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有机废水高效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3:38: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有机废水高效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方法是厌氧发酵,微生物菌种生存温度为10-90℃,在此温度环境内,温度每升高10度,微生物活提高1-3倍,在不同的处理阶段,各微生物菌都有一个最佳工作温度,在20-38度,水解酸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最佳水解酸化温度为35-38度,在30-55度,产甲烷菌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提高,最佳产甲烷温度为48-52度。现有的厌氧发酵大部分都是靠自然发酵,自然发酵的温度为10-25度,不仅处理效率低下,而且无法杀灭有害病菌。而常规的有机废水净化装置采用加热方式,虽然可以提高发酵温度,但是其无法满足各阶段最佳处理温度需求,仍然处理效率底、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的有机废水高效净化装置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水高效净化装置。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有机废水高效净化装置,包括:仓体,所述仓体内部设有多个导热隔板,多个导热隔板将仓体内部分隔为m个进流仓和n个回流仓,m个所述进流仓和n个所述回流仓相互交错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进流仓之间通过进流管连通,相邻的所述进流管上下交错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回流仓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相邻的所述回流管上下交错布置;
7.m个所述进流仓包括第1进流仓、第2进流仓、
……
第m-1进流仓和第m进流仓,n个所述回流仓包括第1回流仓、第2回流仓、
……
第n-1回流仓和第n回流仓,所述第1进流仓上设有进水管,所述第m进流仓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第m进流仓和所述第n回流仓之间的所述导热隔板上设有导流口,所述第1回流仓上设有出水管。
8.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盘管换热器。
9.优选地,所述盘管换热器包括盘管,所述盘管设置于所述第m进流仓内,所述仓体外部设有热源,所述盘管通过热水循环泵和热水循环管与所述热源连通。
10.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第1回流仓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回流泵。
11.优选地,所述第1回流仓内填充有活性炭。
1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常温有机废水由进水管进入第1进流仓,通过进流管依次进入下一个进流仓,经过多次热交换水温依次升高,每一仓室对应不同的温度,使厌氧发酵各过程能够在各自温度最佳的仓室内进行,有效
提高有机废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且在换热的同时,废水中的飘浮物和重金属等被依次截留在前一仓室,进水经换热达到最高值后,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对废水进行高温发酵并杀菌,有效提高杀菌效果和杀菌效率,经过加热的废水进入第n回流仓,并通过回流管依次进入下一回流仓并在此过程中与进流仓内的进液进行热交换,温度依次降低,并进行二次中温厌氧发酵,使厌氧发酵更加高效彻底,整个装置结构紧凑,水力停留时间短,能耗低、效率高、效果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机废水高效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仓体;2、导热隔板;3、进流管;4、回流管;5、第1进流仓;6、第2进流仓;7、第3进流仓;8、第4进流仓;9、第5进流仓;10、第1回流仓;11、第2回流仓;12、第3回流仓;13、第4回流仓;14、第5回流仓;15、第6回流仓;16、进水管;17、导流口;18、出水管;19、盘管;20、热源;21、热水循环泵;22、热水循环管;23、连接管;24、回流泵;25、排渣口;26、沼气出口;27、加氧口;28、加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实施例
