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存储使用的车辆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4:30: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存储使用的车辆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进行使用时需要对新能源进行存储,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时会对存储的新能源进行消耗,在消耗后需要使用车辆充电装置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3.例如公开号cn212473128u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提醒结构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带有提醒结构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桩右侧中间固定有固定有插头座,且充电桩右侧中下方电性连接有充电线,充电线与充电桩相接处固定有波纹管,且充电线末端设有插头,插头右面中间开有槽口,且槽口内壁上下侧设有上下对称的弧形片,弧形片外壁与弹簧末端相连,且两个弧形片之间设有位于槽口内部的套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加强充电线在插头内的固定性,避免产生松动和接触不良的现象,并通过双重保障提醒车主及时拔出电源。
4.基于对专利号的搜索,结合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发现:
5.现有的车辆充电装置在通过充电头进行充电时,会将充电头插接到新能源汽车的插接口内,充电头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会有灰尘颗粒附着充电头的表面,同时在露天充电时还易受到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如在下雨时充电头的表面上会沾有水珠,导致使用者再将充电头放置会车辆充电装置时,充电头表面的灰尘杂质和水珠等直接插接到车辆充电装置的内部,在下次使用充电头时,充电头会带着灰尘杂质等插接到新能源汽车插接口的内部,不仅易影响充电头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还易出现充电短路漏电的情况,从而降低了车辆充电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存储使用的车辆充电装置,具备了自动清理充电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车辆充电装置在通过充电头进行充电时,会将充电头插接到新能源汽车的插接口内,充电头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会有灰尘颗粒附着充电头的表面,同时在露天充电时还易受到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如在下雨时充电头的表面上会沾有水珠,导致使用者再将充电头放置会车辆充电装置时,充电头表面的灰尘杂质和水珠等直接插接到车辆充电装置的内部,在下次使用充电头时,充电头会带着灰尘杂质等插接到新能源汽车插接口的内部,不仅易影响充电头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还易出现充电短路漏电的情况,从而降低了车辆充电装置使用效果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存储使用的车辆充电装置,包括汽车充电装置本体、连接线、充电头和显示屏,所述汽车充电装置本体的正面与显示屏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汽车充电装置本体的右侧与连接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充电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汽车充电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清理组件,所述汽车充电装置本体的右侧开设有连接调节组件,所述汽车充电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时间继电器。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防护清理组件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顶部设置有除尘风机,所述除尘风机的底部与固定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除尘风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尘滤网,所述充电头的左侧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表面与汽车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顶部与充电头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侧与充电头的表面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的左侧与汽车充电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固定盒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倾斜设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组从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汽车充电装置本体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位于限位槽的内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箱配合时间继电器,使控制箱启动防护清理组件和连接调节组件,使防护清理组件配合连接调节配合对充电头的表面进行定时清理调节,解决了现有的车辆充电装置在通过充电头进行充电时,会将充电头插接到新能源汽车的插接口内,充电头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会有灰尘颗粒附着充电头的表面,同时在露天充电时还易受到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如在下雨时充电头的表面上会沾有水珠,导致使用者再将充电头放置会车辆充电装置时,充电头表面的灰尘杂质和水珠等直接插接到车辆充电装置的内部,在下次使用充电头时,充电头会带着灰尘杂质等插接到新能源汽车插接口的内部,不仅易影响充电头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还易出现充电短路漏电的情况,从而降低了车辆充电装置使用效果的问题,达到了自动清理充电头的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清理组件,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控制箱启动鼓风机和除尘风机,鼓风机和除尘风机启动能够对充电头的表面进行输出除尘,同时还能够对充电头表面的水珠和杂质等进行风干吹散,固定盒能够对充电头的表面进行防护,能够避免有灰尘颗粒雨水等附着在充电头的表面,影响充电头正常使用的情况,防尘滤网能够避免灰尘颗粒通过鼓风机附着在充电头的表面。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调节组件,在使用时能够将充电头放置到限位环的顶部,同时能够通过限位环对限位块的内侧进行活动限位,再通过控制箱对时间继电器发送
