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06:41: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蓝藻方法,属于水污染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2.河中藻类过多会造成污染;水体中的藻类不仅会引起水的气味异常并使水体变成绿色或黑色,而且更严重的是,它会产生藻类毒素,包括生物肽肝毒素,生物碱神经毒素和脂多糖皮炎毒素。这种急性毒素会毒害其他动物和人类,其慢性毒素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微囊藻毒素可通过口腔,皮肤或水蒸气蒸发进入人体,从而造成伤害;传统的方法是通过人工站在船上进行打捞,这样打捞的效率的低下,而且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情况下需要引进一种智能化自动的打捞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快速除蓝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对岸边附近及湖面中央的蓝藻进行分片区围隔处理,同时配合光谱通道遥感监测仪实现对蓝藻的精准识别,提高设备使用的智能化,节约能耗。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升降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包括浮台总成1,所述浮台总成1位于湖泊中并设置有若干个,相邻的浮台总成1之间通过浮筒栅栏5进行连接,所述浮筒栅栏5上配合设置有水流生成器6;所述浮台总成1的两边设置有水泵总成2,浮台总成1的周边位置设有升降导向柱组件3,浮台总成1顶部设有风向标总成4,所述升降导向柱组件3固定于河床上,所述浮台总成1卡夹于所述升降导向柱组件3之间并根据河床水位的高低进行上下浮动;所述浮台总成1还配合设置有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仪7;所述浮台总成1包括浮动空心箱体101,设置在浮动空心箱体101上的箱盖102,所述浮动空心箱体101内放置有滚塑浮筒组件103,浮动空心箱体101的左右两侧开设水泵安装孔104,所述浮动空心箱体101前后两侧固定有滑轨105,在所述浮动空心箱体101四周固定有导向槽106;所述水泵总成2包括带刀切割污水泵201,所述带刀切割污水泵201通过水泵安装孔104进行安装固定,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出水口通过钢管连接有通向河岸的水管202,所述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外周还设有杂物过滤网203,所述杂物过滤网203固定于所述浮动空心箱体101上;所述升降导向柱组件3包括导向柱301,在所述导向柱301上端四个侧面均安装有导向轮302,所述导向柱301穿过所述导向槽106且所述导向轮302与所述导向槽106内壁形成滑动连接;所述风向标总成4包括底板401,所述底板401中心处竖直固定有风向标转动轴402,所述风向标转动轴402外周套设有风向标轴套403,所述风向标轴套403上端固定有风
向标404,所述风向标轴套403下端侧面固定有滚轮405;所述底板401上表面通过筋板转动连接有活动板406,且所述活动板406处于所述滚轮405的滚动轨迹上,所述底板401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活动板406正下方的位置固定有自动回弹式的水泵开关407;所述浮筒栅栏5包括橡胶栅栏501,在所述橡胶栅栏501内间断性地包裹有泡沫浮筒502,在所述浮筒栅栏5靠近所述浮台总成1的一端固定有滑动销503,所述滑动销503套设在所述滑轨105内且两者形成滑动连接;所述水流生成器6包括固定支架601,所述固定支架601固定于所述橡胶栅栏501侧面,所述固定支架601上转动连接有风帽602,所述风帽602下端同轴固定有离心式水泵603,在所述离心式水泵603上表面固定有水泵浮筒604,所述离心式水泵603出水口方向指向所述水泵总成2。
5.本发明工作时:包括在重点湖泊内对若干组浮台总成1进行布置,若干组靠近岸边的浮台总成1通过浮筒栅栏5进行连接并且整体呈波浪形设置并设置为sn,若干组远离岸边的浮台总成1配合对应的浮筒栅栏5形成sn 1,sn和sn 1之间错开设置并互补设置;sn和sn 1上相邻的浮台总成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波峰和波谷位置,靠近岸边一侧的位置为波峰位置,远离岸边一侧的位置为波谷位置;sn上在远离岸边的一侧设置有水流生成器6,水流生成器6上离心式水泵603出水口方向指向对应的水泵总成2;sn 1上两边间隔配合设置有水流生成器6并分别指向对应的水泵总成2;湖面上的风朝向岸边吹送时,此时正好将湖面的蓝藻全部朝向sn和sn 1上波峰的位置吹送,sn和sn 