不同体重的用户提供与之匹配倾仰弹力,实现自适应功能,无需用户手动调节,富有高级感;且弹性下沉机构5设置在后连接座2上,刚好对应人体重心;使得用户只要坐在椅座上,弹性下沉机构5即可立刻匹配用户重力并驱动支承部件4移动,响应迅速。
33.如图1-7所示,所述的弹性支撑板3配置为左右间隔设置的两块,使得左右受力更加均匀,且结构更稳固;弹性支撑板3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前连接座1和后连接座2的上端;继而弹性支撑板3不会占用前连接座1和后连接座2的内部空间,不干涉底盘原本结构。所述的弹性支撑板3采用玻纤条制作成型,轻质且成本低。所述的支承部件4包括左右设置在每个弹性支撑板3下方的凸块4a以及连接在两个凸块4a之间的连接横板4b;所述凸块4a为硬质材质且凸块4a上端趋近或抵接于弹性支撑板3的底面,能够在弹性支撑板3形变时有效抵住弹性支撑板3。且每个凸块4a与前连接座1滑动配合,具体是指:在所述的前连接座1内镜像设有位于弹性支撑板3正下方的滑轨12,滑轨12为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凸条,在所述凸块4a的底部对应设有滑槽;继而凸块4a能够滑动设置在滑轨12上并沿前后方向进行滑移,且两个凸块4a之间通过连接横板4b连接,使得两个凸块4a能够保持同步运动。
34.进一步的,所述的伸缩组件11设置在支承部件4的前方,如图4-7所示,伸缩组件11包括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翘杆13和第二翘杆14,第一翘杆13与第二翘杆14之间能够沿前后方向转动伸展或收拢;其中,第二翘杆14的后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横板4b上;在前连接座1前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转动安装座15,第一翘杆13为l形结构,第一翘杆13包括位于后端与第二翘杆14转动连接的分支一13a、向前上方伸出的分支二16以及形成于两者之间的l形拐角13b;所述l形拐角13b位于第一翘杆13的底部并转动连接在该转动安装座15上,使得分支一13a与分支二16之间形成杠杆结构;所述分支二16用于连接拉线10;具体而言:如图5-7所示,在所述前连接座1位于转动安装座15前方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连接立柱17,连接立柱17高出于转动安装座15;在连接立柱17上安装有拉线配合座18;拉线配合座18包括连接基板18a以及向上突出于连接基板18a的导柱18b;所述连接基板18a连接在两个连接立柱17的上端且位于分支二16的上方,使得分支二16能够在拉线配合座18下方转动;所述拉线10的前端具有前拉线头101,该前拉线头101由上往下的依次穿过导柱18b、连接基板18a并
与分支二16连接。继而使得当控制拉线10向上拉动分支二16时,所述第一翘杆13将杠杆转动,使得分支一13a向下转动并同步带动第二翘杆14转动,分支一13a与第二翘杆14之间的夹角将变大使两者沿前后方向伸展,从而能够向后挤压作用于支承部件4,使得凸块4a向后滑动;所述拉线配合座18能够约束拉线10前端的牵引方向,使得拉线10能够保持沿竖直方向拉动分支二16,更容易驱使第一翘杆13发生杠杆转动,拉线10拉动更顺畅,不易卡顿。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在支承部件4与拉线配合座18之间还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拉簧19,当所述的支承部件4由初始的靠前位置向后滑动时,将会作用拉簧19发生拉伸形变,继而拉簧19能够提供支承部件4再次向前复位的弹力。
35.如图1-3、8-11所示,所述弹性下沉机构5镜像设置在后连接座2上的两侧,所述每一侧的沉块7上的后支杆9用于与椅座后端连接。所述拉线10连接在其中一侧的沉块7上,具体是指:在其中一侧的用于连接拉线10的沉块7具有挤压部7a以及拉线连接部7b;所述的后支杆9设置在挤压部7a上端,所述沉槽6的横截面形状与该沉块7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使得沉块7能够稳定升降滑移;压簧8纵向设置在沉槽6内且位于挤压部7a的正下方;使得当沉块7受到用户的重力作用时,挤压部7a将向下挤压压簧8并使沉块7下沉。所述的拉线连接部7b与挤压部7a前后相邻,且拉线连接部7b向下突出于沉块7,该拉线连接部7b内部中空并形成用于容置拉线的容置槽21,所述拉线10后端具有后拉线头102,拉线10后端保持纵向的设置在该容置槽21内,使得沉块7能更顺畅的向下作用拉线10;且后拉线头102位于容置槽21的底部,在后拉线头102上还设有一卡块103,在容置槽21内设有一作用于后拉线头102的纵向的弹簧22,弹簧22上端与沉块7抵接,弹簧22下端与卡块103抵接。且在所述沉槽6的上端还设有与后连接座2连接的盖板24,该盖板24能够将沉块7限制在沉槽6内,且使结构美观;所述拉线10向下穿过该盖板24,且盖板24上设有避让后支杆9的过孔。将沉块7分为承托椅座并挤压压簧8的挤压部7a和用于连接拉线10的拉线连接部7b,结构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使装配更方便。
36.继而当所述沉块7受重力作用下沉时,所述沉块7除了向下挤压压簧8外,沉块7还将向下挤压弹簧22以驱使后拉线头102向下运动,从而能够作用前拉线头101向上运动以驱动伸缩组件11伸展,使得凸块4a向后移动,此时拉簧19将相应发生拉伸形变;继而当用户离开椅座后,所述压簧8能够作用于沉块7向上复位,从而后拉线头102能够向上复位,使得拉线10不再作用于第一翘杆13;然后所述拉簧19能够作用于支承部件4再次向前复位,使得伸缩组件11相应再次收缩。且在后拉线头102与沉块7之间设置弹簧22除了能够起到使拉线10快速复位的作用外,还能够使得后拉线头102与沉块7之间为“软连接”,这是由于有时凸块4a沿滑轨12滑移时可能被卡住,这时沉块7如果继续下沉会容易把拉线10拉断,而设置弹簧23,使得即使凸块4a卡住时,第二拉线头102仍能够挤压弹簧23压缩,使得拉线10仍有活动的空间范围,避免结构损坏;结构设计巧妙。
37.如图1-3所示,在后连接座2的后端设有与椅背连接的插接口24;且在前连接座1的两侧分别转动设有向上伸出的前支杆20;该底盘组件1与椅座和椅背装配时,所述前支杆20与椅座前端连接,后支杆9与椅座后端连接,且椅背连接在后连接座2的插接口23内。当用户坐在椅座上时,因为用户重心靠后,所以沉块7能够刚好匹配用户的重力下沉相应的距离,从而沉块7拉动拉线10作用于伸缩组件11以向后推动凸块4a运动;且凸块4a的移动距离与用户的重量呈正比;使得在用户尚未后仰时,已经调节好凸块4a的位置。
38.所以对于体重较轻的用户,凸块4a向后移动距离小,弹性支撑板3形变时的转动支点越靠近前连接座1;继而当体重较轻用户靠在椅背上后仰时,所需要的克服的弹性支撑板3的弹力较小,使用户能够自然向后仰。对于体重越大的用户,凸块4a向后移动距离越大;使得弹性支撑板3形变时的转动支点越靠近后连接座2,使得当体重较重的用户靠在椅背上后仰时,所述弹性支撑板3相应能够提供较大的倾仰回复力,使得用户后仰后能够自然回复起身。能够自适应调节使椅背的倾仰弹力与用户的体重相应呈正比,保证不同体重的用户都能轻松后仰以及回复起身,使用户坐感舒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