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呼吸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11-16 18:2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康复健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呼吸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如何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增强抵抗力,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呼吸功能训练在呼吸系统疾病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适应症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限制性肺疾病、慢性实质肺疾病、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以及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专利号为cn2122145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呼吸训练内筒,所述呼吸训练内筒的顶部螺纹设置有呼吸训练外筒,且呼吸训练内筒和呼吸训练外筒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呼吸训练顶紧组件,所述呼吸训练外筒底部筒体的一侧通过通气管固定设置有呼吸罩组件,患者通过呼吸罩组件和通气管向呼吸训练内筒内吹气,推动呼吸训练密封盘向上移动。通过简单的打气形式,患者能够在家中进行呼吸训练。
3.然而,自主呼吸训练带来了动作不规范等问题。公开号为cn10993941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呼吸训练系统,包括:肺功能仪,其包括呼吸通道、流量传感器和处理器;流量传感器用于采集从呼吸通道流过的气体流量参数;处理器与流量传感器连接;呼吸训练吹嘴,可拆卸安装在肺功能仪的呼吸通道上,且其内通气面积可调;手机端,其内储存有呼吸检测app,手机端与肺功能仪连接后,呼吸检测app可向处理器发送指令,使处理器接收采集到的流量参数并传输至所述呼吸检测app;并根据流量参数确定所述通气面积,以及对使用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仅仅依靠呼吸产生的气体流动性无法判断患者是由于胸部呼吸带动的腹部而导致腹部运动还是腹部呼吸确实发生。
4.公开号为cn11402877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呼吸训练器,包括训练模块、负荷调节模块、吸痰模块和清洁模块,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恢复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所述负荷调节模块用于在呼吸训练过程中实时调整吸气时受到的吸气阻力,所述吸痰模块用于监测在进行呼吸训练时是否出现痰液并将痰液从喉咙处吸出,所述清洁模块用于在呼吸训练一段时间后对负荷调节模块进行清洁避免细菌滋生,所述训练模块包括呼吸肌定位监测模块、呼吸肌辅助张缩模块和骨骼控制模块。在呼吸训练中不可能对患者胸腔和腹腔全部面积进行压力施加,对于呼吸过程中的阻力加持需要定位人体的呼吸肌群在胸腔和腹腔的位置,因此,基于患者阻力呼吸训练中的压力施加的精准定位,需要设计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呼吸训练装置。
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
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6.现有技术中,由于肺炎等呼吸内科疾病而导致的患者呼吸能力降低,呼吸肌群影响患者正常作息会导致患者在正常行动或运动下产生缺氧等问题,即使是疾病完成救治,但由于呼吸肌群衰退导致的后续康复问题会为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临床上,一般会建议患有呼吸内科相关疾病的患者在疾病处于好转或康复后进行呼吸训练的复健。呼吸训练一般根据个体差异选择简单的腹式呼吸训练或具有难度的阻力呼吸训练。
7.阻力呼吸训练即在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时通过对患者的胸腔或腹腔进行阻力加持而增加患者呼吸过程中呼吸肌群的收缩压力,该方法类似健身房举重增加肌肉量。但由于呼吸肌群在人体上半身的不同位置和不同呼吸过程中行使不同功能,因此,在呼吸处于不同过程时对不同位置呼吸肌群的压力施加的方法对于促进患者正向锻炼其呼吸肌群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精准性针对不同位置的肌肉使参与呼吸动作的呼吸肌群能够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同时避免简单的压力施加带来的反向效果即在患者呼吸训练时仅仅保持一个位置的全压力面会均匀压力而导致肌肉群和非肌肉群区域都受到压力并为患者带来不舒适感。
8.腹式呼吸主要是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扩张;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回复原位,腹部凹陷,增加呼气潮气容积。区别于胸部呼吸,腹部呼吸会使患者的胸部和腹部形成联动,通过腹部扩张形成空腔而带动胸部扩张,从而使气体能够深入肺组织。
9.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呼吸训练装置,包含监测特异性呼吸肌运动状态的呼吸肌群监测模块、为特异性呼吸肌提供运动辅助的训练辅助模块和基于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提供的特异性呼吸肌运动状态调节由所述训练辅助模块提供的用于对抗特异性呼吸肌收缩或舒张的运动状态中产生的肌力的压力的调度中心,其中,在由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监测到的所述特异性呼吸肌群处于动态变化时,所述调度中心基于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提供的特异性呼吸肌群的动态变化数值控制所述训练辅助模块选择对训练者的腹部区域施加用于对抗特异性呼吸肌收缩或舒张的压力。本发明中涉及的肌肉群的肌力的描述指肌肉在舒张或收缩过程中对外界作用的力度数值。
