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气路保护装置及气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4:30: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路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路保护装置及气路系统。


背景技术:

2.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气路的正负切换对储液容器执行排空或者灌注等动作。正常使用时,气路接头远离储液容器的最高液面,液体不会进入气路。若机器正在负压抽吸时出现故障,系统无法依靠时序或者控制命令终止负压抽吸,液体将不断灌入储液容器,过量的液体进来后会逐渐逼近气路接头,使液体最终被吸入气路,损坏气路元器件并带来液体外泄导致生物污染。
3.现有技术中,为避免过量灌注的液体进入气路,普遍采用的是在接储液容器端的气路上安装一个防止液体灌入气路的装置。现有的气路保护装置主要包括池体、浮体和真空吸盘,真空吸盘与外部气源相连接,浮体放置于池体内。过量的液体进入壳体后会带动浮体上浮,当浮体上浮一定高度后会被真空吸盘吸住,从而依靠负压封闭气路,最终阻止液体进入气路。
4.然而,现有的结构中,浮体采用实心的发泡材质制成,易掉落碎屑并被吸入气路造成气路堵塞。且浮体上浮时存在晃动,使得真空吸盘每次吸附的位置有所差别,真空吸盘与浮体之间也未能完成贴合,影响密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更高的气路保护装置及气路系统。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气路保护装置,包括容器、浮体和真空吸嘴,所述容器内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置腔,所述浮体和所述真空吸嘴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真空吸嘴相对于所述浮体靠近所述容器的顶部,所述容器的顶部设置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相对两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储液容器和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接头的相对两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气源和所述真空吸嘴;
8.其中,所述浮体为空心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竖直方向与所述容置腔可滑动地配合,所述第一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靠近所述真空吸嘴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的形状与所述真空吸嘴的形状相适应,以能够贴合于所述真空吸嘴;所述第三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真空吸嘴的一端并与所述容器的底部点接触。
9.作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本体朝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的开口尺寸均增大。
10.作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均为
塑胶材质,并焊接或粘接或螺纹连接为一体。
11.作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均为回转体结构。
12.作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容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导气槽,所述导气槽自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13.作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真空吸嘴靠近所述浮体的一端呈喇叭状,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真空吸嘴的一端呈锥型或球形。
14.作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本体呈空心圆柱形,和/或,所述第三本体呈空心半球形。
15.作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容置腔、所述浮体以及所述真空吸嘴均同轴心布置。
16.作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容置腔包括限位腔和位于所述限位腔上方的过渡腔,所述过渡腔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腔的直径,所述真空吸嘴位于所述过渡腔内,所述浮体与所述限位腔滑动配合。
17.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路系统,包括气源、调压单元、储液容器以及根据以上所述的气路保护装置,所述气源通过所述调压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
18.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浮体为空心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第一本体的形状与真空吸嘴的形状相适应,第二本体沿竖直方向与容置腔可滑动地配合,当容置腔内进入溶液时,可确保浮体沿竖直方向径直靠近真空吸嘴,让第一本体真空吸嘴紧密吸附,封闭气路。此外,第三本体与容器的底部点接触,使浮体的底部与容器的底部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避免了浮体长时间静止后与容器底部产生真空吸附。本技术的气路保护装置通过尽可能少的元件即可完成气路的封闭,结构精简、可靠性高,且浮体采用非发泡材质的空心结构,避免了碎屑堵塞气路。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路保护装置的剖面视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路保护装置注入溶液后的剖面视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浮体的剖面视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路系统的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24.100-容器、101-池体、102-池盖、110-容置腔、111-过渡腔、112-限位腔、120-密封圈、130-导气槽、210-第一接头、220-第二接头、300-浮体、310-第一本体、320-第三本体、330-第二本体、400-真空吸嘴、500-气源、600-调压单元、700-储液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26.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请结合参照附图1至附图4,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气路保护装置,包括容器100、浮体300以及真空吸嘴400,容器100可以包括池体101以及与池体101可拆卸连接的池盖102,池体101内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置腔110,池盖102用于盖合容置腔110。浮体300和真空吸嘴400均位于容置腔110内,且浮体300相对于真空吸嘴400靠近容器100的顶部(即池盖102)。容器100的顶部,即池盖102上设置有贯通池盖102自身的第一接头210和第二接头220,第一接头210的相对两端分别用于连通外部储液容器700和容置腔110,第二接头220的相对两端分别用于连通外部气源500和真空吸嘴400。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真空吸嘴400连接于池盖102靠近浮体300的一侧,且位于浮体300的正上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真空吸嘴400也可以与池盖102相间隔,第二接头220的一端伸入容置腔110内与真空吸嘴400相连接。
