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8:10: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润滑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


背景技术:

2.双金属自润滑轴承具有承载能力高,耐冲击,耐高温,自润滑能力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重载,低速,往复或摆动等难以润滑和形成油膜的场合,并且双金属自润滑轴承还可通过镶嵌石墨、ptfe等材料进一步提升润滑性能。
3.但是,现有的镶嵌方式多为通过胶水将固体镶嵌材料粘接在预设的孔中,当双金属自润滑轴承被用于高冲击的情况下时,频繁的震动,极易导致粘接的固体镶嵌材料松脱,影响润滑性能,甚至影响轴承运行的安全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上贯通设置有若干碗状的放置孔,每个所述放置孔内设置有一润滑柱,所述润滑柱呈鼓形,且所述放置孔仅与所述润滑柱的下部接触,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壁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外圈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润滑柱的上部卡接在所述卡槽中。
6.上述技术方案中:轴承内圈用于承载转动轴,以实现轴承的功能;放置孔用于设置润滑柱,且使得润滑柱无法向轴承内圈的内部方向落出;润滑柱用于提高润滑性能;轴承外圈通过卡槽对润滑柱限位,使得润滑柱的位置固定;卡槽还可用于放置润滑脂。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润滑柱的形状对应,且所述卡槽的与所述润滑柱的上部接触。
8.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槽的截面形状与润滑柱的形状对应,使得安装轴承外圈后,润滑柱无法在润滑柱的轴向方向上移动,同时,使得润滑柱与所述放置孔保持精密接触。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外圈的长度为所述轴承内圈的长度的一半,两个所述轴承外圈互相接触。
10.上述技术方案中:轴承外圈的长度为轴承内圈的长度的一半,且两个所述轴承外圈互相接触,可以使得两个所述轴承外圈相互定位,令安装更为准确。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轴承外圈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环状的固定台阶,所述固定台阶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轴承内圈的侧面上设置有对应数量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位置和第二固定孔的位置对应。
12.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台阶用于将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固定在一起。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内圈的内壁上设置有自润滑层。
14.上述技术方案中:自润滑层的设置,用于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性能。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台阶的内径大于所述轴承内圈的内径。
16.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台阶的内径大于所述轴承内圈的内径,使得固定台阶不与转动轴接触,从而使得转动轴与润滑层和润滑柱充分接触。
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鼓形的润滑柱、放置孔和轴承外圈,使得润滑柱不会脱出,保证了产品的润滑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安全性;
19.2.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柱可更换好,且若有润滑柱碎裂在放置孔中,放置孔的清理也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视图。
24.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轴承内圈;101-放置孔;102-第二固定孔;20-润滑柱;30-轴承外圈;301-卡槽;302-固定台阶;303-第一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6.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内圈10,所述轴承内圈10上贯通设置有若干碗状的放置孔101,每个所述放置孔101内设置有一润滑柱20,所述润滑柱20呈鼓形,且所述放置孔101仅与所述润滑柱20的下部接触,所述轴承内圈10的外壁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轴承外圈30,所述轴承外圈3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卡槽301,所述润滑柱20的上部卡接在所述卡槽301中。其中,所述放置孔101有三排,每排有十二个,且相邻的两排润滑柱20交错设置;所述润滑柱20上下对称,其直径最大的位置位于中部;放置孔101的深度为润滑柱20的高度的一半,且所述放置孔101顶部的直径与所述润滑脂最大的直径一致;所述卡槽301的数量与每排所述放置孔101的数量对应,为十二个;优选的,所述润滑柱20的材质为石墨或ptfe,且所述润滑柱20通过胶水与所述放置孔101粘接。
2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所述卡槽301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润滑柱20的形状对应,且所述卡槽301的与所述润滑柱20的上部接触。其中,卡槽301的截面形状为倒扣的碗状。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所述轴承外圈30的长度为所述轴承内圈10的长度的一半,两个所述轴承外圈30互相接触。其中,轴承外圈30的内径与轴承内圈10的外径一致。
2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外圈30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环状的固定台阶302,所述固定台阶30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孔303,所述轴承内圈10的侧面上设置有对应数量的第二固定孔102,所述第一固定孔303的位置和
第二固定孔102的位置对应。其中,第一固定孔303的数量优选为4个,且所述四个第一固定孔303均匀设置;第二固定孔102的位置与第一固定孔303的数量一致,位置对应。
3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所述轴承内圈10的内壁上设置有自润滑层。其中,润滑层的材质为铅锡青铜合金,采用粉末烧结的方式结合至轴承内圈10。
3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金属自润滑轴承,所述固定台阶302的内径大于所述轴承内圈10的内径。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3.a)将本实用新型安装至轴承座上,并将转动轴与本实用新型配合安装,使得转动轴与轴承内圈间隙配合;
34.b)转动轴在转动时,由润滑柱和润滑层实现转动的润滑;
35.c)当由于震动等原因,导致润滑柱松脱时;
36.d)放置孔和卡槽配合使得润滑柱无法上下、左右移动;
37.e)等待转动轴停止转动后,将本实用新型与转动轴和轴承座分离;
38.f)而后将轴承外圈取下,将松脱的润滑柱使用胶水重新粘接;
39.g)粘接牢固后将轴承外圈重新安装后,即可继续使用。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