10.由于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肉体积、肌肉密度及肌肉分布形态具有巨大差异,因此在针对呼吸肌群的不同功能区施加压力时需要进行位置、大小和方向性的精准性压力施加操作。
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参与呼吸过程的肌肉群分布广泛且数量极多,但在腹式呼吸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肌群为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特异性呼吸肌指参与并调节人体腹式呼吸过程的肌群,其中最重要的为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在其他肌群出现横纹溶解的病症或其他影响肌肉运作的病症时,不会直接使腹式呼吸过程无法发生,但当包含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特异性呼吸肌中的一个或几个无法收缩、舒张时,人体无法进行腹式呼吸,严重时甚至无法呼吸。
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包含至少三个用于针对患者膈肌、肋
间肌和腹直肌的压力板区域。三个压力板区域能够基于所述调度中心的控制而向其对应的肌肉群所在区域施加不同大小的压力,而使所述调度中心控制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在患者进入呼吸过程时基于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提供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监测数值分别针对患者处于舒张状态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施加不同大小的用于对抗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舒张的压力。所述压力板区域的面积能够对应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面积。具体地,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包含作用于所述膈肌的第一压力板。所述第一压力板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膈肌。所述第一压力板受所述调度中心控制。调度中心获取膈肌的肌电信号。调度中心基于公式获得膈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调度中心控制第一压力板对膈肌施加大于膈肌当前的肌力大小的压力。优选地,第一压力板施加的压力比膈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超出数值为f1,其中,f1的大小不超过膈肌当前的肌力大小。
13.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包含作用于所述肋间肌的第二压力板。所述第二压力板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肋间肌。所述第二压力板受所述调度中心控制。调度中心获取肋间肌的肌电信号。调度中心基于公式获得肋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
14.调度中心控制第二压力板对肋间肌施加大于肋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的压力。优选地,第二压力板施加的压力比肋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超出数值为f2,其中,f2的大小不超过肋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
15.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包含作用于所述腹直肌的第三压力板。所述第三压力板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腹直肌。所述第三压力板受所述调度中心控制。调度中心获取腹直肌的肌电信号。调度中心基于公式获得腹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调度中心控制第三压力板对腹直肌施加大于腹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的压力。优选地,第三压力板施加的压力比腹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超出数值为f3,其中,f3的大小不超过腹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
16.腹式呼吸主要是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呼吸运动中,尽可能减少肋间肌以及辅助呼吸肌做功,使之保持松弛和休息。因此,在进行肌肉群锻炼时,需要以腹直肌和膈肌为主要作用对象。
1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施加于所述患者的腹直肌和膈肌的第三压力板和第一压力板能够以使所述患者的腹直肌和膈肌得到有效锻炼的方式向所述患者的腹直肌和膈肌施加压力,而第二压力板能够不产生压力。
18.进行呼吸训练的患者中不缺乏呼吸能力较弱的人,如患有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淋巴管癌病、肺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结核性胸膜炎、肺炎旁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呼吸能力弱,呼吸时间短和呼吸肌群肌力变化幅度小的问题。针对该类患者,在其进行腹式呼吸的呼吸训练时,对参与腹式呼吸的全部呼吸肌群进行压力施加对患者压力较大,因此,本装置能够基于患者的弱势肌群进行精准性的锻炼。
