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8:23: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电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压电风扇主要由压电材料和弹性金属片两部分构成,它利用逆压电效应,当在压电材料两端施加交变电场时,压电材料会带动前端的弹性金属片产生往复的振动偏转,起到扇风效果。压电风扇无电磁干扰、功率低、结构紧凑、寿命长等特点,弥补传统电磁风扇的不足。
3.常规压电风扇叶片封装,一般采用表面喷漆、热缩套管、胶带裹覆的方法,难以做到完全密封,在高温、高湿、盐雾环境下容易短路失效;压电风扇叶片安装大都使用金属安装底座,采用机械夹紧的固定方式,加工成本高,也存在难以密封的问题,且制作效率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作业方式,影响压电风扇的实际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温、高湿、盐雾等恶劣环境,提高压电风扇实际应用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的一种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
5.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包括压电风扇叶片和封装胶层,所述封装胶层根据不同的封装部位分段设置,第一封装胶层包覆在压电风扇叶片的压电陶瓷片外部,第二封装胶层设置在压电风扇叶片的根部。
7.作为优选,所述压电风扇叶片包括弹性金属片和固定在弹性金属片一端两侧的压电陶瓷片,两片压电陶瓷片按照与驱动电路设定的极性排列,两侧的压电陶瓷片和弹性金属片分别焊接引出线。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封装胶层为柔性封装胶层,包覆压电陶瓷片的局部或者全部区域。
9.作为优选,柔性封装胶层采用硫化橡胶、聚氨酯或者硅橡胶浇注而成。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封装胶层为硬性封装胶层,实现压电风扇叶片的支撑和固定。
11.作为优选,硬性封装胶层采用环氧树脂或者酚醛树脂浇注而成。
12.作为优选,第一封装胶层和第二封装胶层均利用模具进行浇注成型,或者第二封装胶层在外壳内进行浇注成型。
13.作为优选,所述压电风扇叶片设置有一只或者多只,多只包覆有第一封装胶层的压电风扇叶片与驱动电路进行组合,形成多只压电风扇叶片组合而成的内置驱动电路的压电风扇组。
14.作为优选,多只压电风扇叶片电路上并联,合并为一个输出输入接口。
15.作为优选,内置驱动电路的压电风扇组整体在模具或者在外壳中进行第二封装胶层的浇注。
16.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将压电陶瓷片部分和底座部分采用不同硬度的封装胶进行封装,形成位于不同位置的封装胶层,压电陶瓷片外部的柔性封装胶层,在压电风扇叶片摆动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压电陶瓷片疲劳和断裂,提高使用寿命;底部采用硬性封装胶形成底座,起到良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封装胶层采用模具或者外壳进行浇注,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封装胶层可以做到完全密封,适合在高温高湿、盐雾环境下使用,利于产品推广。
附图说明
18.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风扇叶片封装结构剖面示意图;
19.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风扇叶片封装结构侧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风扇叶片固定封装结构示意图;
21.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风扇组叶片浇注前组合结构示意图;
22.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风扇组整体浇注封装胶成型后的外形图;
23.图6 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风扇注塑外壳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风扇注塑外壳灌注封装胶成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包括压电风扇叶片1和封装胶层,压电风扇叶片1包括弹性金属片4和粘接固定在弹性金属片4一端两侧的压电陶瓷片5,两片压电陶瓷片5按照与驱动电路6设定的极性排列,一般为“+、-、-、+”排列,也可以是“+、-、+、-”排列,或者“-、+、+、-”排列,两侧的压电陶瓷片5和弹性金属片4分别焊接引出线7,引出线7还可以使用柔性电路板(fpc)。
27.封装胶层根据不同的封装部位分段设置,其中第一封装胶层2包覆在压电风扇叶片1的压电陶瓷片5外部,第二封装胶层3设置在压电风扇叶片1的根部,起到压电风扇叶片结构支撑和固定安装作用。第一封装胶层2为柔性封装胶层,包覆压电陶瓷片5的局部或者全部区域。柔性封装胶层采用硫化橡胶、聚氨酯或者硅橡胶等柔性封装胶浇注而成。在风扇叶片压电陶瓷局部包覆柔性封装胶,柔性封装胶既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也不会影响压电陶瓷叶片偏转性能。
