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排水舱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31: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排水舱。


背景技术:

2.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83289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其包括包括干线综合管廊,干线综合管廊包括并排设置的地下物流舱室、给排水舱室、电力电缆舱室和通信电缆舱室,给排水舱室内设有给排水管道。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雨水经排水渠排入给排水管道内,
5.给排水管道将雨水与污水混合排放,因雨水相较污水处理难度低且可回收利用,直接将雨水与污水混合排放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雨水和污水进行分流,从而方便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排水舱。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排水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排水舱,包括排水舱主体,所述排水舱主体内固定连接有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上设置有供污水通过的排污管道,所述排水舱主体底壁固定连接有蓄雨池,所述蓄雨池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雨水收集机构,所述雨水收集机构上端与排水渠连通,所述雨水收集机构下端与蓄雨池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经排污管道排出,雨水从排水渠经雨水收集机构进入蓄雨池内进行储存,当需要对雨水回收利用时,将蓄雨池内的雨水取出即可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10.可选的,所述蓄雨池形状为长方体,所述蓄雨池长度方向与排水舱主体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蓄雨池两端设置有排水机构,当蓄雨池内液面高于指定液面,雨水经排水机构排出,当蓄雨池内液面降至指定液面后,所述排水机构停止排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雨池内的雨水不断蓄积,当蓄雨池内液面高于指定液面后,排水机构将蓄雨池内雨水排出,从而有效减少因蓄雨池内雨水蓄满而导致雨水在地面上积聚的情况。
12.可选的,所述蓄雨池上竖直固定连接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内穿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下端伸入蓄雨池内,所述抽水管上端固定连接有输送雨水的输送泵。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时,通过输送泵和抽水管将雨水从蓄雨池内取出,从而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14.可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蓄雨池一端的导水筒,所述导水筒侧
壁下端与蓄雨池内连通,所述导水筒侧壁上端开设有第二通水口,所述导水管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浮标,所述浮标侧壁抵接于导水筒侧壁,当导水筒内液面上升时,所述浮标随之上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面上升推动浮标上升,当浮标将第二通水口露出后,雨水经第二通水口排出,从而有效减少因蓄雨池内雨水蓄满导致雨水在地面上积聚的情况。
16.可选的,所述雨水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沿蓄雨池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雨水缓冲管,所述雨水缓冲管通过多根第二连接管与排水渠连通,所述雨水缓冲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蓄雨池内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遭遇暴雨天时,当雨水从蓄雨池内排出速度小于雨水进入蓄雨池的速度时,雨水仍不断在蓄雨池内积聚,通过雨水缓冲管可以将无法及时排出的雨水暂存,从而有效减少雨水在地面上积聚的情况。
18.可选的,所述蓄雨池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块支撑块,多块支撑块沿蓄雨池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雨水缓冲管固定连接于支撑块上表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对雨水缓冲管起支撑作用,通过支撑块将雨水缓冲管固定于蓄雨池上表面,从而节约雨水收集机构占地面积。
20.可选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排水舱竖直侧壁的多组支撑架,多组支撑架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排污管道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表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污管道固定于支撑架上,从而对排污管道进行安置,进而方便排污管道搭建。
22.可选的,所述排水舱主体两个竖直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承载机构,所述蓄雨池位于两组承载机构之间,所述蓄雨池与承载机构间隔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人在排水舱主体内行走,进而方便对排污管道等进行维修。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排污管道将污水排出,雨水蓄积于蓄雨池内等待回收再利用,当蓄雨池内雨水超过指定量后,排水机构将雨水排出,从而减少雨水在地面上积聚的情况;
26.2.蓄雨池内液面上升从而使导水筒内液面上升,浮标随之上升将第二通水口露出,从而将雨水排出,雨水排出导致液面下降,浮标下降从而将第二通水口关闭,减少对蓄雨池内雨水的污染;
27.3.通过排污管道与蓄雨池间隔设置,从而方便工人在排水舱主体内行走维修。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雨水收集机构;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排水机构;
