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6:56: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2.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称为外墙。它的功能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
3.公告号为cn2152907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其包括墙体和房屋顶板,墙体与房屋顶板之间形成转角,房屋顶板上设置有挡水组件,挡水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挡水板,挡水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挡水板的支架,支架与挡水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锁定件,支架通过多个紧固螺杆件安装在房屋顶板上,墙体的外侧依次设置有找平层、防水层以及防护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该外墙转角防渗结构依靠挡水板对雨水进行阻拦,但雨水积留在房屋顶板上时会下渗至房屋顶板内,且雨水流下时会对转角及墙体产生冲刷,易产生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积留在顶板上的雨水会引发渗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包括墙体和顶板,墙体与顶板之间形成转角,所述顶板上铺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侧壁上固定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置于所述转角处,且所述导流板朝向远离所述挡水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挡水板的一侧高度低于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挡水板的一侧;
8.所述顶板上设有冲洗机构,所述冲洗机构包括蓄水组件和排水组件,所述蓄水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排水组件连通在所述蓄水组件上,且所述排水组件朝向所述导流板的方向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铺设在顶板上对顶板进行防渗,导流板位于转角处,且导流板与墙体之间呈锐角,因此导流板可对水流进行引导,使得雨水经由导流板流下,相较于雨水直接由顶板经过转角顺延墙体流下,这可降低雨水对转角及墙体产生冲刷而产生渗漏的可能性。顶板上设有由蓄水组件与排水组件组成的冲洗机构,蓄水组件对雨水进行收集,而后积蓄的雨水由排水组件排出,可对顶板进行冲洗,冲出的雨水与积留的雨水形成水流一并由导流板流下,有助于减少雨水积留在顶板上产生渗漏的情况。
10.可选的,所述蓄水组件包括若干集雨盘,所述集雨盘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集雨盘上沿周缘环绕固定有挡水环,所述集雨盘与所述排水组件相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雨盘对雨水进行承接,减少了雨水落在顶板上的水量,降低了雨水侵蚀顶板的可能性,而挡水环则对雨水进行阻拦,使得雨水得以积蓄在集雨盘
内,雨水经汇集后水量充足,由排水组件排除后可形成冲击水流,从而对积留在顶板上的雨水进行冲刷。
12.可选的,相邻所述蓄水组件之间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在所述挡水环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的蓄水组件之间连通连接管,当相邻的集雨盘中积蓄的雨水量存在差异时,雨水可通过连接管由水量较多的集雨盘流至水量较少的集雨盘,以降低雨水漫出挡水环的可能性。同时连接管使得若干集雨盘的水量较为平均,可对顶板进行均匀的冲刷。
14.可选的,所述挡水环背向所述集雨盘的一侧固定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外缘环绕固定在所述挡水环上,所述防护网的高度由中部朝向四周逐渐降低。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固定在挡水环上,当雨水下落时,雨水可穿过防护网的网眼落入集雨盘内,而落叶、塑料袋等异物受到防护网的拦截,可减少异物进入集雨盘内而阻塞排水组件的情况。
