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消解赶酸的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06:37: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试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消解赶酸的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实验室在进行样品分析时,有时我们会用到消解的处理方式,整个过程中消解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其中的赶酸环节也是尤为重要。赶酸是因为样品分解用了某些酸,比如hf、硝酸、高氯酸等,对检测仪器有腐蚀性,长久使用对仪器、实验室损害高。样品中加入酸进行消解后,过量的酸继续加热让其挥发称为赶酸。
3.消解赶酸过程中为了防止酸气外溢到周围环境中污染环境,一般会对排出的酸气进行收集处理,专利cn202330137u公开了一种消解赶酸仪酸气处理装置,将消解赶酸过程中排出的酸气通入碱液槽中进行反应吸收,该装置由于是直接将酸气通入碱液,全部的酸气在碱液内上升时进行反应,会导致部分酸气来不及反应就排出碱液,导致吸收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消解赶酸的吸收装置,通过冷凝水对酸气进行冷凝,使酸气冷凝为酸水留在吸收瓶内与碱液反应吸收,另外,酸气在对上吸收瓶内的碱液推送过程中以及酸气进入至上吸收瓶内后都会跟碱液进行中和反应,且在推送碱液的过程中酸气由于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冷凝为酸水流入下吸收瓶内进行反应,不仅减少了酸气量,而且提高了吸收效果,实现对酸气吸收的彻底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消解赶酸的吸收装置,包括用于消解的消解瓶和存放碱液的吸收瓶,所述消解瓶和吸收瓶连通,所述吸收瓶包括上吸收瓶和下吸收瓶,所述上吸收瓶位于下吸收瓶的上端,上吸收瓶与下吸收瓶之间密封连接,上吸收瓶的上端设有上瓶嘴,上吸收瓶的下端连通有漏液管,所述漏液管位于下吸收瓶内,所述下吸收瓶的侧壁且靠近上端位置处设有与消解瓶连通的进酸嘴,下吸收瓶的外侧套有冷凝套,所述冷凝套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嘴和出水嘴。
7.优选的,所述下吸收瓶的上端设有下瓶嘴,所述漏液管的外侧套有与上吸收瓶底部连接的上瓶塞,所述上瓶塞与下瓶嘴密封配合。
8.优选的,所述进水嘴位于出水嘴的下方。
9.优选的,所述消解瓶位于下吸收瓶的一侧,消解瓶与进酸嘴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倾斜设置,连接管与进酸嘴连接的一端低于与消解瓶连接的一端。
11.优选的,所述消解瓶位于下吸收瓶的下方,所述下吸收瓶的底部设有下端开口的下瓶塞,所述下瓶塞与消解瓶的瓶口密封配合,所述下瓶塞与进酸嘴之间连接有输送管。
12.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外侧套有保温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水对酸气进行冷凝,使酸气冷凝为酸水留在吸收瓶内与碱液反应吸收,另外,酸气在对上吸收瓶内的碱液推送过程中以及酸气进入至上吸收瓶内后都会跟碱液进行中和反应,且在推送碱液的过程中酸气由于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冷凝为酸水流入下吸收瓶内进行反应,不仅减少了酸气量,而且提高了吸收效果,实现对酸气吸收的彻底性。
15.2、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物理连接,不需要设置阀门、泵等电器件,减少了成本和故障率,使用更加稳定。
16.3、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采用向下吸收瓶倾斜方式,冷凝后的酸水可直接流入下吸收瓶内进行吸收。