1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度中心能够针对患者的膈肌或腹直肌中的一个进行压力施加以减少患者在呼吸训练中的负担,其中,所述调度中心能够根据患者的历史数据选择患者的弱势肌群进行压力施加以在锻炼患者呼吸肌群的同时保证强势肌群完成完整的呼吸过程。患者的历史数据为患者在腹式呼吸过程中各个区域的呼吸肌群的运动状态
的数据。通过对日常的腹式呼吸时各个区域的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下肌力的分析,获得患者各个区域的呼吸肌群的肌力最大上限,从而排列患者的各个区域的呼吸肌群。本发明中涉及的患者的历史数据是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腹式呼吸时各个区域的呼吸肌群的动态变化参数。本发明中涉及的强势肌群是指在各个区域的呼吸肌群通过实时的肌电信号的参数获取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获得的差异性最小的呼吸肌群,例如a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处于最大舒张状态的膈肌产生的肌力为a时,a患者在生病前后处于最大舒张状态的膈肌产生的肌力为a’时,两者之间的差异为a-a’;a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处于最大舒张状态的肋间肌产生的肌力为b时,a患者在生病前后处于最大舒张状态的肋间肌产生的肌力为b’时,两者之间的差异为b-b’,当(a-a’)》(b-b’)时,肋间肌则为强势肌群,膈肌为弱势肌群。
2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度中心能够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呼吸肌肉群的肌力变化而改变分别作用于不同区域的呼吸肌肉群的压力区域的压力值大小,从而达到针对不同区域的呼吸肌肉群的锻炼效果。由于肌肉密度、肌力上限、牵拉胸廓的角度和动态变化,即使是同一呼吸进程,不同区域的呼吸肌肉群仍然会产生不同的舒张力度。对于具有不同舒张力度的呼吸肌肉群,为了避免相同压力为呼吸肌肉群带来的无效的锻炼效果,设置针对不同区域的呼吸肌肉群的压力板,并使压力板能够受调度中心控制而在不同区域产生不同压力值大小的压力。
2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电信号的增大/减少变为减少/增大时,所述调度中心基于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监测的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电信号的变化确认所述患者进入呼气状态(即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进入舒张状态),所述调度中心触发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分别对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进入初始压力值的施加。优选地,初始压力值均为0.01kpa。
2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伴随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增大,作用于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所述训练辅助模块施加的压力逐渐增大,即作用于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所述训练辅助模块施加的压力与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的变化呈正比。上述设置使作用于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压力大小始终处于未超出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承受范围且对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产生锻炼效果的范围。
2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了确认患者使用正确的腹式呼吸动作,本装置能够在第一个呼吸循环中仅进行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电信号的监测,通过对膈肌的参与确认作为患者进行正确腹式呼吸动作的根据。具体地,所述呼吸训练装置能够基于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监测的所述膈肌的肌电信号的变化而确认所述患者实施正确的腹式呼吸,所述调度中心响应于所述患者实施正确的腹式呼吸触发所述训练辅助模块进入待机状态。
2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特异性呼吸肌至少包含用于肋间肌肌群、腹直肌肌群和膈肌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特异性呼吸肌还包括参与呼吸过程的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或胸部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
2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力板能够基于其针对的不同呼吸肌肉群而设置为不同的形状。
26.由于压力施加过程中,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肌力变化跨度较大但变化精确,用于对抗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舒张状态时的压力需要伴随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变化而变化。获取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肌电信号的监测并通过以下公式获得沿时间变化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数值。公式如下:
27.f=α*z
28.f为肌肉的肌力数值,α为转换系数,z为监测到的膈肌、肋间肌或腹直肌的肌电信号数值。
2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对处于呼吸状态下的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电信号进行监控并获知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大小,从而使所述调度中心能够基于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大小调节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对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施加的压力。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传递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对于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而言,其呼吸训练过程中的压力施加更加具有锻炼优势,但是由于疾病的影响,呼吸减弱的患者在进行压力施加时很容易出现压力值、压力面积甚至是压力区域过度供给而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完成呼吸过程。对于患者而言,全部区域的呼吸肌群的施加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过程,因此,本发明采用呼吸肌群的精准压力性供给,并对不同呼吸肌群采用不同的供给方案,从而能够根据患者在锻炼过程中的肌肉变化而实时调整锻炼方案,达到个性化精准化的呼吸肌群的锻炼方式。
32.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呼吸训练装置,包含监测特异性呼吸肌运动状态的呼吸肌群监测模块、为特异性呼吸肌提供运动辅助的训练辅助模块和基于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提供的特异性呼吸肌运动状态调节由所述训练辅助模块提供的用于对抗特异性呼吸肌收缩或舒张的运动状态中产生的肌力的压力的调度中心,其中,在由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监测到的所述特异性呼吸肌群处于动态变化时,所述调度中心基于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提供的特异性呼吸肌群的动态变化数值控制所述训练辅助模块选择对训练者的腹部区域施加用于对抗特异性呼吸肌收缩或舒张的压力。本发明中涉及的肌肉群的肌力的描述指肌肉在舒张或收缩过程中对外界作用的力度数值。由于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肉体积、肌肉密度及肌肉分布形态具有巨大差异,因此在针对呼吸肌群的不同功能区施加压力时需要进行位置、大小和方向性的精准性压力施加操作。精准性压力供给是针对具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的呼吸肌群锻炼的第一步。呼吸肌群监测模块分别设置于患者参与呼吸过程中的每个位置并至少针对膈肌和腹直肌进行肌电信号的监测。通过呼吸肌群监测模块的数据供给,调度中心能够生成压力的施加位置和施加的压力值大小,从而使患者参与呼吸过程的多个呼吸肌群得到有效的压迫性锻炼。例如,如图1所示,肌电信号监测仪对人体进行呼吸肌肉群的监测,并将监测信号传递至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控制训练辅助模块(胸腹部压力施加装置)向人体提供压力。
3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包含至少三个用于针对患者膈肌、肋
间肌和腹直肌的压力板区域。三个压力板区域能够基于所述调度中心的控制而向其对应的肌肉群所在区域施加不同大小的压力,而使所述调度中心控制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在患者进入呼吸过程时基于所述呼吸肌群监测模块提供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监测数值分别针对患者处于舒张状态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施加不同大小的用于对抗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舒张的压力。所述压力板区域的面积能够对应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面积。具体地,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包含作用于所述膈肌的第一压力板。所述第一压力板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膈肌。所述第一压力板受所述调度中心控制。调度中心获取的膈肌的肌电信号。调度中心基于公式获得膈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调度中心控制第一压力板对膈肌施加大于膈肌当前的肌力大小的压力。优选地,第一压力板施加的压力比膈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超出数值为f1,其中,f1的大小不超过膈肌当前的肌力大小。
34.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包含作用于所述肋间肌的第二压力板。所述第二压力板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肋间肌。所述第二压力板受所述调度中心控制。调度中心获取的肋间肌的肌电信号。调度中心基于公式获得肋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调度中心控制第二压力板对肋间肌施加大于肋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的压力。优选地,第二压力板施加的压力比肋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超出数值为f2,其中,f2的大小不超过肋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