1上相邻浮筒栅栏5之间的离心式水泵603出水口方向指向水泵总成2进行出水并对该区域的蓝藻进行围隔清除;在湖面上的风进行吹扫的同时,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仪7可以快速的对蓝藻进行识别并控制带刀切割污水泵201进行启动或者停止工作;进入到波峰区域的蓝藻在带刀切割污水泵201的工作下,通过钢管连接通向河岸的水管202被快速的抽吸出去,抽吸出去后的蓝藻进行脱水挤压并进行重新利用;由于风速的作用,浮台总成1通过导向轮302沿着导向柱301进行上下移动,并利用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形成的反向摩擦力,在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处形成较低点并形成旋涡,使得蓝藻快速的被抽吸;设置在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四周的杂物过滤网203可以有效的过滤大型污染物,避免堵塞;在岸边的风吹向湖面时,靠近岸边浮筒栅栏5sn通过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仪7的识别并进行部分抽吸蓝藻,远离岸边的浮筒栅栏5sn 1并在靠近岸边的一侧通过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仪7的识别控制,配合水流生成器6启动工作,再实时的对蓝藻进行识别并控制带刀切割污水泵201进行工作。
6.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靠近岸边的蓝藻能够被顺利吸收消除;所述sn的浮筒栅栏5靠近岸边设置,sn上的水流生成器6间隔设置有若干组。
7.进一步地,为了保证sn 1的浮筒栅栏5上的水流生成器能够将两边的蓝藻朝向对应的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处吹扫;所述sn 1的浮筒栅栏5上的水流生成器6设置在两边位置并间隔交错设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蓝藻污染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对岸边附近及湖面中央的蓝藻进行分片区围隔处理,同时配合光谱通道遥感监测仪实现对蓝藻的精准识别,提高设备使用的智能化,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的立体结构图。
1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中浮台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中水泵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中升降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中风向标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中浮筒栅栏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中水流生成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8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中图1中a处放大图。
1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进行除蓝藻的方法中sn和sn 1在湖面上布置图。
18.图中:1浮台总成;2水泵总成;3升降导向柱;4风向标总成;5浮筒栅栏;6水流生成器;7光谱水质遥感监测仪;8蓝藻;101不锈钢箱体;102箱盖;103滚塑浮筒;104水泵安装孔;105滑轨;106导向槽;201带刀切割污水泵;202水管;203杂物过滤网;301导向柱;302导向轮;401底板;402风向标转动轴;403风向标轴套;404风向标;405滚轮;406活动板;407水泵开关;501橡胶栅栏;502泡沫浮筒;503滑动销;601固定支架;602风帽;603离心式水泵;604水泵浮筒。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升降双向导流除蓝藻设备,包括浮台总成1,所述浮台总成1位于湖泊中并设置有若干个,相邻的浮台总成1之间通过浮筒栅栏5进行连接,所述浮筒栅栏5上配合设置有水流生成器6;所述浮台总成1的两边设置有水泵总成2,浮台总成1的周边位置设有升降导向柱组件3,浮台总成1顶部设有风向标总成4,所述升降导向柱组件3固定于河床上,所述浮台总成1卡夹于所述升降导向柱组件3之间并根据河床水位的高低进行上下浮动;所述浮台总成1还配合设置有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仪7;所述浮台总成1包括浮动空心箱体101,设置在浮动空心箱体101上的