28.其中,浮体300为空心结构,放置于容置腔110内并沿竖直方向与容置腔110可滑动地配合。具体地,浮体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330和第三本体320,第二本体330沿竖直方向与容置腔110可滑动地配合,第一本体310连接于第二本体330靠近真空吸嘴400的一端,第一本体310的形状与真空吸嘴400的形状相适应,以能够贴合于真空吸嘴400;第三本体320连接于第二本体330远离真空吸嘴400的一端并与容器100的底部(池体101底部)点接触。进一步地,浮体300可以利用内部填充气体来实现上浮,壁体结构采用塑料、橡胶等轻质材质即可,无需使用发泡材质。第三本体320与容器100的底部点接触,从而使浮体300的底部与容器100的底部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避免浮体300长时间静止后与容器100底部产生真空吸附。第一本体310用于供真空吸嘴400吸附,当外界的溶液进入容置腔110后可使浮体300上浮,第二本体330在容置腔110的限位下使浮体300沿竖直方向活动,并靠近位于浮体300正上方的真空吸嘴400。当浮体300上浮至接近真空吸嘴400时,真空吸嘴400吸附住第一本体310,与第一本体310紧密贴合,从而封闭住气路。
29.在具体实施时,气路保护装置安装于气源500与储液容器700之间,气源经500气路保护装置为储液容器700提供负压,为储液容器700灌注溶液。当任意环节出现故障,导致储液容器700无法停止灌注时,过量的溶液通过第一接头210进入容置腔110内。浮体300在溶液的浮力下沿竖直方向上升并逐渐靠近真空吸嘴400,当浮体300上升一定高度后,真空吸嘴400吸附住浮体300的第一本体310,从而将气路封闭,防止液体最终被吸入气路,损坏气路元器件。当工作人员将故障修复完成后,只需拧开池盖102,倒出容置腔110内的溶液,即可再次使用。
30.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浮体300为空心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330和第三本体320,第一本体310的形状与真空吸嘴400的形状相适应,第二本体330沿竖直方向与容置腔110可滑动地配合,当容置腔110内进入溶液时,可确保浮体
300沿竖直方向径直靠近真空吸嘴400,让第一本体310真空吸嘴400紧密吸附,封闭气路。此外,第三本体320与容器100的底部点接触,使浮体300的底部与容器100的底部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避免了浮体300长时间静止后与容器100底部产生真空吸附。本技术的气路保护装置通过尽可能少的元件即可完成气路的封闭,结构精简、可靠性高,且浮体300采用非发泡材质的空心结构,避免了碎屑堵塞气路。
31.作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第二本体330为中空结构,第一本体310朝向第二本体330的一端以及第三本体320朝向第二本体330的一端均逐渐增大。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本体330内形成有贯通至两端的中心孔,第一本体310朝向第二本体330的一端以及第三本体320朝向第二本体330的一端均形成有与该中心孔连通的敞口,从而使浮体300的内部空心空间尽可能地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本体330为中空结构,第一本体310和第三本体320均为实心结构。
32.进一步地,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330和第三本体320均为塑胶材质,并焊接或粘接或螺纹连接为一体。塑胶材质本身密度较低,也易成形为所需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330和第三本体320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连为一体,其内部形成空心结构,使浮体300能够相对于溶液上浮。浮体的密度可以设计为小于或等于0.6g每立方厘米。由于水的密度为1g每立方厘米,而大部分检测溶液的密度在0.7-1.2g每立方厘米之间。因此设计浮体300的折合密度小于或等于0.6g每立方厘米,即可满足漂浮的需求。
33.进一步地,容置腔110、浮体300以及真空吸嘴400均同轴心布置。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容置腔110、浮体300以及真空吸嘴400均为回转体结构,并沿同一轴向(恰好为竖直方向)依次布置。容置腔110、浮体300以及真空吸嘴400同轴心布置能够提升吸附的准确性,使浮体300的第二本体330在容置腔110的限位下沿轴向(竖直方向)径直靠近真空吸嘴400。进一步地,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330和第三本体320也可以均为回转体结构,使得浮体300重心居中,也易与真空吸嘴400相配合。
34.优选地,容器10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导气槽130,导气槽130自容置腔110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导气槽130的设置使得容置腔110的底部与容置腔110的上部在内侧壁上也相贯通。浮体300放入容置腔110后,虽能封堵住容置腔110的下部,但无法封堵住侧壁上的导气槽130,从而进一步避免浮体300的底部与容器100的底部产生真空吸附。
35.优选地,容置腔110包括靠近池盖102的过渡腔111以及远离池盖102的限位腔112,限位腔112位于过渡腔111的上方,过渡腔111的直径大于限位腔112的直径,真空吸嘴400位于过渡腔111内,浮体300的第二本体330与限位腔112滑动配合。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本体330的外径即浮体300的最大外径,限位腔112的尺寸与第二本体330的外径相当,将浮体300限位,使得浮体300只能沿竖直方向移动。过渡腔111的尺寸大于限位腔112的直径,从而便于第一接头210导入气体或液体。优选地,池盖102与池体101螺纹配合,池盖102与池体101之间设置密封圈120,当气路保护装置封闭气路后,工作人员只需将故障修复,然后旋转打开池盖102,倒出容置腔110内的溶液,即可再次接入气路进行使用。
36.作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真空吸嘴400靠近浮体300的一端呈喇叭状,第一本体310靠近真空吸嘴400的一端呈锥型或球形,从而使得真空吸嘴400与吸附结构310能够更好地贴合,封闭气路。进一步地,第三本体320靠近容器100底部的一端呈球形,球形的第三本体320与容器100的底面点接触。第二本体330则可以呈圆柱型,与容置腔110滑动配合。
37.此外,请继续参照附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路系统,包括气源500、调压单元600、储液容器700以及根据以上的气路保护装置,气源500通过调压单元600与第一接头210连接,储液容器与第二接头220连接。气源500用于提供正压或负压,当气源500提供正压时,储液容器700内的溶液被排出;当气源500提供负压时,储液容器700吸入外部的溶液。调压单元600则用于调节气源500的气压。当任意环节出现故障,导致储液容器700无法停止灌注时,过量的溶液通过第一接头210进入容置腔110内。浮体300在溶液的浮力下沿竖直方向上升并逐渐靠近真空吸嘴400,当浮体300上升一定高度后,真空吸嘴400吸附住浮体300,从而将气路封闭,防止液体继续灌入,损坏气路元器件。当工作人员将故障修复完成后,只需倒出容置腔110内的溶液,即可再次使用。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