28.第二封装胶层3为硬性封装胶层,利用硬性封装胶的结构刚性,起到压电风扇叶片1的结构支撑和固定安装作用。硬性封装胶层采用环氧树脂或者酚醛树脂等硬性封装胶浇注而成。
29.压电风扇叶片1设置有一只或者多只,多只包覆有第一封装胶层2的压电风扇叶片1与驱动电路6进行组合,形成多只压电风扇叶片1组合而成的内置驱动电路6的压电风扇组。多只压电风扇叶片1电路上并联,合并为一个输出输入接口8。内置驱动电路6的压电风扇组整体在模具或者在外壳9中进行第二封装胶层3的浇注。
30.浇注方式可以采用两种:利用模具进行浇注或者在外壳内进行浇注:
31.(1)采用模具整体浇注成型
32.预先准备好浇注模具,首先,如图1和2所示,将压电风扇叶片1放置在浇注模具内,选择柔性封装胶浇注,包封压电陶瓷片5的局部区域,或者包封压电陶瓷片5的全部区域。
33.然后,如图3所示,同样采用模具浇注成型工艺,在压电风扇叶片1根部浇注硬性封装胶,利用硬性封装胶的结构刚性,起到压电风扇叶片结构支撑和固定安装作用。
34.再者,如图4所示,当需要多只叶片组合使用时,预先将多只已在压电陶瓷片5表面包封的压电风扇叶片1焊接到驱动电路6上,多只压电风扇叶片1在电路上并联,合并为一个输出输入接口8,组合体置于浇注模具中心,整体浇注出多只压电风扇叶片1组合而成的内置驱动电路6的压电风扇组,如图5所示。
35.(2)采用外壳内灌注成型
36.如图6所示,首先,采用注塑工艺制作符合轮廓外形的压电风扇组的薄壁塑料外壳9,或者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作压电风扇组薄壁金属外壳9。外壳9内放置多只压电风扇叶片1与驱动电路6的组合体,在外壳9内灌注硬性封装胶,整体浇注出多只压电风扇叶片1组合而成的内置驱动电路的压电风扇组,形成带金属外壳的压电风扇组,如图7所示。
37.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风扇叶片(1)和封装胶层,所述封装胶层根据不同的封装部位分段设置,第一封装胶层(2)包覆在压电风扇叶片(1)的压电陶瓷片(5)外部,第二封装胶层(3)设置在压电风扇叶片(1)的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风扇叶片(1)包括弹性金属片(4)和固定在弹性金属片(4)一端两侧的压电陶瓷片(5),相应电极焊接引出线(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胶层(2)为柔性封装胶层,包覆压电陶瓷片(5)的局部或者全部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封装胶层采用硫化橡胶、聚氨酯或者硅橡胶浇注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胶层(3)为硬性封装胶层,实现压电风扇叶片(1)的支撑和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硬性封装胶层采用环氧树脂或者酚醛树脂浇注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封装胶层(2)和第二封装胶层(3)均利用模具进行浇注成型,或者第二封装胶层(3)在外壳(9)内进行浇注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风扇叶片(1)设置有一只或者多只,多只包覆有第一封装胶层(2)的压电风扇叶片(1)与驱动电路(6)进行组合,形成多只压电风扇叶片(1)组合而成的内置驱动电路(6)的压电风扇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多只压电风扇叶片(1)电路上并联,合并为一个输出输入接口(8)。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置驱动电路(6)的压电风扇组整体在模具或者在外壳(9)中进行第二封装胶层(3)的浇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电风扇的封装结构,属于压电风扇技术领域,包括压电风扇叶片和封装胶层,封装胶层根据不同的封装部位分段设置,第一封装胶层包覆在压电风扇叶片的压电陶瓷片外部,第二封装胶层设置在压电风扇叶片的根部,起到压电风扇叶片支撑和固定安装作用。本实用新型将压电陶瓷片部分和底座部分采用不同硬度的封装胶进行封装,形成位于不同位置的封装胶层,压电陶瓷片外部的柔性封装胶层,在压电风扇叶片摆动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压电陶瓷片疲劳和断裂,提高使用寿命;底部采用硬性封装胶形成底座,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且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封装胶层可以做到完全密封,适合在高温、高湿、盐雾环境下使用,利于产品推广。利于产品推广。利于产品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 杨杰 张伟东 张自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联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9
技术公布日:2022/11/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