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22:41: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母排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作为当今最清洁、最环保的新兴能源,近年大力发展,其中核心部件逆变器也在迭代升级,单体容量越做越大,但容量越大则需要大功率容量的功率模组。出于成本和功率器件限制,并联使用功率器件提升功率模组容量是使用最频繁的结构。
3.用低电压等级的igbt模块进行串并联组合结构,因整体结构限制,igbt模块按一字型排列和输入端只布置在一端的模块结构。此时输入的电流需保证至各器件的电流均衡,偏差可控,以保证igbt模块稳定运行。为此需要一种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连接输入端至各igbt模块,改善电流不均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善电流的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以满足工业需求。
5.一种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包括一个叠层母排单元,一个设置在所述叠层母排单元上的igbt模块。所述叠层母排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极板组件、第二极板组件、第三极板组件。所述第一极板组件包括一个第一极板,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板侧壁上的第一引脚,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板上的第一均流槽,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板两侧侧壁上的第一、二绝缘膜。所述第二极板组件包括一个第二极板,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边缘上的第二引脚,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上的第二均流槽,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两侧侧壁上的第三、四绝缘膜。所述第三极板组件包括一个第三极板,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三极板边缘上的第三引脚,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三极板上的第三均流槽,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极板两侧侧壁上的第五、六绝缘膜。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以及所述第三极板皆包括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一均流槽、所述第二均流槽、以及第三均流槽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均流槽、所述第二均流槽、以及第三均流槽皆包括一个第一槽口、一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一端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以及所述第三极板朝向输入端一侧,所述第二槽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极板设置第一引脚、所述第二极板设置第二引脚、所述第三极板设置第三引脚一侧边缘,所述第一槽口的外轮廓成l型,且所述第一槽口一端端头通向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以及所述第三极板的边缘。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口、以及第二槽口的宽度皆大于1mm。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绝缘膜的外轮廓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极板两侧侧壁的外轮廓形状相同。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四绝缘膜的外轮廓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二极板两侧侧壁的外轮廓形状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六绝缘膜的外轮廓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三极板两侧侧壁的外轮廓形状相同。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设置在同一侧,当所述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第三极板叠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交错设置且一字型排列,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为一组且与igbt模块搭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以及所述第三极板的长度依次递增,当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以及所述第三极板叠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以及所述第三极板背向所述输入端一端对齐,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以及所述第三极板朝向所述输入端一端成台阶状。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极板的输入端的外轮廓成z字型。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通过在所述第一极板组件、第二极板组件、第三极板组件分别设置第一均流槽、所述第二均流槽、以及第三均流槽。其中第一均流槽、所述第二均流槽、以及第三均流槽,使得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以及所述第三极板中的电流流向各个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的路径距离相近,使得各个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输出的电流大小更加均衡,从而实现了该叠层母排的电流均匀。由此可看出该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结构简单易实现,同时保证母排绝缘性能与载流能力,且使复合母排上电流均匀。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中叠层母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的中第一极板组件的电流传输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8.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包括一个叠层母排单元10,一个设置在所述叠层母排单元10上的igbt模块20。所述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组件、电器连接组件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19.所述叠层母排单元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极板11、第二极板12、第三极板13。
