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19:1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输液器。


背景技术:

2.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鲁尔接头、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
3.在实际临床输液过程中,根据输液的药剂类型、患者的年龄大小调整输液速度,现有技术的流量控制器采用滚轮式结构,以压紧导管的程度控制药液的流速,具体调节时,需要一边看着秒表,一边数着滴速,使用时不太方便,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一种输液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器,可以较为精准地调节滴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液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瓶塞穿刺器、第一输液管、滴壶、第二输液管、第三输液管和静脉输液针,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液管上的输液调节器;输液调节器包括调节器主体、膨胀轮和锁紧螺栓;其中,调节器主体的两个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卡槽,在每个卡槽处都开设有一道长形开口;膨胀轮可活动地卡嵌在卡槽内,在膨胀轮的中心处连接有连接轴,该连接轴(105)的两端分别插入长形开口内;锁紧螺栓设置在调节器主体外侧,并与连接轴连接,调节器主体的表面相对于锁紧螺栓的一侧设有刻度线。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7.锁紧螺栓与连接轴螺纹连接。
8.调节器主体内侧靠近卡槽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贯穿于调节器主体,所述第二输液管贯穿于连接通道,并沿连接通道的内侧滑动。
9.滴壶的内侧设置有浮球和密封球,浮球与密封球通过一根连接管连接。密封球的外表面与滴壶的内壁贴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二输液管表面设置输液调节器,沿卡槽推动膨胀轮,带动连接轴沿长形开口内滑动,从而挤压第二输液管,调整输液管的输液滴速,同时在调整输液滴速时,配合调节器主体表面的刻度线以及连接轴表面的指示线,能够精准控制输液滴速。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液器在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液器中输液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液器中输液调节器与第二输液管连接处的剖面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液器中滴壶的剖面图。
16.图中:1、瓶塞穿刺器;2、第一输液管;3、排气管;4、滴壶;5、加药管;6、浮球;7、连接管;8、密封球;9、第二输液管;10、输液调节器;101、调节器主体;102、卡槽;103、连接通道;104、膨胀轮;105、连接轴;106、长形开口;107、锁紧螺栓;108、刻度线;11、第三输液管;12、静脉输液针。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4所示,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1,通过瓶塞穿刺器1方便将输液器与吊瓶连接,瓶塞穿刺器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输液管2,第一输液管2的表面连接有排气管3,利用排气管3方便在输液过程中向输液管外排出空气,保证输液器与吊瓶的压力平衡,且排气管3与第一输液管2的内侧连通,第一输液管2的下端连接有滴壶4,滴壶4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输液管9,滴壶4与第一输液管2以及第二输液管9均为一体成型,增加第一输液管2、第二输液管9与滴壶4的密封性,且第一输液管2以及第二输液管9与滴壶4的内部连通,并在滴壶4的表面设置有加药管5,利用加药管5方便向输液器内部加入药剂,加药管5延伸至滴壶4的内侧,并与滴壶4的内部连通。
19.滴壶4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浮球6与密封球8,在输液过程中利用浮球6可以带动密封球8向上浮起,从而保证输液管的通畅,且浮球6与密封球8之间连接有连接管7,通过连接管7方便利用浮球6带动密封球8向上浮起,浮球6与密封球8之间通过连接管7连接,且密封球8的表面与滴壶4的内壁贴合。通过在滴壶内部设置密封球以及浮球,在输液过程中,利用滴壶内的药液可以让浮球浮起,使得密封球从滴壶的出液口处脱离,从而让药液流向第二输液管,当滴壶内的药液结束后,浮球的浮力减小,密封球下沉,从而将滴壶的出液口堵塞,对第二输液管以及第三输液管起到密封作用,可以避免患者的血液向第三输液管回流。
20.在第二输液管9的表面连接有输液调节器10,利用输液调节器10可以调整输液的滴速,输液调节器10包括调节器主体101以及膨胀轮104,调节器主体101的表面靠近膨胀轮104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槽102,利用卡槽102方便安装膨胀轮104,且膨胀轮104活动卡嵌在卡槽102的内侧,并在膨胀轮104的内侧连接有连接轴105,通过连接轴105能够带动膨胀轮104滑动,连接轴105贯穿于调节器主体101,并在调节器主体101的表面靠近连接轴105的连接处开设有长形开口106,且连接轴105沿长形开口106的内侧滑动,调节器主体101的表面连接有锁紧螺栓107,利用锁紧螺栓107能够将膨胀轮104锁紧固定,且锁紧螺栓107的末端延伸至连接轴105的内侧,并与连接轴105螺纹连接,调节器主体101的表面相对于锁紧螺栓107的一侧设有刻度线108,刻度线108的单位为滴速。利用刻度线108配合指示线,可以精准控制输液的滴速,调节器主体101的内侧靠近卡槽102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道103,且连接通道103贯穿于调节器主体101,第二输液管9贯穿于连接通道103,并沿连接通道103的内侧滑动。
21.输液调节器10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输液管11,第三输液管11与第二输液管9之间活动连接,第三输液管11的表面连接有静脉输液针12。
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输液器,当需要使用时,利用瓶塞穿刺器1将输液器与吊瓶连接,之后再让吊瓶内的药剂沿第一输液管2、第二输液管9以及第三输液管11流通,使得第一输液管2、滴壶4、第二输液管9以及第三输液管11内都充满药剂,之后再将静脉输液针12扎入患者静脉内,开始向患者体内进行输液,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输液调节器10根据药剂的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调整输液滴速,在调整滴速过程中,沿卡槽102推动膨胀轮104,使得膨胀轮104以及连接轴105沿长形开口106滑动,开始挤压第二输液管9,从而调整输液管的输液滴速,配合刻度线108以及指示线,可以精准控制滴速,当输液结束后,滴壶4内的液位下降,使得浮球6的浮力变小,密封球8下沉,将滴壶4的输液口密封,从而保证第二输液管9以及第三输液管11的密封性,避免患者向第三输液管11回血。
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