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于古树养护的链式施药装置

2022-11-16 08:47: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树木养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于古树养护的链式施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为了对古树进行细致的养护,防止古树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虫病灾害,现有技术中会在古树养护时对其施加一定的药液,来提高古树抗虫病的能力。
3.在对古树进行施加药液的过程中,为了古树可以充分的吸收药物的药效,常会对其进行根部进行药液的施加,常见的做法为采用喷壶等装置对古树底端的土壤进行喷洒,这种作业方式难以使得药液充分进入土壤与古树的根部进行接触,同时受限于古树底端根部的直径,难以使得全部根茎吸收药物,使得药物施加的效果大打折扣,亟需设计一种施药装置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古树养护的链式施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于古树养护的链式施药装置,包括下渗管,所述下渗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下渗管的内部固定套接有施药组件,所述顶板的顶端开设有位于施药组件外侧面的插接槽,所述下渗管的内侧面开设有位于施药组件下方的下渗腔,所述下渗腔的外侧面等角度开设有下渗孔,所述顶板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内侧面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渗腔的底端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插接锥,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开设有自封槽。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直径与插接槽的直径相同,所述自封槽的内径与施药组件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管通过自封槽与插接槽之间活动卡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施药组件可与连接管之间相互卡接完成首尾相接,直至最后一个连接管与首个施药组件完成卡接组成链型。
9.装置在单体使用时,可利用下渗管底端的插接锥将该装置插接在古树底端的周边土壤内部,并使得下渗孔位于土壤的内部,同时向施药组件的内部注满药液,当需要整体拼接使用时,可通过将连接管与施药组件之间进行卡接,使得自封槽的内侧面与施药组件之间相互卡接完成固定,并使得连接管的底端插入插接槽的内部,同时旋转一定的角度将多个装置进行首位拼接直至组成近似圆形,完成链式组装实现多个位置的共同施药,满足多点施药的需求,有效提高了施药的效率以及古树对药物的吸收率。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施药组件包括施药管,所述施药管与下渗管的中部固定套接,所述施药管的顶端开设有注药腔,所述施药管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注药
腔下方的储药腔,所述储药腔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渗透膜,所述储药腔的底端开设有位于渗透膜下方的出药孔,所述出药孔与下渗腔之间相互连通。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注药腔靠近顶端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注药腔之间活动套接。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塞板的直径与注药腔的内径相同,所述注药腔的内径小于储药腔的内径。
13.当药物通过注药腔注入时,此时活塞板受到压力即可拉伸复位弹簧,当活塞板下移并移动至储药腔内部时,此时药液即可通过活塞板与储药腔之间的缝隙进入储药腔的内部,并经过渗透膜缓慢渗出药液且通过出药孔导出进入下渗腔的内部,并最终通过下渗孔导出作用于土壤,同时在药物未添加时,复位弹簧自动复位带动活塞板上移进入注药腔的内部对位于储药腔内部的药液进行阻挡,通过活塞板和连接管的共同作用阻止药液蒸发,可有效减缓药物因温度导致的蒸发,提高药物的利用率,降低施药成本。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古树养护的链式施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下渗管底端的插接锥将该装置插接在古树底端的周边土壤内部,并使得下渗孔位于土壤的内部,同时向施药组件的内部注满药液,当需要整体拼接使用时,可通过将连接管与施药组件之间进行卡接,使得自封槽的内侧面与施药组件之间相互卡接完成固定,并使得连接管的底端插入插接槽的内部,同时旋转一定的角度将多个装置进行首位拼接直至组成近似圆形,完成链式组装实现多个位置的共同施药,满足多点施药的需求,有效提高了施药的效率以及古树对药物的吸收率。