17.4、本实用新型在输送管的外侧设置保温管,对输送管内的酸气进行保温,防止酸气冷凝倒流至消解瓶,使用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上吸收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上吸收瓶;101-上瓶嘴;102-上瓶塞;103-漏液管;2-下吸收瓶;201-冷凝套;202-进水嘴;203-出水嘴;204-进酸嘴;205-下瓶嘴;206-下瓶塞;207-输送管;208-保温管;3-消解瓶;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消解赶酸的吸收装置,包括用于消解的消解瓶3和存放碱液的吸收瓶,消解瓶3和吸收瓶连通,消解瓶3内产生的酸气通入至吸收瓶内的碱液中,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吸收。
24.在本技术中,吸收瓶包括上吸收瓶1和下吸收瓶2,上吸收瓶1位于下吸收瓶2的上端,上吸收瓶1与下吸收瓶2之间密封连接,上吸收瓶1的上端设有上瓶嘴101,用于添加碱液,如图2所示,在上吸收瓶1的下端连通有漏液管103,漏液管103位于下吸收瓶2内,且漏液管103与下吸收瓶2的底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用于存放一定的碱液,下吸收瓶2的侧壁且靠近上端位置处设有与消解瓶3连通的进酸嘴204,下吸收瓶2的外侧套有冷凝套201,冷凝套201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嘴202和出水嘴203,向冷凝套201内通入冷水,对酸气进行降温,使其冷凝成酸液,更好的与碱液反应,防止外溢。
25.反应完毕后,为了方便对上吸收瓶1与下吸收瓶2进行清洗,上吸收瓶1与下吸收瓶2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在下吸收瓶2的上端设有下瓶嘴205,漏液管103的外侧套有与上吸收瓶1底部连接的上瓶塞102,上瓶塞102与下瓶嘴205密封配合,使用完毕后,将上瓶塞
102从下瓶嘴205内拔出即可。
26.另外,进水嘴202位于出水嘴203的下方,冷凝水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
27.实施例一,
28.将消解瓶3设置在下吸收瓶2的一侧,消解瓶3与进酸嘴204之间通过连接管4连通,产生的酸气采用横向输送的方式,减少输送阻力,利于酸气的输送。
29.其中,连接管4倾斜设置,连接管4与进酸嘴204连接的一端低于与消解瓶3连接的一端,在酸气输送的过程中,酸气在连接管4内冷凝为酸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下吸收瓶2内与下吸收瓶2内的碱液配合。
30.在使用时,
31.1、通过连接管4将消解瓶3与进酸嘴204连接,将上吸收瓶1安装到下吸收瓶2的上端;
32.2、连接完毕后,通过上瓶嘴101向上吸收瓶1内添加碱液,碱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漏液管103流入到下吸收瓶2内,由于仪器之间相互密封连接,当下吸收瓶2内的碱液超过漏液管103的下端时,继续添加碱液,在气压的作用下,下吸收瓶2内的碱液不再增加,继续添加碱液,使上吸收瓶1内的碱液达到上吸收瓶1的四分之一时停止,将进水嘴202与外部冷水连接,例如自来水,出水嘴203连接排水管;
33.3、启动设备对消解瓶3进行加热消解,消解瓶3内产生的酸气经过连接管4输送至下吸收瓶2内,在外部冷凝水的降温作用下,大部分酸气因温度降低冷凝为酸水流入至下吸收瓶2底部与碱液反应,没有冷凝的酸气将推动下吸收瓶2内的碱液倒流至上吸收瓶1内,当下吸收瓶2内的碱液液面低于漏液管103的下端时,此时酸气进入至漏液管103内,当漏液管103内的碱液全部推入到上吸收瓶1内后,酸气会从底部进入至上吸收瓶1内并与碱液反应配合;
3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酸气在推送碱液的同时,会不断的与碱液反应,使得一部分酸气被中和,剩余酸气在进入到上吸收瓶1内后会被碱液吸收;第二,在酸气输送至上吸收瓶1的过程中,由于酸气温度的不断降低,使得酸气被冷凝为酸水直接流入下吸收瓶2内进行吸收反应,因此,最终只有少部分酸气进入上吸收瓶1与碱液反应,该少部分酸气会被碱液进行吸收;从而增加了对酸气吸收的彻底性。
35.实施例二,
36.为了节省空间,将下吸收瓶2直接安装到消解瓶3的上端,在下吸收瓶2的底部设有下端开口的下瓶塞206,下瓶塞206与消解瓶3的瓶口密封配合,下瓶塞206与进酸嘴204之间连接有输送管207。
37.为了避免酸气在输送管207内冷凝为酸水倒流至消解瓶3内,在输送管207的外侧套有保温管208。
38.使用时,如图3所示,
39.先将下吸收瓶2安装到消解瓶3的上端,然后将上吸收瓶1安装到下吸收瓶2的上端;其余步骤与实施例一的使用方法相同,只是产生的酸气是通过输送管207进入到下吸收瓶2内。
4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