35.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包含作用于所述腹直肌的第三压力板。所述第三压力板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腹直肌。所述第三压力板受所述调度中心控制。调度中心获取的腹直肌的肌电信号。调度中心基于公式获得腹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调度中心控制第三压力板对腹直肌施加大于肋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的压力。优选地,第三压力板施加的压力比腹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超出数值为f3,其中,f3的大小不超过腹直肌当前的肌力大小。
36.调度中心能够通过对不同肌肉群的肌力变化而改变分别作用于不同肌肉群的压力区域的压力值大小,从而达到针对不同肌肉群的锻炼效果。由于肌肉密度、肌力上限、牵拉胸廓的角度和动态变化,即使是同一呼吸进程,不同区域的呼吸肌肉群仍然会产生不同的舒张力度。对于具有不同舒张力度的呼吸肌肉群,为了避免相同压力为呼吸肌肉群带来的无效的锻炼效果,设置针对不同区域的呼吸肌肉群的压力板,并使压力板能够受调度中心控制而在不同区域产生不同压力值大小的压力。
3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特异性呼吸肌至少包含用于肋间肌肌群、腹直肌肌群和膈肌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特异性呼吸肌还包括参与呼吸过程的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或胸部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部分呼吸训练仅需要腹直肌和膈肌的参与,因此,特异性呼吸肌能够指腹直肌和膈肌。
38.由于压力施加过程中,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肌力变化跨度较大但变化精确,用于对抗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舒张状态时的压力需要伴随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变化而变化。获取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肌电信号的监测并通过以下公式获得沿时间变化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数值。公式如下:
39.f=α*z
40.f为肌肉的肌力数值,α为转换系数,z为监测到的膈肌、肋间肌或腹直肌的肌电信号数值。
41.例如,呼吸肌群监测模块获得患者的膈肌的肌电信号为0.0366,则对应的f基于上述公式为0.0366αkpa。
4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度中心能够针对患者的膈肌或腹直肌中的一个进行压力施加以减少患者在呼吸训练中的负担,其中,所述调度中心能够根据患者的历史数据选择患者的弱势肌群进行压力施加以在锻炼患者呼吸肌群的同时保证强势肌群完成完整的呼吸过程。通过释放患者的强势肌群能够保证处于虚弱状态的患者完成呼吸过程,使其他肌群得到锻炼。例如,患者为日常锻炼勤奋的肺炎患者,由于长时间的治疗其膈肌状态相较腹直肌状态更差(对比正常人的膈肌和腹直肌,状态差值越大代表该患者的部位状态越差),因此,腹直肌为强势肌群而膈肌为弱势肌群。在进行压力施加时,调度中心向患者的膈肌施加压力。
4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对处于呼吸状态下的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电信号进行监控并获知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大小,从而使所述调度中心能够基于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的肌力大小调节所述训练辅助模块对所述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和腹直肌施加的压力。优选地,通过采集肌肉产生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获得对应位置的肌肉的肌电信号,从而获得此时的肌肉所处状态。优选地,膈肌肌电图即膈肌emg可通过食管电极、体表电极和经皮穿刺肌肉内电极测定。emg由不同的频率组成,其频率主要在20~350hz。检测方法包含:常用食管电极法。emg测定一般是与跨膈肌压测定同时进行。用带多个电极(常用7~8个电极,l组成3~5对的组合,取最好的信号做分析)的双腔聚乙烯塑料囊管。放置方法同pdi测定。电极引出的信号经过差分放大器后,同步输出到记录系统和显示器。必要时调整囊管的位置,使emg的信号振幅最大。然后将管在鼻孔处固定。信号记录系统可以用电脑数据采集或磁带记录器。通常同时录入体表心电讯号,以便在分析时去除心电对emg的干扰。选择吸气相肌电信号做频谱分析。膈肌emg结果的分析方法包括活动强度的分析和频率组成(功率谱)的分析。活动强度的分析可以采用滤波后的平均信号强度(fra)或信号平方均值的根(rms)作为评价指标。将最大吸气努力时的fra或rms作为最大活动强度参考值。实际的数据占最大参考值的百分比作为膈肌活动强度的指标。跨膈压与膈肌肌电活动强度的比值反映膈肌活动的效能,并测定在不同频率范围的肌电的强度。膈肌疲劳时其emg频谱的低频成分(l:30~50hz)增加,高频成分(h:130~250hz)减少;相应地,中位频谱(fc)降低。
44.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发明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