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智能芯片控制的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3:2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探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芯片控制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管道做为气体、液体等物质的输送载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无处不在。管道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腐蚀、堵塞、裂缝等故障,同时管道在制造完成后也可能会存在异物、裂缝等缺陷,因此对管道的内部进行探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对管道的内部进行探测时,需要使用到探测装置,当探测装置电量耗尽时难以对探测装置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芯片控制的机器人,解决在对管道的内部进行探测时,需要使用到探测装置,当探测装置电量耗尽时难以对探测装置进行回收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基于智能芯片控制的机器人,包括:
6.躯干,所述躯干呈圆柱形设置,所述躯干内沿躯干的长度方向设有圆形槽;
7.探头,设置于所述躯干的一侧,用于采集实时的监控信息;
8.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圆形槽内;
9.智能芯片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控制箱内;
10.数据传输模块,设置于所述智能芯片控制器内,用于将探头采集的实时监控信息进行传输;
11.远程监控终端,用于接收数据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显示;
12.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躯干上,用于带动躯干进行移动;以及
13.拉环,设置于所述躯干的另一侧,用于连接拉绳。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沿所述躯干的周向设有三个等距分布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竖板,在两个所述竖板之间转动设有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两个所述竖板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相连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且在第二锥齿轮的两侧均设有第一直齿轮,第二传动轴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直齿轮,所述两个所述竖板之间还设有履带,所述履带的外侧设有多个爬行齿,所述履带的内侧设有多个卡齿,所述第二直齿轮、第一直齿轮均和卡齿啮合相连。
1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躯干的外侧沿躯干的周向设有三个等距分布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铰接有间隔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另一侧铰接有间隔竖向设置的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上端分别与
其中一个竖板相铰接,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上端分别与另一个竖板相铰接。
1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板的中部横向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两侧分别铰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在远离滑套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板相铰接;所述滑套的上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在远离竖板的一端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挡板的一端连接有挡柱,所述挡柱与所述连接板相连。
1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远程监控终端为pc端或手机端。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躯干进行移动,并通过探头对管道进行路径探测,通过智能芯片控制器控制数据传输模块将探头采集的实时监控信息进行传输,并通过远程监控终端用于接收数据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显示,当整个设备电量耗尽困于管道中时,通过与拉环相连的拉绳可以将整个装置拉出管道,实现对整个装置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智能芯片控制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数据传输示意图。
24.图标:1-躯干,2-探头,3-控制箱,4-智能芯片控制器,5-数据传输模块,6-远程监控终端,7-拉环,8-竖板,9-第一传动轴,10-第二传动轴,11-支撑板,12-电机,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第一直齿轮,16-第二直齿轮,17-履带,18-爬行齿,19-卡齿,20-连接板,21-第一连接片,22-第二连接片,23-第三连接片,24-第四连接片,25-滑槽,26-滑套,27-支撑杆,28-压缩弹簧,29-挡柱。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
27.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智能芯片控制的机器人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芯片控制的机器人具体包括躯干1,所述躯干1呈圆柱形设置,所述躯干1内沿躯干1的长度方向设有圆形槽;
28.探头2,设置于所述躯干1的一侧,用于采集实时的监控信息;
29.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设置于所述圆形槽内;
30.智能芯片控制器4,设置于所述控制箱3内;
31.数据传输模块5,设置于所述智能芯片控制器4内,用于将探头2采集的实时监控信息进行传输;
32.远程监控终端6,用于接收数据传输模块5传输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显示;
33.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躯干1上,用于带动躯干1进行移动;以及
34.拉环7,设置于所述躯干1的另一侧,用于连接拉绳。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躯干1进行移动,并通过探头2对管道进行路径探测,通过智能芯片控制器4控制数据传输模块5将探头2采集的实时监控信息进行传输,并通过远程监控终端6用于接收数据传输模块5传输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显示,当整个设备电量耗尽困于管道中时,通过与拉环7相连的拉绳可以将整个装置拉出管道,实现对整个装置进行回收。
36.通过智能芯片控制器4控制驱动装置进行移动,便于对管道的路径进行探测。
37.优选的,在控制箱3内还设有蓄电池,为整个装置提供电源供给。
38.沿所述躯干1的周向设有三个等距分布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竖板8,在两个所述竖板8之间转动设有第一传动轴9和第二传动轴10,两个所述竖板8之间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设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13,所述第一传动轴9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3啮合相连的第二锥齿轮14,所述第一传动轴9上且在第二锥齿轮14的两侧均设有第一直齿轮15,第二传动轴1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直齿轮16,所述两个所述竖板8之间还设有履带17,所述履带17的外侧设有多个爬行齿18,所述履带17的内侧设有多个卡齿19,所述第二直齿轮16、第一直齿轮15均和卡齿19啮合相连,电机12带动第一锥齿轮13进行旋转,第一锥齿轮13带动第二锥齿轮14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14带动第一传动轴9进行旋转,并带动第一传动轴9上的第一直齿轮15进行转动,通过第一直齿轮15带动履带17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
39.所述躯干1的外侧沿躯干1的周向设有三个等距分布的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的一侧设有铰接有间隔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另一侧铰接有间隔竖向设置的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所述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的上端分别与其中一个竖板8相铰接,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的上端分别与另一个竖板8相铰接,所述连接板20的中部横向设有滑槽25,所述滑槽25滑动连接有滑套26,所述滑套26的两侧分别铰接有支撑杆27,两个所述支撑杆27在远离滑套2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板8相铰接;所述滑套26的上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在远离竖板8的一端设有压缩弹簧28,所述压缩弹簧28远离挡板的一端连接有挡柱29,所述挡柱29与所述连接板20相连,当遇见窄小的管道时,竖板8受压向压缩弹簧28的一端移动,滑套26朝向挡柱29的一端移动,在此过程中,竖板8与躯干1之前的距离减小,便于整个装置通过窄小的管道。
40.所述远程监控终端6为pc端或手机端。
41.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