16.可选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出水管和出水座,所述出水管连接在所述集雨盘背向所述挡水环的一侧,所述集雨盘的中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管连通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座之间;
17.所述出水座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出水座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出水座与所述顶板的连接处,所述排水槽朝向所述导流板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雨盘中的雨水由出水口流出,经由出水管流入出水座内,雨水在出水管内下落时受重力作用进行加速,从而涌入出水座内,出水座对水流的方向进行引导,使得水流由排水槽排出并朝导流板的方向进行冲刷,从而将顶板及转角处的雨水冲至导流板上。
19.可选的,所述出水座内通过支架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置于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座的连通处,所述叶轮上固定有毛刷,所述叶轮的外缘与所述顶板相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由出水口流入出水座时对叶轮形成冲击,叶轮在出水座内进行旋转,叶轮的叶片驱动毛刷对出水座的内壁进行刮扫,毛刷可将沉积在出水座内的尘土由排水槽扫出,以降低尘土积留在出水座内影响冲洗效果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墙体上沿高度方向均布有若干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墙体的一端高于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对沿导流板流下的雨水及降下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得沿导流板流下的雨水及降下的雨水沿挡板流下,减少了雨水流经或附着于墙体上而产生渗漏的情况。
23.可选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由靠近所述墙体的一端延伸至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引槽对挡板上的雨水进行汇集及引导,使得雨水沿导引槽流出挡板,减少雨水在挡板上流下时泼洒至墙体上而产生渗漏的情况。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挡水板铺设在顶板上对顶板进行防渗,导流板位于转角处,且导流板与墙体之间呈锐角,因此导流板可对水流进行引导,使得雨水经由导流板流下,相较于雨水直接由顶板经过转角顺延墙体流下,这可降低雨水对转角及墙体产生冲刷而产生渗漏的可能性。顶
板上设有由蓄水组件与排水组件组成的冲洗机构,蓄水组件对雨水进行收集,而后积蓄的雨水由排水组件排出,可对顶板进行冲洗,冲出的雨水与积留的雨水形成水流一并由导流板流下,有助于减少雨水积留在顶板上产生渗漏的情况;
27.2、集雨盘对雨水进行承接,减少了雨水落在顶板上的水量,降低了雨水侵蚀顶板的可能性,而挡水环则对雨水进行阻拦,使得雨水得以积蓄在集雨盘内,雨水经汇集后水量充足,由排水组件排除后可形成冲击水流,从而对积留在顶板上的雨水进行冲刷;
28.3、集雨盘中的雨水由出水口流出,经由出水管流入出水座内,雨水在出水管内下落时受重力作用进行加速,从而涌入出水座内,出水座对水流的方向进行引导,使得水流由排水槽排出并朝导流板的方向进行冲刷,从而将顶板及转角处的雨水冲至导流板上。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墙转角防渗结构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冲洗机构的剖视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图。
32.附图标记:1、墙体;2、顶板;3、转角;4、挡水板;5、导流板;6、冲洗机构;61、蓄水组件;611、集雨盘;6111、出水口;612、挡水环;62、排水组件;621、出水管;622、出水座;6221、排水槽;7、连接管;8、防护网;9、叶轮;10、毛刷;11、挡板;111、导引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外墙转角3防渗结构。参照图1,包括墙体1和顶板2,墙体1和顶板2之间的连接处为转角3,墙体1与顶板2均为由水泥基膨胀土的混合料制成的自凝灰浆为材料筑成,既能在造孔过程中起固壁作用,又能在造孔完成后凝固成墙体1及顶板2而具有一定的强度与抗渗性能。顶板2上铺设有挡水板4,挡水板4为高密度聚乙烯为主原料配以炭黑、抗老化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稳定剂等辅料制成的hdpe防水板材,当雨水落在顶板2上时挡水板4可形成阻拦,以减少雨水渗漏的情况。导流板5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导流板5,导流板5置于转角3处且朝向远离挡水板4的方向延伸,导流板5远离挡水板4的一侧高度低于导流板5靠近挡水板4的一侧,即导流板5为倾斜设置,可对雨水形成引导,使得雨水直接由导流板5流出顶板2,减少雨水对转角3及墙体1产生冲刷而产生渗漏的情况。