31.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舱主体;2、蓄雨池;21、侧板;22、端板;23、顶板;24、第一通水口;3、排水机构;31、导水筒;32、第二通水口;33、浮标;34、导水管;4、雨水收集机构;41、支撑块;42、收集组件;421、雨水缓冲管;422、第一连接管;423、第二连接管;5、供水机构;
51、通水组件;511、通水管;512、端盖;52、抽水组件;521、抽水管;522、输送泵;6、支撑架;7、排污管道;8、排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排水舱。参照图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排水舱包括埋设于地面内的排水舱主体1,排水舱主体1底部设置有长方体形蓄雨池2,蓄雨池2上设置有排水机构3,蓄雨池2上设置有雨水收集机构4,雨水收集机构4与蓄雨池2连通,排水舱主体1上设置有供水机构5,供水机构5与蓄雨池2内连通,排水舱主体1侧壁设置有承载机构,承载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供污水通过的排污管道7。
35.通过排污管道7和蓄雨池2将污水与雨水分离,雨水收集机构4将雨水储存于蓄雨池2内;当需要使用雨水时,利用供水机构5将蓄雨池2内的雨水抽出进行利用;当遭遇暴雨天气,蓄雨池2内无法继续储存雨水时,蓄雨池2内的雨水经排水机构3排出。
36.参照图1,排水舱主体1竖直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承载机构,蓄雨池2长度方向与排水舱长度方向平行,蓄雨池2位于两组承载机构之间,蓄雨池2与承载机构间隔设置,承载机构与蓄雨池2之间为检修通道。
37.参照图1,承载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排水舱主体1侧壁的三组支撑架6,排水舱主体1同一侧壁上的三组支撑架6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排污管道7沿排水舱主体1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支撑架6上表面,每组支撑架6上表面设置有两条排污管道7。
38.参照图2,蓄雨池2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排水舱主体1底壁的两块侧板21,侧板21长度方向与排水舱主体1长度方向平行,侧板21两端竖直固定连接有端板22,侧板21上表面水平固定连接有顶板23,两块侧板21、两块端板22、顶板23和排水舱主体1底壁之间形成储存雨水的储雨腔。
39.参照图2,雨水收集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于顶板23上表面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组件42,收集组件42下端与蓄雨池2内连通,收集组件42上端与排水渠8连通。
40.参照图2,支撑组件包括沿排水舱主体1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顶板23上表面的多块支撑块41,相邻两块支撑块41间隔设置。
41.参照图2,收集组件42包括雨水缓冲管421,雨水缓冲管421长度方向与排水舱主体1长度方向平行,支撑块41上表面沿排水舱主体1长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雨水缓冲管421固定连接于定位槽内。雨水缓冲管421侧壁竖直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一连接管422,第一连接管422朝下设置,第一连接管422背离雨水缓冲管421一端固定连接于顶板23上且与储雨腔内连通,第一连接管422与支撑块41沿排水舱主体1长度方向交错设置,相邻两块支撑块41之间均设置有一根第一连接管422,雨水缓冲管421直径大于第一连接管422直径。雨水缓冲管421侧壁竖直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二连接管423,多根第二连接管423沿雨水缓冲管4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连接管423朝上设置,第二连接管423背离雨水缓冲管421一端与排水渠8底壁连接,雨水缓冲管421直径大于第二连接管423直径。
42.排水渠8内雨水经第二连接管423进入雨水缓冲管421内,再经第一连接管422进入储雨腔内储存。当遭遇暴雨天气蓄雨池2无法继续储存雨水时,蓄雨池2内雨水经排水机构3
排出,当雨水无法及时从蓄雨池2内排出时,雨水储存于雨水缓冲管421内,从而有效减少雨水因无法进入蓄雨池2内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情况。
43.参照图2,供水机构5包括通水组件51和抽水组件52。通水组件51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顶板23上的通水管511,通水管511上端从地面穿出,通水管511上端铰接有用于封闭通水管511上端的端盖512。抽水组件52包括经通水管511伸入储雨腔内的抽水管521,抽水管521一端伸入储雨腔内,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泵522,输送泵522通过抽水管521将储雨腔内的雨水抽出。
44.参照图3和图4,排水机构3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端板22背离另一端板22一侧的方形导水筒31,导水筒31上下两端均封闭,端板22下端开设有第一通水口24,第一通水口24穿过导水筒31侧壁,储雨腔通过第一通水口24与导水筒31内连通。导水筒31侧壁上端开设有第二通水口32,导水筒31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浮标33,浮标33侧壁抵接于导水筒31内壁。导水筒31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水管34,导水管34位于第二通水口32处,导水管34将雨水排至河流中。
45.蓄雨池2内液面不断上升从而带动导水筒31内液面上升,进而推动浮标33上升将第二通水口32露出,蓄雨池2内雨水经导水管34排至河流中。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排水舱的实施原理为:污水从排污管道7排出。雨水从排水渠8经第二连接管423进入雨水缓冲管421内,雨水再经第一连接管422进入储雨腔内。
47.需要将雨水再利用时,打开端盖512将抽水管521经通水管511伸入蓄雨池2内,输送泵522将雨水输送至地面再利用。
48.遭遇暴雨天气蓄雨池2内水位上涨推动浮标33上升,第二通水口32露出后,蓄雨池2内的雨水经导水管34排至河流中。
49.当蓄雨池2内雨水排出速度小于雨水进入蓄雨池2内的速度时,雨水在雨水缓冲管421内堆积,从而有效减少雨水在地面上积聚的情况。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