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2-11-16 08:0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废气异味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等。
3.在现代工业里使用者会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然后集中处理,原有的废气处理装置降尘效果差,导致对收集的废气净化处理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容易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气处理装置降尘效果差,导致对收集的废气净化处理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容易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塔和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的喷淋箱,还包括:所述喷淋箱内设置有上腔室和喷淋室,所述上腔室与喷淋室相互贯通;固定连接在所述喷淋箱表面的水箱,所述水箱内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固定连接有分流盘,其中,所述分流盘固定连接在喷淋室的顶部,所述分流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雾喷头,以及所述分流盘与喷淋箱的表面均开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分流盘的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喷淋箱表面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上端通过第二进气管与活性炭吸附塔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
7.为了方便将集尘板表面的污染物排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的集尘板,所述集尘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液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喷淋箱侧壁的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二收集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
8.为了方便使集尘板表面的污染物滚落至第一收集箱内,进一步地,所述集尘板朝向第一收集箱倾斜,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出口端低于第二出液管的进口端。
9.为了方便定时排出第二收集箱内的液体,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为定时开关水阀。
10.为了方便提高对集尘板的清洁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箱的内壁开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集尘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收集箱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其中,所述第一收集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管,所述移动管滑动连接在第一出液管内,以及所述喷淋箱内设置有抖动机构,所述抖动机构用于驱动集尘板进行上下抖动。
11.为了方便驱动集尘板进行上下抖动,更进一步地,所述抖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
所述喷淋箱内壁的分隔板,所述喷淋箱内设置有下腔室,所述下腔室位于分隔板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集尘板底部的滑杆,所述滑杆与分隔板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内壁通过第二转杆转动连接有从动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喷淋箱内壁的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出口端对准叶轮的叶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杆外壁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与从动轮相抵;固定连接在所述喷淋箱侧壁的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与下腔室相互连通。
12.为了方便使滑杆在下降时起到缓冲作用,更进一步地,所述凹形板与分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13.为了提高第一转杆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转杆贯穿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
14.为了减少废气中的粉尘以及粘性物质堵塞活性炭的空隙,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干式过滤器。
15.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6.步骤一:废气从第一进气管进入上腔室内,打开水泵对废气进行喷淋,废气中携带的粉尘颗粒降落至集尘板表面,处理后的废气从出气孔进入导流罩内;步骤二:导流罩将废气导向干式过滤器,去除废气中的粉尘以及粘性物质,然后将废气导向活性炭吸附塔中,经过活性炭吸附塔的处理后的废气从第一出气管流出;步骤三:驱动集尘板进行上下抖动,使集尘板表面的污染物滚落至第一收集箱内,并通过第二出液管排出。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通过使废气从第一进气管进入上腔室内,启动水泵使水箱内的水从喷雾喷头喷出,由于废气上升,而水雾下降,当水雾与废气接触时,水雾将废气中的粉尘颗粒分离,并使废气中的粉尘颗粒掉落至集尘板的表面,然后废气依次经过出气孔、导流罩流入活性炭吸附塔内,从而进一步的吸附废气中的污染物,在水雾的冲击作用下,粉尘颗粒以及水流汇集在第一收集箱内,然后经过第一出液管流入第二收集箱内,当第二收集箱内的空间被混合物填充满时,打开控制阀,排出第二收集箱内的液体混合物,从而实现集尘板的自清洁。
19.(2)该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通过使第二出气管流出的气体喷射在叶轮的叶片上,从而驱动叶轮进行旋转,叶轮带动第一转杆进行旋转,第一转杆带动偏心轮进行旋转,偏心轮带动从动轮上下移动,从动轮带动滑杆上下移动,滑杆带动集尘板上下移动,从而提高集尘板表达粉尘颗粒滚落至第一收集箱的效率,减少出现粉尘颗粒粘连在集尘板表面的现象。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中的喷淋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图2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图2中的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喷淋箱;101、上腔室;102、喷淋室;103、第一滑槽;104、第二滑槽;106、下腔室;2、集尘板;201、第一收集箱;202、第一出液管;203、第二收集箱;204、第二出液管;205、控制阀;206、滑块;207、移动管;3、活性炭吸附塔;301、第二进气管;302、第一出气管;303、第二出气管;4、水箱;401、第一进气管;402、导流罩;403、水泵;404、出水管;405、分流盘;406、喷雾喷头;407、出气孔;5、分隔板;501、第一支撑板;502、第一转杆;503、叶轮;504、偏心轮;505、滑杆;506、凹形板;507、第二转杆;508、从动轮;509、弹簧;6、干式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9.实施例1:
30.参照图1-图3,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塔3和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401的喷淋箱1,还包括:喷淋箱1内设置有上腔室101和喷淋室102,上腔室101与喷淋室102相互贯通;固定连接在喷淋箱1表面的水箱4,水箱4内固定连接有水泵403,水泵403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404固定连接有分流盘405,分流盘405与喷淋室102相互匹配,其中,分流盘405固定连接在喷淋室102的顶部,分流盘4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雾喷头406,以及分流盘405与喷淋箱1的表面均开有出气孔407,为了提高水雾与废气的接触效率,出气孔407位于分流盘405的边缘;固定连接在喷淋箱1表面的导流罩402,导流罩402的上端通过第二进气管301与活性炭吸附塔3固定连接,活性炭吸附塔3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302。
31.由于集尘板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集尘板2的表面会堆积大量的污染物,若不对其进行清理,集尘板2表面的污染物容易影响废气的处理效果,因此,参照图2以及图4,本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腔室101内的集尘板2,集尘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箱201,第一收集箱20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液管202;固定连接在喷淋箱1侧壁的第二收集箱203,第二收集箱2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液管204,第二出液管204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205。
32.为了方便使集尘板2表面的污染物滚落至第一收集箱201内,参照图2,集尘板2朝向第一收集箱201倾斜,第一出液管202的出口端低于第二出液管204的进口端。
33.控制阀205关闭时,第二出液管204处于密封状态,而当第二收集箱203内的空间被混合物填充满时,控制阀205才会打开,由于第一出液管202的出口端低于第二出液管204的进口端,因此,当第二收集箱203内的液面低于第二出液管204的进口端,控制阀205关闭,第二收集箱203内的液体将不再排出,此时,第一出液管202内充满了液体,第一出液管202内的液体起到密封作用,减少废气直接从第一出液管202排出。
34.在使用时,废气从第一进气管401进入上腔室101内,启动水泵403使水箱4内的水
从喷雾喷头406喷出,由于废气上升,而水雾下降,当水雾与废气接触时,水雾将废气中的粉尘颗粒分离,并使废气中的粉尘颗粒掉落至集尘板2的表面,然后废气依次经过出气孔407、导流罩402流入活性炭吸附塔3内,从而进一步的吸附废气中的污染物,在水雾的冲击作用下,粉尘颗粒以及水流汇集在第一收集箱201内,然后经过第一出液管202流入第二收集箱203内,当第二收集箱203内的空间被混合物填充满时,打开控制阀205,排出第二收集箱203内的液体混合物,从而实现集尘板2的自清洁。
35.为了方便定时排出第二收集箱203内的液体,控制阀205为定时开关水阀。
36.实施例2:
37.参照图2-图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增加了提高对集尘板2的清洁效率的具体实施方案。
38.喷淋箱1的内壁开有第一滑槽103和第二滑槽104,集尘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206,滑块206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03内,由于滑块206只能在第一滑槽103内滑动,因此,限制了集尘板2的抖动范围,同时,由于滑块206与第一收集箱201分别位于集尘板2的两侧,因此,提高了集尘板2的稳定性,第一收集箱201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04内,其中,第一收集箱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管207,移动管207滑动连接在第一出液管202内,由于移动管207能够相对第一出液管202进行移动,因此,方便第一收集箱201随着集尘板2进行同步移动,以及喷淋箱1内设置有抖动机构,抖动机构用于驱动集尘板2进行上下抖动。
39.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移动管207与第一出液管202之间始终呈密封状态,滑块206与第一滑槽103相互匹配,第一收集箱201与第二滑槽104相互匹配。
40.抖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喷淋箱1内壁的分隔板5,分隔板5将喷淋箱1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101和下腔室106,防止废气直接从下腔室106排出,喷淋箱1内设置有下腔室106,下腔室106位于分隔板5底部;固定连接在集尘板2底部的滑杆505,滑杆505与分隔板5滑动连接,滑杆5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凹形板506,凹形板506的内壁通过第二转杆507转动连接有从动轮508;转动连接在喷淋箱1内壁的第一转杆502,第一转杆50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叶轮503,第一出气管302的出口端对准叶轮503的叶片;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杆502外壁的偏心轮504,偏心轮504与从动轮508相抵;固定连接在喷淋箱1侧壁的第二出气管303,第二出气管303与下腔室106相互连通。
41.由于从动轮508能够以第二转杆507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从动轮508与偏心轮504之间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能够降低从动轮508与偏心轮504之间的磨损。
42.气体在通过第二进气管301和第一出气管302过滤后,从第二出气管303流出,在此过程中,气体喷射在叶轮503的叶片上,从而驱动叶轮503进行旋转,叶轮503带动第一转杆502进行旋转,第一转杆502带动偏心轮504进行旋转,偏心轮504带动从动轮508上下移动,从动轮508带动滑杆505上下移动,滑杆505带动集尘板2上下移动,从而提高集尘板2表达粉尘颗粒滚落至第一收集箱201的效率,减少出现粉尘颗粒粘连在集尘板2表面的现象。
43.由于单靠集尘板2以及第一收集箱201的重力使从动轮508与偏心轮504始终相抵,滑杆505下降时的冲击力容易对偏心轮504的表面造成损害,长期使用后,偏心轮504的表面容易形成凹凸面,从而影响集尘板2的正常抖动,因此,凹形板506与分隔板5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09,弹簧509能够使滑杆505在下降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了偏心轮504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方便凹形板506的移动与复位。
44.为了提高第一转杆502的稳定性,喷淋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01,第一转杆502贯穿第一支撑板501,第一转杆502与第一支撑板501转动连接。
45.实施例3:
46.参照图1-图6,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具体增加了减少废气中的粉尘以及粘性物质堵塞活性炭的空隙的具体实施方案。
47.第一进气管401上固定连接有干式过滤器6,干式过滤器6能够减少废气中的粉尘以及粘性物质堵塞活性炭的空隙,提高了活性炭吸附塔3的吸附效率。
48.一种高效自动化废气处理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49.步骤一:废气从第一进气管401进入上腔室101内,打开水泵403对废气进行喷淋,废气中携带的粉尘颗粒降落至集尘板2表面,处理后的废气从出气孔407进入导流罩402内;步骤二:导流罩402将废气导向干式过滤器6,去除废气中的粉尘以及粘性物质,然后将废气导向活性炭吸附塔3中,经过活性炭吸附塔3的处理后的废气从第一出气管302流出;步骤三:驱动集尘板2进行上下抖动,使集尘板2表面的污染物滚落至第一收集箱201内,并通过第二出液管204排出。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