35.墙体1上沿高度方向还均布有若干挡板11,挡板11远离墙体1的一端低于靠近墙体1的一端,即挡板11为倾斜设置,若干挡板11对沿导流板5流下的雨水及降下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得沿导流板5流下的雨水及降下的雨水沿挡板11流下,减少了雨水流经墙体1或附着于墙体1上而产生渗漏的情况。挡板11上还开设有由靠近墙体1的一端延伸至远离墙体1的一端的导引槽111,导引槽111对挡板11上的雨水进行汇集及引导,使得雨水沿导引槽111流出挡板11,减少雨水在挡板11上流下时泼洒至墙体1上而产生渗漏的情况。
36.参照图2,顶板2上还设有冲洗机构6,冲洗机构6对雨水进行收集并朝导流板5的方向排出水流,对积留的雨水进行冲刷,使积留的雨水随冲刷水流一并流下顶板2。具体的,冲洗机构6包括相连通的蓄水组件61和排水组件62,其中蓄水组件61对雨水进行收集,再由排水组件62将雨水转化为水流对积留在顶板2上的雨水进行冲刷。蓄水组件61包括若干的集
雨盘611,集雨盘611通过支架固定在顶板2上,集雨盘611与顶板2相平行,且若干集雨盘611沿顶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集雨盘611的外缘环绕固定有挡水环612,挡水环612与集雨盘611相垂直。挡水环612与集雨盘611形成容器对落下的雨水进行收集,汇集后的雨水可形成水量充足的水流对积留在顶板2上的雨水进行冲刷。
37.挡水环612背向集雨盘611的一侧通过支架固定有防护网8,且防护网8的高度由中部朝四周逐渐降低,防护网8的外缘环绕固定在挡水环612上。当雨水下落时,雨水可穿过防护网8的网眼落入集雨盘611内,而落叶、塑料袋等异物受到防护网8的拦截,可减少异物进入集雨盘611内而阻塞排水组件62的情况。
38.参照图2,排水组件62包括出水管621与出水座622,其中出水管621连通在集雨盘611背向挡水环612的一侧,具体的,集雨盘611的高度由四周朝中央逐渐降低,集雨盘611的中部开设有出水口6111,而出水管621连通在出水口6111处,这便于雨水由集雨盘611流入出水管621内,减少雨水积留在集雨盘611内漫出挡水环612的情况。出水座622固定在顶板2上,出水管621远离集雨盘611的一端连通在出水座622背向顶板2的一侧,出水座622朝向导流板5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槽6221。雨水沿出水管621进入出水座622后在出水座622内汇集,再由排水槽6221朝导流板5的方向排出,排出的雨水形成水流,可对积留在顶板2上的雨水进行冲刷,积水随水流一并沿导流板5流下,有助于减少雨水积留在顶板2上产生渗漏的情况。
39.参照图1,为减少集雨盘611中水量差异较大的情况,相邻的蓄水组件61之间连通有连接管7,连接管7连通在挡水环612上。当相邻的集雨盘611中积蓄的雨水量存在差异时,雨水可通过连接管7由水量较多的集雨盘611流至水量较少的集雨盘611,以降低雨水漫出挡水环612的可能性。同时连接管7使得若干集雨盘611的水量较为平均,可对顶板2进行均匀的冲刷。
40.参照图3,出水座622内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叶轮9,叶轮9位于出水管621远离集雨盘611的一端,当雨水沿出水管621落入出水座622后对叶轮9形成冲击,使得叶轮9在出水座622内进行旋转。叶轮9的扇叶外缘固定有毛刷10,当叶轮9在出水座622内旋转时,毛刷10由叶轮9驱动对出水座622的内壁及顶板2进行刮扫,毛刷10可将沉积在出水座622内的尘土由排水槽6221扫出,以降低尘土积留在出水座622内影响冲洗效果的可能性。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外墙转角3防渗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雨水落下时,部分雨水穿过防护网8落在集雨盘611内得到收集,落叶、垃圾等异物受防护网8阻拦滑落至顶板2上,其余雨水落在挡水板4上。而后集雨盘611内的雨水由出水管621流入出水座622内,叶轮9受水流驱动进行旋转,通过毛刷10对顶板2及出水座622的内壁进行刮扫,而后雨水由排水槽6221排出形成水流,对挡水板4上的积水进行冲刷,使得积水与水流一并朝导流板5的方向流动,水流沿导流板5流出或沿挡板11流出。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