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当药物通过注药腔注入时,此时活塞板受到压力即可拉伸复位弹簧,当活塞板下移并移动至储药腔内部时,此时药液即可通过活塞板与储药腔之间的缝隙进入储药腔的内部,并经过渗透膜缓慢渗出药液且通过出药孔导出进入下渗腔的内部,并最终通过下渗孔导出作用于土壤,同时在药物未添加时,复位弹簧自动复位带动活塞板上移进入注药腔的内部对位于储药腔内部的药液进行阻挡,通过活塞板和连接管的共同作用阻止药液蒸发,可有效减缓药物因温度导致的蒸发,提高药物的利用率,降低施药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渗管和连接管结构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药组件内部结构的单独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拼接组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21.图中:1、下渗管;2、下渗腔;3、下渗孔;4、插接槽;5、连接架;6、施药组件;601、施药管;602、注药腔;603、储药腔;604、渗透膜;605、出药孔;606、固定板;607、复位弹簧;608、活塞板;7、顶板;8、连接管;9、自封槽;10、插接锥。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
2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利于古树养护的链式施药装置,包括下渗管1,下渗管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7,下渗管1的内部固定套接有施药组件6,顶板7的顶端开设有位于施药组件6外侧面的插接槽4,下渗管1的内侧面开设有位于施药组件6下方的下渗腔2,下渗腔2的外侧面等角度开设有下渗孔3,顶板7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架5,连接架5内侧面远离顶板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8。
24.如图1和图2以及图4所示,下渗腔2的底端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插接锥10,连接管8的底端开设有自封槽9,连接管8的直径与插接槽4的直径相同,自封槽9的内径与施药组件6的直径相同,连接管8通过自封槽9与插接槽4之间活动卡接,至少一个施药组件6可与连接管8之间相互卡接完成首尾相接,直至最后一个连接管8与首个施药组件6完成卡接组成链型。
25.装置在单体使用时,可利用下渗管1底端的插接锥10将该装置插接在古树底端的周边土壤内部,并使得下渗孔3位于土壤的内部,同时向施药组件6的内部注满药液,当需要整体拼接使用时,可通过将连接管8与施药组件6之间进行卡接,使得自封槽9的内侧面与施药组件6之间相互卡接完成固定,并使得连接管8的底端插入插接槽4的内部,同时旋转一定的角度将多个装置进行首位拼接直至组成近似圆形,完成链式组装实现多个位置的共同施药,满足多点施药的需求,有效提高了施药的效率以及古树对药物的吸收率。
26.如图2和图3所示,施药组件6包括施药管601,施药管601与下渗管1的中部固定套接,施药管601的顶端开设有注药腔602,施药管60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注药腔602下方的储药腔603,储药腔603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渗透膜604,储药腔603的底端开设有位于渗透膜604下方的出药孔605,出药孔605与下渗腔2之间相互连通,注药腔602靠近顶端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06,固定板60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07,复位弹簧60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板608,活塞板608与注药腔602之间活动套接,活塞板608的直径与注药腔602的内径相同,注药腔602的内径小于储药腔603的内径。
27.当药物通过注药腔602注入时,此时活塞板608受到压力即可拉伸复位弹簧607,当活塞板608下移并移动至储药腔603内部时,此时药液即可通过活塞板608与储药腔603之间的缝隙进入储药腔603的内部,并经过渗透膜604缓慢渗出药液且通过出药孔605导出进入下渗腔2的内部,并最终通过下渗孔3导出作用于土壤,同时在药物未添加时,复位弹簧607自动复位带动活塞板608上移进入注药腔602的内部对位于储药腔603内部的药液进行阻挡,通过活塞板608和连接管8的共同作用阻止药液蒸发,可有效减缓药物因温度导致的蒸发,提高药物的利用率,降低施药成本。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于古树养护的链式施药装置,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29.该装置在单体使用时,可利用下渗管1底端的插接锥10将该装置插接在古树底端的周边土壤内部,并使得下渗孔3位于土壤的内部,同时向施药组件6的内部注满药液,当需要整体拼接使用时,可通过将连接管8与施药组件6之间进行卡接,使得自封槽9的内侧面与施药组件6之间相互卡接完成固定,并使得连接管8的底端插入插接槽4的内部,同时旋转一定的角度将多个装置进行首位拼接直至组成近似圆形,完成链式组装实现多个位置的共同施药,而当药物通过注药腔602注入时,此时活塞板608受到压力即可拉伸复位弹簧607,当活塞板608下移并移动至储药腔603内部时,此时药液即可通过活塞板608与储药腔603之间的缝隙进入储药腔603的内部,并经过渗透膜604缓慢渗出药液且通过出药孔605导出进入
下渗腔2的内部,并最终通过下渗孔3导出作用于土壤,同时在药物未添加时,复位弹簧607自动复位带动活塞板608上移进入注药腔602的内部对位于储药腔603内部的药液进行阻挡,通过活塞板608和连接管8的共同作用阻止药液蒸发。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