17.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高效净化装置,包括:仓体1,仓体1内部设有10个导热隔板2,10个导热隔板2将仓体1内部分隔为5个进流仓和6个回流仓,5个进流仓和6个回流仓相互交错布置;相邻的2个进流仓之间通过进流管3连通,相邻的进流管3上下交错布置;相邻的2个回流仓之间通过回流管4连通,相邻的回流管4上下交错布置;在使用时,导热隔板2不仅可以阻隔作用,避免进流仓内废水与回流仓内废水发生混合,而且可以起到导热作用,便于进流仓内废水与回流仓内废水进行热交换;
18.5个进流仓包括第1进流仓5、第2进流仓6、第3进流仓7、第4进流仓8和第5进流仓9,6个回流仓包括第1回流仓10、第2回流仓11、第3回流仓12、第4回流仓13、第5回流仓14和第6回流仓15,第1进流仓5顶部设有进水管16,第5进流仓9内设有加热装置,第5进流仓9和第6回流仓15之间的导热隔板2上部开设有导流口17,第1回流仓10上部设有出水管18。
19.在本实施例中,第1回流仓10和第2回流仓11之间的回流管4设置于第1进流仓5的底部,第2回流仓11和第3回流仓12之间的回流管4设置于第2进流仓6的顶部,第3回流仓12和第4回流仓13之间的回流管4设置于第3进流仓7的底部,第4回流仓13和第5回流仓14之间的回流管4设置于第4进流仓8的顶部,第5回流仓14和第6回流仓15之间的回流管4设置于第5进流仓9的底部。
20.在本实施例中,第1进流仓5和第2进流仓6之间的进流管3设置于第2回流仓11的顶部,第2进流仓6和第3进流仓7之间的进流管3设置于第3回流仓12的底部,第3进流仓7和第4进流仓8之间的进流管3设置于第4回流仓13的顶部,第4进流仓8和第5进流仓9之间的进流
管3设置于第5回流仓14的底部。
21.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盘管换热器。
22.在本实施例中,盘管换热器包括盘管19,盘管19设置于第5进流仓9,用于在废水换热到最高温时对废水进行加热,减少加热能耗,提高杀菌功能,维持装置热平衡,仓体1外部设有热源20,盘管19通过热水循环泵21和热水循环管22与热源20连通。
23.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6和第1回流仓10之间设有连接管23,连接管23上设有回流泵24,通过回流泵24控制回流量的大小,不仅可以提高发酵效率,还可以调节进料浓度,防止装置堵塞。
24.在本实施例中,第1回流仓10内填充有活性炭,用于对废水进行活性炭吸附,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
25.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6插接于第1进流仓5内,且进水管16的底端位于第1进流仓5的底部。
26.在本实施例中,第6回流仓15的底部设有排渣口25,第6回流仓15的顶部设有沼气出口26。
27.在本实施例中,第4回流仓13的底部设有加氧口27,第3回流仓12的顶部设有加药口28,通过在最佳好氧温度区域设置加氧口27对废水进行曝气充氧,使废水进入好氧处理,利用余热使好氧消化在一个最佳温度下进行,可以确保好氧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最高。
28.在本实施例中,进流仓和回流仓的容积可根据需进行调整,以保证各发酵阶段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
2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进流仓和回流仓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0.工作原理:常温有机废水从进水管16进入第1进流仓5底部,经换热升温、重金属截留后由进流管3自动流入第2进流仓6,在第2进流仓6进一步换热升温并发生水解、飘浮物截留后由进流管3自动流入第3进流仓7,在第3进流仓7温度达到最佳酸化温度要求(30-35℃),废水充分完成水解酸化反应,然后从进流管3进入第4进流仓8,比重大的物质截留在第3进流仓7,在第4进流仓8废水达到最佳厌氧发酵温度要求(48-52℃),进行高效厌氧发酵,同时废水换热达到了最高极限值,然后通过进流管3自动流入第5进流仓9,比重轻的物质截留在第4进流仓8,在第5进流仓9设有盘管换热器,通过盘管换热器将第5进流仓9的高温废水加热到60℃以上,以达到杀菌、高温厌氧发酵和维持净化装置热平衡的目的,加热后的高温废水经回流管4自动流入第6回流仓15,在第6回流仓15高温厌氧发酵后经回流管4自动流入第5回流仓14,在第5回流仓14换热降温后达到厌氧发酵最佳温度(48-52℃)再次进行二次高效厌氧发酵,使厌氧发酵更加彻底,效率更高,第5回流仓14内的废水从回流管4自动流入第4回流仓13,在第4回流仓13内废水换热降温后达到好氧消化最佳温度(30-35℃),根据需要通过第4回流仓13下部的加氧口27向第4回流仓13内通入氧气,对废水进行好氧处理,好氧处理后的废水从第4回流仓13经回流管4自动流入第3回流仓12,在第3回流仓12内的废水经换热降温后达20-25℃,根据需要通过第3回流仓12顶部的加药口28,对废水进行加药处理,加药处理后的废水从第3回流仓12经回流管4自动流入第2回流仓11,经换热降温后从第2回流仓11经回流管4自动流入第1回流仓10,废水经第1回流仓10内活性碳吸附后由出水口自动排出,出水温度与进水温度接近,在此过程中,通过调整热源的加热量大小和进水管的流量、流速,可控制各进流仓和回流仓内的温度,从而保证各进流仓和回流仓能够保持在
所需最佳温度。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