20.所述第一极板组件11包括一个第一极板111,多个设置在所述极板111侧壁上的第一引脚112,一个设置在所述极板111上的第一均流槽11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板111两侧侧壁上的第一、二绝缘膜114、115。所述第一、二绝缘膜114、115的外轮廓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极板111两侧侧壁的外轮廓形状相同,从而使所述第一、二绝缘膜114、115可完全贴合于所述第一极板111的两侧侧壁,使所述第一极板111两侧侧壁绝缘。
21.所述第二极板组件12包括一个第二极板121,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121边缘上的第二引脚122,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121上的第二均流槽12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121两侧侧壁上的第三、四绝缘膜124、125。所述第三、四绝缘膜124、125的外轮廓形
状分别与所述第二极板121两侧侧壁的外轮廓形状相同,从而所述第三、四绝缘膜124、125可完全贴合在所述第二极板121的两侧侧壁上,使所述第二极板121两侧绝缘。
22.所述第三极板组件13包括一个第三极板131,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三极板131边缘上的第三引脚132,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三极板131上的第三均流槽13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极板131两侧侧壁上的第五、六绝缘膜134、135。所述第五、六绝缘膜134、135的外轮廓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三极板131两侧侧壁的外轮廓形状相同,从而所述第五、六绝缘膜134、135可完全贴合于所述第三极板131两侧侧壁,使第三极板131两侧侧壁绝缘,从而所述第一极板11、第二极板12、第三极板13之间皆绝缘,所述第一极板11、第二极板12、第三极板13避免相互干扰。
23.所述第一极板111、所述第二极板11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113皆包括一个主体1111、一个设置在所述主体1111一端的输入端1112。其中所述第三极板13的输入端1111的外轮廓成z字型,即为所述第三极板13的输入端1111一端成台阶状,从而便于所述第一极板11、所述第二极板12安装于所述第三极板13上。
24.所述叠层母排单元10在加工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极板11、所述第二极板12、所述第三极板13叠放在一起,并通过高温高压下压合,形成带绝缘的叠层母排单元10。而且所述第一极板11、所述第二极板1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13的长度依次递增,当所述第一极板11、所述第二极板1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叠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极板11、所述第二极板1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13背向所述输入端一端对齐,所述第一极板11、所述第二极板1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13朝向所述输入端1111一端成台阶状,以便于所述叠层母排单元10安装。所述第一引脚112、第二引脚122、第三引脚132设置在同一侧,当所述第一极板11、第二极板12、第三极板13叠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引脚111、第二引脚122、第三引脚132交错设置且一字型排列,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引脚111、第二引脚122、第三引脚132为一组且与igbt模块20搭接。
25.另外,所述第一均流槽113、所述第二均流槽123、以及第三均流槽133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均流槽113、第二均流槽123、第三均流槽133皆包括一个第一槽口1131、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1131一端的第二槽口1132。
26.所述第一槽口1131的外轮廓成l型,且所述第一槽口1131一端端头通向所述第一极板111、所述第二极板11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113的边缘。
27.所述第二槽口113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极板111设置第一引脚112、所述第二极板121设置第二引脚12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131设置第三引脚132一侧边缘。所述第一槽口1131、以及第二槽口1132的宽度皆大于1mm,所述第一槽口1131、以及第二槽口1132的间距皆根据电流大小与温升大小确定。
28.所述第一极板111、所述第二极板11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113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均流槽113、所述第二均流槽123、以及第三均流槽133,改变了原有电流只经过最短路径的特性。其中第一均流槽113、所述第二均流槽123、以及第三均流槽133,使得所述第一极板111、所述第二极板11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113中的电流流向各个所述第一引脚111、第二引脚122、以及第三引脚132的路径距离相近,使得各个第一引脚111、第二引脚122、以及第三引脚132输出的电流大小更加均衡,从而实现了该叠层母排的电流均匀。
29.所述igbt模块20是由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与fwd(二极管芯片)通过特定的电路桥接封装而成的模块化半导体产品;封装后的igbt模块直接应用于变频器、ups不
间断电源等设备上。所述igbt模块20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通过在所述第一极板组件、第二极板组件、第三极板组件分别设置第一均流槽113、所述第二均流槽、以及第三均流槽。其中第一均流槽113、所述第二均流槽123、以及第三均流槽133,使得所述第一极板111、所述第二极板112、以及所述第三极板113中的电流流向各个所述第一引脚111、第二引脚122、以及第三引脚132的路径距离相近,使得各个第一引脚111、第二引脚122、以及第三引脚132输出的电流大小更加均衡,从而实现了该叠层母排的电流均匀。由此可看出该带均流结构的叠层母排结构简单易实现,同时保证母排绝缘性能与载流能力,且使复合母排上电流均匀。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