信号,使时间继电器定时对控制箱发送信号,控制箱接收信号处理后定时启动电机,电机启动输出端能够带动减速器进行旋转,减速器旋转能够带动传动杆进行旋转,传动杆旋转能够带动传动杆进行移动,螺套月底能够带动连接板进行移动,连接板移动能够带动限位环进行移动,限位环移动能够带动充电头移动到汽车充电装置本体的右侧进行自动啮合。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汽车充电装置本体;2、连接线;3、充电头;4、防护清理组件;41、固定盒;42、连通槽;43、除尘风机;44、防尘滤网;45、鼓风机;5、连接调节组件;51、固定槽;52、电机;53、减速器;54、传动杆;55、螺套;56、连接板;6、控制箱;7、时间继电器;8、限位环;9、限位块;10、防护盒;11、防护箱;12、通风孔;13、限位杆;14、限位槽;15、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存储使用的车辆充电装置,包括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连接线2、充电头3和显示屏15,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的正面与显示屏15的背面固定连接,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的右侧与连接线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线2的另一端与充电头3的底部固定连接,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清理组件4,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连接调节组件5,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6,控制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时间继电器7。
24.参考图2,防护清理组件4包括固定盒41,固定盒41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槽42,连通槽42的顶部设置有除尘风机43,除尘风机43的底部与固定盒41的顶部固定连接,除尘风机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尘滤网44,充电头3的左侧设置有鼓风机45,鼓风机45的表面与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防护清理组件4,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控制箱6启动鼓风机45和除尘风机43,鼓风机45和除尘风机43启动能够对充电头3的表面进行输出除尘,同时还能够对充电头3表面的水珠和杂质等进行风干吹散,固定盒41能够对充电头3的表面进行防护,能够避免有灰尘颗粒雨水等附着在充电头3的表面,影响充电头3正常使用的情况,防尘滤网44能够避免灰尘颗粒通过鼓风机45附着在充电头3的表面。
26.参考图3,连接调节组件5包括固定槽51,固定槽5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2,电机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减速器53,减速器5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54,传动杆5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55,螺套5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6。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连接调节组件5,在使用时能够将充电头3放置到限位环8的顶部,同时能够通过限位环8对限位块9的内侧进行活动限位,再
通过控制箱6对时间继电器7发送信号,使时间继电器7定时对控制箱6发送信号,控制箱6接收信号处理后定时启动电机52,电机52启动输出端能够带动减速器53进行旋转,减速器53旋转能够带动传动杆54进行旋转,传动杆54旋转能够带动传动杆54进行移动,螺套55月底能够带动连接板56进行移动,连接板56移动能够带动限位环8进行移动,限位环8移动能够带动充电头3移动到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的右侧进行自动啮合。
28.参考图3,连接板5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限位环8的顶部与充电头3的底部活动连接,限位环8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9,限位块9的内侧与充电头3的表面固定连接。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环8和限位块9,限位环8能够对充电头3的表面进行活动限位,同时还能够通过限位块9与限位环8的外侧进行活动限位,使限位环8通过限位块9提升了对充电头3的限位效果,从而能够使限位环8稳定的带动充电头3进行自动移动复位。
30.参考图3,传动杆54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盒10,防护盒10的左侧与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防护盒10,防护盒10能够对传动杆54和螺套55的表面进行防护,提升了传动杆54和螺套55的传动稳定性,能够避免传动杆54和螺套55在进行传动时出现受碰撞导致出现倾斜损坏的情况。
32.参考图2,控制箱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箱11,固定盒41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12,通风孔12呈倾斜设置。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防护箱11和通风孔12,防护箱11能够对控制箱6和时间继电器7的表面进行防护,能够避免控制箱6和时间继电器7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长期被灰尘颗粒和雨水附着导致表面出现腐蚀损坏的情况,提升了控制箱6和和时间继电器7的使用寿命,通风孔12能够便于鼓风机45和除尘风机43输出的风力传输出固定盒41的内部。
34.参考图3,连接板56的组从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3,汽车充电装置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14,限位杆13位于限位槽14的内部。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杆13和限位槽14,限位槽14能够对限位杆13的表面进行活动限位,限位杆13活动限位后能够提升连接板56的移动稳定性,同时连接板56活动限位后还能够对螺套55的顶部进行活动限位,能够避免传动杆54在进行传动时螺套55跟随传动杆54进行旋转的情况。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能够将充电头3放置到限位环8的顶部,同时能够通过限位环8对限位块9的内侧进行活动限位,再通过控制箱6对时间继电器7发送信号,再通过控制箱6启动鼓风机45和除尘风机43,除尘风机43和鼓风机45启动能够对充电头3的表面进行输出除尘,同时还能够对充电头3表面的水珠和杂质等进行风干吹散,固定盒41能够对充电头3的表面进行防护,能够避免有灰尘颗粒雨水等附着在充电头3的表面,影响充电头3正常使用的情况,防尘滤网44能够避免灰尘颗粒通过鼓风机45附着在充电头3的表面,再时间继电器7定时对控制箱6发送信号,控制箱6接收信号处理后定时启动电机52,电机52启动输出端能够带动减速器53进行旋转,减速器53旋转能够带动传动杆54进行旋转,传动杆54旋转能够带动传动杆54进行移动,螺套55月底能够带动连接板56进行移动,连接板56移动能够带动限位环8进行移动,限位环8移动能够带动充电头3移动到汽车充
电装置本体1的右侧进行自动啮合,达到了自动清理充电头3的效果,增强了车辆充电装置的使用效果。
37.综上所述:该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存储使用的车辆充电装置,通过设置控制箱6配合时间继电器7,使控制箱6启动防护清理组件4和连接调节组件5,使防护清理组件4配合连接调节配合对充电头3的表面进行定时清理调节,解决了现有的车辆充电装置在通过充电头进行充电时,会将充电头插接到新能源汽车的插接口内,充电头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会有灰尘颗粒附着充电头的表面,同时在露天充电时还易受到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如在下雨时充电头的表面上会沾有水珠,导致使用者再将充电头放置会车辆充电装置时,充电头表面的灰尘杂质和水珠等直接插接到车辆充电装置的内部,在下次使用充电头时,充电头会带着灰尘杂质等插接到新能源汽车插接口的内部,不仅易影响充电头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还易出现充电短路漏电的情况,从而降低了车辆充电装置使用效果的问题。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