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4:57: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地铁越来越多,每条地铁线路都包含一座车辆检修基地。随着城市土地越来越少,车辆检修基地需要上盖物业楼房。而物业楼房荷载较大,其楼座下方一般采用型钢 钢筋混凝土结构,造成型钢与钢筋安装时会产生冲突问题。目前冲突问题主要采用在型钢开孔方式解决,但是这种方式在钢结构中腹板开设大面积穿孔,造成腹板应力削弱,带来结构安全风险。此外,部分拉钩无法直接穿入,需二次进行弯折,造成拉筋安装耗时增加,且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以解决现有型钢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钢筋安装冲突采用传统的安装方法存在削弱型钢腹板应力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包括:
6.劲性钢骨,所述劲性钢骨具有交叉设置的两腹板;
7.多根竖向主筋,多根所述竖向主筋沿所述劲性钢骨的周向方向设置一圈;
8.多道箍筋,所述箍筋箍设于多根所述竖向主筋的外部,多道所述箍筋沿竖直方向设置;
9.多块转接板,所述腹板具有相对的两侧面,所述侧面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块所述转接板,两所述侧面上的多块所述转接板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侧面的多块所述转接板连接有构造筋;
10.隔断式拉结筋,包括同轴设置的两段对拉筋,所述对拉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段所述对拉筋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侧面上的构造筋,两段所述对拉筋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与两所述侧面的构造筋的位置相对的所述竖向主筋;以及
11.混凝土,包覆于所述劲性钢骨、所述竖向主筋、所述箍筋、所述转接板和所述隔断式拉结筋。
12.进一步的,所述构造筋沿竖直方向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侧面的多块所述转接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所述转接板之间的间距为500mm。
14.进一步的,所述构造筋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对拉筋的外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结构,通过在
劲性钢骨的腹板上增设转接板,并通过隔断式拉结筋解决了钢筋穿越钢结构腹板带来的削弱腹板的应力的问题,一方面,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另一方面,使得结构安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20.现有的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中,拉结筋拉结于框架柱的相对两侧的位置相对应的两竖向主筋,其中部分的拉结筋设置位置与框架柱的型钢钢骨冲突,必须再型钢钢骨上开口以供拉筋贯穿。传统的做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型钢钢骨需要大面积穿孔,造成型钢钢骨应力削弱,带来结构安全风险。第二、拉结筋的两端的拉钩无法直接穿入型钢钢骨的穿孔,需二次进行弯折,导致拉结筋的安装时间增加,且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21.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剖视图。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包括:劲性钢骨1、多根竖向主筋2、多道箍筋3、多块转接板4、隔断式拉结筋5和混凝土6。
2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为方形柱。劲性钢骨1为十字劲性钢骨。劲性钢骨1具有两腹板11。两腹板11交叉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两腹板11十字交叉设置。每一块腹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具有相对的两侧面,每一个腹板的两侧面分别朝向另一腹板的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设置。每一块腹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翼缘板111。
23.多根竖向主筋2沿劲性钢骨1的周向方向(即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外轮廓线)设置一圈。
24.箍筋3箍设于多根竖向主筋2的外部。多道箍筋3沿竖直方向设置。
25.腹板11的每一个侧面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块转接板4。在本实施例中,腹板的每一个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两排转接板,每一排转接板包括多块转接板,每一排转接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一块腹板的两侧面上的多块转接板4的位置一一对应。腹板的每一个侧面的多块转接板4(即一排转接板)连接有构造筋41。
26.隔断式拉结筋5包括同轴设置的两段对拉筋51。对拉筋5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段对拉筋5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侧面上的构造筋41。两段对拉筋5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与两侧面的构造筋41的位置相对的竖向主筋2。
27.在本实施例中,对拉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形成弯钩部,对拉筋的第一端的弯钩部勾设于构造筋,对拉筋的第二端的弯钩部勾设于竖向主筋。
28.在本实施例中,隔断式拉结筋的数量为多个。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型钢钢筋混凝土
框架柱还包括斜向设置的拉结筋,拉结筋斜向拉结于构造柱的相邻两个侧面上的竖向主筋。
29.混凝土6包覆于劲性钢骨1、竖向主筋2、箍筋3、转接板4和隔断式拉结筋5。
30.在劲性钢骨1、竖向主筋2、箍筋3、转接板4和隔断式拉结筋5。在安装完成形成型钢钢筋骨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包覆于型钢钢筋骨架以固结形成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31.本实用新型的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结构,避免了于型钢骨架上开孔削弱应力的做法,采用隔断式拉结筋,一方面,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另一方面,使得结构安全、稳定性好。
32.在本实施例中,构造筋41沿竖直方向设置。构造筋41的外径大于等于对拉筋51的外径。
3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一个腹板的每一个侧面的多块转接板4(即一排转接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一排转接板中的相邻两转接板4之间的间距为500mm。
34.本实用新型的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结构,通过在劲性钢骨的腹板上增设转接板,并通过隔断式拉结筋解决了钢筋穿越钢结构腹板带来的削弱腹板的应力的问题。
35.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劲性钢骨,所述劲性钢骨具有交叉设置的两腹板;多根竖向主筋,多根所述竖向主筋沿所述劲性钢骨的周向方向设置一圈;多道箍筋,所述箍筋箍设于多根所述竖向主筋的外部,多道所述箍筋沿竖直方向设置;多块转接板,所述腹板具有相对的两侧面,所述侧面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块所述转接板,两所述侧面上的多块所述转接板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侧面的多块所述转接板连接有构造筋;隔断式拉结筋,包括同轴设置的两段对拉筋,所述对拉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段所述对拉筋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侧面上的构造筋,两段所述对拉筋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与两所述侧面的构造筋的位置相对的所述竖向主筋;以及混凝土,包覆于所述劲性钢骨、所述竖向主筋、所述箍筋、所述转接板和所述隔断式拉结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筋沿竖直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的多块所述转接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所述转接板之间的间距为5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筋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对拉筋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通过在劲性钢骨的腹板上增设转接板,并通过隔断式拉结筋解决了钢筋穿越钢结构腹板带来的削弱腹板的应力的问题,一方面,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另一方面,使得结构安全、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型钢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钢筋安装冲突采用传统的安装方法存在削弱型钢腹板应力的问题。法存在削弱型钢腹板应力的问题。法存在削弱型钢腹板应力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侯海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3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