箱盖102,所述浮动空心箱体101内放置有滚塑浮筒组件103,浮动空心箱体101的左右两侧开设水泵安装孔104,所述浮动空心箱体101前后两侧固定有滑轨105,在所述浮动空心箱体101四周固定有导向槽106;所述水泵总成2包括带刀切割污水泵201,所述带刀切割污水泵201通过水泵安装孔104进行安装固定,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出水口通过钢管连接有通向河岸的水管202,所述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外周还设有杂物过滤网203,所述杂物过滤网203固定于所述浮动空心箱体101上;所述升降导向柱组件3包括导向柱301,在所述导向柱301上端四个侧面均安装有导向轮302,所述导向柱301穿过所述导向槽106且所述导向轮302与所述导向槽106内壁形成滑动连接;所述风向标总成4包括底板401,所述底板401中心处竖直固定有风向标转动轴402,所述风向标转动轴402外周套设有风向标轴套403,所述风向标轴套403上端固定有风向标404,所述风向标轴套403下端侧面固定有滚轮405;所述底板401上表面通过筋板转动连接有活动板406,且所述活动板406处于所述滚轮405的滚动轨迹上,所述底板401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活动板406正下方的位置固定有自动回弹式的水泵开关407;所述浮筒栅栏5包括橡胶栅栏501,在所述橡胶栅栏501内间断性地包裹有泡沫浮筒502,在所述浮筒栅栏5靠近所述浮台总成1的一端固定有滑动销503,所述滑动销503套设在所述滑轨105内且两者形成滑动连接;所述水流生成器6包括固定支架601,所述固定支架601固定于所述橡胶栅栏501侧面,所述固定支架601上转动连接有风帽602,所述风帽602下端同轴固定有离心式水泵603,在所述离心式水泵603上表面固定有水泵浮筒604,所述离心式水泵603出水口方向指向所述水泵总成2。
23.实施例一:本发明工作时:在重点湖泊内对若干组浮台总成1进行布置,若干组靠近岸边的浮台总成1通过浮筒栅栏5进行连接并且整体呈波浪形设置并设置为sn,若干组远离岸边的浮台总成1配合对应的浮筒栅栏5形成sn 1,sn和sn 1之间错开设置并互补设置;sn和sn 1上相邻的浮台总成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波峰和波谷位置,靠近岸边一侧的位置为波峰位置,远离岸边一侧的位置为波谷位置;sn上在远离岸边的一侧设置有水流生成器6,水流生成器6
上离心式水泵603出水口方向指向对应的水泵总成2;sn 1上两边间隔配合设置有水流生成器6并分别指向对应的水泵总成2;湖面上的风朝向岸边吹送时,此时正好将湖面的蓝藻8全部朝向sn和sn 1上波峰的位置吹送,sn和sn 1上相邻浮筒栅栏5之间的离心式水泵603出水口方向指向水泵总成2进行出水并对该区域的蓝藻8进行围隔清除;在湖面上的风进行吹扫的同时,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仪7可以快速的对蓝藻8进行识别并控制带刀切割污水泵201进行启动或者停止工作;进入到波峰区域的蓝藻8在带刀切割污水泵201的工作下,通过钢管连接通向河岸的水管202被快速的抽吸出去,抽吸出去后的蓝藻8进行脱水挤压并进行重新利用;由于风速的作用,浮台总成1通过导向轮302沿着导向柱301进行上下移动,并利用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形成的反向摩擦力,在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处形成较低点并形成旋涡,使得蓝藻8快速的被抽吸;设置在带刀切割污水泵201四周的杂物过滤网203可以有效的过滤大型污染物,避免堵塞。
24.实施例二:在重点湖泊内对若干组浮台总成1进行布置,若干组靠近岸边的浮台总成1通过浮筒栅栏5进行连接并且整体呈波浪形设置并设置为sn,若干组远离岸边的浮台总成1配合对应的浮筒栅栏5形成sn 1,sn和sn 1之间错开设置并互补设置;sn和sn 1上相邻的浮台总成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波峰和波谷位置,靠近岸边一侧的位置为波峰位置,远离岸边一侧的位置为波谷位置;sn上在远离岸边的一侧设置有水流生成器6,水流生成器6上离心式水泵603出水口方向指向对应的水泵总成2;sn 1上两边间隔配合设置有水流生成器6并分别指向对应的水泵总成2;在岸边的风吹向湖面时,靠近岸边浮筒栅栏5sn通过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仪7的识别并进行部分抽吸蓝藻8,远离岸边的浮筒栅栏5sn 1并在靠近岸边的一侧通过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仪7的识别控制,配合水流生成器6启动工作,再实时的对蓝藻8进行识别并控制带刀切割污水泵201进行工作。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