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21:06: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结构借鉴了海洋石油平台的概念,其上部结构采用刚度较高桁架式结构。导管架的适用水深为10~50m。导管架基础结构的海上风电机组分为风机机组和导管架基础两个部分。导管架过渡段是连接导管架腿柱和风机塔筒的重要传力结构。导管架基础结构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具有适用水深范围广、刚度高等优点,在海上风电领域被普遍采用。
3.由于现有斜撑管式过渡段或斜型钢式过渡段结构很容易出现应力的集中,从而导致过渡段结构很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疲劳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传力构件应力集中所导致疲劳破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结构,包括:
6.多个立柱;
7.底板,多个所述立柱的下端设有所述底板;
8.顶板,多个所述立柱的上端设有所述顶板;
9.主筒体,所述主筒体贯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所述主筒体位于多个所述立柱的中部。
10.优选地:每两个所述立柱的侧壁之间连接有一个腹板;多个所述腹板通过多个所述立柱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并且每一个所述腹板的上边连接于所述顶板下,同一所述腹板的下边连接于所述底板上。
11.优选地:每个所述腹板靠近所述底板和所述立柱的相交处设置加厚区,且每个所述腹板靠近所述筒体的外缘处设置加厚区。
12.优选地:所述主筒体的内壁设有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上设有周向撑板。
13.优选地:所述主筒体的内壁还设有环形加强筋,所述环形加强筋位于所述纵向加强筋的下方。
14.优选地:所述环形加强筋位于所述主筒体高度的四分之一至所述主筒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内。
15.优选地:每一个所述立柱和所述底板之间设有一个底板加强筋,每一个所述底板加强筋位于所述立柱朝向所述主筒体的一侧。
16.优选地:所述顶板包括主筒体连接部和立柱连接部;所述主筒体连接部相连有多个所述立柱连接部;所述主筒体连接部贯穿设有所述主筒体,所述立柱连接部贯穿设有所
述立柱;所述主筒体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立柱连接部的厚度。
17.优选地:每一所述立柱连接部和所述主筒体连接部相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位于所述立柱连接部和所述主筒体连接部下。
1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顶板设置于主筒体的上端,增加了主筒体的上端面积,增大了导管架过渡段上端的支撑面积,能够将导管架过渡段上端受到的载荷分散开来,载荷传递更均匀,避免了应力的集中,从而延长了该导管架过渡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结构的底板和顶板厚度未变时的状态示意图图;
21.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结构的主视图;
22.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结构的立体图。
23.元件标号说明
24.1立柱
25.11底板加强筋
26.2底板
27.21第一减薄区
28.3顶板
29.31筒体连接部
30.310加强肋
31.32立柱连接部
32.4主筒体
33.41纵向加强筋
34.42周向撑板
35.43环形加强筋
36.5腹板
37.51第一加厚区
38.52第二加厚区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40.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
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4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结构,包括:
42.多个立柱1;
43.底板2,多个立柱1的下端设有底板2;
44.顶板3,多个立柱1的上端设有顶板3;
45.主筒体4,主筒体4贯穿底板2和顶板3,主筒体4位于多个立柱1的中部。
4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立柱1的方式将底板2和顶板3进行连接,并通过底板2和顶板3实现对主筒体4的夹持。
47.为了进一步对顶板3进行支撑;现在于每两个立柱1的侧壁之间设有一腹板5,多个腹板5通过多个立柱1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并且每一个腹板5的上边连接于顶板3下,同一个腹板5的下边连接于底板2上;使得顶板3的四周下均设有腹板5进行支撑。
48.由于腹板5的薄壁太薄会导致无法有效支撑底板2和立柱1;因此现在对每个腹板6的各区域进行加厚;如图2所示,具体地,每个腹板5靠近底板2和立柱1相交处进行局部加厚,形成第一加厚区51;同时每个腹板5靠近筒体2的边缘处进行局部加厚,形成第二加厚区52。
49.为了对主筒体4的纵向方向的强度进行加固;如图3所示,现在于主筒体4的内壁设置有纵向加强筋41。同时,为了使得主筒体4的上部的周向方向强度得到加固,现在于每一个纵向加强筋41上设有周向撑板42。
50.为了对主筒体4的下部的周向方向强度得到加固,现在于主筒体4的内壁设有环形加强筋43,环形加强筋43位于多个纵向加强筋41的下方。并且该环形加强筋43位于主筒体4 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主筒体4高度的二分之一内。
51.为了减少底板2的用料,现设置对底板2靠主筒体4外缘处进行局部减厚,形成第一减薄区21;为了避免因底板2的厚度减薄,导致底板2无法对主筒体4有效支撑,现在于每一个立柱1和底板2之间设有一个底板加强筋11,每一个底板加强筋11位于立柱1朝向主筒体4的一侧。
52.为了能减少顶板3的用料;现将顶板3设置为包括筒体连接部31和立柱连接部32;主筒体连接部31相连有多个立柱连接部32;主筒体连接部31贯穿设有主筒体4,立柱连接部 31贯穿设有立柱1;主筒体连接部31的厚度大于立柱连接部32的厚度。
53.由于主筒体连接部31和立柱连接部32的厚度不均,可能导致两者相接处断裂;为了避免该种情况,现在于每一个立柱连接部32和主筒体连接部31相接处设置有加强肋310,加强肋310位于立柱连接部32和主筒体连接部31下。
54.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顶板3设置于主筒体4的上端,增加了主筒体4的上端面积,增大了导管架过渡段上端的支撑面积,能够将导管架过渡段上端受到的载荷分散开来,载荷传递更均匀,避免了应力的集中,从而延长了该导管架过渡段的使用寿命。
55.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56.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